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可转换公司债券为什么要分成负债成份,权益成份,权益成份怎么理解
就是说如果不是可转债券的话,你是不会收到那么多钱的,比如,按普通债券来看应该收到1000,但发行成可转换你收到了1500,那么多余出来的500就是权益成分,而那1000就是实际应该承担的负债部分。
而这主要是由于票面利率不同所造成的。所谓负债部分就是指按照票面利率计算得出将来可收到的本加息的现值,而现在别人给你的钱是按更高利率计算的,就相当于诚意金差不多。所以要进行拆分。
比如,同一个债券,如果发行普通债的话是5%,但发行可转债就是3%。那么本来普通债可以收到1000,但发行可转债就收了1200,多收了200就是权益部分,而实际这个债券他的负债还是1000,因为那200将来要转换成股份里去的。
这个问题确实比较复杂,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通过电脑书写解释也非常困难,所以大概给你解释到这里,如果还有疑问请继续问吧!互相学习。
『贰』 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为什么会使公司利润增加
我认为如果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转为股权,应付的债券利息,就不用在支付了,所以就会增加企业的利润。
『叁』 可转换公司债券为什么会包含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
1,可以这样来理解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
负债成份-借的钱(要还),权益成份-合伙做生意(一起挂),并且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权益部分可以在某个时间点转为股票。
2,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其包含的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将负债成份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份确认为资本公积。
在进行分拆时,应当先对负债成份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确定负债成份的初始确认金额,再按发行价格总额扣除负债成份初始确认金额后的金额确定权益成份的初始确认金额。
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在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之间按照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票面利率往往低于市场利率,公司能按面债发行是因为投资者转股预期,因此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市场价值含负债成分公允价值和权益成分公允价值。
『肆』 求 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 计算公式
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债券的票面价值的复利现值+应负利息的年金现值
例如:
可转换公司债券,票面价值 5000万,票面利率5%,实际利率6%,期限为5年。
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5000*复利现值系数(也就是5000除以(1+6%)的5次方) + 5000*5%*年金现值系数(一般都会告诉你,也可以在年金系数表内查)
『伍』 请问可转化债券中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怎么算,请详细解释一下
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分公允价值=该可转换公司债券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面值×复利现值系数+利息×年金现值系数
复利终值系数与年金现值系数采用实际利率计算
『陆』 请教ACCO125125老师一个关于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时增加的净利润的问题
你好。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的稀释每股收益,是指潜在的普通股,对于每股收益具有的稀释作用。
可转换公司债券,其实质仍然是一种债券,只是该债券被赋予持有人选择转换为公司股份的权利。这就是说,可转换公司债券,有可能被持有人要求转换为公司股权,从而使得持有人在转换时,由债权人转换为股东。由此,可转换公司债券,虽然不是公司股权,但却是一种潜在的公司股权。
所以,在计算每股收益时,基本每股收益并不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因为:可转换公司债券不是公司股权;而稀释每股收益需要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影响,因为: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潜在的公司股权,即,假设尚存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自期初(或发行日)就已经转换为公司股权。
所以,转换年数,对每股收益的计算,没有关系。尚未转换的,不影响基本每股收益,可能会稀释每股收益;已经转换的,直接在基本每股收益中体现,与稀释每股收益无关。
至于可转换公司债券对稀释每股收益影响的计算,遵循“假设已转换”原则,即假设可转换债券已经转换为公司股权。由此,一方面,分母需增加转换的股权数,另一方面,分子需增加利润中已经减去的税后利息(利息 – 所得税影响)。而题中提到的“用债券的现值乘以市场利率再减掉税费”,只是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权益负债分拆确认、与稀释每股收益计算两大知识点的融合而已,其实质还是“分子需增加利润中已经减去的税后利息(利息 – 所得税影响)”。
『柒』 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会增加公司的净利润吗为什么
减少了利息支出。原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因为债权人变为股东而减免了。
『捌』 请问一下可转换公司债券中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是如何计算的用到的利率有哪些
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分公允价值=该可转换公司债券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面值×复利现值系数+利息×年金现值系数
复利终值系数与年金现值系数采用实际利率计算
买卖双方的成交价格-债券成分的公允价值=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