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平价发行债券的票面利率为什么等于折现率
债券的价格是预期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现值,即未来各期利息的年金现值与到期面值的复利现值之和,而这一折现率是当前的市场利率。而票面利率只能用于计算票面利息。
当市场利率等于票面利率时,债券平价发行,价格等于面值。
市场利率是投资者的平均机会成本率,也是投资者对各投资项目进行投资,平均能取得的收益率。当债券的票面利率恰好等于市场利率时,投资者投资该债券与投资市场上其他项目平均能取得的收益相同,自然只愿意按照面值来购买该债券,于是债券平价发行。
(1)债券的折现率和实际利率扩展阅读:
票面利率规律:
1、票面利率固定的债券通常每年或每半年付息一次。企业债券必须载明债券的票面利率。票面利率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不仅表明了企业债券发行人的经济实力和潜力,也是能否对购买的公众形成足够的吸引力的因素之一。
2、债券的票面利率越低,债券价格的易变性也就越大。在市场利率提高的时候,票面利率较低的债券的价格下降较快。但是,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它们增值的潜力较大。如果一种附息债券的市场价格等于其面值,则到期收益率等于其票面利率。
3、如果债券的市场价格低于其面值(当债券贴水出售时),则债券的到期收益率高于票面利率。反之,如果债券的市场价格高于其面值(债券以升水出售时),则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低于票面利率。
Ⅱ 票面利率 和实际利率 的区别
会计学中的实际利率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是指实际的银行利率,票面利率一般是指债券等有价证券票面标注的利息率,两者通常情况下是不相等的。
在会计核算中,两者的差别体现在利息费用的计算以及债券折价溢价的摊销上。
理论上讲,债权的发行价等于债权未来现金流以当前银行利率为折现率,得到的现值之和,举个例子说明,1000元的债权,票面利率为10%,银行利率为5%(实际利率),这样每年,投资者会得到100元债权利息收入和第十年1000元的本金返还,由于时间是有时间价值的,今年的100元,存银行里,明年就会得到105元(即今年的100元就是明年105元的现值=105/(1+5%))这样,换算下来的未来10年现金流的现值总和为772.17+613.91=1386,也就是说,公允上讲,该债券的发行价格是1386元,
会计记录中第一年会计费用为账面价值1368*5%=68.4 利息支出为1000*10%=100
债权溢价摊销为 100-68.4=31.6 那么第一年末债权的账面价值为
1368-31.6=1336.4
第二年 会计费用为上一年债权账面价值*银行利率
利息支出==1000*10%=100 溢价摊销=100-会计费用
年末债权账面价值=年初债权账面价值-溢价摊销
第三年
第四年
。。。
由于会计复式记账原则,第一期会计分录为
借:利息费用68.4
公司债券溢价摊销31.6
贷:现金 100
以下的相同,偿付公司债会计分录:
借:应付公司债券:1000
贷: 现金 1000
不知道这样的回答能否让您满意
Ⅲ 请问折现率和利率有什么区别啊
1、性质不同: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即本金的比率。折现率是特定条件下的收益率,说明资产取得该项收益的收益率水平。
2、收益不同:折现率是所有者拥有资产价值就低,因此收益率越高,资产评估值就越低。利率则不是。
3、两者计算过程不同:折现率是外加率是到期后支付利息的比率。利率是内扣率是预先扣除贴现息后的比率。
(3)债券的折现率和实际利率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一定的资产收益是与一定的资产风险相伴随的,资产未来收益额的不确定性就是资产的收益风险。而且,这种不确定性往往会给投资者带来难以估计的后果。
如果两项资产未来能创造等量的收益,但它们可能承担的风险会不一样,这与资产的使用者、使用条件、使用用途密切相关,对这两项资产的评估当然应采用不同的折现率,才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评估效果。
在采用收益法评估(以企业为例)时,由于评估的目的不同,收益额可以有不同的口径,如净利润、净现金流量、无负债净利润、无负债净现金流量等。
Ⅳ 如何计算债券实际利率
59
x
(1+r)-
1+59
x
(1+r)-
2
+59
x
(1+r)-
3
+59
x
(1+r)-
4
+(59+1
250)×(1+r)-5
=1
000(元)
这个就是公式。等号后面的1000是公允价值,这个很好理解。等号前面是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实际利率就是使未来现金流折现后等于账面价值的折现率。
59
x
(1+r)-
1
这个是第一年的折现,同理,后面4个分别是第二到第五年的折现。第五年不但要偿还利息还要还本金,所以是59+1250。
如果你依然不明白这个公式的话,就不要钻牛角尖,记住公式,多练题,假以时日,就会豁然开朗。
Ⅳ 债券的实际利率怎样求
按照所列表达式,这里债券的实际利率是指:
如果将未来债券本金和利息的现金支出折成现值,恰好等于目前出售债券的实际收入,这个折现率是多少。
(116-5)是目前出售债券的实际收入;
12PVA(i,3)是每年一次的利息支付的折现值;
100/((1+i)^-3) 是到期本金支付的折现值。
这么说,可解释清楚了?
Ⅵ 为什么说折现率高于债券利率,债券的价值就低于面值,我也看了网上的回答,还是没有弄明白,请高手指点。
折现率通常是实际利率,债券利率是票面利率,实际利率高于票面利率,你为什么还愿意去买债券?就是因为你目前付出的对价少,1000元的面值可能只需支付950,而少付的那50是对票面利率低于实际利率的弥补,这个弥补也仅限利差,而你实际付出的对价只有950,你愿意付出的对价就是债券的价值,是低于面值的。
Ⅶ 关于债券发行时的实际利率与市场利率之间的关系
债券发行时的实际利率与市场利率之间的关系取决于与债券发行直接相关的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在交易费用不计入债券初始确认金额时,实际利率等于市场利率;当交易费用计入债券初始确认金额时,实际利率大于市场利率。
债券发行(bond issuance)是发行人以借贷资金为目的,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投资人要约发行代表一定债权和兑付条件的债券的法律行为,债券发行是证券发行的重要形式之一。
Ⅷ 简要解释 内含报酬率 必要报酬率 实际利率 票面利率 实际有效年利率 名义有效年利率 到期收益率 折现率
内含报酬率是根据项目现金流入和流出计算的项目的报酬率,类似于债券的实际利率。
必要报酬率是投资者要求的最低报酬率。
实际利率类似于内含报酬率。
票面利率即债券标识的利率,以面值乘以票面利率得到计息期的利息。
因为计息期并不一定等于1年,所以还存在年利率的问题,实际有效年利率是按照复利方式计算出的年利率,名义年利率是按照单利方式计算的。
到期收益率其实就是讲债券持有至到期情况下的实际利率。
折现率针对现值,你可以认为就是复利情况下的利率。
期望报酬率顾名思义,就是各种情况下报酬率的期望值,这是根据统计学得到的一个数值。
Ⅸ 债券实际利率的计算问题
每年支付一次利息,59元,第一年年底的支付的59元,按市场利率折现成年初现值,即为59/(1+r),第二年年底的59元按复利折合成现值为59/(1+r)^2……,第五年年底到期的本金和支付的利息按复利折合成现值为(59+1250)/(1+r)^5.
^5为5次方,如果是乘即为负五次方了.也可写成:
59/(1+r)+59/(1+r)^2+59/(1+r)^3+59/(1+r)^4+(59+1250)/(1+r)^5=1000元
r约等于10%,
59/(1+10%)+59/(1+10%)^2+59/(1+10%)^3+59/(1+10%)^4+(59+1250)/(1+10%)^5=9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