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期股权投资属于企业的一项金融资产,期末按什么价值来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期末要进行减值测试,比较可收回金额和账面价值,以较低者作为期末价值。
可收回金额又是两种价值计算方法结果之中较高者,一是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二是长期股权投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为参与或控制某一公司的经营活动而投资购买其股权的行为。可以发生在公开的交易市场上,也可以发生在公司的发起设立或募集设立场合,还可以发生在股份的非公开转让场合。
(1)债券投资期末应按什么计量扩展阅读:
股权投资应以取得时的成本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的成本,是指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或放弃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不包括为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所发生的评估、审计、咨询等费用。
投资企业因追加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投资企业应在中止采用成本法时,按追溯法调整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帐面价加上追加投资成本等作为初始成本。
2. 请问下金融资产期末采用摊余成本进行计量是什么意思
金融资产期末采用摊余成本进行计量,是金融资产期末计量使用摊余成本法。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金融资产中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使用摊余成本进行计量的,这是一个计量方式,期末摊余成本是其的账面价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摊余成本只是用来算债券的实际利息收入的。
3. 债券投资的未来现金流量计量问题。大神路过,请指教
折现率的确定通常应当以该资产的市场利率为依据。
无法从市场获得的,可以使用替代利率估计折现率。
替代利率可以根据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增量借款利率或者其他相关市场借款利率作适当调整后确定。调整时,应当考虑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关的特定风险以及其他有关货币风险和价格风险等。
估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通常应当使用单一的折现率;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对未来不同期间的风险差异或者利率的期限结构反应敏感的,应当使用不同的折现率。
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算
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根据该资产预计的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在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予以折现后的金额确定。
如果各年的现金流量不等,则各年的现金流量应按照复利现值折现,然后加总。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第t年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1+折现率)t)
如果各年的现金流量相等,则按照年金现值折现。
【例】某运输公司20×0年末对一艘远洋运输船只进行减值测试。该船舶原值为30 000 万元,累计折旧14 000万元,20×0年末账面价值为16 0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8 年。假定该船舶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难以确定,该公司通过计算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可收回金额。
公司在考虑了与该船舶资产有关的货币时间价值和特定风险因素后,确定10%为该资产的最低必要报酬率,并将其作为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使用的折现率。
公司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该船舶历史营运记录、船舶性能状况和未来每年运量发展趋势,预计未来每年营运收入和相关人工费用、燃料费用、安全费用、港口码头费用以及日常维护费用等支出,在此基础上估计该船舶在20×1 至20×8 年每年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分别为:2500万元、2460万元、2380万元、2360万元、2390万元、2470万元、2500万元和2510万元。
根据上述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公司计算船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13 038 万元,计算过程如下:
年度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万元) 现值系数(折现率为10%)
(可根据公式计算或者直接查复利现值系数表取得)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万元)
20×1 2 500 0.9091 2 273
20×2 2 460 0.8264 2 033
20×3 2 380 0.7513 1 788
20×4 2 360 0.6830 1 612
20×5 2 390 0.6290 1 484
20×6 2 470 0.5645 1 394
20×7 2 500 0.5132 1 283
20×8 2510 0.4665 1 171
合计 13 038
希望对你有点用!
4. 什么是摊余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按摊余成本计量是什么意思麻烦懂会计的朋友帮忙谅解一下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时摊余成本)。在收到债券利息的帐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
如果购买债券只用于交易,不会一直持有到期,则初始摊余成本就是买价,而其他费用则在编制会计分录是借记投资收益。
5. 债券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仍应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这句话对吗
可以这么理解,但是一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那么其摊余成本就应该按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公允价值计量
6. 关于债券的初始计量
本金的金额就是面值的金额,债券面值1000
7. 购入债券时,“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是按什么计算
B、按初始确认金额计算,即支付的价款+相关交易费用
8.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怎么办
小企业准则规定:
第八条 短期投资,是指小企业购入的能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下同)的投资,如小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短期投资应当按照以下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一)以支付现金取得的短期投资,应当按照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作为成本进行计量。
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不计入短期投资的成本。
(二)在短期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在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应当计入投资收益。
(三)出售短期投资,出售价款扣除其账面余额、相关税费后的净额,应当计入投资收益。
9. 债券投资收益如何核算
答:企业债券投资的收益,主要指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长期债券投资,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上,为了正确地反映各期债券投资的账面价值和投资收益,应单独核算债券的应计利息。按照债券发行单位支付利息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分期支付利息(如每半年或一年支付一次),另一种是到期一次支付利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当期应计利息(月、季、年),均应计入当期收益。为了简化核算手续,债券投资的应计利息可按半年或年度计算结账。 按面值购入到期还本付息的债券,按期计提的利息,记入"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按面值购入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已到付息期而应收未收的利息,于确认利息收入时,记入"应收利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10.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
错误。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短期投资期末按历史成本计量,不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