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发行债券,实际利率法摊销,会计分录里的财务费用的金额如何确定这里的财务费用是什么意思
发行债券无论是溢价还是折价都涉及与票面金额有差的。这个差是要在发行年度比如5年,要按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分摊的,并要求计入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票面金额乘以票面利率=应付利息
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摊销额
应付利息与摊销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到"财务费用“中。
推荐你能看一看2013年度的《会计中级职称教材》第九章。
⑵ 债券直线法摊销和实际利率法摊销
直线摊销法下:
每年摊销额=账面价值/债券期限,特点是每期溢价折价的摊销额相等
实际利率摊销法下:
根据初始确认的账面价值确定摊余成本,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等于本期实际摊销数额。下期摊余成本=上期摊余成本—应收利息(按票面价值和票面利率计算)+利息费用(上期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的乘积),每期调整摊余成本和每期实际摊销数额
⑶ 实际利率法摊销债券溢价怎么处理
07年末支付的利息(每年末支付利息)要怎么处理,--借应收利息150,贷投资收益130.97,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9.03
这个利息它会不会增加08年初债券的账面价值--分期付息不会
但是07年末支付的利息要不要考虑?已经转入投资收益不用考虑
还有就是一次还本付息的情况下,应计利息应该怎么处理,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实际利率法主要计算摊销的是债券的溢价部分,也就是60万元,所以,跟每年计算的票面利息没有太大关系
应收利息=3000*5%=150万元
利息收入=3060*4.28%=130.97万元
07年应摊销溢价=150-130.97=19.03万元
应收利息=3000*5%=150万元
利息收入=(3060-19.03)*4028%=130.15万元
08年应摊销溢价=150-130.15=19.85万元
应收利息=3000*5%=150万元
利息收入=150-21.12=128.88万元
09年应摊销溢价=3060-19.03-19.85-3000=21.12万元
⑷ 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作为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溢价时,溢价各期摊销额为什么是逐期增加
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折价摊销数逐期增加.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
⑸ 购买短期债券的折溢价摊销和利息摊销(实际利率法)
实际利率法又称“实际利息法”,是指每期的利息费用按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债券帐面价值计算,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 * 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面值 * 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即发行价低于债券票面价值)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记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记入“投资收益”)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记入“应收利息”)
注意: 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 = 面值 + 尚未摊销的溢价或 - 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⑹ 1,实际利率法摊销 2,现金流量表
(1)2007年6月30日实际利息收入=其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52802.1×4%÷2=1056.04(万元)
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50000×6%÷2=1500(万元)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500-1056.04=443.96(万元)
2.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 + 应收账款项目本期减少额- 应收账款项目本期增加额+应收票据项目本期减少额-应收票据项目本期增加额+预收账款项目本期增加额-预收账款项目本期减少额 ± 特殊调整业务=1000+170-(150-100)-(50-10)=1080(万元)
⑺ 15、若公司债券溢价发行,溢价按实际利率法摊销,随着溢价的摊销,各期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 )。单项
A.会逐期减少
摊余成本越来越少,因此计提的利息越来越少
⑻ 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应付债券的折价,每期折价的摊销额呈递增还是递减趋势
每期摊销额:每期,按月、按季、按年或其他一定的时段;摊,分摊;销,去掉;额,数额。这里的折价摊销额是指每期按一定的方法将计算的本金利息减去票面利息的差额分摊到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中去。
设2011年1月1日发行方发行2年期的债券,面值10000万元,票面利率为5%,利息按年支付,实际发行价格9296万元(折价),实际利率为9%,不考虑发行费用。
借:银行存款 9296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10000-9296)704(以后将每期摊销)
贷:应付债券10000
作为发行方,发行时收到(即借到)钱是9296万元本金,每年年末支付利息1000*5%=500万元,最后需要归还的本金和利息之和是10000万元,其过程为:
第一年年末:
应付借款利息=9296*9%=837万元;
实际支付利息=10000*5%=500万元;
在本年摊销额为(837-500)337万元,未摊销额为(704-337)367万元。
少支付的利息(837-500)337万元于2011年12月31日形成发行方的新增借款,此时的借款总额为9296+837-500=9296+337=9633万元,即应付债券=10000-704+337=9296期初数+337本期发生额=9633万元 期末数。或者说应付债券=10000-(704-337)=10000-367=9633万元。
借:财务费用837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337(贷方调整增加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
银行存款500
第二年年末:
应付借款利息=9633*9%=867万元;
实际支付利息=10000*5%=500万元;
在本年摊销额为(867-500)367万元,未摊销额为(704-337-367)=367-367=0。
少支付的利息(867-500)367万元于2012年12月31日形成发行方的新增借款,此时的借款总额为9633+867-500=9296+367=10000万元(本利和),即应付债券=9633期初数+367本期发生额=10000万元 期末数。
借:财务费用867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367(贷方调整增加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
银行存款500
借:应付债券1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
以上可概括为:未摊销额逐年减少,因每期产生的实际利息比支付的利息多,每期摊销额却逐年增加,每年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逐年增加。
为什么要折价发行? 这是因为发行时市场利率(实际利率)高,发行方为了减少每年支付利息的压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借到的资金进行投资收益,且估计在最终时多支付钱不会有财务困难,所以采取票面利率低于实际利率的低利率策略,但发行时筹集的本金肯定要比票面面值低,否则没有人愿意购买比市场利率低的债券。
⑼ 实际利率法摊销搞不明白
此题实际利率法摊销目的是不是为了使甲公司购买债券的未来现金流量(1250×复利现值系数+59×年金现值系数)的值等于甲公司购买时支付的价款1000元?那么甲公司购买债券付出的钱和得到的钱相等
你对实际利率的理解是正确的,你如果存1000元到银行,存款利率为实际利率,假如是10%,年底会得到1100元。本题也是这样,你花1000元,5年后能得到1250+59*5=1545元,实际利率为r:则有1000*(1+r)^5=1545 得出r=10%
⑽ 实际利率法摊销到底是什么思想方法,能给我解释一下具体的意义吗每...
其实实际利率法摊销就是由你实际支付的款项摊销到面值的过程。比如,你买3年的债券,你花960元买了面值为1000元的1年期债券,那么你用实际摊销法的过程就是需要从960元摊销成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