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应付债券溢、折价摊销如何记账
企业债券应按期计提利息,溢价或折价发行债券,其债券发行价格总额与债券面值总额的差额,应当在债券存续期间分期摊销。摊销方法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法。
分期计提利息及摊销溢价、折价时,应当区别情况处理:面值发行债券应计提的利息,
借:在建工程
财务费用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溢价发行债券,按应摊销的溢价金额,
借:应付债券——债券溢价
在建工程
财务费用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折价发行债券,按应摊销的折价金额和应计利息之和,
借:在建工程
财务费用
贷:应付债券——债券折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② 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应付债券的折价,每期折价的摊销额呈递增还是递减趋势
每期摊销额:每期,按月、按季、按年或其他一定的时段;摊,分摊;销,去掉;额,数额。这里的折价摊销额是指每期按一定的方法将计算的本金利息减去票面利息的差额分摊到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中去。
设2011年1月1日发行方发行2年期的债券,面值10000万元,票面利率为5%,利息按年支付,实际发行价格9296万元(折价),实际利率为9%,不考虑发行费用。
借:银行存款 9296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10000-9296)704(以后将每期摊销)
贷:应付债券10000
作为发行方,发行时收到(即借到)钱是9296万元本金,每年年末支付利息1000*5%=500万元,最后需要归还的本金和利息之和是10000万元,其过程为:
第一年年末:
应付借款利息=9296*9%=837万元;
实际支付利息=10000*5%=500万元;
在本年摊销额为(837-500)337万元,未摊销额为(704-337)367万元。
少支付的利息(837-500)337万元于2011年12月31日形成发行方的新增借款,此时的借款总额为9296+837-500=9296+337=9633万元,即应付债券=10000-704+337=9296期初数+337本期发生额=9633万元 期末数。或者说应付债券=10000-(704-337)=10000-367=9633万元。
借:财务费用837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337(贷方调整增加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
银行存款500
第二年年末:
应付借款利息=9633*9%=867万元;
实际支付利息=10000*5%=500万元;
在本年摊销额为(867-500)367万元,未摊销额为(704-337-367)=367-367=0。
少支付的利息(867-500)367万元于2012年12月31日形成发行方的新增借款,此时的借款总额为9633+867-500=9296+367=10000万元(本利和),即应付债券=9633期初数+367本期发生额=10000万元 期末数。
借:财务费用867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367(贷方调整增加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
银行存款500
借:应付债券1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
以上可概括为:未摊销额逐年减少,因每期产生的实际利息比支付的利息多,每期摊销额却逐年增加,每年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逐年增加。
为什么要折价发行? 这是因为发行时市场利率(实际利率)高,发行方为了减少每年支付利息的压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借到的资金进行投资收益,且估计在最终时多支付钱不会有财务困难,所以采取票面利率低于实际利率的低利率策略,但发行时筹集的本金肯定要比票面面值低,否则没有人愿意购买比市场利率低的债券。
③ 应付债券溢、折价摊销和应计利息怎样记账
溢价或折价摊销额的计算有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直线法,即将债券的溢价或折价平均分摊于各期的一种摊销方法。由于溢价或折价摊销是利息费用的调整,每期利息支出中应扣除债券溢价,债券折价则转为利息支出,因此,债券利息的核算实际上包含着摊销的核算。溢价发行债券,按应摊销的溢价金额,借记“应付债券──债券溢价”账户,按应计利息与溢价摊销额的差额,借记“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账户,接应计利息,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账户。折价发行债券,接应摊销的折价金额和应计利息之和,借记“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账户,按应摊销的折价金额,贷记“应付债券──债券折价”账户,按应计利息,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账户。
④ 应付债券溢折价按实际利率摊销
这和经济法美关系
所谓实际利率就是债券到期收益率
购买价=各期现金流入的现值
计算上面现值的折现率就是你要求得实际利率
不过你放心,注会的会计考试中不会让你计算实际利率,要考会在财务承办管理中考,会计题目中会告知
每年的摊销额就=应收利息-利息收入
=面值*票面利率-面值和未摊销溢价之和*实际利率
你可以看看会计书上94页中间的表 仔细看 应该理解不成问题
祝你考试成功,也祝我考试成功 呵呵
⑤ 折价发行债券摊销折价金额的会计分录解释
溢价发行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债券—面值
—利息调整
折价发行
借:银行存款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贷:应付债券—面值
⑥ 应付债券溢价摊销怎么做分录呢
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实际发行的债券及应付的利息,它是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
会计分录如下:
1、溢价的减回去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相关成本和费用科目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贷:应付利息
2、折价的,加回去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相关成本和用科目
贷:应付利息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6)应付债券折价发行利息摊销扩展阅读
债券溢价摊销的方法
1、直线摊销法是将债券购入时的溢价在债券的偿还期内平均分摊的方法,按照直线摊销法,企业每期实际收到的利息收入都是固定不变的,在每期收到利息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2、实际利息摊销法就是按各期期初债券的置存价值和债券发行时的实际利率(即市场利率)计算各期利息,并据以进行溢价摊销的方法。
3、债券投资每期的利息收入等于不变的实际利率乘以期初的债券置存价值;每期溢价的摊销数,则等于该期实得的利息收入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的差额。
⑦ 应付债券溢价、折价摊销的实质是
实质是对名义利息的一种调整,把名义利息调整为实际利息。
溢价是对名义利息费用的调整减少,折价是对名义利息费用的调整增加。
⑧ 折价发行债券的会计分录,包括每一年计算利息收入
借银行存款
借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贷应付债券-面值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⑨ 公司债券折价和溢价的摊销方法
债券溢价或折价应在债券存续期间内系统合理地摊销,即债券溢价应逐期在利息费用中扣除,债券折价应逐期转作利息费用。
摊销方法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法。
直线法是指将债券的溢价或折价平均分摊于各期的一种摊销方法。
实际利率法是指各项的利息费用以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应付债券账面价值而得。(利息费用: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
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逐期不同,因而计算出来的利息费用也就逐期不同。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债券账面价值逐期减少,利息费用也就随之逐期减少;反之,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债券账面价值逐期增加,利息费用因而也逐期增加。当期入账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的差额,即为该期应摊销的债券溢价或折价。
找几个例子,结合下面的借贷多分录,就容易理解了:
面值发行债券应计提的利息,借记"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或"应付利息"科目。
溢价发行债券,按应摊销的溢价金额,借记"应付债券――债券溢价"科目,按应计利息与溢价摊销的差额,借记"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等科目,按应计利息,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或"应付利息"科目。
折价发行债券,按应摊销的折价金额和应计利息之和,借记"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等科目,按应摊销的折价金额,贷记"应付债券――债券折价"科目,按应计利息,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或"应付利息"科目。
⑩ 发行应付债券的利息费用怎么算
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承诺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债券一般标明面值、利率和期限。发行债券首先要确定发行价格。债券的发行价格与债券的票面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的差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市场利率一般以银行存款利率为主要依据)。一般情况下,债券的票面利率高于、等于、低于市场利率时,则债券的价格高于、等于、低于债券的面值。
如果只考虑债券票面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差异这个因素,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的发行价格由两部分组成:按市场利率计算的本金(面值)现值和按市场利率计算的年金现值。
例:企业于上年12月31 发行债券(与购建固定资产无关),面值20万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8%,市场利率10%,该债券每年付息1次,到期还本,则:
债券价格=20万元×O.62092+20万元×8%×3.7907=184835元
如果按上述方法确定价格,则无论是溢价发行,还是折价发行,债券发行人实际支付的利息(即票面利息加上折价或减去溢价)和市场利息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讲,实际利息就是市场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