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证券市场 » 债券投资利息调整余额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债券投资利息调整余额

发布时间: 2021-06-09 10:50:56

⑴ 发行债券,为什么进行利息调整啊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子账户是就是对取得时的价值与票面价值之间的溢价或折价额在持有期间内进行合理调整的所用到的账户。 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所付的价款在很多的情况下会高于或是低于票面面值,高于形成溢价,低于会形成折价。然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一种收回期限固定,收回金额固定的特点。也就是每期应收到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这样一来你如果按债券的面值和面值利率来确定你的投资收益时,就不会真实的反映你的实际收益。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因为有溢价或折价,你实际上的收益理当高于或低于以票面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所以要将这部分溢价或是折价按照一个合理的方法进行调整,使每一期的收益都能真实的反映实际的收益。

⑵ 会计计算 计算债券每年摊余成本利息费用及利息调整额

会计期间 现金流入 现金流出 摊余成本
初始投资 107,985.00
第一年 8,638.80 10,000.00 106,623.80
第二年 8,529.90 10,000.00 105,153.70
第三年 8,412.30 10,000.00 103,566.00
第四年 8,285.28 10,000.00 101,851.28
第五年 8,148.72 10,000.00 100,000.00
初始投资时分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10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 985
贷:银行存款 107 985
第一年年末分录:
借:应收利息 10 000
贷:投资收益 8 638.8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361.20
第二年年末分录:
借:应收利息 10 000
贷:投资收益 8 529.9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470.10
第三年年末分录:
借:应收利息 10 000
贷:投资收益 8 412.3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 587.70
第四年年末分录:
借:应收利息 10 000
贷:投资收益 8 285.28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714.72
第五年年末分录:
借:应收利息 10 000
贷:投资收益 8 148.7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851.28
你的那个表,票面利率每年都是10%不变的,利息费用每年都是10 000也不变,溢价摊销就是每年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贷方金额。

⑶ 怎么去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里面的利息调整还有摊余成本还有下面这个怎么理解

图上:一个是购入溢价发行的债券,一个是购入折价发行的债券。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子账户是就是对取得时的价值与票面价值之间的溢价或折价额在持有期间内进行合理调整的所有到的账户。解析:

因为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所付的价款在很多的情况下会高于或是低于票面面值,高于形成溢价,低于会形成折价。然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一种收回期限固定,收回金额固定的特点。也就是每期应收到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这样一来你如果按债券的面值和面值利率来确定你的投资收益时,就不会真实的反映你的实际收益。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因为有溢价或折价,你实际上的收益理当高于或低于以票面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所以要将这部分溢价或是折价按照一个合理的方法进行调整,使每一期的收益都能真实的反映实际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数额的确定,就是票面面值与实际支付金额减去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后的差额。要计算真实的收益,就得有你实际取得成本和实际采用的利率去计算,实际成本就是你花了多少钱取得的,这个好确定。实际利率较难计算(考试中一般题目中会告诉的),在实际操作中,将票面面值与票面利率计算的每期的利息收入,作为年金按一“实际利率”在持有期间内进行年金折现后成你的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这个“实际利率”就是真正的计算你真实的投资收益的利率。这个“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是用年金折现的“插入法”计算确定(比较麻烦,要一个一个的试)。实际“投资收益”=摊余成本(第一期为实际取得时成本)×实际利率

应收利息=票面面值×票面面值

实际收益与应收利息的差额就是利息调整的数值。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其后每期的摊余成本就是加上或是减去上一期的利息调整数值,再按上述方法确定下一期的利息调整数值。依此类推。注意:最后一期的利息调整应是最初确定的利息调整减去各期已调整的数。因为计算中会有四舍五入,所以最后一期进行倒挤法计算,剩余的利息调整余额调整完。

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本期收回的本金和利息-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所以,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摊余成本就是账面价值。如果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是公允价值属性计量的,他的账面价值是公允价值,不等于摊余成本。

⑷ 为什么到期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余额为0

持有至到期投资 - 利息调整 其实就是在未来你将要收到利息的一部分,(或者少受到利息的一部分),所以到期末的时候,利息收完了,当然利息调整科目的余额也应当为零了。

举个例子,比如我花了150块钱买了一个,面值为100元的债券,多支付的50块钱就确认为利息调整,也就是说在持有至到期期间,这多支付的50块钱应作为我利息的一部分返还给我,到期了也就变成零了。

⑸ 持有至投资——利息调整的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1、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借方余额表示溢价购入债券,利息调整摊销额的增加;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贷方余额表示折价购入债券,利息调整摊销额减少。

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子账户是就是对取得时的价值与票面价值之间的溢价或折价额在持有期间内进行合理调整的所用到的账户。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所付的价款在很多的情况下会高于或是低于票面面值,高于形成溢价,低于会形成折价。

然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一种收回期限固定,收回金额固定的特点。也就是每期应收到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如果按债券的面值和面值利率来确定你的投资收益时,就不会反映实际收益,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因为有溢价或折价,实际上的收益理当高于或低于以票面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所以要将这部分溢价或是折价按照一个合理的方法进行调整,使每一期的收益都能真实的反映实际的收益。

(5)债券投资利息调整余额扩展阅读:

企业不能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1、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3、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定义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如果企业管理层决定将某项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则在该金融资产未到期前,不能随意地改变其“最初意图”。也就是说,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应当是明确的。

⑹ 利息调整如何判断是记在借方还是贷方

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科目的二级明细科目中,会有利息调整的科目。
简言之,利息调整是指债券投资的票面金额与 债券的摊余成本的差异。 而摊余成本是我们核算债券类金融资产的基本方法之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就是基于摊余成本法。而债券类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虽 然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但也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和摊余成本之间的差异 进行账务处理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因此在初始确认时,利息调整借方余额体现为摊余成本高于 投资成本的金额,贷方余额体现摊余成本低于投资成本的金额。
PS: 要关注购买手续费的账务处理,此处不赘述。
可以参考: 1、注册会计师辅导教材,《会计》,2011年后任意版本,“金融资产” 章节相关账务处理。
2、《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附录“主要会计科目及账务处理”

⑺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是什么意思怎么算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子账户是就是对取得时的价值与票面价值之间的溢价或折价额在持有期间内进行合理调整的所有到的账户。解析:

因为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所付的价款在很多的情况下会高于或是低于票面面值,高于形成溢价,低于会形成折价。然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一种收回期限固定,收回金额固定的特点。也就是每期应收到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这样一来你如果按债券的面值和面值利率来确定你的投资收益时,就不会真实的反映你的实际收益。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因为有溢价或折价,你实际上的收益理当高于或低于以票面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所以要将这部分溢价或是折价按照一个合理的方法进行调整,使每一期的收益都能真实的反映实际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数额的确定,就是票面面值与实际支付金额减去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后的差额。要计算真实的收益,就得有你实际取得成本和实际采用的利率去计算,实际成本就是你花了多少钱取得的,这个好确定。实际利率较难计算(考试中一般题目中会告诉的),在实际操作中,将票面面值与票面利率计算的每期的利息收入,作为年金按一“实际利率”在持有期间内进行年金折现后成你的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这个“实际利率”就是真正的计算你真实的投资收益的利率。这个“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是用年金折现的“插入法”计算确定(比较麻烦,要一个一个的试)。实际“投资收益”=摊余成本(第一期为实际取得时成本)×实际利率

应收利息=票面面值×票面面值

实际收益与应收利息的差额就是利息调整的数值。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其后每期的摊余成本就是加上或是减去上一期的利息调整数值,再按上述方法确定下一期的利息调整数值。依此类推。注意:最后一期的利息调整应是最初确定的利息调整减去各期已调整的数。因为计算中会有四舍五入,所以最后一期进行倒挤法计算,剩余的利息调整余额调整完。

⑻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分别表示什么
主要看你是溢价发行还是折价发行,
如果溢价发行: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债券——面值
——利息调整
如果折价发行:借:银行存款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贷:应付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借贷方余额只是代表你调整后的剩余

⑼ 如何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和利息调整摊销

一、初始确认

1、溢价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按该笔投资的面值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实付金额与面值差额入账)

贷:银行存款(按实付金额入账,包括面值、溢价、手续费等)

2、折价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按该笔投资的面值计量)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实付金额与面值差额入账)

贷:银行存款(按实付金额入账,包括面值、折价、手续费等)

二、各期处理:

1、溢价时

借:应收利息(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按计算当期期初的面值+利息调整合计额乘以实际利率)

贷: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注意,每期对利息调整账户冲减后,下期按面值+最新的利息调整账户余额合计数乘以实际利率,计算摊销额。溢价买入的情况下,以后各期摊销的利息调整金额会越来越小。

2、折价时

借:应收利息(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按计算当期期初的面值+利息调整合计额乘以实际利率)

贷: 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三、各期利息实际到账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四、到期处理

到期时,把最后一期溢价或折价摊销完毕就好了,不过由于计算时四舍五入的问题,最后一期时的余额和按前面的方法乘出来的结果会有一丝出入,直接按余额摊销才对。

溢价时:

借:应收利息 (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该账户账面余额)

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折价时:

借:应收利息 (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该账户账面余额)

贷: 投资收益 (二者差额)

五、收到本金及最后一次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

贷:应收利息

(9)债券投资利息调整余额扩展阅读: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购买价款* 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面值 *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注意: 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 =面值+ 尚未摊销的溢价或 - 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特点

1、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摊销数逐期增加。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

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2、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

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折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折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