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证券市场 » 分期付息债券实际利率计算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分期付息债券实际利率计算

发布时间: 2021-06-08 12:23:17

⑴ 持有至到期投资 分期付息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各自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

分期付息的债券现金流包括多次现金流入,即每年付息现金流和最后一次还本付息现金流,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其收益是分期实现的,所以要把溢价或折价的部分按实际利率分摊到各期,而一次还本付息只有一次现金流,直接按实际利率计算每期收益就可以了。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

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

这里可以将期初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

(1)分期付息债券实际利率计算扩展阅读:

如何界定持有至到期投资

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公司债券等,都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通常具有长期性质,但期限较短(一年以内)的债券投资,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也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企业不能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1)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3)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定义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如果企业管理层决定将某项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则在该金融资产未到期前,不能随意地改变其“最初意图”。也就是说,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应当是明确的。

持有至到期投资提前处置的情况

企业将某项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后,可能会发生到期前将该金融资产予以处置或重分类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表明企业违背了将投资持有至到期的意图。

企业将尚未到期的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本会计年度内予以出售或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

相对于该类投资(即企业内部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时,则企业在处置或者重分类后应立即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即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扣除已处置或重分类的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且在本会计年度及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得再将该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但是,下列情况除外:

1.出售日或重分类日距离该项投资到期日或赎回日较近(如到期前三个月内),且市场利率变化对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没有显著影响。

2.根据合同约定的定期偿付或提前还款方式收回该所有初始本金后,将剩余部分予以出售或重分类。

3.出售或重分类是由于企业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所引起。此种情况主要包括:

(1)因被投资单位信用状况严重恶化,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

(2)因相关税收法规取消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税前可抵扣政策,或显著减少了税前可抵扣金额,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

(3)因发生重大企业合并或重大处置,为保持现行利率风险头寸或维持现行信用风险政策,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

(4)因法律、行政法规对允许投资的范围或特定投资品种的投资限额做出重大调整,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

(5)因监管部门要求大幅度提高资产流动性,或大幅度提高持有至到期投资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的风险权重,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

⑵ 请问怎么求实际利率,分期付息,到期还款。求年利率

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n)^n -1 n表示一年当中的计息期。如年利率为10%,按季度计息,那么实际利率=(1+10%/4)^4-1=10.38%

⑶ 问一个求实际利率的问题(用金融计算器计算)

TI BA II Plus Pro
5 -> N 期数
1055 -> PV 现值
-60 -> PMT 是coupon
-1000 -> FV 最后一期的归还面额 也就是终值
然后 CPT -> I/Y
也可以是
-1055 -> PV
60 -> PMT
1000 -> FV
只要保证收支是不同的符号 就能算出正确的结果

⑷ 老师,已知发行价格和票面金额,债券利率,怎么算实际利率

考试中计算债券的实际利率常考的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和“一次还本付息”两种债券。

对于第一种债券——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债券未来现金流量的流入包括各期利息和到期本金,现金流量流出则是购买时支付的价款和相关交易费用(发行价格),实际利率就是使得未来现金流量流入的现值等于流出现值的那个利率。

假设债券的实际利率为i,则:

发行价格=票面金额×债券票面利率×(P/A,i,n)+票面金额×(P/F,i,n)

通常,题目会给出与实际利率i相邻的两个利率的(P/A,i,n)和(P/F,i,n),假设为(P/A,a,n)、(P/F,a,n)和(P/A,b,n)、(P/F,b,n)

把a、b两个利率对应的年金系数和复利现值系数代入“票面金额×债券票面利率×(P/A,i,n)+票面金额×(P/F,i,n)”,计算得出:

票面金额×债券票面利率×(P/A,a,n)+票面金额×(P/F,a,n)=A

票面金额×债券票面利率×(P/A,b,n)+票面金额×(P/F,b,n)=B

然后使用插值法进行推导,插值法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直线上三个点,任意两个点计算的直线斜率相同。

直线上的三个点分别为:

a——A

b——B

i——发行价格

对于第二种债券——一次还本付息债券,

未来现金流量的流入就是到期时的本金和利息总和,现金流出则是购买时支付的价款和相关交易费用(发行价格),实际利率就是使得未来现金流量流入的现值等于流出现值的那个利率。

假设债券的实际利率为i,则:

发行价格=(票面金额×债券票面利率+票面金额)×(P/F,i,n)=(票面金额×债券票面利率+票面金额)/(1+i)^n

⑸ 分期还款的实际利率是多少

分期还款的实际利率等于要还的利息除以本金,再除以年数。

比如:要还3000块钱利息,本金是1万一共还两年,那么年利率就是15%。

正规的贷款机构贷款利率一般都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一般年化利率在24%以内,最高不能超过36%,如果超过36%那就是高利贷;年化利率的计算方法也很简单,把一年的利息除以本金就可以,日利息乘以365天就是年利息,月利息乘以12就是年利息。

(5)分期付息债券实际利率计算扩展阅读: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购买价款* 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面值 *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价的摊销额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费用 - 按照实力利率计算的利息

⑹ 债卷的票面利率和实际利率不同的怎样计算实际利率

在实际利率法下,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等于债券的每期初帐面价值乘以实际利率。由于债券的帐面价值随着债券溢折价的分摊而减少或增加,因此,所计算出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每期利息收入和按票面计率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的差额,即为每期溢折价的摊销数。

采用实际利率法在计算实际利率时,如为分期付息债券,应当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债券面值+债券溢价(或减去债券折价)=债券到期应收本金的贴现值+各期收取的债券利息的贴现值 并采用“插入法”计算得出。

⑺ 请问分期付息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实际利率求法有什么不同

区别在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利息是用复利现值系数的,也就是与本金是一样的都是在最后一期收到。
而分期付息,利息是乘以年金现值系数,本金是乘以复利现值系数。

⑻ 怎么计算发行债券的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实际利率

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 面值 + 尚未摊销的溢价或- 尚未摊销的折价

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按照面值计算的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8)分期付息债券实际利率计算扩展阅读:

1、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溢价摊销数逐期增加。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尚未摊销的溢价这一部分)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

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当期溢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应计利息-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当期溢折价的摊销额 =面值×票面利率-(面值 + 尚未摊销的溢价)×实际利率

2、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折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折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按照面值计算的应计利息

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面值-尚未摊销的折价)×实际利率-面值×票面利率

⑼ 实际利率怎么计算

正确的算法应该是这样的:

公式:1000=(1250*4.72%)*(P/A,R,5)+1250*(P/S,R,5),然后用"插入法"就可以算出实际利率了,其中(P/A,R,5)是一个数字,可以从<<年金现值系数表>>中查到,(P/S,R,5)可以从<<复利现值系数表>>中查到.

59×(1+r)^(-1)+59×(1+r)^(-2)+59×(1+r)^(-3)+59×(1+r)^(-4)+(59+1250)×(1+r)^(-5)=1000(元)

r=0.099953184=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