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的联合证券通信达集成版怎么连接不到主站
以下为2007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策略研究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第一名:申银万国 研究团队(陈李、徐妍、安昀、凌鹏、朱康平、戴卉卉);第二名:中信证券 研究团队(徐刚、程伟庆、郤峰);第三名:中金公司 研究团队(邱劲、郦彬、高挺)。宏观经济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第一名:安信证券 高善文;第二名:中信证券 诸建芳;第三名:中金公司 哈继铭;第四名:中银国际 程漫江;第五名:高盛 梁红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国信证券 研究团队(赵雪桂、李君); 第二名:中信证券 李春波; 第三名:中金公司 王智慧。 航空运输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中信证券 马晓立; 第二名:申银万国 李树荣; 第三名:安信证券 邓红梅。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中信证券 研究团队(于军、谢从军); 第二名:平安证券 研究团队(郑武、田亚琳); 第三名:国信证券 唐建华。 债券研究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中金公司 研究团队(徐小庆、陈健恒、盛伟华、姬江帆、许艳、张继强); 第二名:中信证券 李志强; 第三名:招商证券 研究团队(何欣、罗樱、贾祖国)。 衍生品研究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申银万国 研究团队(提云涛、杨国平、王海涛、边慎、马骏、袁英杰、朱岚、刘均伟); 第二名:海通证券 研究团队(娄静、陈露、胡倩、雍志强、联蒙珂、单开佳、周健、吴先兴); 第三名:联合证券 研究团队(刘湘宁、杨戈、王红兵、宋曦、谢江、孔华强)。 传播与文化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 第一名:申银万国 廖绪发; 第二名:国泰君安 谭晓雨; 第三名:中金公司 金宇。 建筑和工程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中信证券 潘建平; 第二名:海通证券 江孔亮; 第三名:联合证券 研究团队(鱼晋华、邱波)。 医药生物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招商证券 张明芳; 第二名:申银万国 研究团队(罗鶄、吴一峰); 第三名:中金公司 孙雅娜; 第四名:中信证券 姚杰;第五名:兴业证券 研究团队(黄挺、王晞、王斌)。 非金属类建材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中信证券 潘建平; 第二名:中投证券 李凡; 第三名:联合证券 周焕。 农林牧渔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申银万国 研究团队(赵金厚、王鹏); 第二名:中信证券 研究团队(毛长青、许彪、薄官辉); 第三名:海通证券 丁频。 食品饮料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招商证券 研究团队(朱卫华、黄珺); 第二名:中信证券 研究团队(许彪、毛长青、薄官辉); 第三名:联合证券 研究团队(刘树坤、王爱景)。 纺织和服装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中信证券 李鑫; 第二名:国泰君安 研究团队(李质仙、张伟文); 第三名:光大证券 李婕。 造纸印刷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国泰君安 王峰; 第二名:国信证券 李世新; 第三名:中信证券 许骏。 家电休闲品和奢侈品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中信证券 胡雅丽; 第二名:国泰君安 王稹; 第三名:国信证券 王念春。 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联合证券 吴红光; 第二名:国信证券 研究团队(胡鸿轲、吴美玉); 第三名:海通证券 路颖。 社会服务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中信证券 赵雪芹; 第二名:招商证券 研究团队(苏平、林周勇);第三名:申银万国 陈海明。 计算机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海通证券 陈美风; 第二名:联合证券 龚浩; 第三名:国泰君安 魏兴耘; 通信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国泰君安 陈亮; 第二名:海通证券 研究团队(严平、联蒙珂); 第三名:申银万国 廖绪发。 电子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 第一名:招商证券 张良勇; 第二名:国泰君安 魏兴耘; 第三名:东方证券 研究团队(陈刚、刘放军、张小嘎)。电力设备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第一名:国信证券 彭继忠;第二名:联合证券 杨军;第三名:中信证券 刘磊。机械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第一名:中信证券 郭亚凌;第二名:招商证券 刘荣;第三名:名海通证券 研究团队(叶志刚、詹文辉、龙华、虞光)。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第一名:国泰君安 姚伟;第二名:中信证券 (杨治山、吴非);第三名:安信证券 张龙。钢铁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第一名:中信证券 研究团队(周希增、李宏亮);第二名:国信证券 研究团队(郑东、李化松);第三名:国金证券 周涛。有色金属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第一名:中信证券 李追阳;第二名:联合证券 叶洮;第三名:安信证券 衡昆。基础化工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第一名:中信证券 刘旭明;第二名:国信证券 研究团队(邱伟、张剑峰、陈爱华);第三名:申银万国 研究团队(郑治国、周小波)。石油化工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第一名:中信证券 殷孝东;第二名:招商证券 裘孝锋;第三名:申银万国 郑治国。煤炭开采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第一名:国金证券 龚云华;第二名:招商证券 卢平;第三名:中金公司 韩永。房地产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第一名:国泰君安 研究团队(张宇,孙建平);第二名:中金公司 白宏炜;第三名:国信证券 方焱。银行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第一名:国金证券 李伟奇;第二名:中金公司 研究团队(范艳瑾、毛军华);第三名:国信证券 朱琰。非银行金融行业最佳分析师获奖名单:第一名:平安证券 邵子钦;第二名:国信证券 朱琰;第三名:招商证券 罗毅。
B. 那些行业需要用到安防巡逻机器人国内和国外的行业前景怎么样,谁来分析分析
最新资料推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安防巡逻机器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一、安防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一)市场现状
“目前,工业机器人产业拐点已到,服务机器人正处爆发前夜。”中信证券机构在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分论坛上表示。,2015~2017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速将超过60%。其中,安防和无人机等特种机器人领域尤具优势。在我国,安防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巡检安保、监控服务、反恐应急、工业生产及智能家居领域。
1、国内安防机器人与国外市场观察
“中国的安防机器人研究起步比国外晚10年,但是进入成长期只晚5年,并且发展迅猛。从专利申请来看,国外企业很少在中国申请专利,可以看出近期没有大规模进入中国安防机器人市场的计划,中国企业还有一段时间可以发展技术、占有市场。”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CSST)负责人通过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CSST的安防机器人主要包括巡检机器人和替身机器人。
放眼全球,国际上安防机器人研究从1991~1994年起有明显的发展,2002年进入成长期,并且在2011年后加速增长,远未达到饱和期和衰退期,目前创新潜力巨大。若从专利申请看安防机器人市场前景的话,日本企业申请了大量的国际专利,国际安防机器人市场很可能被日本大面积占领,甚至垄断。不过,国外企业很少在中国申请专利,可以看出近期没有大规模进入中国安防机器人市场的计划。
2、无人机市场独领风骚
随着大疆科技的走红,无人机市场规模被迅速拓展。“目前无人机的消费者教育工作已经完成,市场高增长时代可期。”胡雅丽表示。无人机按照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无人机和民用无人机,而民用无人机又分为专业级和消费级。2014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仅15亿元,受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热度的推动,至2015年中国民用无人机产品销售市场规模将得到快速提升。
(二)技术现状
在一份行业专家的《安防机器人发展》报告中提出了安防机器人的十大技术热点:导航定位、计算机视觉、目标跟踪、移动与运动控制、检查/巡检、算法、目标检测与识别、传感器、网络,人机交互。我们在这里重点介绍几种。
1、导航定位
导航定位目前并不陌生,GPS、北斗、格洛纳斯、伽利略等我们日常生活也有接触,而机器人常用的定位方法有视觉导航定位、光反射导航定位、GPS全球定位、超声波导航定位。简单的可以了解为图像、光、声、电磁等原理进行导航定位。
2、计算机视觉
计算机视觉是一门研究如何使机器“看”的科学,更进一步的说,就是是指用摄影机和电脑代替人眼对目标进行识别、跟踪和测量等机器视觉,并进一步做图形处理,使电脑处理成为更适合人眼观察或传送给仪器检测的图像。目前,计算机视觉应用的实例包括用于系统:
(1)控制过程,比如,一个工业机器人;
(2)导航,例如,通过自主汽车或移动机器人;
(3)检测的事件,如,对视频监控和人数统计;
(4)组织信息,例如,对于图像和图像序列的索引数据库;
(5)造型对象或环境,如,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或地形模型;
(6)相互作用,例如,当输入到一个装置,用于计算机人的交互;
(7)自动检测,例如,在制造业的应用程序。
3、目标跟踪
目标跟踪技术是机器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它融合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多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利用视频分析方法对视频输入图像序列进行连续分析,来实现运动目标的自动检测、定位和跟踪,为高层视频对目标的行为理解和决策提供底层对象和分析依据。
4、传感器
机器人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复杂机器,它具有类似人的肢体及感官功能;动作程序灵活;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在工作时可以不依赖人的操纵。机器人传感器在机器人的控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因为有了传感器,机器人才具备了类似人类的知觉功能和反应能力。
(三)企业研发现状
根据易观智库的预测,2015年至2017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速将超过60%。其中,安防和无人机等特种机器人领域尤具优势。布局安防机器人的公司主要有海康威视、大疆科技、鑫龙电器、GQY视讯、巨星科技、东方网力等,其中,巨星科技近日刚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安防机器人目前处于研发阶段,主要应用于企业小区安防、平安城市等领域。
在中国,无人机也是资本市场的宠儿,海康威视今年发布的的行业级无人机凭借精湛的安防技术与性能让人们无不叫好。大疆科技制造出可应用于农业的作业无人机给三农领域带来了福音。从一级市场投融资情况来看,近两年以来,无人机广受各路资本的追捧。资料显示,雷柏科技5000万元入股零度智控并合资成立新公司;2015年5月,大疆获美国硅谷知名风投公司AccelPartners投资7500万美元。。。此外,几大互联网巨头包括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等公司都在无人机领域有所布局。
二、安防机器人的应用现状
在巡检安保方面:由于智能巡检机器人在环境应对、性能强大等方面具有人力所不具备的特殊优势,越来越多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被应用到安防巡检、电力巡检、轨道巡检等特殊场所,并且轻松完成任务。安保机器人作为新兴的产品,既可以代替人们完成重要场合的监控保安工作,还可以实现数据收集,构成完整的监控系统,在安全性上具备绝对优势。因此安保机器人具备存在市场的必要性。
在监控机器人方面:在普通家庭中能够移动、更加灵活、更加智能化、更加友好,还可以集成更多功能;机器人还可以进入普通家庭,提供更加全面的安全监控服务;它们不仅是家庭好帮手,同时监控机器人在工业,公司,网吧,超市巡逻,看死角,动力,通讯,电力环境监控,化工远程操控等场所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反恐应急方面:频繁爆发的恐怖案件对事前安防,事后防暴处置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反恐机器人将会在其中充当重要角色,去为人们破解危险,打击恐怖主义。
在工业方面:事实证明,工业机器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完成人工的工作,甚至精确度更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在东莞的某个生产车间里,一个工业机器人的手臂就可以代替8人。
机器人的生产效率远远大于普通劳工,机器人的增加势必会取代人力,让一部分劳工下岗。
三、安防机器人发展带来的考验
代替人工说
在工业生产领域,机器人所承担的功能之大让人畏惧。随着工业上产线上机器人工的增加,对于人工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因为生产线的岗位是有限的,机器人的生产效率又远远大于普通劳工,机器人的增加势必会取代人力,让一部分劳工下岗。所以,从制造业到专业服务领域中,越来越多人担心自动化会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在人口红利不再、劳动力短缺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逐步将目光转向自动化领域。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瞄准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
从现实来看,机器人远没有那么智能。目前机器人仍普遍在人类设定的程序下运行,其所能做的事情也相对单一。不过,业界普遍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性能的提升,机器人将可以承担更多的工作,以帮助人们延展具有的能力。
四、安防机器人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掌握核心技术是关键
北京市CBD特种装备科技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曾铭表示:“我国机器人技术发展较晚,基本的技术已经满足市场应用,但是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所以目前我国机器人很大一部分依靠进口。”对此持相同观点的还有深圳市云天智能化设备有限公司产品经理丁林楠,他认为“核心技术和国外没法比,我国机器人才刚刚起步,只能满足一些机械性的服务需要,其中智能化当中的核心算法均被美国日本企业所掌握”。
目前,我国在机器人基础技术方面,诸如机器人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与综合研究,机器人运动的控制算法及机器人编程语言的研究,机器人内外部传感器的研究与开发,具有多传感器控制系统的研究,离线编程技术、遥控机器人的控制技术等均取得长足进展,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因此,在安防机器人发展发刚刚起步的今天,对于企业来说,研发和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得长足发展。
(二)行业标准在市场发展中催生
今年以来,正当“世界工厂”的珠三角掀起一场机器人替代工人的工业革命之时,广州、佛山、东莞等制造业大市,无不依据各自产业规划推出了相应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新政,形成了各自的思路和做法。然而,随着“机器换人”产业的蜂拥而上,机器人产业标准体系的缺失,使产品之间不能做到互联互通,条块化分割和碎片化现象,势必造成今后同质化竞争和重复建设的问题出现。
有行业资料显示,中国已有500多家机器人公司,但“全国都处于一种失控状态”,很多企业不管以前的主业和机器人有无关系,都想进军机器人行业分一杯羹,这也造成了机器人企业数量上的剧增。
在这样一种市场无序的发展状态下,行业标准急需被出台。12月23-25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颁布工业机器人4大标准--这是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首次发布标准。工业机器人集体标准是一套由非政府学术组织创造的一套标准,适用三种不同的机器人:堆垛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和电子皮带秤。集体标准是国家标准的有力补充。因为集体标准的发展迅猛,可以更快地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并为国家标准奠定基础。
五、安防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一)市场趋势
1、国内市场巨大蛋糕待开发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指出: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共售出5.7万台工业机器人,数量约为全球销售量的四分之一。其中,半数以上工业机器人市场被外资品牌占据,而本土工业机器人品牌销量仅为1.6万台。而随着劳动人力的短缺,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仍加速增长。预估2016年大陆地区机器人需求量有望达到9.5万台。其中,智能安防机器人将会是主要增长点。
2、政策推动安防成主要发展方向
“十三五规划”与《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级政策,皆纳入机器人产业发展为重要内涵,不仅将促使工业机器人市场持续增长,也带动专业型与个人/家庭型服务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专业服务机器人就是针对特殊领域的,比如安防、军用、医疗等。
通过查阅IFR数据统计发现,2014年全球共销售专业服务机器人14291台;同比增长4%,销售收入32亿美元,同比增长15%;预计2015年专业服务机器人将共销售87500台,年均复合增速18%。其中军用机器人占45%,农用机器人占30%,医疗机器人占7%,后勤机器人占7%。科技部在《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提出把服务机器人产业培育成我国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鉴于我国服务机器人基数较低,预计未来3年复合增速较能高于全球该领域增长,保守估计未来3年复合增速可达25%以上。其中针对安全领域的安防机器人增长预期较快,从2015年前三季度的安防展会来看,在海南和新疆的警用特种装备展会上,各式的防爆和安防机器人层出不穷,虽然目前市场占有率不高,但是市场还是保持较高的增长。
机器人是一个新兴的高端设备,未来肯定会出现一种全智能化的安防机器人,或许这也是安防行业发展的另一个方向。“
3、机器人替代从事简单的重复劳作将成为重要趋势
随着工业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在短短的十几年间跃然成为极其重要的世界性工业加工生产基地,并享有”世界工厂“的美誉。如今,全球竞争局面日益激烈,中国所拥有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削减。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向紧缺转变,普工工资快速增长,沿海城市频频出现”用工荒“现象。然而,机器人的生产效率又远远大于普通劳工,机器人的增加势必会承担更多的工作,让一部分劳工下岗。
(二)产品趋势
1、智能安防造就产品新契机
2015年以来,国内安防行业的景气度持续下滑,虽然乘着互联网的风口,但是安防市场难以突出原有的产品局限。在目前的安防市场中以定点监控为主,虽然给人们保安工作带来了便利,但是监视范围有限,监控的灵活性较弱。安保机器人作为新兴的产品,既可以代替人们完成重要场合的监控保安工作,还可以实现数据收集,构成完整的监控系统,在安全性上具备绝对优势。因此安保机器人具备存在市场的必要性。在智慧城市以及大数据运用下,安保机器人前景可期。
2、服务机器人成长动能十分可期。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服务机器人,试图抢占这一前沿科技的制高点。研究开发新型的服务机器人,用于替代抢险救援人员进入消防、煤矿、地震、电力、核工业等行业中的危险环境进行作业,将成为服务机器人专项研究的重要方向。在我国沿海发达城市当中,其中用于安防的防爆机器人、用于农业的农业机器人和用于民用的扫地机器人等都已经在市场中实际运用,国家科技部也明确了服务机器人的”十三五“发展规划。
3、无人机市场前景广阔
中信证券认为:“专业级无人机将迎来爆发,专业级无人机针对单位销售的特性更适合当前的无人机市场,特别是在政策障碍较小而技术成熟度较高的警用无人机、农业植保无人机以及测绘无人机等领域。”不难得出结论:无人机产品过去依靠硬件盈利的模式或将发生改变,未来可能转向靠服务盈利和数据盈利。
“无人机已在全球反恐战争中广泛应用,而反恐机器人的研制也在加速。”工业4.0与机器人产业联盟发起人梁太龙说。在这方面,美国走在世界前列。2013年美国发布新版《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决定将巨额军备研究费投向军用机器人研制,使美军无人机作战装备的比例增加至武器总数的30%,预计到2040年,美军可能会有一半以上的成员是机器人。
六、结语
此前,工业机器人主要替代重体力劳动和复杂劳动,以解决人力在恶劣环境下作业的问题。未来,智能安防机器人应时代发展需要,为人们处理安全防范事故将成为发展的重要趋势。
如今,“机器人革命”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安防机器人作为机器人发展领域中的关键一环,在现在与未来市场中都将会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中国“十三五规划”与《中国制造2015》报告作为政策引导,反恐形势的日益严峻化,人工智能与服务化不断提高都会将安防机器人推向更大的发展空间,让我们拭目以待。
C. 中信证券分析师胡雅丽生平简介
她是中信证券研究部家电行业首席分析师。证券从业6年。 武汉大学管理学硕士。2003年7月进入招商证券研发中心从事家电行业研究;2007年4月加盟中信证券研究部。
D. 股票分析师的名字
分析师 所在机构 研究行业 高善文 安信证券 宏观经济 陈李等 申银万国 策略研究 于新力等 中信证券 金融工程 陈露等 海通证券 衍生品研究 李志强 中信证券 债券研究 赵金厚、王鹏 申银万国 农林牧渔 朱卫华、黄珺 招商证券 食品饮料 李鑫 中信证券 纺织和服饰 李世新 国信证券 造纸印刷 龚云华 国金证券 煤炭开采 殷孝东 中信证券 石油化工 郑治国、周小波 申银万国 基础化工 张良勇 招商证券 电子 潘建平 中信证券 非金属类建材 周希增、李宏亮 中信证券 钢铁 李追阳 中信证券 有色金属 胡雅丽 中信证券 家电、消费品 李春波 中信证券 汽车和汽车零部件 高晓春 中信证券 机械 詹文辉 海通证券 电力设备 吴一峰 申银万国 生物制药 杨治山、吴非 中信证券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江孔亮 海通证券 建筑和工程 冯晓立 中信证券 航空运输 郑武、田亚琳 平安证券 公路港口和航运 陈亮 国泰君安 通信(通信设备/通信服务) 陈美凤 海通证券 计算机 吴红光 联合证券 批发和零售贸易 李伟奇 国金证券 银行 邵子钦 平安证券 非银行金融机构 张宇、孙建平 国泰君安 房地产 赵雪芹 中信证券 社会服务业(旅游饭店和休闲) 廖绪发 申银万国 传播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