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证券市场 » 债券摊余入账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债券摊余入账

发布时间: 2021-06-06 04:10:24

A. 债券投资的摊余成本如何做

债券的摊余成本是指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定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包含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定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以及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一般情形下,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但也有两种特殊情形: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思考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
贷款。已经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
关注环球网校债券投资的摊余成本如何做

B.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类投资假如入账时存在利息调整,计提减值准备后摊余成本怎么计算是提减值以后摊余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C. 购买债券时会计分录

购买债券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按投资的面值)

应收利息(按支付的买价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 (按实际支付的价款)

持有期间,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收入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

(3)债券摊余入账扩展阅读: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主要账务处理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实际利率法指按实际利率计算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费用的方法,摊余成本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金额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和加上或减去累计摊销额以及扣除减值损失后的金额。

1、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该投资的面值,借记本科目(成本),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2、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本科目(应计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收到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的债券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收到分期付息、一次还本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支付的利息,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3、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4、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D. 发行债券,实际利率法摊销,会计分录里的财务费用的金额如何确定这里的财务费用是什么意思

发行债券无论是溢价还是折价都涉及与票面金额有差的。这个差是要在发行年度比如5年,要按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分摊的,并要求计入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票面金额乘以票面利率=应付利息
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摊销额
应付利息与摊销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到"财务费用“中。
推荐你能看一看2013年度的《会计中级职称教材》第九章。

E. 债券溢价发行,按实际成本计算摊余成本做账,谁能把这里面的问题给我讲清楚,通俗点,最好举个例子。

比如某公司发行了一个债券,面值1000,票面利率10%,市场利率为8%,5年期,问每年应计利息是多少?

步骤一求出债券理论价值:PV=100*(P/A, 8% ,5)+1000*(P/F, 8%, 5)=1079.85

步骤二编制债券折溢价摊销表:
年数 期初价值 + 应计利息 - 实际支付利息 = 期末价值
1 1079.85 86.39 100 1066.24
2 1066.24 85.30 100 1051.54
3 1051.54 84.12 100 1035.67
4 1035.67 82.85 100 1018.52
5 1018.52 81.48 100 1000

应计利息=期初价值*市场利率
实际支付利息不是计入利润表的数,而是计入现金流量表的数
应计利息计入利润表

F. 期初债券摊余成本,怎么理解什么意思

其实摊余成本就是指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摊余成本就等于其账面价值,您按照账面价值的思路来考虑即可,而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果是债券投资,则不包括持有期间的暂时性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

G. 在持有至到期投资中,摊余成本和初始入账的区别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入账金额为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

H. 会计中债券期末摊余成本等于账面价值吗

一般情况下,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但也有两种特殊情况:
(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那么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
(2)贷款。已经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账面价值是资产或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对于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其账面价值就是其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I. 摊余成本如何做账

摊余成本是账户余额,不需要作账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