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证券市场 » 债券类可供的账务处理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债券类可供的账务处理

发布时间: 2021-05-28 18:41:33

1. 债券会计处理

计量时分为三个期间
初始计量:
2008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持有到期投资--成本 125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持有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0
后续计量:
1.2008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 59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10
贷:投资收益 1000

其中590为票面收益,即票面本金X票面利率12500X4.72%;1000为实际收益,即本期期初摊余成本10000X实际利率10%;410为利息调整摊销数。
2.2009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59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51
贷:投资收益 1041
借:银行存款 590
贷:应收利息 590
其中,590不变为票面收益,而1041为本期期初摊余成本10000+1000-590=10410X10%;利息调整摊销数为两数之差。
3.2010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59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96.1
贷:投资收益 1086.1
借:银行存款 590
贷:应收利息 590
1086.1为本期期初摊余成本10410+1041-590=10861X10%
4.2011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59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45.7
贷:投资收益 1135.7
借:银行存款 590
贷:应收利息 590
为本期期初摊余成本10861+1086.1-590=11357.1X10%
5.2012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59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97.2
贷:投资收益 1187.2
借:银行存款 590
贷:应收利息 590
投资收益通过计算为1190,但计算过程中由于实际利率10%其实并不精确所以有尾差,最后这一步由利息调整摊销数算出来,即2500-410-451-496.1-545.7=597.2;投资收益为两数之和。
后续计量:
接着5写:借:银行存款 125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2500

2. 有关发行债券账务处理

会计分录如下: 1,某企业08年1月1日发行3年期债券,面值500000。 借:银行存款 530000 贷: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500000 贷:应付债券——应付利息调整 30000 2,年末计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 借:财务费用——应付利息40757 借:应付债券——应付利息调整 9243 贷:应付债券——应付利息 50000 3,票面利息10%。 借:财务费用——应付利息 40046 借:应付利息——应付利息调整 9951 贷:应付债券——应付利息 50000 4,实得发行款530000。 借:银行存款 530000
贷:应付债券-面值 530000
5,债券实际报酬率7.69% 借:财务费用——应付利息 39194 借:应付债券——应付利息调整 10806 贷:应付债券——应付利息 50000

3. 关于应付债券的账务处理

实际上这个发行价格就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也就是未来取得的货币在现在这个时点价值是多少。
这个公式可以这样写,可能会清楚一点
800000*[(1+4%)的负10次方]+800000*5%*{1-[(1+4%)的负10次方]/4%}
一般用下式表示
800000*(P/S,4%,10)+800000*5%(P/A,4%,10)
前边的叫复利现值系数,是指未来一定时间的资金按复利计算的现在价值,一般不用计算,直接查复利现值系数表就可以。
后边的叫年金现值系数,是指每期的期末取得相等金额的款项按复利计算的现值 ,同样不用计算,查年金现值系数表即可。
参考《财务管理》财务估价一章

4. 购入债券会计分录

购入债券会计分录,要视购买的目的:

第一种,如果短期赚差价的,会计分录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

贷:其他货币资金或银行存款

第二种,如果持有到到期日,获得利息,会计分录为: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

贷:其他货币资金或银行存款

(4)债券类可供的账务处理扩展阅读:

企业购入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的投资成本为债券公允价值加相关交易费用。

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成本包括成本和利息调整两个明细分录为: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利息调整

贷:银行存款

所以持有至到期投资总科目与银行存款相等,即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

5. 购债券怎么做会计分录

1、购买债券的利息收入会计分录记录方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

2、应付利息:

应付利息是指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本科目可按存款人或债权人进行明细核算。

3、如果支付的买价中包含了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则应当借记“应收利息”科目,会计分录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4、存款所得利息在会计分录中一定要记入并冲抵财务费用,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财务费用


(5)债券类可供的账务处理扩展阅读:

面对着债券投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风险,投资者应认真加以对待,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去了解风险、识别风险,寻找风险产生的原因,然后制定风险管理的原则和策略,运用各种技巧和手段去规避风险、转嫁风险,减少风险损失,力求获取最大收益。

(1)认真进行投资前的风险论证 。在投资之前,应通过各种途径,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分析投资对象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

(2)制定各种能够规避风险的投资策略 。

①债券投资期限梯型化。所谓期限梯型化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散投资在不同期限的债券上,投资者手中经常保持短期、中期、长期的债券,不论什么时候,总有一部分即将到期的债券,当它到期后,又把资金投资到最长期的证券中去。

②债券投资种类分散化。所谓种类分散化,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别投资于多种债券,如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各种债券的收益和风险是各不相同的。

③债券投资期限短期化。所谓短期化是指投资者将资金全部投资于短期证券上。这种投资方法比较适合于我国企业投资者。

(3)运用各种有效的投资方法和技巧 。

利用国债期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国债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对规避国债投资中的利率风险十分有效。国债期货交易是指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买入或卖出国债现货的同时,相应地作一笔同类型债券的远期交易,然后灵活地运用空头和多头交易技巧,

在适当的时候对两笔交易进行对冲,用期货交易的盈亏抵补或部分抵补相关期限内现货买卖的盈亏,从而达到规避或减少国债投资利率风险的目的。

6.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怎样进行账务处理

一、企业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股票投资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等2.债券投资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含的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等
二、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可供出售债券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三、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1.公允价值上升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公允价值下降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四、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
五、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公允价值)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六、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借:银行存款等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同时: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也可能在借方)
贷:投资收益「提示」为了保证“投资收益”的数字正确,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要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形成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

7. 可交换债券的会计处理

一、发行方的会计处理
可交换债券的发行方一般是上市公司的控股母公司,在债券未交换成股票前构成企业的负债,可在“应付债券”下设置“可交换债券”二级科目和“面值”与“利息调整”两个明细科目。企业发行的债券由于溢折价和佣金、手续费等交易费用的存在,实际收到的金额一般与债券票面价值会存在差异,此时企业应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按债券面值,贷记“应付债券——可交换公司债券(面值)”科目,按实际收到的款项与票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应付债券——可交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可交换公司债券一般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企业应在每一资产负债表日采用实际利率法对“利息调整”科目进行摊销,按债券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债券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可交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可交换债券利息的支付与一般债券无异,借记“应付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持有人若未在转换期内交换为标的公司股票,发行方交付资产偿还本息后债务随即解除,借记“应付债券——可交换公司债券(面值)”,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
当可交换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时,发行方应借记“应付债券——可交换公司债券”,按转换的股权的账面价值从“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科目的贷方转出,两者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二、持有方的会计处理
可交换债券作为一项金融资产,企业应按金融资产准则规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要求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交换债券的购买方获取债券目的一般在于赚取买卖差价和择机转换股权,是否转换主要依赖于未来股价走势和自身财务状况等客观因素,可见企业初始取得时并没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故可交换债券一般不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此外现行准则对不同分类的金融资产其所支付的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存在差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进入损益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交易费用进入账面价值中。但笔者认为,企业资产价值的初始确认应当以取得该项资产时所付出代价的公允价值计量,交易费用是可直接归属于所获取资产的新增外部费用,企业若不取得相关资产就不会发生该项费用,故交易费用应属于获取资产所付出的代价,其金额应计入资产账面价值中。这样可交换债券初始确认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入账金额。企业取得的可交换债券中如果包含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假定企业认定可交换债券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下同),会计处理为: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交换公司债券(成本)”、“应收利息”,贷记“银行存款”等。
对于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可交换债券,资产负债表日应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值得一提的是,现行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笔者认为,尽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了变化,但由于相关的经济利益(损失)还没有实现,这样做是不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这种情况下所反映出的盈利能力也只能是一种潜在盈利能力,况且这种潜在能力已经通过资产账面价值的变化予以反映,不需要再将公允价值变动体现在利润表中。会计分录为: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交换债券(公允价值变动)”,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在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借记“银行存款”等,贷记“投资收益”。
对于持有方而言,可交换债券的处置一般涉及两种情况:
一是持有至到期。企业若未选择转换为股权,将收到本金与最后一期利息,此时企业应将取得的价款与可交换债券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同时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转出,计入投资损益。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等,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交换债券(成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交换债券(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收益”;同时,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投资收益”。
二是转换股权。企业转换所得到的股权,在现行准则下应按股权公允价值(市价)计入“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科目,股权公允价值与可交换债券账面价值之问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同时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转出,计入投资收益。会计分录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等,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交换债券(成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交换债券(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收益”;同时,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投资收益”。

8. 应付债券的账务处理…

一、应付债券的种类

按发行方式可分为记名应付债券、无记名应付债券和可转换应付债券;按有无担保可分为有抵押应付债券和信用应付债券;按偿还方式不同可分为定期偿还的应付债券和分期偿还的应付债券。

二、债券发行的账务处理

借记“银行存款”等,贷记“应付债券—面值”,按差额借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三、应付债券利息费用的账务处理

利息调整应在债券存续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

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

贷:应付利息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或在借方)

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

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或在借方)

四、应付债券偿还的账务处理

采用一次还本付息方式的,企业应于债券到期时,借“应付债券-面值,应计利息”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采用分期付息,一次还本方式的,借“应付债券-面值”, “在建工程,财务费用,制造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借贷双方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9. 关于购买债券账务处理的问题

1支付购债券的款项中,是否付自发行日到购买日期间的利息额?为什么?取决于利息的支付方式,如果利息是已经到期该支付但未付的就包括在内。2支付购买债券的款项中包含的股利和利息的区别?债券里只有利息的说法。股利那是买股票时的概念,不应该混在一起。3购买债券的初始怎样确认,是否是确认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的金额?入账金额取决于购买的目的,目的不同,金额有所区别。4债券的公允价值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的金额?包括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两个明细科目吗?还有可能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