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证券市场 » 美国债券市场规模最大的是公司债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美国债券市场规模最大的是公司债

发布时间: 2021-06-07 09:39:36

Ⅰ 美国债券市场有哪些指数

美债指数代码是 CME Globex
国债券指数基金跟踪指数的集中度非常高,标的指数主要选择巴克莱指数系列,尤以巴克莱美国综合浮动调整指数(Barclays Capital U.S. Aggregate Float Adjusted Index)和巴克莱美国综合债券指数(Barclays Capital U.S. Aggregate Bond Index)为焦点,资产管理规模占比达80%以上

Ⅱ 债券的市场比较

我国的债券市场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其规模、品种,还是债券市场的发育程度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中美债券市场分析
1.债券市场的发行规模比较分析
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债券市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债券品种发展也比较成熟。其规模也远远大于股票市场。美国每年发行国债的数额占GDP的比例为100%.且市场可流通的债券品种丰富,既有国债,市政债券,也有公司债券,联邦机构债券等。
我国的债券和美国相比差距较大。每年发行总量也不过占GDP的15%左右,且品种比较单一。主要有国债、中央银行债、政策性银行债等为数不多的几种。
2.债券市场投资品种比较分析
美国的债券市场主要是以工商企业和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为主。政府短期债券占政府发行量的40%.除此之外,不少的地方政府、地方公共机构也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这些债券被誉为安全性仅次于“金边债券”的一种债券。工商企业发行的债券产品更是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且种类繁多。
在我国债券市场中,政府债券占相当大的比重。其中国库券和央行票据占债券市场的比重达到近70%,且大部分为5-10年的中长期债券。企业债券占的比重非常小。
3.债券的流通市场比较分析
美国的债券流通是以场外交易为主的交易市场。同时,电子化交易系统的普遍应用也大大促进了流通市场的活跃。债券市场的日交易量是纽约股票交易所日交易股票数量的13倍之多。政府债券及政府支持机构发行的债券十分活跃。
在我国债券流通以沪深证券交易市场、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和证券经营机构柜台交易市场为主。交易量比较小,整体换手率也仅是美国债券市场的1/10.
4.投资者结构比较分析
美国国内债券投资者主要以银行、基金、个人、保险公司、国外和国际机构投资者等为主,各类投资者持有债券比例比较平衡。而我国债券市场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主要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机构等。市场参与度数量虽然众多,但债券持有比例极不均等,外资机构参与度较低。
债券市场发展启示
1.积极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促进债券市场品种的多样化
从中美两国债券市场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与美国债券市场的规模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美国的证券化产品在金融市场中超过80%,我国还不到10%;债券余额,美国相当于GDP的二倍,我国也仅接近30%.因此积极扩大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是满足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积极促进债券市场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不同发行主体的融资需要。诸如积极发展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扩大和引导发行企业债券;增加短期债券及短期回购品种;建立基准国债及衍生产品等。
2.完善做市商制度,促进市场的流通性
从国外的经验看,做市商制度能够活跃证券交易,保证市场有较高的流动性,这已被许多成熟证券市场广泛采用,在发达证券市场已有较好的市场基础。我国银行间市场虽然已经开始推行双边报价商制度,但是批准成为做市商机构的均为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相近,对市场走势预期趋同,导致双边报价偏离市场价格较远、价差较大,难以对市场价格起到稳定作用,更何况其参与二级市场交易的意愿不强,导致这些双边报价商的市场份额存在下降的趋势,远没有发挥促进增强市场流动性和满足市场需求的作用。
因此,在大力推行双边报价商制度时,必须采取核准制双边报价商资格,扩大双边报价商范围、允许有实力的保险公司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成为双边报价商,以解决双边报价商投资偏好趋同的问题。在推动做市商制度的同时,在债券市场上推行经纪商制度,以进一步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经纪商信息发达、灵通,可以有效集中市场需求信息,沟通债券买卖双方,提高成交效率。
流通性,鼓励了中小投资者介入债市,有利于改善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和投资机构投资者博弈的格局。
3.促进投资者结构合理化
中国债券持有者主要集中商业银行,特别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其他机构和个人债券持有量很少。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债券市场的投资群体,增加金融机构之外的企业及事业单位以及外国机构投资者购买、持有债券的比重;增加参与柜台交易的成员,除商业银行外可以增加证券商成员;增加柜台市场的可交易品种,活跃柜台交易,提高市场流动性;也可广泛吸引其他广大的投资群体。
另外还可以逐渐引导社保基金、外资机构、中外合作基金、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外资参股保险公司、外资银行、三资企业、外国投资者,储蓄存款分流等资金进入债券市场。这些资金进入债市将有利于扩大债券市场需求量,也可平衡投资者债券持有比例。通过多方面、大范围地促进投资者多元化,依靠国债市场巨大的流动性,可以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发现国债价的格功能,也可最终建立起一条稳定与可靠的国债收益率曲线。
4.加快债券市场统一化建设步伐
随着国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分割问题解决已经显得迫不及待。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地允许可流通国债既可在银行间市场流通转让,又可在交易所市场上市交易;同时允许部分资信较好,实力较强的金融机构在两个市场之间进行套利活动,以促进市场的流通性,发现债券市场价格,为全面统一所有债券市场作准备。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全国统一、面向所有金融机构及企业法人和个人投资者的开放的,公开的市场以及一个品种多元化、流动性充分化和功能健全化的中国债券市场。

Ⅲ 在美国债券市场上,债券发行人主要有哪些类型

1、政府是当时的主要资金需求方,并且发债只是政府迫不得已时筹集资金的权宜之计,比如战争或筹集建设资金
2、市政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
3、州和地方政府开始发行市政债券筹集资金
4、只有极少数地位显赫的私营公司才能发售债券,如由地方政府支持从事运河、公路和铁路建设的大型交通运输公司。
5、股份公司在经济中取得统治地位,这也促使企业的融资方式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成为公司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来源
美国债券市场有力地支持了其国家战略的发展实施
美国围绕国债市场所建立起的稳定的债券市场,是推动其大国崛起的关键力量,是支持美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资金来源,也是提升美元全球性霸主地位的市场基础和坚实保障。
首先,美国债券市场在全球债券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较早发展起来的债券市场之一,美国债券市场在全球债券市场中规模最大。截至2012年3月末,美国国内债券市场规模达26.39万亿美元,在全球债市总规模中占比37.62%,分别约为排在第二位的日本的1.9倍和排在第三位的法国的7.4倍。规模巨大的债券市场,对于支持美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美国债券市场为美国货币政策实施提供了重要操作平台。一方面,美联储通过在债券市场吞吐资金以使货币供应与实体经济相适应,从而实现了债券市场作为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的纽带,将各方面资金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实体经济的各行业中;另一方面,美联储通过在债券市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并通过联邦基金利率和短期国债收益率等基准利率,引领市场价格走势,并为美国货币政策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提供市场基础。
再次,强大的美国债券市场尤其是国债市场,是美元国际化的基石。两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以及“二战”爆发以后的几年,美联储努力维持国内债券市场秩序稳定,不仅使美元币值保持了相对稳定,也增强了全球对美元的信心,为美元的国际地位确立提供了坚实保障。在确立了美元在全球国际储备货币中的霸主地位后,美国极富广度和深度的债券市场,吸引着众多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将其国际储备投资于美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国债市场,成为汇集全球资金的“池”。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国外投资者持有的美国证券达13.26万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约1倍,其中持有比例最高的便是美国国债,占国外投资者持有美国证券的52%以上。

Ⅳ 中国债券市场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截至2018年末,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8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国际投资者持债规模近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中国债券正式纳入国际主要债券指数,充分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也是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的体现,将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

陈湛匀指出:从上世纪80年代国债恢复发行,中国债券市场开始,截至2018年的10月末,中国债券市场已经超过了80万亿人民币,在全球债券市场的余额排名第三,公司信用债券也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的债券市场。

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首批统计学博士点专业博士。现任中国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首创拟人化资本运营专家,上海电视台“夜话地产湛匀妙语”栏目主持人,中国第一财经、东方卫视、凤凰卫视等媒体特邀嘉宾,长期应邀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授课,并被聘为国际论坛峰会和国外大学演讲,与英美法徳加拿大等国家名校进行学术交流,走访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具有国际视野、最受欢迎的实战型权威金融专家。陈湛匀教授已获近20项国家、省部级优秀科研奖。陈湛匀教授长期专注于地产金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成长,对这些领域保持高度前瞻性,具有丰富的实际经营经验。他擅长实用解决具体方案,将广泛的商业知识和特定行业的深入了解相结合,致力于运用金融专业技术帮助企业提升可持续竞争优势、赢利能力,放大企业价值并创造价值,成功辅导不少企业上市。

Ⅳ 美国债券是什么

美国国债和中国国债性质一样,就是国家不同持美国国债就是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
由于我们和美国贸易关系特别紧密,所以我国的外汇储备美元最多,为了美元外汇的安全,我们就会适时的用美元外汇购买美国国债。因为美国国债是用美国政府的信誉作担保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已认购了8900亿元的美国国债。这也是我们无奈的选择。 如果我们抛售抛售美国国债,对中国显然是双刃剑,既伤人,也伤己。中国大量抛售美元资产和美国国债会加剧美元疲软,最终会迫使美联储局加息,使美国经济复苏化为泡影。但美国很可能大幅度提高中国商品的进口关税,导致中国商品无法进入美国,这将对中国经济造成很大伤害,因为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目前中国还找不到一个可以替代美国的市场

Ⅵ 全球债券的市场现状

第一笔全球债券发行后,投资银行为了促进市场的发展,力图向借款人说明利用全球债券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满足巨额借款需求;同时向投资者保证全球债券将具有充分的流动性。事实也确实如此。
世界银行已经将全球债券作为其主要的融资手段,到1993 年世界银行已通过发行全球债券满足了其近一半的融资需求,并期望将来将这一比重提高至2/3。世界银行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发行全球债券可以降低筹资成本。据估计,发行全球债券可以比发行扬基债券节约10—20 个基点,比发行欧洲美元债券节约近10 个基点。同时在后市(after-market)交易中利差也没有扩大,这主要是是因为投资者可以充分利用各金融市场之间的套利机会进行大笔交易,因而使全球债券的交易量在欧洲清算系统中一直保持在前五位。
投资者对全球债券也极为欢迎,这不仅是因为其具有很高的流动性,而且因为全球债券降低了交易成本。目前美国的国债市场是全球流动性最强的市场,1 亿美元以上的交易的买卖差价仅为3 美分左右,而世行的全球债券流动性仅次于美国国债,其买卖成本低于其他类型债券。买卖主权发行者或国际组织的债券,在扬基债券市场上成本为25 美分以上;在欧洲债券市场上为15 美分,而全球债券的成本仅为10 美分。
全球债券也大大降低了清算和托管成本。这是因为在全球债券交易中,欧洲债券和美国国内债券市场的交易、清算网络得以联通,从而大大缩短了清算和交割时间,节约了占用资金的利息成本。同时,由于全球债券在各大金融中心都没有托管机构,因而投资者可以直接利用本国的托管机构,而不必求助于国外托管机构,这就成倍地降低了托管成本。
尽管全球债券具有上述诸多优势,但在开始的几年中,只有世行被认为发行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债券,其他发行人所发行的全球债券或是大部分回流到国内市场,或是只在除本国市场外的一个主要金融市场发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要发行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债券,发行人必须满足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其借款规模足够大,因而能大规模发债;二是发行人必须在至少两个主要的金融中心有良好的信誉,以便利债券的顺利发行。而真正能够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发行人极少。
为了能够利用全球债券的优势,一些不具备上述两个条件的惜款人采取了一些变通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在欧洲债券市场上发行债券的同时,利用美国的144A 规则在美国国内进行私募发行,从而创造一种类似全球债券的交易。美国发行人经常利用这种方式来规避SEC 的登记要求,从而缩短发行的准备时间。根据144A 规则,只要是合格机构投资者(QIBs),就可以购买按144A 规则发行的证券。由于144A 发行只能面向合格机构投资者,其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必然受到很大限制。主权发行人为了提高证券流动性,多不采用144A 发行,而是向SEC 登记,以便能向美国的零售投资者发行。
一些借款人虽不具备发行全球债券的条件,但仍利用这一方式发行以本国货币计值的全球债券。如加拿大的一些公用事业公司就曾发行过约80 亿美元的全球债券,但以加元计值。这些债券发行后大部分流回国内。这类借款人利用全球债券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可以满足其巨额的借款需求而不必增加借款成本。因为对外国投资者来说,全球债券比加拿大政府债券的收益率要高,因而借款人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在国外金融市场发行。即使惜款人不能在利率上降低借款成本,但由于发行全球债券的佣金明显低于在国内市场发行债券的佣金,因而仍可以节省大量费用。此外,直接以本国货币发行全球债券也避免了同时必须进行互换交易的风险和成本。
全球债券的发行与某些国家的国内规则可能发生冲突,因而必须事先进行协调。如在日本发行日元债券,辛迪加中必须至少有一家日本证券公司,而日本国内证券公司的佣金都是比较高的,因此会增加全球债券的发行成本。为此,世行获得了日本有关当局的豁免,可以在发行日元全球债券时不必邀请日本证券公司参与。又如在德国,债券都是以无记名形式发行的,而全球债券都是在美国SEC 登记并以记名形式发行的。为了避免发行马克全球债券时出现冲突, 世界银行设计了两个永久性的全球证书( Global Certificate)。这两个全球证书都不能换成单个的债券。无记名的全球证书由德国的DKV 持有,代表DKV 所属机构代投资者持有的债券;记名全球证书则由花旗银行法兰克福分行持有,代表美国的证券托管公司(DTC)所属成员代投资者持有的债券。通过这种方式,马克全球债券就可以在全球自由交易,并可以通过“欧洲清算系统”或塞德尔(欧洲债券市场)、 DTC(美国市场)及DKV(德国市场)所组成的清算网络进行交易的清算,从而降低了马克全球债券的交易成本。
尽管全球债券市场从1993 年以来获得飞速发展,但许多市场参与者仍对此持怀疑态度。欧洲投资银行(EIB)的官员认为,真正能够发行全球债券的发行人只有世界银行集团的三个姊妹组织,而其他的发行人实际上并不是发行真正的全球债券,而只是发行金额较大的欧洲债券,还有人认为只要美国还是一个记名债券市场而欧洲还是一个无记名债券市场,就不能真正形成一个无边界限制的全球债券市场。
虽然各界人士对全球债券意见不一,但全球债券确实代表着未来资本市场全球化的趋势,因此其未来发展是很乐观的。
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创立。 定义: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 什么叫宏观调控?经济学家理解这个词就是宏观经济政策。但实际应用上,它的含义是模糊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经济研究部门叫宏观调节部,表明在当时的经济形势下对宏观调节还有一点敬畏,后来改称了“宏观调控”,好像我们对经济的控制越来越加强了。宏观调控慢慢又演变为一个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任何时候都要存在。这种提法把“宏观调控”的意思模糊了,因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学上就是短期的。

Ⅶ 请问一下懂金融的朋友,大规模的债券市场 最好是容纳几个电子交易市场同时存在呢这与哪些特性有关呢

不知道债券的,美国的股票电子交易市场有archipelago,bloomberg tradebook,brass utlity,instinet/island,nextrade,trackbata,感觉最好几个这种问题很难回答,一个协调性好,但是会制约创新,多个存在竞争但是一定会有协调的问题,市场最终会觉得几个是适合的!

Ⅷ 谁知道债券市场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各国债券市场规模如何

债券市场作为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债券市场的主要部分是公债或政府债券,而且,各国的债券市场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从发行政府债券开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公共信用制度,即国债制度,在中世纪的热那亚和威尼斯就已产生,到工场手工业时期流行于整个欧洲。”
中世纪欧洲的政府债券市场仅具有雏形。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都不很发达,17世纪下半期,荷兰联省共和国公开发行了一批政府债券,井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上市。后来,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将本国政府债券投放到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上市,使得阿姆斯特丹很快成了欧洲最主要的债券市场。
到18世纪中后期,英国和法国凭借其资本主义生产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取代荷兰成为新的世界经济和金融中心。欧洲公债市场的重心向伦敦和巴黎转移,英国和法国的债券市场逐渐发展了起来。
在美国,早在独立战争期间,政府就发行了各种临时债券和中朗债券,以支付巨大的战争经费开支,1770年,费城成立了美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费城证券交易所,其中已有债券交易。独立战争胜利后,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开始着手重建国家财政,特别是解决联邦政府发行的纸币——“大陆市”的急剧贬值问题,1790年,美国政府按面值赎回“大陆市”,同时发行了新的“公共债券\以筹集赎买资金。此后,国债交易日渐发达。
19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工商企业需要筹集大量资金以支持其长期发展,企业债券开始诞生:同“屯国家机构也日益庞大,政府开支膨胀,政府债券规模进一步扩人。在这种情况下,债券中场开始制匿化、组织化和规模化。l肌之年3 月,英国证券交易所开设了世界上第·家大型的专业化债券交易中心。美国在1817年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后,债券的发行与交易也逐渐地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
在欧美各国债券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亚洲一些国家的债券市场也在酝酿、形成和发展。日本在明冶维新初期就开始发行债券、后来在修建大贩铁路则,首次发行厂公司债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亚、新加坡、韩国等其他国家的债券市场也在19世纪末和刀世纪初先后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债券中场发展十分迅猛,成为与股票中场相并列的资本市场两大支往。债券品种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如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政府保证债券、国库券、其他政府部门债券、普通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抵押债券、金融债券、境外债券、外国债券、欧洲债券等。债券的期限结构更加多样化,出现了各种短期、中期、汪期债券。
同时,各国债券市场规模空前扩大。在发行中场方向,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出版的《金融中场趋势》统计.1996年当年,美国联邦政府债券、金融机构债券、国内公司债券、外国公司债券发行总额为12 644亿美元.与美国当年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为17%;法国债券发行总额为4 752 亿法郎,与GDP的比率为6.1 %;英国债券发行总额为386亿英镑,与GDP的比率为5.4%。
在市场交易额方面,据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资料统计, 1996年,法国债券交易额达到了115 723.96亿美元,与法国GDP的比率为752.8%;德国为21 727.29亿美元,与GDP的比率为91.8%;英国为16 218.70亿美元,与GDP的比率为146.2%;美国为58588.5亿美元,与GDP的比率为78.9%。

Ⅸ 美国现在的国债规模达到多少

美国国债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流动性最高的市场。美国当前国债总额为14.3万亿美元,其中9.7万亿为公共债券,可在二级市场流通;4.6万亿为各政府部门所持有(如社保管理局SSA,卫生及公共服务部HHS等,这些债券绝大部分不能在二级市场交易)。


美国国债(U.S. Treasury Securities),是指美国财政部代表联邦政府发行的国家公债。根据发行方式不同,美国国债可分为凭证式国债、实物券式国债(又称无记名式国债或国库券)和记账式国债3种。

美国国债第一债主是中国,约有1.2万亿美元左右,第二位日本,第三是英国。


如图所示,美国在1980年时,国债总额仅有1万亿美元;而现在却超过了14万亿。自奥巴马上任后的两年里,国债以每年2万亿的惊人速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