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会计分录
收到价款超出债券面值部分计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按实际利率法和摊余成本计量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债券——面值
——利息调整
后续确认利息费用
借:财务费用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贷:应付利息
② 持有至到期投资一次还本付息,如何在每年做会计分录
例题:2000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00元(含交易费
用)从某公司购入5年期债券,面值1250元,票面利
率4.72%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实际利率9.05% 。
1、2000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250
贷:银行存款 1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
2、2000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9(1250*4.72%)
—利息调整 31.5
贷:投资收益 90.5(1250-250)*9.05%
3、2001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9
—利息调整 39.69
贷:投资收益 98.69 [1250-(250-31.5)+59]*9.05%
4、2002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9
—利息调整 48.62
贷:投资收益 107.62
5、2003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9
—利息调整 58.36
贷:投资收益 117.36
6、2004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到本金和名义利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9
—利息调整 71.83(余额)
贷:投资收益 130.83 (59+71.83)
借:银行存款 154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250
—应计利息 295
希望如上能够帮助到你!
③ 持有至到期投资一次还本利息的,请问到期一次付息债券计提利息的会计分录
借:持有至到期的投资-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的投资-利息调整(差额在贷方也可能在借方)
这里注意摊余成本的计算=持有至到期的投资的账面价值*(1+实际利率),不需要再减去票面利息了。这个跟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差别。
④ 计提长期债券投资利息2000元,该债券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企业债券(做会计分录)
期末计提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的应付债券利息,应计入应付利息账户,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利息 2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应计利息 2000
财务费用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金融机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应付利息是指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本科目可按存款人或债权人进行明细核算。应付利息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利息。
⑤ 应付债券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账务处理
1.债券发行时:
借:银行存款1961.92万元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38.08万元
贷:应付债券-面值2000万元
2.6.30日计算利息
计算:1961.92-(2000*3%)/2+(1961.92*4%)/2
=1961.92-30(应付利息)+39.24(财务费用)=1971.16万元
借:财务费用39.24万元
贷:应付利息 30万元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9.24万元(财务费用-应付利息的差额)
借:应付利息 30万元
贷:银行存款30万元
3.12.31计算利息
计算:1971.16-(2000*3%)/2+(1971.16*4%)/2
=1971.16-30(应付利息)+39.42(财务费用)=1980.58万元
借:财务费用39.42万元
贷:应付利息 30万元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9.42(财务费用-应付利息的差额)
借:应付利息 30万元
贷:银行存款30万元
4.08年6.30计算利息
计算:1980.58-(2000*3%)/2+(1980.58*4%)/2
=1980.58-30(应付利息)+39.61(财务费用)=1990.19万元
借:财务费用39.61万元
贷:应付利息30万元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9.61万元(财务费用-应付利息的差额)
借:应付利息 30万元
贷:银行存款30万元
5.08年12.31还本付息日
1990.19-(2000*3%)/2+(1980.58*4%)/2
=1990.19-30+39.80=2000万元
借:财务费用39.80万元
应付债券-面值 2000万元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9.80万元
银行存款 2030万元
⑥ 期末计提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的应付债券利息,如何做分录
期末计提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的应付债券利息,应计入应付利息账户,会计分录为:
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贷:应付利息——XX借款人
利息计提
一般按年预提,但上市公司为中期报告的编报要求,也可以按半年预提。在计提利息费用时,还应同时对债券溢价和折价进行摊销。
债券溢价或折价的摊销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债券溢价或折价的摊销,在债券存续期内按直线法或实际利率法于计提利息时摊销,并按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处理。
利息核算
(1)债券利息分期支付的,债券到期的账面价值等于面值,企业只需按面值偿付债券本金,则会计处理为:
借: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贷:银行存款
(2)债券利息同本金一起到期偿付的,债券到期企业偿付本息时,会计处理为:
借: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
(6)债券分期还本付息账务处理扩展阅读:
公司债券利息的确定通常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发债公司的信用程度。公司信用程度的高低与债券利率的高低成反比;
2、发债公司的预期收益。债券的利率不能高于发债公司的预期收益;
3、债券期限的长短,债券利率的高低与债券期限的长短成反比;
4、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高低。债券利率应略高于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但最多不能超过同期居民银行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且不得高于同期的国库券利率;
5、发债公司的平均利润率和对债务的承受能力,债券利率在通常情况下不能高于公司的平均利润率。
⑦ 资产负债表日债券利息收入账务处理怎么做
分下述2种情况:
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
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的,
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⑧ 分期还本付息的长期借款计提利息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计提利息的账务处理有何不同
长期借款利息可以分期支付,也可在借款到期还本时一起偿付,具体应视贷款合同的规定。会计上,对应计入购建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利息,一般在年末和资产交付使用并办理竣工决算时计提入账;如果年内分期支付利息,也可按付息期进行账务处理。
长期借款分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两种情况:
1.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长期借款,期末计提利息时,按借款的用途不同:
借:管理费用(筹建期间的)
在建工程(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部分)
财务费用(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的部分)
贷:应付利息
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借款,期末计提利息时:
借:管理费用(筹建期间的)
在建工程(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符合资本条件的部分)
财务费用(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的部分)
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8)债券分期还本付息账务处理扩展阅读
长期借款按实际取得的货币资金与其使用期间形成的利息之和计价。相应地,长期借款的本息一同在“长期借款”科目中核算,这与短期借款不同。
“长期借款”是负债类科目,该科目的贷方反映借入的本金及应计利息;借方反映归还借款的本息;余额在贷方,表示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本息额。该科目应按贷款单位和借款种类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借入长期借款时,借记“银行存款”、“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长期借款”科目。
⑨ 分期还本债券怎么核算
分期还本债券核算方法如下:
1、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其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通过“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核算。应付债券按(实际利率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差异较小时也可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按照与长期借款相一致的原则计入有关成本、费用。
2、例:企业于上年12月31 发行债券(与购建固定资产无关),面值20万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8%,市场利率10%,该债券每年付息1次,到期还本,则:
债券价格=20万元×O.62092+20万元×8%×3.7907
=184835元
如果按上述方法确定价格,则无论是溢价发行,还是折价发行,债券发行人实际支付的利息(即票面利息加上折价或减去溢价)和市场利息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讲,实际利息就是市场利息。
2006年2月和2006年10月财政部分别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含附录)(以下简称新准则)。新会计准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就成为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和讨论的重点。根据新准则有关规定的字面意思,除个别会计科目不同外,两种类型债券(即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和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核算方法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