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沐舒坦哪个上市公司生产的
沐舒坦(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片/缓释胶囊),非处方药,适用于痰液粘稠而不易咳出者。拥有三种剂型,包括口服溶液/片剂和缓释胶囊,适合不同人群[1]。
沐舒坦的活性成分是“盐酸氨溴索”简称“氨溴索”,此类药物的前身溴己新是从鸭嘴花碱中提取的。鸭嘴花碱来自一种亚洲植物,被证明在祛痰方面非常有效,能疏松和稀化在呼吸道内堆积的痰液,防止新的粘液产生,从而提高呼吸道的清洁功能。更具体讲,它能增加呼吸道粘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粘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粘度,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达到缓解咳嗽症状的疗效。
B.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了吗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润三九”)是大型国有控股医药上市公司,前身为深圳南方制药厂。1999年4月21日,发起设立股份制公司。2000年3月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0999。公司于2008年正式进入华润集团。2010年2月,公司名称由“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变更为“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华润三九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健康服务,是中国主板上市公司“价值百强”企业。
华润三九不断聚焦主业,将业务集中在自我诊疗、中药处方药两大领域,积极打造“1+n”品牌线、强化终端覆盖、不断提升产品力。一是做减法,自2008年起,先后剥离了房地产、食品、医药零售等非主营业务;二是做加法,通过外延式并购不断优化主业构成,2008-2010年,先后收购了黄石、南昌、淮北等地的制药企业;2011年,整合了北药天然药事业部旗下的合肥神鹿、本溪三药、双鹤高科等企业。2012-2014年,先后并购了广东顺峰、桂林天和、临清华威、吉林宏久和善堂、杭州老桐君等企业,丰富了皮肤药、骨科药、感冒药等产品线,拓展了中药材种植加工业务,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C. 保健品股票,保健品相关上市公司有哪些
1、交大昂立
公司是我国保健品龙头企业,其拥有的昂立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生产的“昂立养身酒”为低度滋补酒。
公司自主研发的乳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粉,已添加到昂立一号、昂立多邦、昂立优菌多颗粒等产品中。公司还从美国引入多种天然营养补充剂,共4大类33种“天然元”产品,并已投放市场。
作为保健酒及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剂龙头企业,受益于国家刺激内需的宏观政策,有望获得超预期发展。
2、健康元
公司是我国保健品龙头企业,已经建立起了集处方药、OTC、保健品三位一体的医药平台,主要产品太太牌口服液、静心牌口服液以及鹰牌系列产品的毛利率均较高,在国内保健品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
除了保健品依然占据市场较大份额外,公司的培南(碳青霉烯类药物)业务表现同样突出。中信证券认为,这可能与培南市场整体增速加快有关,特别是美罗培南在欧美专利到期,仿制药可能放量,公司作为国内制剂和全球原料药龙头最能够分享整体市场的增长。
此外,由于部分厂商停产,国内7-ACA产品的价格连续上涨,有新产能投入的健康元也将明显受益。
3、东阿阿胶
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阿胶生产企业,阿胶年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75%和95%以上,掌握全国90%的驴皮资源。生产的阿胶、复方阿胶浆、安宫止血颗粒、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龟甲胶、鹿角胶等六种产品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
4、江中药业
公司未来发展重点是保健品业务,2010年保健品初元销售收入保守估计有望超过3亿元,另外公司还计划推出1~2个新品,丰富保健品业务产品梯队。未来几年公司保健品业务有望出现爆发性增长的可能,与公司OTC药品业务并驾齐驱。
目前初元的销售队伍,几乎与传统OTC产品线的队伍一样多,正进入爆发期,从OTC类产品的销售增长曲线来看,今年可能接近单产品盈亏平衡,明年进入盈利期。
另外,公司“复方草珊瑚含片”、“江中牌健胃消食片”、“亮嗓胖大海清咽糖”等一系列拳头产品占有极高的市场份额,其中江中的健胃消食片占据中成药消食产品70%的市场份额,在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公司片剂生产线是国内最大的片剂单一生产线。
5、海南椰岛
公司是以保健酒业务为主业上市的,保健酒一直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公司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了卖具有保健功能的酒和礼品酒为主的两种营销模式。
目前公司已形成以椰岛鹿龟酒为代表,包括椰岛海王酒、海口大曲等一系列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产品群,产品毛利率高。此外,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也将为海南椰岛在未来发展中带来强劲的发展商机。
公司的椰岛鹿龟酒定位于礼品市场,属于中高档产品,集中于华东地区,主要走商超渠道。随后,公司推出了中低价位的椰岛海王酒,攻占餐饮渠道。前几年公司保健酒发展落后于第一名的劲酒,但随着主业战略聚焦、产能瓶颈打开、营销思路改善,保健酒增速将进一步提升。
D. 处方药和OTC药区别
除了标识不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区别还有:获取方式不同、服用后对身体影响不同、宣传方式不同。
一、获取方式不同
1、处方药:指须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或药房工作人员同意即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2、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指为方便公众用药,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后,不需要医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一般公众凭自我判断,按照药品标签及使用说明就可自行使用。
二、服用后对身体影响不同
1、处方药: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其他潜在的影响,用药方法和时间都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非处方药:毒副作用较少、较轻,而且也容易察觉,不会引起耐药性、成瘾性,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也小,在临床上使用多年,疗效肯定。
三、宣传方式不同
1、处方药:世界上的所有实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的国家均严格规定处方药不得对公众做广告宣传,但允许其产品信息在医学工业学术杂志上传播。
2、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经审批可以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告宣传。
E. 哪家上市公司生产洛匹那韦
生产洛皮纳伟,你这个属于是OTC,也就是说处方药这个有多家上市公司如神农药业等等,沃华医药都是生产这种药品的
F. 生产甘草苷的上市公司
与甘草苷相关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新农开发、振东制药、中国医药等,其它不少中药生产企业都有相关产品,比如贵州百灵,毕竟甘草是中药中的经典方剂。
另外,亚盛集团十几年前在种植,目前是否在种植?
谢谢点赞!
G. 网上开售处方药哪些上市股票会涨
医药电商发展将迎来政策红利,建议关注华东医药、人福医药、恩华药业 等上市公司,在互联网大潮下将有望继续绽放自己的光芒。
————好投顾竭诚为你服务————
H. 中国十大制药企业分别是哪些啊
中国十大制药企业分别是:
1、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2、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
3、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4、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5、山东东阿阿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哈药集团有限公司。
7、南京医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8、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
10、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I. 上药集团旗下有哪些上市公司
上海市医药航母即将起航,合并后的新上药集团,整体上市平台业已敲定。9月15日,接近上药集团和上实控股的知情人士向《华夏时报》透露,上药集团整合方案已敲定,将会以上海医药作为整体上市平台,事业部制将取消,以加强集团对各自公司的控制。停牌三个多月后,平衡各方利益的上药集团重组,终于要登场了。上实系主要医药资产合并成新集团停牌三个多月期间,上药集团的重组一直处在平衡各方利益,以及确定整体上市平台的艰难抉择中。接近上药及上实双方的知情人士透露:“上药集团与上实控股旗下主要医药资产整合方案已经定下来,二者合并组成新的医药集团,并将上海医药作为整体上市的平台,而由于上药资产太复杂,大量的时间被用于清理审核,导致上药集团重组迟迟未公布结果。”上海医药是上药集团重要的上市控股子公司,主要业务板块为医药分销业务。目前上海医药在国内市场仅次于国药控股)和九州通集团,位列第三,主要在上海、浙江、山东等地形成布局。而据上海医药财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其实现营业收入94.86亿元,同比增长20.95%;净利润7013.74
万元,同比增长55.27%。目前,上海医药先后对上海雷允上大药房、信谊大药房实施了全面托管,并以华氏大药房为平台,加快了零售连锁系统的全面整合转型,目前全国零售连锁药房达1130多家。之前,上药集团曾寻求海外整体上市,随着新实际控制人上实集团的入主,选择上海医药作为整合后的新集团的整体上市平台,意味着双方进行了妥协。事实上,上实集团在资产规模和医药经营管理上,都逊色于上药集团。一证券分析人士表示,上实集团那边只是控股公司,旗下医药资产多为财务投资,现在将资产向上药集团这边集中,则是比较合理的选择。上实医药拟注入上海医药这次重组,上实医药的去向,业界一直关注。接近双方的知情人士透露,上实控股旗下的医药资产与上药集团合并后,包括上实医药在内,其主要的优质医药资产将会注入到上海医药中,上实医药将变成上海医药的控股子公司。上实医药是上实控股最主要的医药资产,旗下拥有常州药业、常州制药厂、上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天普生化医药等四家主要控股子公司。而上实医药2009年半年报显示,其营业收入为17.52亿元,实现净利润4.32亿元,同比增长378.25%。另外,上实控股旗下则拥有正大青春宝、胡庆余堂药业、厦门中药厂、辽宁好护士和胡庆余堂国药号等5家控股医药企业,2007年8月22日,上实控股拟将上述5家资产注入到上实医药中,该方案也得到股东大会的批准,但是由于上实集团整合上药集团,此举作罢。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上述拟注入的资产整体质量一般,缺乏成长性,预期收益不高。但是随着上海医药被选定为新集团整体上市平台,上述资产也将随着上实医药注入到上海医药中。放弃事业部制
加强集权上药集团与上实控股旗下的医药资产合并后,采取何种方式管理,避免同业竞争,一直是一个难题。上药集团在上实集团入主前,旗下各业务主要按事业部制来实施管理,各主要工业资产按照处方药事业部、OTC事业部、抗生素事业部、原料药事业部和中药与天然药物五大事业部分业务管理。然而,这种管理模式几经博弈,最终还是被抛弃。接近双方的知情人士透露,9月初,重组领导小组最后放弃事业部制,转而采用公司法人制对各子公司进行管理。对此,上实医药董秘汤德平表示,这只是管理上的问题,不管采取哪种管理模式,主要还是要消除同业竞争。事实上,实施事业部制并不是上药集团本意,最早华源集团重组上药集团时,引入事业部制,上药集团在脱离华源集团的控制后,一直在酝酿取消事业部制实施法人实体制。今年5月份,上药集团旗下的中华药业、信谊药厂等都开始恢复法人制。但是6月份上药集团与上实医药实质重组启动后,作为重组财务顾问的中金国际也给出继续采用事业部制管理的方案,把双方的医药工业资产全部纳入到新成立的事业部中,然后各事业部再与各上市公司对接。对此,上药集团方面反对意见比较强烈。而对于最终合并后的新集团取消放弃事业部制,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主要是为了减少管理层级,加强集团集权,提高对各子公司的控制,但即使取消事业部制,未来新集团在业务管理上,还会采取分业管理。该知情人士也透露,上药集团的抗生素业务板块各子公司,将会吸收合并到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打造集中化的抗生素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