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证券市场 » 中国应对美国债券风险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中国应对美国债券风险

发布时间: 2021-06-05 22:17:04

㈠ 假如中国抛售美国国债会有什么后果

售国债,美国回购国债,国债变现,相当于增加了美元货币供应量,从而导致美元贬值。

这样一方面影响美国贸易的出口,导致美国贸易逆差加大;另一方面,对于急需引进美国先进设备和技术、吸引外资的国家,就会影响到这些设备、技术、外资等的输入,虽然在贸易上可能实现顺差,但大多是初级产品和劳务的顺差,层次不高。

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必须慎重对待美国国债持有量。

(1)中国应对美国债券风险扩展阅读

美国国债的类别:公众和政府持有美国国债

可分成两个主要类别:

1.公众(包括外国投资者)持有的债券:可销售债券,不可销售债券。

2.美国政府帐目持有的债券

3.外国持有

美国国债约有25%由外国政府持有,差不多两倍于1988年的比例(13%)。美国财政部的统计显示,2006年末,在“公众持有”的国债中,44%由外国投资者持有,而当中的66%是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尤其是日本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

外国持有美国国债中,40%来自日本和中国,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

㈡ 中国拥有怎么多美国债券应该怎么处理好

持有美国国债实际上是一种双赢的手段。一方面,中国大量的外汇,只有以美元资产的形式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安全,除此之外的其他外汇资产,例如欧元,日元的汇率波动幅度太大,不适合大量持有。
在美元资产中,风险最小的又是美国国债,因此,在当前中国保有大量外汇储备的情况下,持有大量美元债权是有利于中国利益的。
现在虽然在尝试主权基金的方式抱有外汇资产,但购买矿山,银行等企业的股权风险远大于美国国债。对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波动性较大的发展中国家,资产的安全性显然是第一位的。
从美国方面讲,从中国流入的大量美元平衡了他的国际收支,这也是对美国有力的。
从宏观经济整体运行角度来看的话,同样是双赢的。
整体来看,中国的储蓄率因各种国情,是偏高的,所谓的偏高,是指相对于中国的消费和投资来说,因此,不可避免的导致中国人生产的比消耗的多,于是产生了出口顺差,如果我们把大量的顺差不给他一个合适的途径流出去的话,就会导致国内经济失调,甚至国际经济失调(因为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足够大),例如,会导致通货膨胀。
从美国来看,情况与中国恰恰相反,如果不能从国外引来足够的美元,美国的生产就会中断,而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这是双赢的。
虽然,对中国来说,并非是最符合中国利益的,但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我们把外汇储备放在哪个国家,而在于如何保持一个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这就涉及到了如何调节储蓄率的问题。影响人们消费,投资的一些重要问题例如医疗,住房,教育,养老等等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中国的高储蓄率问题将不会得到改善,在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的背景下,出口数量将不会下降,从而,高的外汇储备规模将不可避免,只要我们有超出日常需要的外汇储备,就必须给他找一个何时得保有手段,而美国国债是最佳选择。

㈢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国债崩溃

1. 将手中的部分债务转换为货物,不管是飞机、汽车还是轮船,只要包含一定技术含量的东西能换的就换,不管损失多少都合算
2. 兼并部分美现地企业,作为我国经济进入的桥头堡

㈣ 关于\"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您怎么评价美国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措施\"的其它看法

在金融汇率方面而言,手持外币永远是不安全的,尤其是依靠进出口顺差积累的外汇储备。当外汇储备达到相当的规模,而且达到美国预定的底线,或者是3万亿~4万亿,那么美国当局会采取措施,致使中国的外汇在数量方面增长,但外汇的财富含量会下降,也就是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届时美国实际上就赚尽了中国的顺差。中国在外汇储备数量方面不断增长,但在外汇的财富含量方面一点都没有增长。也就是说外汇储备3万亿价值人民币20万亿,但外汇储备增长4万亿也是价值人民币20万亿,实际上等于中国的进出口顺差全部送给了美国,而且每年都是如此。

㈤ 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债券国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中国将对美国有更多的影响力,但同时意味着更多的风险!

希望采纳

㈥ 中国持美国债券过多原因及看法。

在世界上还没有出现取代美国金融地位之前,买美国国债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美国国债是由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国家债券,但在现代,尤其是近年来的国际金融运作中,常常被用作一种比货币更安全,方便的支付手段。
分以下三类
(U.S.) Treasury Bills 短期国库券 (U.S.) T-Bills
期限为13、26、或52周,多以折价方式拍售。最小购买金额为10 000美元,较大面额应为10 000美元的倍数。
(U.S.) Treasury Notes 中期国库票据(U.S.) T-Notes
期限为2,3,4,5,7,10年的附息证券。4年期的在1990年12月停止发行,7年期的在1993年4月停止发行。所有的国库票据都为固定利息,到期一次偿还。债券最小面值1000美元。若期限低于4年,则最低购买金额为5000美元。大额购买应为1000美元的倍数。(发行额占总额60%左右,为美国政府主力债券)
(U.S.) Treasury Bonds 长期国库债券(U.S.) T-Bonds
10年期以上的附息证券。所有证券都为固定利率,到期一次偿还。最小面值1000美元,大额购买应为1000美元的倍数。在国际贸易中,美元属于强势货币,相对于其它比较小的经济体系中,美元还是比较安全和方便支付,兑换比较方便,像新诞生的欧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办法取代美元,所以,中国,日本等经济大国只有无奈地购买美国的国债,作为外汇储备的一种方法,当然,过多地持有美元也不是办法,适当增加黄金,原油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储备才可以分散投资风险。

㈦ 美国国债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世界的金融秩序是建立在美元基础上的,美国经济事关世界各国。美债的下调不是问题,只不过美债下调意味着美国政府不得不支付更多的利息,而利息的来源是什么?如果中国日本不继续购买美债,那么美国的策略只有多印钞票,让全世界为他的债务买单,而美国只是需要印钞票就能保住国内经济。
美元印多了,而世界商品的数量是相对恒定的,那么世界的大宗商品会上涨,通胀继续,经济社会有问题的国家会首先暴露问题,像利,叙以及现在的欧洲国家,鸡圈国家倒台,敏诸国家乱掉。美债危机会弱化美元,从而使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进而增加输入性因素对中国通胀的压力。再次,美债危机会弱化美元指数,造成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格局,增加我国出口成本,对外向型企业出口形成成本价格压力。外部需求的减弱,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经济增长推动力。美债危机不会对我国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产生太大破坏性影响。

㈧ 关于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问题...

美国的数量宽松政策是否能够生效 http://www.jrj.com 2009年04月21日 17:17 《中国金融》
【字体:大 中 小】【页面调色版 】
免费解套:010-58325082

短期来看,美国购买长期国债将给我国外汇储备带来账面增值。但长期来看,巨额的美国国债考验着中国的政策选择

何帆 马锦

数量宽松政策的影响机制

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发布政策声明,指出美联储将继续保持联邦基金利率在0~0.25%的目标区间不变,同时还推出更为激进的措施:一是通过增加购买750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1000亿美元的机构债,扩大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以便为抵押贷款市场和楼市提供更大支持;二是在未来6个月内购买多达3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这标志着美联储的政策导向已经从传统的利率政策转为倚重数量宽松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policy)。

通常情况下,美联储主要通过在公开市场操作影响短期利率。但是,随着美联储的不断降息,美国的基准利率已经降到了“零利率边界”。这意味着传统的利率政策基本失效。在此情况下,美联储只好依靠非常规的数量宽松政策。

所谓数量宽松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增加其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影响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水平、资产价格和经济产出。除此之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改变其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对利率水平、资产价格等产生影响。有的学者就将前者称为数量宽松,而将后者称为性质宽松(qualitative easing)。举例来说,中央银行可以从金融机构手中购买国债。假设中央银行从一家养老基金手中购买100万美元的国债,养老基金在卖出国债的时候得到了现金,因此其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就会增加100万美元,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也相应增加。中央银行也可以直接从商业银行手中购买国债。商业银行卖出国债的时候得到了现金,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就会直接增加。当商业银行的存款增加之后,它就有能力增加贷款,因此,这将带来货币供给的扩大,并刺激经济增长。中央银行购买金融资产的时候,往往会增加流动性较差、风险更高的资产。这是因为,如果中央银行只是购买高质量的资产,对商业银行的帮助不大,只有当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那里购买风险较高的资产,才能帮助商业银行减少损失。对于中央银行来说,这意味着中央银行以好资产置换了金融机构的坏资产,金融机构可以“轻装上阵”,但中央银行则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当利率政策无所作为的时候,数量宽松政策依然可以发挥作用。数量宽松政策的影响机制主要有以下渠道:一是资产组合渠道。当各种资产之间不是完全可替代时,居民会在货币供给增加的情况下重新配置资产组合。当中央银行通过数量宽松政策向金融市场提供更多的货币之后,居民可能会觉得手上的现金过多,而把一部分现金换成其他资产。这就导致非货币资产的价格提高。资产价格提高之后,按照托宾Q理论,会拉动投资、刺激经济增长。二是财政渠道。当中央银行购买国债的时候,相当于以通货膨胀税取代了直接税收如收入税,这将使得政府的预算约束更加宽松,可以方便政府放开手脚,实行减税或增加公共开支的政策。三是相对价格渠道。中央银行可能持有各种不同种类、不同期限的金融资产。比如,美联储持有的国债期限从4周到30年不等,但平均的期限是1~4年。如果美联储增加对长期国债的购买,长期国债的价格就会上升,收益率减少,长期国债的利率就会下降。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资产组合,可以对不同金融产品的相对价格产生影响。

美国的数量宽松政策能否生效

美联储采取数量宽松政策的主要目的:一是弥补国债发行缺口,继续向世界推销美国国债。根据奥巴马政府的预算,2009财年的财政赤字将达到1.75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12.3%。估计2009年美国国债的发行量将达到2万亿美元,而国内外投资者购买的意愿均不强烈。从外国投资者来看,出口导向型和能源输出型国家贸易顺差减少,使其购买能力不足。出于对美元贬值的担忧,原来大量购买美国国债的国家如今也不得不三思而后行,尤其是很多国家开始抛售美国长期国债,转为购买短期国债。从国内投资者看,由于经济不景气和失业加剧,美国居民的收入大幅减少,增持美国国债的数量也不会太大。2009年美国国债的需求可能会有1.8万亿美元,与2万亿美元的国债供给存在至少2000亿美元的缺口。美联储通过购买长期国债,一方面促使长期国债价格上升,可以阻止外国投资者大量抛售美国长期国债,并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国债市场;另一方面,美联储直接购买美国国债也有逼迫他国购买的意味,如果外汇储备充裕的国家和有支付能力的本国民众都不买的话,那就只有美联储自己“印钞”买了。二是改善私人信贷市场条件。由于国外投资者对美国长期国债的减持,长期国债价格持续走低,收益率上升。截至今年3月17日,10年期美国国债的利率一度攀升到3.01%,比年初提高了80个基点。作为金融产品定价的基准,美国国债尤其是长期国债的利率不断上升,无疑会提高银行信贷、企业债券和房地产融资等各项中长期金融工具的融资成本,进一步打击美国经济。美联储购买3000亿美元国债的消息传出,5~10年期国债的利率下降了大约0.5个百分点。美联储希望,随着国债利率走低,抵押贷款利率也能下降,并缓解很多居民的还债压力。三是通过通胀减轻美国债务负担。巨额的赤字将大大增加美国政府的债务负担,而近期国债收益率的攀升也将增大政府的付息负担。美国正处于经济负增长、通货紧缩的局面。如果进入通胀通道的话,可以“一石三鸟”,既降低国债收益率,又提高经济增长率和通胀率,还有助于减轻政府的债务负担。

美联储已经将其资产负债表余额从2007年7月份的8680亿美元推高到了今年3月中旬的32186亿美元。尽管从理论上讲数量宽松政策为中央银行在零利率时代提供了更多的政策工具,但其效果是否有效,仍然有待观察。从历史经验来看,日本曾经在2000~2005年采取了数量宽松政策,但效果并不理想,银行的储备资产增加了,但信贷并未相应增加。美联储的数量宽松政策也可能遇到一系列的挑战:第一,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通过降息和提供贷款等方式,已经给商业银行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的短期存款并不稀缺,但问题是其持有大量价值缩水、缺乏流动性的长期资产。从企业和居民的角度来看,如果以前的过度负债使得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恶化,那么它们现在最迫切的压力是偿还债务,对借贷的需求也不强烈,因此,数量宽松政策能否有效地解决信贷紧缩的困境,仍然值得怀疑。第二,抵押利率过去一直随着国债利率变化,国债利率下降则抵押贷款利率也下降。但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的违约率不断提高,抵押贷款利率和国债利率之间的利差不断扩大。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的潜在风险,抵押贷款市场出现了萎缩。因此,数量宽松政策能否传导到住房市场,也不容乐观。第三,货币的超额发行将导致通货膨胀抬头。尽管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遇到通货紧缩的压力更大,全球范围内生产能力过剩,近期通货膨胀的压力似乎不大,但是随着经济复苏、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的缺口缩小,则通货膨胀很可能卷土重来。数量宽松政策放出来容易,收回去很难。一旦美国遇到通货膨胀的压力,美联储要么提高利率,但这将使得美国经济的复苏更加困难,要么忍受更高的通货膨胀,这将导致美元进一步贬值。

数量宽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此次购买长期国债将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截至2009年1月末,中国已持有7396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居各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量的首位。短期来看,美国购买长期国债将给我国外汇储备带来账面增值。我国以美国国债形式持有的7396亿美元和以“两房”债券为主的机构债形式持有的5106亿美元,二者均可因债券市场价格的上扬而增值。但长期来看,巨额的美国国债考验着中国的政策选择。如果中国抛售美国国债,将导致美国国债价格大幅下降,甚至会出现债市恐慌性抛盘,那么中国尚未抛出去的美国国债将面临巨大的损失;而如果继续持有美国国债,就要承担美元贬值和资产损失的风险。事实上,自次贷危机以来,中国仍在不断增持美国国债,但增持的数量在逐月下降。从2008年10月到今年1月份,中国分别增持美国国债659亿美元、290亿美元、143亿美元和122亿美元。高额的美国国债余额将成为中国经济更大的掣肘。事实上,美国挽救危机的过程也就是债台高筑的过程。如果中国没有良好的减持措施的话,危机过后,对美国国债持有量也将剧增。

为了更好地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我们应该注意:第一,增强对外话语权。中国要力争在维护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上发挥重要作用,在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同时要求美国政府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为美国国债的市场价值提供担保,并以此作为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的条件。中国可以承诺不减持美国国债,但美国必须承诺不盲目发行新的国债,而且在发行新国债的时候应和通货膨胀挂钩,甚至可以仿照当年卡特政府在德国发行德国马克债券融资的方式,在中国发行人民币债券,这将有助于中国规避汇率风险。第二,抓住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及海外优质资产价格偏低的有利时机,增加有色金属、能源、铁矿石等的收储量,适当购置海外优质资产、股权等,一方面为国家存储战略资源和潜力资产,另一方面也可使外汇储备更加多元化,提升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第三,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只有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交易量不断增多,成为国际性的货币,才能真正摆脱美元贬值的风险,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才能脱离“两难”的困境。目前可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结算、开展双边货币互换,并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㈨ 中国政府如何解决中国持美国国债

买股份,当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