㈠ 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一带一路的区别
从历史、文化、经济三个维度看,历史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现在提出的”一带一路“并不是一回事。
然而,今天要建设的“一带一路”,已经不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它要坚持互通互补互利、实现共赢。它的成败关键要看能否形成利益共同体,但凡是加入和合作的邦国,都能够从中受益,这也是一个能够让后代子孙们受益的伟大事业,值得拭目以待。
㈡ 论述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机遇和挑战
1、“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2、“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国内,因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等等。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
第二,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们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
3、“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未雨绸缪。
首先,自1999年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最初的投资大多集中于一些全球贫穷国家的资源开采项目上。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了外资流入,对外投资也被引导到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的更为引人瞩目的项目上。五六年前,中国“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围绕着大宗商品,现在开始在一些实行竞标机制的国家承建基础设施项目。我们知道沿“带”沿“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投资,但由于其中一些国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一个党派下台,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给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在投资之前做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
最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得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我们要看到,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实际上,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有可为。如果我们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需求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有可能会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产业的“空洞化”。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
㈢ 丝绸之路经济带所经过的地区和主要国家
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
丝绸之路,是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3)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证券市场扩展阅读
建设意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近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中国将在“新丝绸之路”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将会引进产业、聚集人口,这将使西部地区更快发展,并为中西部省区的机电产品、特色农产品、特色食品等货物向西出口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1、有助于中国周边外交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经济带的建立与周边大国息息相关,周边外交环境要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有力的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内外兼顾,统筹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有利于应对地区大国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的重铸。
2、有助于构建新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形成国际经济新格局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对于构建大合作大发展的全球经济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国家间经济紧密度的增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多,合作范围不断扩大。
相关区域经济合作的国家通过签订相关协议消除贸易壁垒,从而扩大了进出口规模,优化区域间的资源配置增强了区域组织的国际竞争力。
3、有助于保障国家战略安全,拓展中国战略空间。
西部地区是保证中国战略安全的重要区域。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西部地区开发建设,有利于维护国防安全,有利于中国战略纵深发展,有利于确保能源供应,有利于经济安全。
“丝绸之路经济带”包含欧亚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种族、信仰、文化背景的国家中,当然存在着对发展战略、模式和政策的不同选择,在经济文化合作中就避免不了各种障碍和阻力。
“政策沟通”就是“对经济发展进行交流、协商,最终制定出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的共同发展扫除障碍,提供政策支持。
4、有助于培育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推动经济重心西移。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有利于中国西进战略的开展。中国在“新进”战略上提出了不少新的构想,但总体来说都是为了加强中国和周边国家多方面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使得各国互惠互利,“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作为中国“西进”战略的正式实施的一个重要标志。
“西进”战略是一套旨在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政策的“再平衡”。“丝绸之路经济带”目的在于崛起中的中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重新划定周边势力范围,并且奠定了中国成长为全球大国周边基础。
㈣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意义有哪些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在现代交通、资讯飞速发展和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经贸各领域的发展合作,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该区域蕴藏的巨大潜力的开发。
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和宝贵的旅游资源,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但该区域交通不够便利,自然环境较差,经济发展水平却与两端的经济圈存在巨大落差,整个区域存在“两边高,中间低”的现象。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以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三部曲。
从国家层面来看,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深化区域交流合作,通过互利共赢的经贸文化交流,密切我国同中亚国家的关系,进而推动欧亚大陆经济合作的深化。“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成和拓展将使中亚国家可以便利地通往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亚太地区。同时,也将促进中国的向西开放。而在欧美市场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拓展中亚、西亚和南亚市场,无疑对我国的出口具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美国在重返亚太的过程中,推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和“新丝绸之路计划”,都把中国排除在外,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十分明显。对此,应积极落实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进而取道中亚直接面向中东、欧洲大市场。通过打造这条我国深度开放的陆上大通道,将彻底打破美国在海路封锁我国的战略企图。而且,中亚地区处于欧亚大陆的腹地,具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对于中国的地缘安全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经济、贸易、货币联系的加强,将为欧亚大陆腹地的多边安全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为地区安全提供“内生动力”。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有着巨大的安全效益。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将对未来欧亚大陆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相关区域更好地发挥区位、资源优势,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配置市场资源,推动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平衡发展。
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关键是在传承与挖掘丝绸之路历史的深厚积淀,各地要重新审视和提升自己的功能定位,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区赋予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利用品牌效应,发挥在历史文化资源集聚优势,大力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其次,大力发展总部、楼宇、街区等经济形态,吸引中西亚国家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鼓励各类企业积极“走出去”。再次,发挥历史文化等特有旅游资源优势,培育一批民族特色、历史特色与现代时尚交融的世界旅游品牌。最后,整合金融资源,打造一批“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服务的核心区、承接产业的综合区和农业合作的示范区。
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必须进一步激发各方活力,统筹推进“文化合作、产业合作、农业合作、创新工作机制”等举措。首先,要以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为主平台,建设丝绸之路文化和盛唐文化、宋文化集中展示体验区等。其次,以产业集聚区为龙头,形成能够带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综合承载区发展的产业引擎。再次,与亚洲相关国家友好省州合作,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尤其是农业、科技等合作。最后,要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规划编制、重大事项协调等工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开展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多种推介活动,为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㈤ 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股有哪些
2015年最新丝绸之路概念股
代码和名称
600256 广汇能源
600449 宁夏建材
600984 *ST建机
600706 曲江文旅
000552 靖远煤电
000159 国际实业
600785 新华百货
002302 西部建设
000877 天山股份
600545 新疆城建
600720 祁连山
600425 青松建化
600354 敦煌种业
002307 北新路桥
000672 上峰水泥
000564 西安民生
000862 银星能源
000610 西安旅游
300103 达刚路机
600217 *ST秦岭
601008 连云港
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依托沿线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对沿线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将刺激区域内基础设施投入与建设,包括边境口岸设施和中心城市市政基础建设、跨境铁路扩能改造、口岸高速公路等互通互联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互联互通建设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关国家的共识。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与中亚国家间建成铁路、公路、航空、电信、电网、能源管道的互联互通网络,发展与中亚国家的资金流、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等方面的合作,激活新的经济增长。
资料来源:中商情报网
㈥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西南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由三大干线组成,主线全长6000多公里。一条是以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既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通向南亚、中亚、欧洲国家。这是西南丝绸之路的主线一条是从成都南出发,经宜宾、曲靖、昆明、楚雄;三是上述两条路线大理汇合后西行,经漾濞、永平、保山、腾冲出缅甸,从保山至缅甸段称为“永昌道”。长安、成都分别是两条“西南丝绸之路”的起点,腾冲是国内“西南丝绸之路”的最后驿站。元朝统一云南后,在行省境内建立驿站78处,其中由中庆(今昆明)至大理沿途经禄丰、路甸、威楚、沙却、普棚、白山石诸站,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称塘、铺、哨、关、驿等。
㈦ 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中国哪些地区
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
21世纪初,贸易和投资在古丝绸之路上再度活跃。中亚各国希望与中国扩展合作领域,在交通、邮电、纺织、食品、制药、化工、农产品加工、消费品生产、机械制造等行业对其进行投资,并在农业、沙漠治理、太阳能、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合作,为这块沃土注入“肥料”和“生机”。
在现代交通、资讯飞速发展和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经贸各领域的发展合作,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该区域蕴藏的巨大潜力的开发。
(7)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证券市场扩展阅读: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极大改善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环境,形成新的对外开放前沿与经济增长段,西部地区的面貌及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将再上一个台阶。通过参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所谓“塌陷地区”的国家将有机会重新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逐步消除贫困与落后,这又有助于根除极端势力、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活动的温床。
新丝绸之路将把世界经济最活跃的两个地区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不仅有利于促进贸易、繁荣经济,更有利于东西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源自不同民族、文化、种族的群体的相互包容。
㈧ 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牵涉到多少个国家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如下:
包括东亚的蒙古,东盟10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文莱和菲律宾);
西亚18国:(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巴林、希腊、塞浦路斯和埃及的西奈半岛);
南亚8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尼泊尔和不丹);
中亚5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
独联体7国:(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摩尔多瓦);
中东欧16国:(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马其顿)。
(8)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证券市场扩展阅读
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
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妥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