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证券市场 » 买入债券后持至期满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买入债券后持至期满

发布时间: 2021-06-10 20:29:20

Ⅰ 持有至到期(债券)的收益计算

债券到期收益率是指买入债券后持有至期满得到的收益,包括利息收入和资本损益与买入债券的实际价格之比率。这个收益率是指按复利计算的收益率,它是能使未来现金流入现值等于债券买入价格的贴现率。近阶段受国有股减持、查违规资金、银广厦等事件的影响,股票市场处于极端底迷状态。很多投资者逐渐将目光转向债市,国债虽然相对于“牛市”收益比较低,但在“熊市”中,其“金边债券”的优势就凸现出来。正因如此,多个国债品种走势强劲,不断创出新高,更令市场欢欣鼓舞,坚定了投资者进入债券市场的信心。国债投资的主要参考指标是市场利率和债券的到期收益率。然而债券的到期收益率的计算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投资者从不同的信息渠道得到的收益率可能不同,有时甚至相差很大。债券到期收益率的特殊情况说明:如果债券每年付息多次时,按照流入现值和流出现值计算出的收益率为期间利率。如期间为半年,得出的结果为5%,则该债券的名义到期收益率为10%。如无特殊要求,可以计算名义到期收益率,如果有明确要求计算实际到期收益率,则需要按照换算公式进行。

Ⅱ 购入债券后持有至到期取得的利息是否应缴营业税的分

购入的金融商品在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收入,不征收营业税。
扩展阅读;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八)金融企业(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下同)从事股票、债券买卖业务以股票、债券的卖出价减去买入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买入价依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以股票、债券的购入价减去股票、债券持有期间取得的股票、债券红利收入的余额确定。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申报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2]9号)第五条规定,保险企业将资金有偿贷予他人使用并收取固定利息与购买债券产生的利息是不同的。因此对营业税的处理也是有区别。将资金有偿贷予他人使用并收取固定利息是按贷款利息收入规定申报营业税,而购买债券产生的利息是在金融产品转让环节按转让价差处理的。

Ⅲ 假设发行时的实际市场利率为10%,若某投资者购买该债券后持有至到期日,则到期收益率为多少

某公司发行期限5年、面值为1000元的债券,票面利率8%。要求假设发行时的实际市场利率为10%,若某投资者购买该债券后持有至到期日,则到期收益率为10%。

Ⅳ 购买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如何记账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因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主要应解决该金融资产实际利率的计算、摊余成本的确定、持有期间的收益确认以及将其处置时损益的处理。
新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同时,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将所取得价款与该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例:某公司2007年1月3日购入新钢股份公司2007年1月1日发行的五年期债券,票面利率12%,债券面值100元,某公司按105元的价格购入800张,该债券每年付息一次,最后一年还本金并付最后一次利息。
会计处理如下:
1.2007年1月3日购入债券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成本8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000
贷:银行存款84000
2.2007年12月31日计算利息并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溢价
实际利率法在计算实际利率时,如为分期收取利息,到期一次收回本金和最后一期利息的,应当根据“债券面值+债券溢价(或减去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的贴现值+各期收取的债券利息的贴现值”,并采用内插值法计算得出。
根据上述公式,先按10%的利率测试:80000×0.620921+9600×3.790787=86065>84000
再按11%的利率测试:80000×0.593451+9600×3.695897=82957<84000
根据内插值法计算实际利率=10%+(11%-10%)×(86065-84000)÷(86065-82957)=10.66%,具体每年末计算利息摊销溢价金额见债券溢折价摊销表。
2007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摊销溢价为:
借:应收利息 9600
贷:投资收益 8954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646
2008年12月31日-2012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收益摊销溢价核算方法同上。
3.最后一年偿还本金并付最后一次利息
借:银行存款 896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成本 80000
应收利息 9600
按照新所得税法规定,企业进行长期债券投资,利息收入纳税只考虑按照债券票面金额、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不考虑折溢价因素,因此也不存在摊销问题,如果是投资国债则利息收入免税;因此在债券折溢价摊销、在中途转让以及到期收回投资时因为折溢价原因会涉及会计与税法的差异。结合本案例,公司2007年12月31日确认的投资收益是8954,但是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是利息收入为9600,因此需要纳税调增646元,其他年份同理。到期收回投资时还需要进行4000元溢价的纳税调减。

Ⅳ 购入债券时,“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是按什么计算

B、按初始确认金额计算,即支付的价款+相关交易费用

Ⅵ 20×8年1月2日,甲公司购买了一批乙公司债券计划持有至到期。

20X8年初,购买债券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100
贷:银行存款 961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39
20X8年末,计算摊余成本
票面利息=1100*3%=33
投资收益=961*6%=57.66
年末摊余成本=961+57.66=1018.66
利息调整=33-57.66=-24.66
借:应收利息 33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4.66
贷:投资收益 57.66

Ⅶ 银行对某含息票债券采取购买后持有到期的投资策略,

(1000元+700元-920元)/10/【(920元+1000元)/2】x100%=0.08125=8.13%

Ⅷ 投资者购入贴现债券后不一定要持有至期满,如果持有期收益率低于到期收益率,则中途出售债券更为有利

到期收益率,就是你持有这个贴现债券直到期满的收益率。这是你的机会成本。
持有期收益率是指市场上当前的资金成本,即prevailing rate。

那么,就很明显了,假如当前的市场利率低于你手里持有的收益,你就继续持有而不是中途卖出;假如当前的市场利率高于你手里持有的收益,你就把贴现债券卖出,用手中的资金对市场中其他产品进行再投资,从而获取更高的收益,所以中途卖出贴现债券比较有利。
供参考。

Ⅸ 有一贴现债券,面值1000元 ,期限90天 ,以8%的贴现率发行,某投资者已发行价买入后持有至期满,该债券的

发行价=1000*(1-8%)=920
到期收益率=〔(1000-920)+1000*N/360*90〕/920 *360/90
上式中的N为该债券的年利率(票面利率)。如为无息债券(题目没说明,应该是的),则:
到期收益率=80/90*360/920=34.78%(意思为920元本金在90天的实际收益为80元,*360化为年收益率)
注:到期收益率=(贴现值+债券利息收入)/实付价款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