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证券市场 » 债券投资计提减值准备案例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债券投资计提减值准备案例

发布时间: 2021-06-07 21:17:04

A. 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的计算方法

一、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确认:
企业应当定期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逐项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长期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提取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量:
1.基本计量方法
应根据单项长期投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确认当期投资损失;
2.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 可收回金额;
可收回金额是指企业资产的出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有和投资到期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
其中,出售净价是指资产的出售价格减去所发生的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
② 长期投资的减值准备应按照个别投资项目计提确定;
③ 已确认损失的长期投资的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确认的投资损失的数额内转回。
三、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核算:
1、账户设置: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用于核算企业提取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2、一般分录: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B. 什么叫作计提资产减值

是指由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

存货目前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对企业存货进行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里的“成本”指存货的历史成本。该方法混淆了费用和损失的概念。

(2)债券投资计提减值准备案例扩展阅读

《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固定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

账面价值指固定资产原值扣减已提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资产减值准备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净值。

C. 资产减值准备怎么计提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资产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其分别是:
对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计提的坏帐准备;
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对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等长期投资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对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对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以及对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除了货币资金、应收票据、预付帐款、长期待摊费用等外的资产均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
一般计提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D.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其他债权投资价格回升时应如何处理

其他债权投资的减值通过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转回,不能通过损益转回。

以下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可以转回:
融资产(债权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其他债权投资)、存货等计提的减值,在影响减值的因素消失后,可以转回。其中其他债权投资的减值通过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转回,不能通过损益转回。

1、可以转回的资产减值损失:一些比较短期的减值或者跌价准备可以转回主要有存货跌价准备、坏帐准备、债权投资减值准备、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未担保余值减值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准备、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等.其他债权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减值也不通过准备转回.
2、不可以转回的资产减值损失:一些长期的减值准备不可以转回主要有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减值准备等.

E.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项目有哪些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资产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其分别是:
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 对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对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等长期投资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对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对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对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除了货币资金、应收票据、预付账款、长期待摊费用等外的资产均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

F. 持有至到期投资怎样计提减值准备

1、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借记本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持有至到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
①核算范围: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如债券)的摊余成本。
②说明:该部分投资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但取得时的成本与到期可收回的金额不同,所以要在持有期间(存续期间)进行摊销,使到期日账面成本为可收回金额,持有期间该科目反映的是摊余成本。
③明细科目:
-成本:反映债券面值,余额借方
-利息调整:入账金额=公允价值(实际支付金额)
-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面值,所以由于实际支付金额包括交易费用,所以交易费用也是利息调整的一个内容。
2、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定义:投资减值,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所发生的损失。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特征:
① 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②企业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

G. 如何计提长期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长期投资减值是指长期投资未来可收回的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所发生的损失,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时,应当计提减值准备。以后年度在卖出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债券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部分出售时,按该债券的总平均成本确定出售部分的成本,按相应比例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以020005为例,该券市价持续2年低于账面价值(2002年12月31日收盘价98.49元,2003年12月15日成交价为72元),这种情况表明该券存在减值迹象,售出则会出现形成投资亏损,而该券的期限尚有28年之多,符合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条件。若12月31日价格仍为72元,那么根据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则应提取28元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则冲减当年利润28元。计提减值准备是符合会计准则的行为,但对于计提减值准备这一职业判断仍应谨慎。对于如此巨额的减值准备,如果2004年020005的价值迅速恢复,过度计提则会有故意隐藏利润多计提秘密准备之嫌。因此,对于减值准备的计提,应有充足的根据,并满足权责发生制、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
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长期投资减值均为暂时性减值,众多高信誉度的债券到期均能按百元面值得以兑付。但投资准则规定,无论是暂时性还是永久性价值减损,均应将其减值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如何确认长期债券投资账面价值的下跌,以及是否计提减值准备和计提多少减值准备,成为一个难以量化而且争议较多的问题。
由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同买同卖行为,有些债券有合理的市价,有些债券则无市价,只能根据一些迹象由交易员进行判断。对于无市价债券,应该对其收益率进行分析,在综合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取向、一级发行市场、二级交易市场的价格后,对报价进行研究,分析该债券合理的收益率水平,进行相应的判断,计算出该债券的价格。计提减值准备时,确定债券市场价格的取值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市场价格应首选12月31日收盘价,采用成本与市价相比较,对市价低于成本持续2年的债券应计提减值准备。债券的跌价仅指净价的跌幅,不包括债券的应计利息部分。
2、个别券种在12月31日没有市价的,可取最近一周距12月31日最近的市场价格;如果1周内无成交价格,可以选择合理的报价;如果既没有市价又没有合理报价,可根据收益率曲线取剩余期限相同、债券品质相近的同类债券收益率计算其价格。
3、确有证据表明某债券已不能再给商业银行带来经济利益,必须计提减值准备。对于跨市场债券020015、030001、030007和030011等债券,可以结合交易所国债市场的成交价格取值,在两个市场的联动性越来越强的情况下,信息相互影响使价格更易于趋向一致,有真实的成交价格可予以直接采用,在价格不能真实反映其价值时,可综合交易所国债市场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均认可的收益率计算其价格。
债券买断式回购券种是否登记在表外科目、是否计提减值准备,目前会计准则中尚未明确规定。在首期已卖出时,持债表中没有该券种,但根据谨慎性原则,应该将债券买断式回购的到期交易列入表外科目。回购协议是一种客观存在必须履行的协议,履行该协议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商业银行,而且金额可以计量,因此真实反映债券买断式回购才是完整的会计报表。在发生跌价的情况下,卖券方应将已售出的债券买断式回购券种提取减值准备,因为到期必须无条件履行协议买回该债券,该债券的所有权在到期后依然归属于卖券方。
以020006为例,卖券方如果在债券买断式回购协议中约定到期按100元买回,市场上该券的市价为93.6元,这部分的跌价在2004年是否能得以恢复还是个未知数,因此对表外科目登记的债券买断式回购券种应充分估计其减值准备。
在计提减值准备时,债券的成本是关键。二级市场上多次买入的债券其成本是变动的,债券的成本必须是经过每月或每季的溢折价摊销后的成本,才能与市价相比较计提减值准备。债券成本的计价方法应遵循一贯性原则,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在选择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时,商业银行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应随意变更;如在年度内有必要变更,应当在变更前,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程度等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

H. 长期债权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两者都需在每个会计期末进行减值测试,都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的原则计量,且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不同点:长期股权投资价值得以恢复的, 则应在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的限度之内进行冲减。固定资产的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希望帮助到你。

I.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及资产减值准备的计算过程

资产计提的八项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资产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其分别是:
1.对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计提的坏帐准备;
2.对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3.对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等长期投资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4.对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5.对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6.对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7.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8.委托贷款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除了货币资金、应收票据、预付帐款、长期待摊费用等外的资产均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

J.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类投资假如入账时存在利息调整,计提减值准备后摊余成本怎么计算是提减值以后摊余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