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证券市场 » 美国保险股票市净率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美国保险股票市净率

发布时间: 2021-06-10 18:44:47

① 目前美国和其它主要证券市场的各行业市盈率是多少不同的行业中一般多少为合理

各国的国情和基金利率不同导致各国股票的PE(市盈率)也不同,下面以美国为例:
在美国,消费类的股票(就是吃喝拉撒,如可口可乐,宝洁),因为他们没有经济周期,一般的PE是15倍到20倍,市净率一般2-3倍。
而钢铁、有色金属这些明显受经济周期影响的公司的股票,一般是10倍的PE和1倍的市净率。
而像金融保险业,由于高速的发展的预期,一般是30倍的PE。
当然是没有周期性行业的公司PE要高一些了,一般是30倍,周期性的一般是10倍。

② 市净率的市净率选股

投资界常常会在牛市推崇市盈率,到熊市则往往拿市净率说事,那么在熊市中用市净率选股真的更保险吗?
为什么熊市大家爱用市净率来选股?一位证券研究所所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道理很简单,牛市中大家齐齐往上看,市盈率给市场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静态市盈率不行就用动态市盈率,今年的不行,还能推出明年、后年市盈率,总能套到合适理由。到了熊市,大家都往底下看,市净率常常给大家充当寻底的指标。据他透露,现阶段国内A股整体市净率指标在2.95倍左右,横向比较,这要比大部分成熟市场的市净率都要高。从纵向比,2005年5月最低点时,A股市净率水平在1.8倍左右,当大盘冲上6124点时市净率达到6.82倍,现阶段的市净率水平并没有达到历史低位。
资深分析师余凯也承认在熊市投资者们乐于使用市净率指标,因为这种指标更能体现股票的安全边际,投资者可以先假设最悲观状况下上市公司停产,投资者可以按照净资产来变现。对于投资者来说,按照市净率选股标准,市净率越低的股票,其风险系数越少一些。截至8月14日收盘,A股已经有24只个股跌破净资产,那么是否破净的公司就越安全呢?
深圳一位操盘手江辉称,对于所有的个股,市净率越低就越安全的说法并不准确。对于同一个股,市净率水平越低,安全系数越高的说法应该是对的。但是对于不同个股,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现阶段破净的24只个股主要集中在钢铁、纺织、地产等行业,这些行业都面临景气周期衰退的危险,例如钢铁股在2005 年时破净程度更高,对比既往历史走势,这些个股可能还有下行空间。江辉也认同同一行业中,市净率越低的股票下跌空间要更小些,安全系数越高。在破净群体中另外还有几只破净个股是因为净资产中金融类、证券类资产占比较重,现阶段其实际净资产已经大幅缩水,江辉称这类公司市净率低于1倍主要是因为它的财务报告公布具有滞后性,现阶段其实际净资产可能已经远低于上一期公布的数据,市场只是及时进行反应而已。江辉也认为根据市净率来淘宝是抢反弹的好机会。历史经验表明,一些跌破净资产的股票往往会表现为较小的投资风险,而在行情启动之时,也具有较好的价值回归动力。
当然,并非所有跌破净资产的股票,所有低市净率的个股全都具有投资价值。上述证券研究所所长称,用市净率指标来作为估值标准也常常容易掩盖一些问题,不能单纯探求用纯粹的财务指标来估值。对于上市公司的净资产也要具体分析,有些净资产是能够帮助企业持续经营并创造利润,有的净资产则可能纯粹是破铜烂铁。对于金融类、证券类资产占比较大的个股,市净率水平不能给得太高,因为这些资产已经在证券市场经历过一次放大效应了。对于那些不能创造利润的净资产,例如过时的生产线、停止营业的厂房资产等,投资者自己测算时应该将这些资产剔除在外。他也强调,用市净率选股时,企业的盈利能力好应该是一个前提。很多时候,企业前景好的股票,市净率高一点也要好过市净率低一些但是经营前景差的股票。

③ 市净率、市盈率多少才合理

1.市净率多少合适?

简单说说市净率什么,市净率指的就是每一股股价和每一股净资产的比率,市净率可以用于股票的投资分析。通常来说,市净率比较低的股票,那么投资的价值就较高,相反的,市净率较高的股票,投资价值就比较低,那么市净率的数值应该是多少才合理呢?通常来说,市净率一般是在3-10之间,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市净率的作用是用于投资分析。股票的账面价值通过每一股的净资产来体现,它是通过成本计量的,而每一股的市价是这些资产现在拥有的价值,它也是证券市场上交易得到的结果。市净率可以比较好地反映“有付出就有回报”,它可以协助投资者发现哪个上市公司可以用较少的投入得到较高的产出。

2.市净率和市盈率的区别?

市净率的计算方法为:市净率=股票市价/每股净资产

市盈率的计算方法为: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

市净率的计算中,市价如果高于账面价值,那么企业资产的质量就会比较好,有发展潜力,反之则略质量差,不具备一定的发展前景。好的,优质的股票的市价一般都超出每股的净资产许多。

市盈率是个用作比较当价格不同时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良好指标。一般来说,一支股票的市盈率越低,表示投资的回收期越短,那么风险就更小,如果这支股票的市盈率过高,那么这支股票的价格可能藏有泡沫,价值可能被高估。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市盈率进行比较时,拿来比较的股票必须要属于同一行业,因为这个时候公司的每一股收益比较接近,这样比较才更有效。

3.市盈率多少才合理?

市盈率是个用作比较当价格不同时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良好指标,市场上广泛谈及的市盈率通常指的是静态市盈率。一般认为市盈率 保持在20-30之间是正常的,越小说明股价偏低,风险更小,值得买入;过大则说明股价偏高,风险更大,购买时要小心谨慎。还有的网友认为,小盘股 的市盈率在30-60之间是正常,在30以下视为低估,60以上视为高估;中盘股的市盈率在20-40之间是正常,在20以下视为低估,40以上视为高估;大盘股 则10-20视为正常,10以下视为低估,20以上视为高估,此数据都是是相对值,并非绝对值,因为单纯用市盈率来评估一家公司的股票的质量时,不是总是准确的。

④ 为什么雅戈尔 股票盘子也不大 市盈率超低 市净率也低 业绩也好 ,为什么基金 保险

主要是雅戈尔主业不看好,但其投资或炒股收益不错。

⑤ 保险股市净率多少合适

保险股估值的主要方法
公司估值方法是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的重要利器,在“基本面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基本逻辑下,通过比较公司估值方法得出的公司理论股票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异,从而指导投资者具体投资行为。从国际上来看,保险股估值的方法主要分为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
一、相对估值法
1.市盈率(PE)法:合理股价=每股收益(EPS)合理的市盈率。PE估值法相对简便,是目前运用较广的估值方法,但对于收益波动很大或者受益为负的企业并不适用。
2.市净率(PB)估值法:合理股价=每股净资产合理的市净率。较适用周期性较强行业,拥有大量固定资产并且账面价值相对较为稳定的企业。
二、绝对估值法
1.现金流量折现(DCF)法:将项目或企业资产在生命周期内将要产生的现金流折现,计算出当前价值的一种估值方法。DCF估值法是最严谨的对企业和股票估值的方法,原则上该模型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公司。
2.股利折现(DDM)模型:将企业未来分配股利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现到当前,从而得到公司的价值。DDM模型适用于分红较为丰厚且分红政策稳定的公司。
3.内涵价值(EV)法:每股寿险价值=调整后的每股内涵价值+每股新业务价值合理的新业务价值乘数。这种方法较为复杂。
不能简单地用PE和PB
PE和PB是股票估值中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在美国也运用广泛,但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它们对我国的保险股进行估值,主要理由有三:一是我国保险市场增长很快,每年新增保单很多,而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却不配比。其中的寿险多是长期业务,有的期限长达数十年。根据谨慎性原则,我国会计准则要求新保单的成本一次性摊销,不能递延。这样,尽管新增保单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卖得越多,当期的盈利压力也越大;二是寿险准备金的提取根据不同政策和方法得到结果相差很大,盈利也相应地大幅波动;三是寿险公司负债的不确定性和投资收益水平的不稳定性,使分析师难以预测下一财务年度的盈利水平。目前寿险业务价值构成我国保险公司价值的主要部分,简单运用PE和PB对其进行估值可能造成评估结果偏差较大。
基于以上原因,可采用欧洲运用最多的内涵价值法对我国保险公司的寿险业务进行估值,而PE和PB则作为其他业务的主要评估方法。
内涵价值法的简单介绍
内涵价值法又称精算评估法,它是在一定的精算假设下,逐期对保险公司内涵价值进行调整,并评估当期的新业务价值,得出公司价值=内涵价值+新业务价值合理的新业务价值乘数。内涵价值法主要分三个步骤进行:调整净资产、评估有效业务价值和预测新业务价值。调整评估基准日的净资产,一般指按市场价值计价的资产减去负债。调整的项目可能包括扣除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额度、递延保单获取成本和准备金“过于保守”的余额部分,以及计入按市场价值计价的“未计及”资产以反映公司资产真正的市场价值。评估有效业务价值,首先对保单进行分类,然后用资产份额法模拟有效保单,根据险种、投保年龄、交费方式、领取年龄、责任期等因素分类别建立精算模型,并确定模型中使用的参数,最后把预测的参数代入模型,计算出模型的利润流,根据一定的贴现率贴现成当前价值。参数包括定价利率、死亡率、发病率、意外发生率、退保率、费用率、税率、红利率、红利增长率、投资回报率以及再保险等变量。预测新业务价值,根据公司的未来前景规划和保险市场的发展情况,使用一系列风险贴现率,选择现有上市的险种模型作为未来新单利润的预测。新业务分为两种:一是在现在运行的、由目前已具备的分销能力产生的业务基础上产生的新业务;二是在新业务和新的分销渠道基础上产生的新业务(或是其他可以替代的分销渠道)。预测新业务价值有点类似于根据当前利润预测公司未来利润的方法,是基于持续经营假设产生的对未来价值的期望。
以上是对保险公司寿险业务的价值评估,但这只是估值过程的一步。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内涵价值法建立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那么,我们有必要试一试这些“基础”是否牢靠,这就是评估工作的另一步——敏感性分析。进行敏感性分析的目的在于测试各种因素(利率、投资收益率、死亡率、费用率、继续率、责任准备金评估基础等)的变化对寿险业务价值的影响,从而有助于寿险公司在决策时朝着增加公司价值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检测风险,使得公司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防范,有助于寿险公司的稳健经营。例如,我们可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下测算内涵价值,据此分析公司的价值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同时还可分析不同产品线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等等。由此,公司经营者可对公司的一些策略进行调整,以增强公司抵抗利率波动风险的能力。显然,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对寿险经营在将来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行模拟,使得决策者(投资者和经营者)能预知先觉,永远在决策时领先一步。
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内涵价值法是评估我国保险公司寿险业务价值较为理想的方法。但是,这里仍有很多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一是估值建立在各种假设、精算方法和模型之上,它们是否准确合理对估值有着极大的影响;二是新业务价值乘数具有很强的杠杆效应,它的变化会使保险公司估值产生剧烈变动。根据公司不同、时间不同则有不同的新业务价值乘数,这是保险公司估值中的难点;三是评估保险公司价值时不能简单地把寿险业务价值和其他业务价值分开估值,最后简单相加。目前国内的分析师大部分采用简单相加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却割裂了寿险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共性以及协同作用;四是对保险公司估值需要考虑公司的非财务价值。构成保险公司非财务价值主要有公司管理、员工队伍的素质、销售队伍的稳定性、客户资源以及公司品牌等等,这些非财务价值对公司的发展极为重要,是我们估值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总之,保险公司的估值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全面总结。内涵价值法具有的多种假设和易变性使它不仅是一种估值方法,而更像一门艺术。但这并不是说它不适合用来估值,作为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估值方法,它仍是评估保险公司价值的有力武器。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⑥ 如何对保险股进行估值

保险股估值的主要方法
公司估值方法是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的重要利器,在“基本面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 基本逻辑下,通过比较公司估值方法得出的公司理论股票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异,从而指导投资者具体投资行为。从国际上来看,保险股估值的方法主要分为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
一、相对估值法
1. 市盈率(PE)法:合理股价=每股收益(EPS)合理的市盈率。PE估值法相对简便,是目前运用较广的估值方法,但对于收益波动很大或者受益为负的企业并不适用。
2. 市净率(PB)估值法:合理股价=每股净资产合理的市净率。较适用周期性较强行业,拥有大量固定资产并且账面价值相对较为稳定的企业。
二、绝对估值法
1.现金流量折现(DCF)法:将项目或企业资产在生命周期内将要产生的现金流折现,计算出当前价值的一种估值方法。DCF估值法是最严谨的对企业和股票估值的方法,原则上该模型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公司。
2.股利折现(DDM)模型:将企业未来分配股利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现到当前,从而得到公司的价值。DDM模型适用于分红较为丰厚且分红政策稳定的公司。
3.内涵价值(EV)法:每股寿险价值=调整后的每股内涵价值+每股新业务价值合理的新业务价值乘数。这种方法较为复杂。
不能简单地用PE和PB
PE和PB是股票估值中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在美国也运用广泛,但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它们对我国的保险股进行估值,主要理由有三:一是我国保险市场增长很快,每年新增保单很多,而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却不配比。其中的寿险多是长期业务,有的期限长达数十年。根据谨慎性原则,我国会计准则要求新保单的成本一次性摊销,不能递延。这样,尽管新增保单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卖得越多,当期的盈利压力也越大;二是寿险准备金的提取根据不同政策和方法得到结果相差很大,盈利也相应地大幅波动;三是寿险公司负债的不确定性和投资收益水平的不稳定性,使分析师难以预测下一财务年度的盈利水平。目前寿险业务价值构成我国保险公司价值的主要部分,简单运用PE和PB对其进行估值可能造成评估结果偏差较大。
基于以上原因,可采用欧洲运用最多的内涵价值法对我国保险公司的寿险业务进行估值,而PE和PB则作为其他业务的主要评估方法。
内涵价值法的简单介绍
内涵价值法又称精算评估法,它是在一定的精算假设下,逐期对保险公司内涵价值进行调整,并评估当期的新业务价值,得出公司价值=内涵价值+新业务价值合理的新业务价值乘数。内涵价值法主要分三个步骤进行:调整净资产、评估有效业务价值和预测新业务价值。调整评估基准日的净资产,一般指按市场价值计价的资产减去负债。调整的项目可能包括扣除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额度、递延保单获取成本和准备金“过于保守”的余额部分,以及计入按市场价值计价的“未计及”资产以反映公司资产真正的市场价值。评估有效业务价值,首先对保单进行分类,然后用资产份额法模拟有效保单,根据险种、投保年龄、交费方式、领取年龄、责任期等因素分类别建立精算模型,并确定模型中使用的参数,最后把预测的参数代入模型,计算出模型的利润流,根据一定的贴现率贴现成当前价值。参数包括定价利率、死亡率、发病率、意外发生率、退保率、费用率、税率、红利率、红利增长率、投资回报率以及再保险等变量。预测新业务价值,根据公司的未来前景规划和保险市场的发展情况,使用一系列风险贴现率,选择现有上市的险种模型作为未来新单利润的预测。新业务分为两种:一是在现在运行的、由目前已具备的分销能力产生的业务基础上产生的新业务;二是在新业务和新的分销渠道基础上产生的新业务(或是其他可以替代的分销渠道)。预测新业务价值有点类似于根据当前利润预测公司未来利润的方法,是基于持续经营假设产生的对未来价值的期望。
以上是对保险公司寿险业务的价值评估,但这只是估值过程的一步。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内涵价值法建立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那么,我们有必要试一试这些“基础”是否牢靠,这就是评估工作的另一步——敏感性分析。进行敏感性分析的目的在于测试各种因素(利率、投资收益率、死亡率、费用率、继续率、责任准备金评估基础等)的变化对寿险业务价值的影响,从而有助于寿险公司在决策时朝着增加公司价值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检测风险,使得公司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防范,有助于寿险公司的稳健经营。例如,我们可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下测算内涵价值,据此分析公司的价值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同时还可分析不同产品线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等等。由此,公司经营者可对公司的一些策略进行调整,以增强公司抵抗利率波动风险的能力。显然,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对寿险经营在将来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行模拟,使得决策者(投资者和经营者)能预知先觉,永远在决策时领先一步。
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内涵价值法是评估我国保险公司寿险业务价值较为理想的方法。但是,这里仍有很多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一是估值建立在各种假设、精算方法和模型之上,它们是否准确合理对估值有着极大的影响;二是新业务价值乘数具有很强的杠杆效应,它的变化会使保险公司估值产生剧烈变动。根据公司不同、时间不同则有不同的新业务价值乘数,这是保险公司估值中的难点;三是评估保险公司价值时不能简单地把寿险业务价值和其他业务价值分开估值,最后简单相加。目前国内的分析师大部分采用简单相加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却割裂了寿险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共性以及协同作用;四是对保险公司估值需要考虑公司的非财务价值。构成保险公司非财务价值主要有公司管理、员工队伍的素质、销售队伍的稳定性、客户资源以及公司品牌等等,这些非财务价值对公司的发展极为重要,是我们估值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总之,保险公司的估值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全面总结。内涵价值法具有的多种假设和易变性使它不仅是一种估值方法,而更像一门艺术。但这并不是说它不适合用来估值,作为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估值方法,它仍是评估保险公司价值的有力武器。

⑦ M&T是美国的一家银行,请问这家银行的中文名叫什么

M&T是美国的一家银行,这家银行的中文名叫制造商和贸易商银行。

M&T银行简介:

M&T银行(M&TBank;全名:制造商和贸易商银行;Manufacturers and Traders Bank)美国著名的区域银行,于1856年成立,业务主要集中在纽约、马里兰、宾夕法尼亚、华盛顿、新泽西等地区。

M&T银行创建于1856年,开始的名字为制造商和贸易商银行(Manufacturers and Traders Bank),后来取名字中的首写字母简称为M&T银行。M&T银行是美国20家最大银行之一,主要业务区域如纽约、马里兰、宾夕法尼亚、华盛顿、新泽西等地区。

M&T银行以20万美元资本开始在水牛城营业,于1902年成为全国性银行并进行了第一次收购。在1929年股灾时,美国超过1400家银行倒闭,M&T银行虽然存款从1.25亿美元缩减至1亿美元,然而仍然正常营业。至今,M&T银行通过数十次的并购,结合业务增长,逐步成长为美国的大型银行之一。

1969年,M&T银行的股东投票成立了一家多银行组成的控股公司,名字叫第一帝国(First Empire),原M&T银行成为其子公司。1991年巴菲特购买了第一帝国价值4000美元的可转换优先股,并于1996年全部转换为普通股。1998年,第一帝国把名字改为M&T银行。

1990年,美国正处房地产泡沫破裂期,银行股一片萧条,投资者纷纷抛弃银行股,巴菲特趁市场惊恐时,以5倍不到的市盈率买入了富国银行约10%的股份。

在第二年的1991年,银行业坏账大幅产生,银行股价继续低迷,但第一帝国(M&T银行)的坏账并没有显著增加。计提的坏账拨备从0.27亿提高至0.63亿美元后,净利润仍然在增加,净利润从0.54亿增加值0.67亿美元。

1991年3月15日,巴菲特出手买进了第一帝国(M&T银行)的可转换优先股,购买人为伯克希尔的子公司国民赔偿保险公司,购买总价为4000万美元,强制赎回期为5年(1996年到期),每年股息率为9%,每股转换价为78.91美元。

虽然巴菲特认为这笔投资规模太小,但他非常敬佩第一帝国(M&T银行)的总裁鲍勃.威尔默,希望与之共事。鲍勃.威尔默也经常向巴菲特咨询企业并购相关事宜。

1991年,在巴菲特买入优先股时期,第一帝国(M&T银行)的股价约为每股63美元,转股价为78.91美元,转股价比股价溢价25%。当年第一帝国(M&T银行)的每股净资产为80.7美元,每股净利润为10.1美元,当时股价对应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为6.2倍和0.8倍,而转股价对应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为7.8倍和1倍。

到1999年,当初巴菲特投资的4000万美元变成了2.1亿美元,不记分红的投资收益率为425%,年复合收益率为20%,另外收到1800万的优先股利息和700万美元的股票分红。其中,市盈率从1991年购买时的7.8倍提高到1999年的12倍,提高了约50%,而每股净利润增长了2.4倍。

在2000和2001年,在股市下跌之际,巴菲特又投资了6300万美元增持M&T银行的股票,增持部分的股票平均买入价格为38.5美元,对应的市盈率约10.5倍,市净率约1.2倍。增持后的总买入成本为1.03亿,总股数为670.9万股,占M&T银行约7%的股权。

至2006年末,伯克希尔持有的M&T银行股票市场价值为8.2亿美元,总收益率为696%,当年市盈率达到16倍,市净率为2.2倍。

到2013年1季度末为止,伯克希尔仍然持有M&T银行的股票,持有股数约538万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