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可转换公司债券会计处理
发行债券的入账价值和应付债券的入账价值不是一个意思。
下面内容供参考学习: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指企业发行的债券持有者可以在一定期间之后,按规定的比率或价格转换为企业发行的股票的债券。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对债券持有者和企业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应在初始确认时,将相关负债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先对负债成份的未来现金流进行折现确认初始人账金额,再按发行收入扣除负债成份初始入账金额的差额确认权益成份的初始入账金额。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者行使转换权利,将其持有的债券转换为股票,企业按股票面值和转换的股数计作股本,债券账面价值与股本之问的差额计作资本公积。本文拟举例探讨可转换公司债券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例]甲公司为筹集资金,于20×5年1月1日以100万元的价格发行3年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每张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为5%,类似风险的不附转换权的债券的市场利率是6%,每年年年末付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该公司规定,自发行日起算的一年后,债券持有者可将每张债券转换为普通股250股,每股面值1元。甲公司相关的会计处理如下:
(1)负债部分的入账价值=1000000×PA(6%,3)+1000000×5%×P/F(6%,3)=1000000×0,839619+50000×2,673012=839619+133650=973269元
权益部分的入账价值=1000000-973269=26731元
借:银行存款 1000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26731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100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6731
(2)20×5年12月31日,采用实际利率法计提利息和摊销债券折溢价并支付利息:
应付利息=1000000×5%=50000(元)
实际利息=973269×6%=58396(元)
折价摊销额=58396-50000=8396(元)
借:财务费用58396
贷:应付利息 50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8396
甲公司支付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 5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3)20×6年1月1日,该债券的持有人将可转换债券全部转换为普通股股票。准则附录规定,企业应按股票面值和转换的股数计作股本。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时:
可转换债券的摊余成本=973269+8396=981665(元)
转换的股份数=1000×250=250000(股)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1000000
资本公积——他资本公积 26731
贷:股本 250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18335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758396
如果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在甲公司支付利息前行使转换权利,应按该债券面值和应付利息之和来计算权利人可以转换的股份数。
❷ 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费用为什么冲减应付债券公允价值
因为可转债通常都是溢价发行的(公允价值大于发行价),100元面值的可转债发行价发行时可以买到130元的,发行费用当然要抵扣溢价咯。
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初始确认的处理
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发行价格—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
负债成份分摊的交易费用=交易费用×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
权益成份分摊的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
借:银行存款(发行价格—交易费用)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倒挤)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权益成份-权益成份分摊的交易费用)
负债成份应分摊的交易费用实际上是计入了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中。
分摊交易费用后,对于发行方来说,自己承担的实际利率是高于市场的实际利率的。那么这个时候需要计算包含了相关税费的债券的实际利率,比如债券负债成分公允价值为900万元,分摊的交易费用为20万元,那么这里对于发行方来说,债券的公允价值其实就变成了880万元了;
因为发行方实际是支出了费用的,相当于是收到的发行收入减少为880万元了,那么应该按照新的公允价值880万元来计算实际利率。也就是说,发生了交易费用后的实际利率和市场上的实际利率是不一致的,此时需要重新计算实际利率。
(2)可转换应付债券公允价值计算扩展阅读
当债券折价发行时,即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此时购入的债券以票面利率计息就会产生亏损,此时债券低于面值发售的差额就表示弥补将来低于市场利率的亏损,此时实际利率就要算上这部分因低于面值买入获得的弥补,因而实际利率不等同于票面利率,因为有了损失的补偿。
同理,若债券溢价发行,此时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此时以票面利率计息就会给发行者带来损失,因此这部分债权高于面值的支出就是为了弥补发行者未来多付出利息的补偿。此时实际利率就应反映这部分补偿支出,因而不等同于票面利率。
❸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入账价值问题
应该是选A吧。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会计处理:
我国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采取记名式无纸化发行方式。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既含有负债成份又含有权益成份,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规定,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负债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分别进行处理。企业在进行分拆时,应当先确定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并以此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确认为应付债券;再按照该可转换公司债券整体的发行价格扣除负债成份初始确认金额后的金额确定权益成份的初始确认金额,确认为资本公积。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是合同规定的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利率折现的现值。其中,利率根据市场上具有可比信用等级并在相同条件下提供几乎相同现金流量,但不具有转换权的工具的适用利率确定。发行该可转换公司债券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在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之间按照其初始确认金额的相对比例进行分摊。企业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应付债券”科目下设置“可转换公司债券”明细科目核算。企业应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可转换公司债券包含的负债成份面值,贷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科目,按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负债成份,在转换为股份前,其会计处理与一般公司债券相同,即按照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确认利息费用,按照面值和票面利率确认应付债券或应付利息,差额作为利息调整。
❹ 可转换债券的计量问题
甲公司20×7年1月1日按每份面值1000元发行了2000份可转换债券,取得总收入2000000元。该债券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息为6%,利息按年支付;每份债券均可在债券发行1年后的任何时间转换为250股普通股。甲公司发行该债券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但没有转股权的债券的市场利率为9%。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因素,甲公司将发行的债券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
先对负债部分进行计量,债券发行收入与负债部分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则分配到所有者权益部分。负债部分的现值按9%的折现率计算:
本金的现值:
第3年年末应付本金2000000元(复利现值系数为0.7721835) 1544367元
利息的现值:
3年期内每年应付利息120000元(年金现值系数为2.5312917) 303755元
负债部分总额 1848122元
所有者权益部分 151878元
债券发行总收入 2000000元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
20×7年1月1日,发行可转换债券:
借:银行存款 2000000
贷:应付债券 1848122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股份转换权) 151878
20×7年12月31日,计提和实际支付利息:
计提债券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 166331
贷:应付利息 12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46331
实际支付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 120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0
20×8年12月31日,债券转换前,计提和实际支付利息:
计提债券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 170501
贷:应付利息 12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50501
实际支付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 120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0
至此,转换前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为1944954(1848122+46331+50501)元。
假定20×8年12月31日,甲公司股票上涨幅度较大,可转换债券持有方均将于当日将持有的可转换债券转为甲公司股份。由于甲公司对应付债券采用摊余成本后续计量,因此,在转换日,转换前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应为1944954元,而权益部分的账面价值仍为151878元。同样是在转换日,甲公司发行股票数量为500000股。对此,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付债券 1944954
贷:股本 50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444954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股份转换权) 151878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51878
你好
❺ 应付债券不按公允价值计量,那按什么计量
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其中面值计入应付债券-面值,溢折价款计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并按实际利率法摊销
❻ 资产负债表中应付债券如何计算求解!!!!
(一)企业发行债券,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债券票面金额,贷记本科目(面值)。存在差额的,还应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项可转换公司债券包含的负债成份的面值,贷记本科目(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按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二)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债券利息费用,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债券利息费用,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本科目(应计利息),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票面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
(三)长期债券到期,支付债券本息,借记本科目(面值、应计利息)、“应付利息”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存在利息调整余额的,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贷记或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
(四)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利,将其持有的债券转换为股票,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余额,借记本科目(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利息调整),按其权益成份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股票面值和转换的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贷记“股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如用现金支付不可转换股票的部分,还应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❼ 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如何核算
为了反映企业发行债券筹资的情况,应设置“应付债券”账户,使用该科目时需注意:
(1)本科目核算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的债券本金和利息。
(2)本科目应当按照“面值”、“利息调整”、“应计利息”进行明细核算。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按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将负债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分拆后形成的负债成份,在本科目核算。
(3)应付债券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企业发行债券,应按实际收到的现金净额,借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按债券票面金额,贷记本科目(面值);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②对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债券利息,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债券利息,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本科目(应计利息),按其差额,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差异很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
③长期债券到期,支付债券本息,借记本科目(面值),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应转销的利息调整、应计利息金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
④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项可转换公司债券包含的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贷记本科目(可转换公司债券),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转换为股票之前,其所包含的负债成份,应当比照上述规定进行处理。
当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利,将其持有的债券转换为股票,按本科目(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余额,借记本科目(可转换公司债券),按“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中属于该项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权益成份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股票面值和转换的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贷记“股本”科目,按实际用现金支付的不可转换股票的部分,贷记“现金”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未转换股票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到期还本付息,应当比照上述一般长期债券进行处理。
(4)企业应当设置“企业债券备查簿”,详细登记每一企业债券的票面金额、债券票面利率、还本付息期限与方式、发行总额、发行日期和编号、委托代售单位、转换股份等资料。企业债券到期结清时,应当在备查簿内逐笔注销。
(5)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偿还的长期债券的摊余成本。
❽ 急啊!!关于可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
这是折现系数,0.6499是复利现值系数,它的表达为(P/S,9%,5),3.8897是年金现值系数,它的表达式为(P/A,9%,5)。
为什么要乘他们,原因是要将未来的现金流折现到现在,未来的现金流有两部分,一是每年都要支付的利息,二是最后一期要付的本金。前者是要乘以年金现值系数,将未来年金折到现在,后者是要乘以复利现值系数,将本金折到现在。
以上的式子,计算的就是该公司可转债的债券成分的价格。
财务费用是公司按照实际利率法(实际债券价格*实际利率)计算出来的实际利息,应计利息是根据票面利率和票面价值计算出来的要支付的利息。这两者的差额正好就是对利息的调整。
具体计算,
财务费用:
176656400*9%=。。。
应计利息:
2亿*6%=。。。
❾ 可转换公司债券会计核算
此题主要考查实际利率法的核算,加上可转债的特点,因此此处的回答假设楼主已经了解实际利率法核算。
以下分步骤解释利息调整:
(1)2007年1月1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
账面的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 应付债券面值 = 债券公允价值,因此
账面的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 债券公允价值 - 应付债券面值 ,结果是负数,所以计借方。
(2)2007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费用时,
实际利率法的财务费用=176 656 400 * 9% = 15 899 076,与实际支付利息(即12 000 000)作为利息调整摊销。
(3)2008年1月1日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时,100%转换,
2008年1月1日时,利息调整账户还有借方余额:23 343 600-3 899 076=19,444,524,全部转销。
以上解答只针对利息调整,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