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持仓收益 » 为什么小米去港股上市公司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为什么小米去港股上市公司

发布时间: 2021-04-30 22:48:50

1. 小米为什么在香港上市 小米上市雷军能否成首富

主要原因是,企业在香港上市的优势有很多:

首先便是国内股市上市的审批条件异常严格,首先要满足的是连续三年盈利,接着变数股东人数有要求,持有百分之几的股东人数必须达到指定人数;

其次是审批程序非常繁杂,走完固定程序至少要三年,多则五年,而冗长的程序导致效率低下,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超过千家;

接着就是费用,内地的股市税率较高,按每天的股票交易量来看,也是一笔不可忽视的支出。

香港股市就要便捷和便宜许多:

并且在港股上市,还有一点无可比拟的优势,便香港这个国际金融港的优渥条件。

在港股上市,能更方便的获得国际资本的关注,吸引国际投资。并且能让内地公司获得更多的国际影响力,登上世界商业舞台。

但是在香港上市,首先是要注册一家香港公司。注册香港公司程序也较便捷,提供资料简单。

关于香港公司上市事宜,欢迎随时与我们交流。

2. 小米为什么选择香港上市

您好
据我所知
首先,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其股票和证券市场规模之大,不是国内其他金融中心所能比较的;并且由于香港股市的自由性,使得世界上很多公司都愿意在香港投资,因此如果小米公司在香港上市的话,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融积到大量外资。
其次,国内上市的审批条件十分严格,比如连续三年赢利,股东要超过一定人数,持有百分之几的股东要达到几个,等等。而国外相对条件要宽松一些,只要你未来成长性好,有前景,目前亏损也能上市。
再次,国内的上市审批程度异常繁缛,一套程序走下来得三五年时间,排队等待的何止上千家,当然先照顾国企,尤其是中央直属企业了,一般企业急需要融资,根本等不及。国外上市非常间便,时间短,一年足够了。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喜欢

3. 雷军为什么去香港上市

因为小米的业绩还没有彻底稳定下来,仍处于投入期,不能保证连续的盈利。而A股上市,是要求连续2-3年盈利增长的。
另外港股那边无论是散户股民还是机构,都偏向于成熟,比A股更能准确的给企业合理的估值。所以雷军以及之前的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丁磊全部都不选择A股上市。

4. 为什么小米放弃cdr 而港股上市

国内一直对小米的估值存在质疑,认为估值高了,认为小米是个硬件制造商,小米非说自己是互联网科技公司,证监会发了一个2万字8个问题让小米回答,很多问题都问得非常细,如果小米回答了,小米再想吹牛就吹不起来了,比如质疑新零售概念:关于新零售。请保荐机构和律师补充核查说明新零售的定义,有无标准定义,是否属于发行人首创。发行人的新零售与阿里的新零售、苏宁的智慧零售、京东的无界零售之间的异同。发行人是否在以及如何能实现线上 + 线下的场景融合;是否属于概念类炒作。缺失支付环节,是否会受制于其他支付工具以致无法实现闭环。包括历次融资的股东和发行的价格等等,小米是回答不出来的,本来是现在A股上市再去香港上市的,以为在A股可以抬高自己的估值,在香港融资打下基础,因为A股历来喜欢炒新股,这下失算了,所以自己主动放弃A股上市了。

5. 最近看到小米公司在香港上市了,那么注册香港公司对企业上市有什么好处呢

小米公司在香港上市,其实香港公司是功不可没的。

并且我们熟知的企业,如美团点评,海底捞,51信用卡,同程艺龙等等都纷纷在香港上市。

与国内公司对比,在香港上市的好处如下:

国内股市上市的审批条件异常严格,首先要满足的是连续三年盈利,接着变数股东人数有要求,持有百分之几的股东人数必须达到指定人数;

其次是审批程序非常繁杂,走完固定程序至少要三年,多则五年,而冗长的程序导致效率低下,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超过千家;

接着就是费用,内地的股市税率较高,按每天的股票交易量来看,也是一笔不可忽视的支出。

香港股市就要便捷和便宜许多,能更方便的获得国际资本的关注,吸引国际投资。

并且能让内地公司获得更多的国际影响力,登上世界商业舞台。

但是在香港上市,首要条件便是拥有一家香港公司,注册香港公司流程和条件都比较简单,后续管理也较方便,成为了许多企业家迈向国际舞台的跳板。

关于注册香港公司事宜,欢迎来和我们探讨。

6. 小米为什么选择在港股上市

  1. 同股同权新政的实行对内地互联网独角兽企业增加了很大的吸引力。

  2. 港股相对A股来说市场成熟较高,相对美股来说商业模式更容易被理解,更容易获得高估值。

  3. 小米的投资人和机构有香港背景。

  4. 香港交易所近年来主动对内地的高科技企业和互联网独角兽企业进行“公关”,以期争取更多优质上市企业赴港上市。

7. 小米为什么选择港交所上市

7月8日报道,“前几年没有让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是个很重大的错误。”这段感慨来自于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

19年前,马云带着50万在香港注册了阿里巴巴,2013年,为了能让阿里巴巴在港交所顺利上市,他在大陆与香港两地之间辗转周旋,多次表明阿里“合伙人制度”的立场。最终,港交所坚持不改变制度,阿里与港交所的这场博弈最终没能和解,当时的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表示,今天的香港市场,对新兴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还需要时间研究和消化,阿里决定不选择在香港上市。

一年后,马云带着团队远赴美国纽交所上市,并创造了当年最大IPO,目前市值已超过4000亿美元。

如今,意识到“传统”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一笔的港交所,从去年开始着手IPO改革,对科技企业在港股上市的限制放宽。近日,小米向港交所递交IPO,搭上改革后的第一班车,有消息称,蚂蚁金服、美团等公司也将在港上市。

2013年9月27日更新的,由港交所及香港证监会刊发的《海外公司联合政策声明》里,明文规定并限制了一点:“业务重心”位于大中华区内的公司,如果想申请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这在当时是被禁止的。

之后,港交所在一份“概念文件”中表示,如果这项政策不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只能在港交所申请双重第一上市,而不可以选择第二上市。

而这次,港交所公布的将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的标准:相关公司需在包括纽交所、纳斯达克以及伦交所等地最近至少两个财年有良好的合规记录,在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时,预期市值最低100亿港元。

这项标准的修改,主要目的便是吸引已经在国际上市的大型科技创新产业公司。

港交所提供的一组数据,也比较有意思。

过去10年在港上市的新经济行业公司仅占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的3%,而纳斯达克、纽交所以及伦交所这一比例分别为60%、47%和14%。其中制药、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占1%,软件与服务占比9%,若抛开腾讯的因素,软件与服务同样仅占比1%。

看到这组数据,好像能理解港交所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吸引科技公司到他那去上市了。目前发展最快的几个行业,在港交所的占比是在太低,和国际市场相比,其比例更是远低他们。

然而,港交所的这次如意算盘,不知道能不能打响了。如果CDR(中国预托证券)正式公布启动,香港作为第二上市的吸引力可能会大打折扣。

除了港交所的三项新吸引政策外,近期,各大证券交易所们也都频频有新的动作。Spotify在纽交所直接上市,纳斯达克也表达了“选择合适时机对上市要求进行适当修改”的态度。

8. 怎么查不到小米在香港是用哪家公司上市的

小米于2018年5月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申请在香港上市,到2018年7月9日挂牌,仅仅历时2个月,审批时间和效率让内地股市难以望其项背。最后,在港股上市,能更方便的获得国际资本的关注,吸引国际投资。并且能让内地公司获得更多的国际影响力,登上世界商业舞台。而在香港上市,首要条件便是拥有一家香港公司。注册香港公司程序便捷,需要时间短,所需资料提供简单。

9. 小米什么时候会在香港上市

小米21日早间更新了赴港上市招股书,招股书显示,小米开始接受认购,香港IPO筹资最高61.1亿美元。小米公司法定股本总面值67.5万美元,由700亿A类股(价值17.5万美元)和2000亿B类股(价值50万美元)组成。据悉,小米预计7月9日在香港上市。


另外,小米执行董事、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将透过多个中间实体持有并控制4,295,187,720股A类股份及2,283,106,380股B类股份(假设全部优先股转换为B类股份)。
小米赴港IPO提速,越来越多的基石投资者浮出水面。6月20日下午有消息称,中国移动正在洽谈投资小米IPO,随后中国移动向媒体证实,称“消息属实”。另外还有消息指出,高通、招商局、顺丰签约入围小米IPO基石投资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