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国内上市公司的高管与香港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差距那么大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如企业经营业绩,薪酬是否由市场化决策,企业分配方式,企业规模,所在行业等。
首先,央企国企类高管多为政府任命,薪酬总额一般不受市场水平影响,大约为一个中等的恒定值。因此和同等体量市场化企业相比,薪酬总额总体偏低。
其次,企业经营业绩影响高管年度绩效收入,而绩效收入是做为高管薪酬的绝大部分。
再次,企业所处的行业和企业规模不同,高管薪酬差距会非常大。金融行业上市公司高管一般比制造业高管薪酬要高,大规模上市公司高管一般比小规模公司高管薪酬高。
最后,香港上市公司以市场化企业居多,国内上市公司从央企国企民企一应俱全,从统计学角度,大部分低薪酬的高管拉低了整体平均值。
② 上市公司年报高管薪酬披露
年报中的高层薪酬一栏就有关于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金披露,但大多数的公司基于人才竞争的压力,只是披露一个大约薪金范围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值,但也有例外的,好象万科,平安等,高管的薪金就是一个具体的数值.
③ 请问上市公司的高管工资在哪个财务报表里可以查到
财务报表里是查不到的,在附注中。在上市公司公告的年度报告的财务报告附注中是有过去一年董监高在公司的领薪情况。
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栏目(靠右)应付职工薪酬账户,不过这个地方太模糊,要看看附注里面对工资支付具体方式的阐述,比如每期工资发放,算做工资薪金的奖励报酬培训旅游,还有配给奖励的股票股权之类的,特别重点看看高管的工资构成。
(3)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继续涨扩展阅读:
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或预算单位一定时期资金、利润状况的会计报表。我国财务报表的种类、格式、编报要求,均由统一的会计制度作出规定,要求企业定期编报。
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管理层中担任重要职务、负责公司经营管理、掌握公司重要信息的人员,主要包括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
这里的经理、副经理,是指《公司法》第五十条和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的经理、副经理,在实际中,就是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经理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对董事会负责;副经理由经理提请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
这里的财务负责人是指由经理提请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的财务负责人员。这里的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是《公司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的上市公司必设的机构,负责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的筹备、文件保管以及公司股东资料的管理,办理信息披露等事务。
④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如何计算
竞争性行业上市公司中的大多数处于激励适度的区间,而市场化程度较低、进入壁垒较高、政府管制力度较大的行业的上市公司则存在较为严重的激励不适现象,包括激励过度与激励不足两种情况。就ST公司而言,激励过度公司所占比例要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而激励不足公司所占比重则明显低于平均水平,这一结论说明对于ST公司的高管薪酬而言,激励过度是主要问题。
就行业薪酬结构而言,交通运输仓储业、电子行业由于开放程度高,市场竞争激烈,其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结构比较合理,而采掘业,水电煤气业,金融保险业等则由于受到国家政策保护,其高管薪酬结构不太合理。
通过从基本特征、治理特征和公司绩效三个方面对影响高管薪酬的因素进行分析,该报告得出一个令众多经济学人士都吃惊的结果:高管薪酬水平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大部分企业的业绩出现下滑,反映公司绩效的一系列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等)大幅下跌。但由于工资刚性,高管薪酬水平却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虽然个别企业有“零报酬”现象,但是大部分高管的薪酬并没有随公司绩效的下降而下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高管薪酬水平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变得并不显著。
“业绩与薪酬无联系是很可怕的结论”,国务院发展中心企业研究所原副所长李兆熙表示,薪酬指数研究结果说明了公司治理结构失效、高管道德等方面的失效。
⑤ 上市公司高管拿年薪后每个月还拿工资吗
年薪是年薪制,每月扔拿工资。
⑥ 我的论文是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请问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怎么查,求高人知道!
在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中一般都有披露。如果是新上市的公司,或者是最新公开发行股权证券(增发股票,发行可转债等)的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招股意向书和转债募集说明书里有都会有详细披露。
上述资料在交易所网站和该上市公司自己网站上都可下载到全文。
⑦ 高管薪酬为什么高得越来越离谱
【近期,恒大以1500万的年薪聘经济分析师任泽平任首席经济学家,这条消息随后刷爆了朋友圈。尽管人们对金融界高管的高薪已经习以为常,但是这次,吃瓜群众还是对这个天价薪酬表现得目瞪口呆。那么企业对这个高管薪酬是如何构成的?】
文/行走的帆
其实,对于大量的上市公司而言,无论中外,高管薪酬倒也不是什么秘密。因为,按照证券法规,上市公司排名最靠前那一小部分高管的年薪是必须在公司财报中公开披露的。
根据美国2015年的一项统计显示,500家美国薪酬最高的公司高管平均薪酬,是一名普通美国劳动者的1000倍,这个差距还在持续增大中。
那么,为什么高管的薪酬会高得越来越离谱呢?让我们先从高管薪酬的基本面开始来分析:
(1)高管薪酬的决定方式
薪酬的决定方式无非有两种:内部定价和外部定价。
内部定价就是要确保内部公平性,某人的薪酬跟组织的平均薪酬水平相比,不能特别高或者特别低;外部定价就是要确保薪酬水平在外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这样才能对外部市场的人才有吸引力,也能避免自家人才被其他公司挖走。
要同时保持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除了少数财大气粗的土豪企业,对大部分企业来说是一件相当有挑战的事情。
首先,企业手头的资源有限,这就决定了只能把有限的资源优先使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倘若把有限的薪酬预算像撒胡椒面一样撒给所有员工,内部公平性倒是保证了,但对少数优秀员工就显得不公平了。
那么,在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之间,企业到底应该偏向天平的哪边,通常与企业文化有关。比如,很多国企都实行了限薪令,对国企高管薪酬封顶,对于那些并无这种限制的企业,CEO们当然希望高管薪酬可以和市场对齐,越高越好。
一个企业在核定高管薪酬水平时,通常会小范围界定一个具有可比性的公司群体,然后来对标这些公司的岗位薪酬。大部分公司在核定高管薪酬水平时,都会对标50分位或75分位以上,也就是说,比这个群体里50%或75%的人的薪酬水平都要高。
没有人愿意把自己对标在50%以下,因为这样做的话,相当于在告诉外界,我的公司很烂,连行业平均水平都达不到,这样的企业自然也很难吸引到高管加入。
如果每个人在制定薪酬的时候,都把自己定位为50分位或以上时,同时也因为他们自己本身也在原始的数据池(data pool)中。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自然拉升了整个数据池的水平,反过来再次拉升其中那些处于50分位以上的高管薪酬。以此循环往复,最后导致高管的薪酬也节节攀升。
(2)高管薪酬的组成方式
高管的薪酬一般包括四大部分:工资、短期激励、长期激励和福利。
工资和短期激励(奖金)属于现金薪酬,其他员工也有这两项。
在很多公司中,区别高管和一般员工的是长期激励,这是企业为了鼓励员工为公司长期绩效和利益做出贡献而设立的一种薪酬形式,最常见的包括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
股票期权相当于赋予员工一个以固定价格购买未来公司股票的权力;限制性股票则相当于直接将公司股份发放给员工,但是要在满足一定服务年限和绩效表现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兑现。
另外,很多大企业里还有专门针对高管的特殊福利,比如:高端医疗保险(含家庭成员)、用车、司机、延长休假等。
关于高管薪酬的组合方式,一般而言,长期激励在总体薪酬中占的比例大于50%,工资和奖金加起来不足50%。
下面这幅图来自薪酬顾问公司怡安翰威特的2016薪酬报告,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薪酬平均占到了70%以上,而相对应的是,国有上市企业的股权薪酬只占20%左右。
(3)高管薪酬一定与企业绩效相关吗?
高管薪酬之所以金额高,除了市场对标的因素之外,还有就是企业希望通过高额薪酬,能够激励高管们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绩效回报。
那么,那些拿着高薪的高管们,是否真正帮助企业获得了利益呢?
我们首先来看看短期激励,也就是常说的奖金:奖金的考核指标通常包括企业的短期财务表现,比如利润增长和成本降低等指标。
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高管们容易在高额奖金的诱惑下,铤而走险,以牺牲公司长期的利益来换取短期财务数字的亮丽,甚至有的不惜在财务数据上造假。
2007-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美国金融业高管们的高额奖金正是诱发次贷危机的元凶之一,因为这些奖金“刺激了高风险行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语)。
再来看长期激励:一方面,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有很多,既有企业自身发展的原因,也有外部市场波动的原因。另一方面,和奖金一样,高管们同样可能会为了推高自家公司股价而不惜一切手段,通过牺牲企业长期利益来换取短期利益。
比如,高管可以操纵公司花大价钱去做股票回购,在短期之内推高股价,而同样的钱,如果用在对产品的研发方面,本来可以对公司带来更加长远和巨大的利益。
历史上著名的安然和环球电讯公司事件就是前车之鉴:高管层为了从公司股票的升值中获利,采用包括财务造假在内的各种方法,短期内抬高股价,然后卖出股票从中获益,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并最终导致公司破产。
(4)如何让高管薪酬设计更合理?
如何让高管薪酬设计更合理,企业可以考虑的做法包括以下:
1.增加长期激励比例
长期激励的时限通常都在一年以上、十年以内。通过期权、股票等工具提高高管整体薪酬中的长期激励比例,最明显的好处是将管理人员和企业的长期利益捆绑在一起。
不但在期限上拉长,企业还可以在股票期权的兑现上设定绩效条件。比如,某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权条款就这样制订:有效期5年,从授予日满12个月起,激励对象可以在之后的4年分4期行权,每期行权比例分别为25%。
通过这种设计,获得股票期权的高管必须力保企业在长达5年的时间周期内保持良好增长的绩效,才能最终兑现全部的股票期权。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为短期采取冒进措施,而牺牲了企业的长期利益。
2.激励考核与行业增长系数挂钩
企业的业绩好不好,除了纵向的和自己历史同期对比,还有必要横向地与行业表现对比。比如,某企业今年业绩和去年相比增长了10%,看似一个不错的结果。但是,再考虑到该企业所在行业当年的增长是20%,便知道10%的成绩其实并不理想。
比如,我曾经看到过一家公司这样来设计高管的限制性股票,其计算公式为:限制性股票实际发放系数= 100%+ (公司股东回报- 行业指数的平均股东回报)X 2。
按照这种计算,这家公司尽管股票涨得再高,但是假如低于当年的行业平均股东回报50%以上,最终公司高管能够拿到的股票数依然可以为0。
3.完善薪酬监管体系
上市公司一般会设立薪酬委员会,这是一个独立于人力资源部的部门,直接向公司董事会汇报,专门负责高管薪酬政策的制订。
薪酬委员会成员通常有来自公司外部的有经验的独立人士或者公司的独立董事担任,和公司高管没有任何利益关系,这样来保证薪酬委员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4.递延奖金
递延奖金就是为了确保公司在一个更长的时间周期内有一个令人满意、可持续发展的绩效,从而将本该短期内发放的奖金递延到一个更加靠后的时间点发放,这是除股票期权外,另一种将高管和公司的中长期利益相结合的方式。
以上措施的实施,虽然不能百分之百地避免高管薪酬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但是至少在较大程度上能保证将高管和公司长期利益结合在一起,这对一家公司的健康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⑧ 有的上市公司虽对投资者一毛不拔,但对公司高管出手大方,薪酬收入大幅增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为什么?这还不明白。任何资本的付出都是要讲究回报的!付给你投资者,能给他带来什么回报?
高管是谁,就是上市公司的管理人,是个钱相当于给自己,你说为什么不出手大方?好比你在一个企业工作,企业是别人的,发工资是发给自己,那还不是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