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和转换的会计处理
发行:
1、如果认为转换权有价值,并将此价值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2、不确认转换权价值,而将全部发行收入作为发行债券所得。
债券转换:
1、采用账面价值法,将被转换债券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发股票价值,不确认转换损益。
2、在市价法下,换得股票的价值基础是其市价或被转换债券的市价中较可靠者,并确认转换损益。采。
A公司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63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债券——利息调整6778.8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债券——面值 6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6778.8
B公司只买了40%的债券所以按40%部分做分录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面值 24000
——损益调整1200
贷:银行存款25200
(1)可转换债券贷银行存款扩展阅读:
根据《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十六条
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发行结束6个月后,持有人可以依据约定的条件随时转换股份。重点国有企业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该企业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且其股票上市后,持有人可以依据约定的条件随时转换股份。
第十七条
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前1个月股票的平均价格为基准,上浮一定幅度作为转股价格。重点国有企业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以拟发行股票的价格为基准,折扣一定比例作为转股价格。
㈡ 可转换债券的计量问题
甲公司20×7年1月1日按每份面值1000元发行了2000份可转换债券,取得总收入2000000元。该债券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息为6%,利息按年支付;每份债券均可在债券发行1年后的任何时间转换为250股普通股。甲公司发行该债券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但没有转股权的债券的市场利率为9%。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因素,甲公司将发行的债券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
先对负债部分进行计量,债券发行收入与负债部分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则分配到所有者权益部分。负债部分的现值按9%的折现率计算:
本金的现值:
第3年年末应付本金2000000元(复利现值系数为0.7721835) 1544367元
利息的现值:
3年期内每年应付利息120000元(年金现值系数为2.5312917) 303755元
负债部分总额 1848122元
所有者权益部分 151878元
债券发行总收入 2000000元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
20×7年1月1日,发行可转换债券:
借:银行存款 2000000
贷:应付债券 1848122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股份转换权) 151878
20×7年12月31日,计提和实际支付利息:
计提债券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 166331
贷:应付利息 12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46331
实际支付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 120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0
20×8年12月31日,债券转换前,计提和实际支付利息:
计提债券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 170501
贷:应付利息 12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50501
实际支付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 120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0
至此,转换前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为1944954(1848122+46331+50501)元。
假定20×8年12月31日,甲公司股票上涨幅度较大,可转换债券持有方均将于当日将持有的可转换债券转为甲公司股份。由于甲公司对应付债券采用摊余成本后续计量,因此,在转换日,转换前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应为1944954元,而权益部分的账面价值仍为151878元。同样是在转换日,甲公司发行股票数量为500000股。对此,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付债券 1944954
贷:股本 50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444954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股份转换权) 151878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51878
你好
㈢ 求一个可转换公司债券例题,是含交易费用的
[经典例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正保公司”)为上市公司,其相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经相关部门批准,正保公司于20×6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可转换公司债券200000万元,发行费用为3200万元,实际募集资金已存入银行专户。
根据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的约定,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限为3年,自20×6年1月1日起至20×8年12月31日止;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票面年利率为:第一年1.5%,第二年2%,第三年2.5%;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息自发行之日起每年支付一次,起息日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之日即20×6年1月1日,付息日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之日起每满一年的当日,即每年的1月1日;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发行1年后可转换为正保公司普通股股票,初始转股价格为每股10元(每股面值1元);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生产用厂房的建设。
(2)正保公司将募集资金陆续投入生产用厂房的建设,截至20×6年12月31日,全部募集资金已使用完毕。生产用厂房于20×6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3)20×7年1月1日,正保公司20×6支付年度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3000万元。
(4)20×7年7月1日,由于正保公司股票价格涨幅较大,全体债券持有人将其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全部转换为正保公司普通股股票。
(5)其他资料如下:
①正保公司将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负债成份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
②正保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无债券发行人赎回和债券持有人回售条款以及变更初始转股价格的条款,发行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的没有附带转换权的债券市场利率为6%。
③在当期付息前转股的,不考虑利息的影响,按债券面值及初始转股价格计算转股数量。
④不考虑所得税影响。
要求:
(1)计算正保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
(2)计算正保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应分摊的发行费用。
(3)编制正保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的会计分录。
(4)计算正保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份的实际利率及20×6年12月31日的摊余成本,并编制正保公司确认及20×6支付年度利息费用的会计分录。
(5)计算正保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份20×7年6月30日的摊余成本,并编制正保公司确认20×7年上半年利息费用的会计分录。
(6)编制正保公司20×7年7月1日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普通股股票时的会计分录。
[例题答案]
(1)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200000×1.5%/(1+6%)+200000×2%/(1+6%)^2+200000×2.5%/(1+6%)^3+200000/(1+6%)^3=178512.13(万元)
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发行价格-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
=200000-178512.13
=21487.87(万元)
(2)负债成份应份摊的发行费用=3200×178512.13/200000=2856.19(万元)
权益成份应分摊的发行费用=3200×21487.87/200000=343.81(万元)
(3)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196800(发行价格200000-交易费用32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24344.06(倒挤)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20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1144.06(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21487.87-权益成份应分摊的发行费用343.81)
(4)负债成份的摊余成本=金融负债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假设负债成份的实际利率为r,那么:
200000×1.5%/(1+r)+200000×2%/(1+r)^2+200000×2.5%/(1+r)^3+200000/(1+r)^3=200000-24344.06
利率为6%的现值=178512.13万元
利率为r的现值=175655.94万元 (200000-24344.06);
利率为7%的现值=173638.56万元
(6%-r)/(6%-7%)=(178512.13-175655.94)/(178512.13-173638.56)
解上述方程r=6%-(178512.13-175655.94)/(178512.13-173638.56)*(6%-7%)=6.59%
20×6年12月31日的摊余成本=(200000-24344.06)×(1+6.59%)-200000×1.5%=184231.67(万元),应确认的20×6年度资本化的利息费用=(200000-24344.06)×6.59%=11575.73(万元)。
正保公司确认及20×6支付年度利息费用的会计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11575.73
贷:应付利息3000(200000×1.5%)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8575.73
借:应付利息3000
贷:银行存款3000
(5)负债成份20×7年初的摊余成本=200000-24344.06+8575.73=184231.67(万元),应确认的利息费用=184231.67×6.59%÷2=6070.43(万元)。
正保公司确认20×7年上半年利息费用的会计分录为:
借:财务费用6070.43
贷:应付利息2000(200000×2%/2)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4070.43
(6)转股数=200000÷10=20000(万股)
正保公司20×7年7月1日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普通股股票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20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1144.06
应付利息2000
贷:股本20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11697.9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191446.16
[例题总结与延伸]
债券的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的计算实际上就是将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进行折现,未来现金流量包括利息和本金;折现的折现率实际上用的是市场上投资者投资债券的必要报酬率,因为只有按照这个必要报酬率折现后的债券价值才是债券可以定的公允价值。对于一个成熟的债券市场来说,债券的交易价格会在债券的公允价值上下浮动,一般在会计题目中我们承认市场是完善的有效的,那么债券的公允价值就是按照实际利率折现的值。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债券的实际利率并不一定是发行债券方采用的实际利率摊销中的实际利率,但凡是债券发行时发生了相关税费,发行方就承担了额外的费用,对于发行债券方来说就承担了实际上比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更高的利息率,这一点需要明确。一般情况下题目中都会给出实际利率,如果是给出的市场的实际利率,一般不会涉及到发行费用的问题;如果给出的是发行债券方承担的实际利率,那么一般是会涉及到相关费用的处理问题。
关于实际利率的计算,掌握一个方法就是插值法:比如债券的面值为1000万元,5年期按年支付利息,本金最后一次支付,票面利率10%,购买价格为900万元,交易费用为50万元,实际利率为r,则期初摊余成本=950=1000×10%×(P/A,r,5)+1000×(P/F,r,5),即:
100/(1+r)+100/(1+r)^2+100/(1+r)^3+100/(1+r)^4+100/(1+r)^5+1000/(1+r)^5=950
采用插值法,设r=11%,代入上式,则期初摊余成本=963.04;
设r=12%,代入上式,则期初摊余成本=927.9,则:
(11%-r)/(11%-12%)=(963.04-950)/(963.04-927.9)
可以计算出企业的实际利率r=11%-(963.04-950)/(963.04-927.9)*(11%-12%)=11.371%
㈣ 可转换公司债与一般公司债的区别和详细的会计分录,原因越详细越好
首先要说的是,地方置换券与地方自发自还地方债券一样都是政府债券,发行是一样的,但是用途不同。置换券只能用来偿还地方政府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可能还有以前逾期的债务。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其通过融资平台在银行获得的贷款。如果是商业银行自行购买债券,则是一种地方政府债务存量的调整。但到底是不是中国版qe呢?《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央行不得直接认购政府债券。好了,问题来了。万一商业银行不愿意认购或者没钱认购呢?中国人的曲线思维就发挥作用了。人民银行可以通过psl或者再贷款给商业银行让其来认购债券。这跟qe就差不多了吧。而且,3月和6月财政部分别下达了1万亿元的置换额度,会不会逼升债券市场的收益率呢?这应该还是需要一定的流动性来支撑。
给你打个比方,个人理解,若有错勿喷。举例:我(商业银行等债权人)去年贷款给你(地方政府)十块钱,今年到期,本息共计12块钱。可是由于你积极进取,为保gdp而投资巨大,碰巧今年你基础收入降低(15年国内经济吃紧,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卖地收入与税收减少),偿付这12元本息很有压力。怎么办呢?政府和银行不都是国家的嘛,这手心是肉,手掌也是肉啊!也不能亏银行吧。这时,你妈妈(央行,就是央妈,还有财政部)出面了(为了形象,在这只能说你妈妈出面了,勿怪)。妈妈根红苗子正,位高权又重,你自然听她的,而我也非常相信她。于是,一桩妥协折中交易诞生了:妈妈说大家都一家人,别伤了和气,不如这样,由你(地方政府)来发行个债券,利率低期限长,你自然非常乐意。而我呢,我可以接收这些债券来充抵你的债务,由于这些债券有地方政府信誉担保,非常靠谱,可以交易可以抵押,流动性也比较高,总比成了不良贷款要好。还有一种方式呢,有人愿意来购买这些债券。那我得到的就是现金。但是我肯定会损失一部分利息,比如只有11块钱(实际中损失可能更多一些)。但是我总归是收回来了,你(地方政府)要是耍赖不还钱,我也不能去告你吧!而且现在你(地方政府)身上还有一些逾期的债务呢。得,就这样吧,反正我也算赚了。
大体的我就是这么理解的,有些细节地方没有理解到位。
㈤ 可转换公司债券会计处理
发行债券的入账价值和应付债券的入账价值不是一个意思。
下面内容供参考学习: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指企业发行的债券持有者可以在一定期间之后,按规定的比率或价格转换为企业发行的股票的债券。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对债券持有者和企业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应在初始确认时,将相关负债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先对负债成份的未来现金流进行折现确认初始人账金额,再按发行收入扣除负债成份初始入账金额的差额确认权益成份的初始入账金额。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者行使转换权利,将其持有的债券转换为股票,企业按股票面值和转换的股数计作股本,债券账面价值与股本之问的差额计作资本公积。本文拟举例探讨可转换公司债券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例]甲公司为筹集资金,于20×5年1月1日以100万元的价格发行3年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每张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为5%,类似风险的不附转换权的债券的市场利率是6%,每年年年末付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该公司规定,自发行日起算的一年后,债券持有者可将每张债券转换为普通股250股,每股面值1元。甲公司相关的会计处理如下:
(1)负债部分的入账价值=1000000×PA(6%,3)+1000000×5%×P/F(6%,3)=1000000×0,839619+50000×2,673012=839619+133650=973269元
权益部分的入账价值=1000000-973269=26731元
借:银行存款 1000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26731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100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6731
(2)20×5年12月31日,采用实际利率法计提利息和摊销债券折溢价并支付利息:
应付利息=1000000×5%=50000(元)
实际利息=973269×6%=58396(元)
折价摊销额=58396-50000=8396(元)
借:财务费用58396
贷:应付利息 50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8396
甲公司支付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 5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3)20×6年1月1日,该债券的持有人将可转换债券全部转换为普通股股票。准则附录规定,企业应按股票面值和转换的股数计作股本。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时:
可转换债券的摊余成本=973269+8396=981665(元)
转换的股份数=1000×250=250000(股)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1000000
资本公积——他资本公积 26731
贷:股本 250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18335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758396
如果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在甲公司支付利息前行使转换权利,应按该债券面值和应付利息之和来计算权利人可以转换的股份数。
㈥ 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会计分录的各明细科目的含义是什么
应付债券一利息调整,借方表示发行债券时的折价,简单地理解就是用来调整分录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股份转换权)用于核算债券股权公允价值,将来债券到期行权转股本时再转入股本溢价
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贷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科目,按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望采纳
㈦ 1.将可转换公司债券转为资本 2.以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3.用银行存款归还长期借款。4.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设备
1、将可转换公司债券转为资本
借:长期应付款--债券
贷:实收资本
2.以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借: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
3.用银行存款归还长期借款。
借:长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4.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设备
借:固定资产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实收资本
㈧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会计分录
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应将收到的发行价格总额分拆为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 负债成份公允价值=10000×(P/S,8%,3)+10000×3%x(P/A,8%,3) =10000×0.7938+300×2.5771=7938+773.13=8711.13(万元); 权益成份公允价值=10000-8711.13=1288.87(万元)。2010年1月1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的会计分录是: 借:银行存款 10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288.87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1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288.87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哈!
㈨ 可转换债券转换的会计处理
债券100000元,全额实际转换债券为一年。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1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
2002年1月1日付息
借:银行存款2850
财务费用-应交利息税(5%)150
贷:投资收益3000
2002年1月1日以后,债券100000元*50%=50000;转股价格为每股10元(股票面值为1元)。利率5% 50000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股票5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50000
2003年1月1日付息
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50000*0.03=1500
持有至到期投资-股票50000*0.05=2500
借:银行存款3800
财务费用-应交利息税(5%)200
贷:投资收益4000
2004年1月1日付本金和利息
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50000*0.03=1500
持有至到期投资-股票50000*0.05=2500
借:银行存款3800
财务费用-应交利息税(5%)200
贷:投资收益4000
本金:
借:银行存款10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5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股票50000
如果股票价格有变动(发生以外损失)
借:银行存款(实收金额)
投资收益(冲减差价)/营业外支出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50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50000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价值。企业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出的款项,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投资成本”、“溢折价”、“应计利息”进行明细核算。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取得该投资的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借记本科目(投资成本、溢折价),贷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应交税费”等科目。购入的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已到付息期按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的金额,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溢折价)。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等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内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的金额,借记本科目(应计利息),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收到持有至到期投资按合同支付的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贷记“应收利息”科目或本科目(应计利息)。收到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发放债券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投资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按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的折价摊销额,借记本科目(溢折价),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溢价摊销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按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投资成本、溢折价、应计利息),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二)企业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应在重分类日按该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公允价值,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_________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投资成本、溢折价、应计利息),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采用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应在重分类日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借记本科目等科目,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