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证券市场 » 债券重分类的会计分录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债券重分类的会计分录

发布时间: 2021-06-06 22:56:14

A. 发行债券的会计分录

内含利率为:75000*6.2%*(P/A,R,3)+75000*(P/F,R,3)=74325 R=6.54%

6月4日:

借:银行存款74325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675
贷:应付债券——面值75000

第一年付息:
借: 财务费用4860.86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210.86
应付利息4650

借:应付利息4650
贷:银行存款4650

第二年付息:
借: 财务费用4874.65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224.65
应付利息4650

借:应付利息4650
贷:银行存款4650

第三年付息:
借: 财务费用4889.34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239.34
应付利息4650

借:应付债券——面值75000
应付利息4650
贷:银行存款79650

B. 购入债券会计分录

购入债券会计分录,要视购买的目的:

第一种,如果短期赚差价的,会计分录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

贷:其他货币资金或银行存款

第二种,如果持有到到期日,获得利息,会计分录为: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

贷:其他货币资金或银行存款

(2)债券重分类的会计分录扩展阅读:

企业购入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的投资成本为债券公允价值加相关交易费用。

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成本包括成本和利息调整两个明细分录为: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利息调整

贷:银行存款

所以持有至到期投资总科目与银行存款相等,即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

C. 购买债券时会计分录

购买债券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按投资的面值)

应收利息(按支付的买价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 (按实际支付的价款)

持有期间,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收入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

(3)债券重分类的会计分录扩展阅读: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主要账务处理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实际利率法指按实际利率计算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费用的方法,摊余成本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金额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和加上或减去累计摊销额以及扣除减值损失后的金额。

1、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该投资的面值,借记本科目(成本),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2、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本科目(应计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收到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的债券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收到分期付息、一次还本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支付的利息,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3、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4、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D. 应付债券会计分录

应付债券的核算具体会计处理过程:
1、企业按面值发行债券: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债券——本金
2、计提利息:
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3、债券还本计息:
借:应付债券——面值
——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

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应付债券就是企业在记账时的一个会计科目,即发行债券的企业在到期时应付钱给持有债券的人(包括本钱和利息)。

E. 购入债券的会计分录

2011年1月2日购买时:A小企业持有的目的是短期获利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250万
应收利息 10万
投资收益 3万
贷:银行存款 263万
2011年1月15日:
借:银行存款 10万
贷:应收利息 10万
2011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10万
贷:投资收益 10万
2012年1月15日,收到债券利息。
借:银行存款 10万
贷:应收利息 10万
希望可以帮助你
怎么老是这样呢

F.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重分类,为什么做如下会计分录

企业将一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应当将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转出,调整该金融资产在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并以调整后的金额作为新的账面价值,即视同该金融资产一直以摊余成本计量。该金融资产重分类不影响其实际利率和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一般分录为:
借:债权投资【成本+利息调整】
贷:其他债权投资【成本+利息调整】
应当将重分类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冲回
借:其他综合收益——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如果重分类前该金融资产存在预期信用损失而计提了损失准备,结转资产减值准备:
借: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准备
贷: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该题的前提条件是重分类前企业已做如下处理:
借:其他债权投资—成本50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0
借:信用减值损失6000
贷: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准备6000
借: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10000
贷: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10000
故在重分类重分类日的会计处理中,您不理解的地方(贷方其他综合收益),是将重分类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冲回处理

G. 购买债券的会计分录明细

1-1:2007年1月1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000
应收利息 50
贷:银行存款 2050
借:投资收益 10
贷:银行存款 10
解析: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成本。
1-2:2007年1月2日
借:银行存款 50
贷:应收利息 50
1-3:2007年6月30日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
借:应收利息 50
贷:投资收益 50
2007年7月2日
借:银行存款 50
贷:应收利息 50
1-4:2007年12月31日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
借:应收利息 50
贷:投资收益 50
2008年1月2日
借:银行存款 50
贷:应收利息 50
1-5:2008年3月31日
借:银行存款 201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000
投资收益 30
同时:
借:投资收益 2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
2-1
2010年9月1日购入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
应收股利 5
投资收益 1
贷:银行存款 106
2010年9月16日收到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5
贷:应收股利 5
2010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2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2
2011年3月6日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3
贷:投资收益 3
2011年3月16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3
贷:应收股利 3
2011年6月8日
借:银行存款 120(扣除交易费用)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2
投资收益 8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2
贷:投资收益 12

H. 帮忙做债券类的会计分录

发行: 借:银行存款 92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8
贷:应付债券-面值 100
直线摊销: 8/5=1.6
5年期间每年计息: 借:财务费用 8.6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7
-利息调整 1.6
偿还: 借:应付债券-面值 100
-应计利息 35
贷:银行存款 135
ps:直线摊销法比实际利率法简单,但是精确度差

I. 有关债券的会计分录

1、向投资者宣告分配股票股利时,不作账务处理,所有者权益总额不会发生变动; 向投资者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时,会计分录为: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贷“应付股利”,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一项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总额减少。
2、支付现金股利时,会计分录:借“应付股利”,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会使负债减少而不是增加;
支付现金股利是对应付股利这一项负债的偿还,而分配股利是对企业所实现的盈利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的分配。
3、发行公司债券时,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等科目,贷“应付债券”,其实质是企业向债券购买方借入一笔款项,所以企业负债会增加;企业发行股票时,会计分录:“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股本”等科目,它不会使企业的负债 发生变化,而会使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