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卖二手学区房拿到房产证就好上学吗
户口要迁到此学区房里面,正常是一个大人户口,上学孩子的户口
还要看学区有没有被之前人用过,如果被之前的房东继续占用着,你现在也上不了学校!具体要去学校问一下!
学区如果学生不多的情况一个房子可以被多个孩子上学,如果学区学生很多,那只能用一个上学,其他都不行!希望能帮到您谢谢!
⑵ 人要拥有多少财富,才算是有钱人
3个亿就行,人民币哦
⑶ 如何避开二、三套房的政策,再买一套学区房或是有什么好的方法
限购令是认房又认贷的,像你这种情况肯定是3套。目前办法有二.1、用亲戚的名字买。2、问问你要买房子的开发商现在办假的无法证明可以吗。你问问置业顾问他们会给你出办法
⑷ 怎样说服老爸卖掉手里的一套安置房,乡镇有2套安置房。去城里换1个学区房
和他好好商量,给他分析现在的局势,说明学区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好的学校对孩子今后的影响,并且学区房价值更高。如果实在说不通,可以找亲戚或者老爸信服之人来帮忙游说,相信你老爸会同意的。
⑸ 房主卖"学区房"为什么被判赔买家双倍定金
“学区房”交易是具有特定目的性的,卖“学区房”的房主使用入学指标将担责。新京报记者今日(1日)从三中院获悉该起典型案例,卖房人使用学区房指标被判双倍返还买房人定金共计66万余元。
法院审理后认为,双方在合同中就户口迁出和违约责任作了明确约定,且涉案房屋系学区房,王先生、张女士在明知教委出台了入学指标的相关规定后,仍在涉诉房屋内为自己的子女办理了入学登记手续,导致刘女士子女入学目的无法实现,其行为构成了违约。刘女士有权依据合同享有单方解除权,且应返还其已支付的定金,并支付相应的违约金。
最终,法院判决被告返还33.1万元定金并支付33.1万元违约金。
⑹ 经济再紧张保险不能省,多少人大病后卖车卖房卖身
这段时间以来,房价问题备受关注。杭州,一天签约5105套房产;北京,一家上市公司通过出售两套学区房来续命保壳……
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有人冷眼旁观,有人莫名恐慌,有人犹豫观望,有人则不惜借高利贷凑首付。很多时候,买房是出于一种严重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
赚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
“如果可以穿越回10年前,你要干什么”,换做小编第一答案是买房!这10年,一线城市,月收入最多涨了一两倍,房价涨了差不多10倍。在北京, 一套房子动辄500万以上,一个高级白领,月入即使2-5万,但是离房价还是很远很远很远。
手头没房,抗风险能力特别差。有房的人,尤其是有两套房的人,如果遇到家人生病需要钱,大不了卖套房;如果孩子要出国拿不出钱,大不了卖套房。。。
多少人大病后 卖车卖房卖身
2岁的王尊被确诊为急性髓系M7型白血病。家里的3万块钱存款全用在了前期治疗上。治疗的3个多月里,王家共花了20余万元。实在没有钱了,王家就想到了把在市内买的新房和价值4万左右的奇瑞汽车卖掉,筹集医药费。可现在,距离孩子康复还遥遥无期…- <;大连晚报>;2014年10月
闫建富的儿子是6岁患上的白血病,两年花费了近60万的治疗费,为了给儿子治病,只能将结婚时的新房和汽车都卖了,这样才筹齐20多万,其他都向亲属借的。现在,给亲戚朋友打电话大家都害怕了,周围的人也没有钱了,借钱都借怕了…- <;辽沈晚报>;2015年6月
大病前,提前准备好保险
市场上常说的少儿险,是对少儿保障的统称。大体可归纳为三类:健康、意外和教育金。前两者主要针对人身风险,健康风险包括疾病和医疗,而意外风险是针对人身意外状况而言的;教育金,是以购买保险的形式为孩子筹措教育费。
有先后先保障,再其他
给孩子买保险的顺序应该是:先做足上述人身保障,再考虑投资型保险(含教育金保险)。如果执意先买投资型少儿险,也一定要买对应的附加险,如附加少儿重疾险、医疗险等。
年纪小附加住院医疗险
有理赔数据显示,在0到18岁儿童理赔案件中,意外医疗费用补偿和疾病医疗费用补偿类型的理赔案占比超过70%,其中0到6岁儿童因疾病发生理赔的比例最高。因此买少儿险时,家长可考虑附加一份住院医疗险或者住院津贴险。
有条件重疾30万以上
近年来,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肾衰竭等发生率逐年递增。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家长最好还是要为孩子买一份少儿重疾险。其中综合型健康险,里面还可能涉及住院津贴保障。建议保额30万!
提示:投保少儿险注意三点
一、少儿保险死亡给付有最高限额,购买要算清楚(大病给付除外)。
二、原则上不建议购买太多长期甚至终身寿险,具体看家庭情况。
三、最重要的是家庭保障一定要 “先保大人,再保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大的保险和依靠。
⑺ 学区房卖了,户口留着,孩子能上学吗
具体要看当地的政府政策,以苛泽市为例,为确保城区儿童就近入学接受义务教育,2018年在小学一年级新生报名前,定陶区教育局对城区适龄儿童数量进行了摸底,就学区划分开展了调研、听证、征求意见等工作,后经区政府同意,制订了《定陶区2018年小学招生入学工作意见》。
《定陶区2018年小学招生入学工作意见》第四款 第一点规定,小学招生分批次进行:第一批次为双证齐全,在学区内既有户籍又有住宅性房产;第二批次为单证,在学区内只有户籍;第三批次为进城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招生意见公布后,在城区购房业主对其子女入学需迁户籍问题反映强烈。
针对该情况,区教育局及时报经区政府批准,把进城购房并实际入住的增加为第三批次,原第三批次顺延为第四批次,切实保障了进城购房农民子女在城区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了教育公平。
(7)卖两套学区房救了一家上市公司扩展阅读:
南京市政策
目前,南京实施的都是“就近入学”政策,比如在雨花教育局的官网上,记者也看到以下内容,对于购买二手房的业主,该房子名下只能安排一名学生就读,对于学区占用并没有相关的准确回到。
(雨花台区2017年小学招生工作实施办法)
随着“就近小升初”政策的落定,吸引更多有孩子的家长购买学区房,特别是小学、初中连带的二手“双学区房”备受家长的喜爱。
不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双学区”与“双学区房”是两个概念。“学区”这两个字的意思是指目前9年义务阶段每个学龄儿童有对应的小学与初中可以上学。
“学区”之所以这么火爆的原因在于目前很多二手中介为了吸引客户,把“学区”炒成“双学区”,其实就是9年义务教育。雨花教育局相关人士介绍,目前雨花的双学区就是指一个学区内的孩子小学和初中能通时确定的,也就是一所小学对应一所中学的学区,形成九年一贯制对口升学,这样也是“双学区”。
而专业人士也说,现在房子基本都是双学区,并不是说学区九年只能留给一个孩子。有这样的说法“南京目前的学区政策为:每6年只允许一个孩子入学。”
“要能不能上,还是要问其购买二手房对应的学校,目前南京每个学校的政策不一样。”专业人士最后表示。
南京市各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相关规定如下:
鼓楼区:“每套住房原则上只安排一名适龄儿童在施教区小学正常入学。”
玄武区:“原则上每套住房六年内只安排一名学生在施教区学校就读。”
秦淮区:“原则上每套住房六年内只能安排一名学生在施教区小学正常入学(多胞胎和符合政策的二孩除外)。”
建邺区:“原则上每套住房六年内只安排一名适龄儿童在施教区学校正常就读(双胞胎,符合政策的二孩例外)。”
雨花台区:“对购买二手房的住户,每户只能在施教区内同时安排一名学生就读(非独生子女家庭除外)。”
浦口区和江宁区:“每套二手房的实际住户和曾经住户,只能同时有一个家庭的子女在施教区内小学就读。”
其他各区的政策中也提到每套住房只能一个家庭的子女在施教区就读,没有提到“六年内”。
⑻ 我有两套房,一套小的,地段好,学区房,房价已经涨到12000/平米,我在想是卖掉了定期存银行拿利息
建议你出租。一是地段好,租金就高,收入可观。二是具有升值潜力,即使变旧房了,也就该拆迁了,拆迁原地还房,地段不变,房子不用钱也变新了,还有可能多还你一定的面积不是更划算?再则,存款年利3%左右,存款利息收入抵不住货币贬值。
⑼ “学区房”在这家上市公司账上用什么科目核算
学区房对公司而言 居住属性不大 也不可能拿来做办公楼 所以只能说是投资性房地产比较合适
⑽ 高二作文:别让房价扼杀奋斗的价值
?这段时间以来,房价问题备受关注。在杭州,一条限购令,五千追随者,限购实施前一天签约5105套房产;在上海,为了获得更低的首付和契税,不少市民排队假离婚;在北京,一家上市公司通过出售两套学区房来续命保壳……全国大中城市这一轮房价风云,制造出新一轮楼市热潮,也在众人心中卷起波澜。
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有人冷眼旁观,有人莫名恐慌,有人犹豫观望,有人则不惜借高利贷凑首付,房价就像一面多棱镜,映照着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选择。快速城镇化的推动,上涨预期的助力,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经济学的专业分析,从各个角度展现出房地产市场的复杂。高企的房价,对经济的影响还有待观察,但对社会心态的影响已经显现。
早在深圳房价上涨时,网上就流传这样一个段子:一个商人10年前卖房创业,经过10年的艰辛奋斗,又用赚来的钱把当年卖掉的房子买了回来。这样一个虚构的故事,用一种近乎寓言的方式戳到了现实的痛点:在快速上涨的房价面前,奋斗者最终又回到了起点。于是,有企业主关厂炒房,直言“开工厂不如买几套房”;而有房一族则从房价涨幅与工资收入的对比中发现,“房子升值秒杀努力工作”。这些社会现象潜藏着这样一个逻辑,即快速上涨的房价,会令奋斗的价值贬值,解构奋斗的意义。这或许是高房价对社会心态的最大影响。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这句话应该是一个社会最为牢固的共识。只有人们相信奋斗与劳动,并愿意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一个社会才能充满生机活力。相反,如果一套房子的升值就能覆盖奋斗的努力,甚至成为一个人无论怎样奋斗都无法跨越的鸿沟,那么按照理性选择的原理,房产投机自会大行其道,而踏踏实实的奋斗、勤勤恳恳的努力,则会遭到冷落。
而当努力奋斗还不如投机房产,就可能树立一种错误的导向和价值观。据央行公布的数据,今年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其中住户部门新增贷款占比近99%,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企业新增信贷为负增长。有人感叹:美的、海尔、苏宁、国美做地产,娃哈哈、喜之郎、五粮液做地产,连长城床垫都在做地产,房地产让72行最后都殊途同归。如果公众把更多精力放在房地产投机的短期收益上,就会挤占为长期目标努力奋斗的空间;而如果企业偏离实体经济的主攻方向,则有可能丢失最为核心的竞争力,最终威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房价涨跌有其自身规律,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有自身路径。但无论怎样,都不应该让房价消解奋斗的价值。否则,没房的人为房子日夜奔波,成为物质上的房奴;炒房的人则梦想着躺着把钱挣了,成为精神上的房奴。其结果,则可能是房价在高歌猛进中,消解了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当每个人都相信依靠奋斗能够改变命运,当每个企业都相信坚持主业才是人间正道,我们这个社会才能释放更强发展动力、开拓更好发展前景。
纵览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历史,房地产可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最为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因为房价高企而失去对奋斗的信仰,相比于房子,我们更应该相信自己的双手;相比于炒房,我们更应该激发努力奋斗的士气。否则,失去奋斗,拥有再多的房产,我们也将无家可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