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持仓收益 » 上市公司实控人持股比例多少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实控人持股比例多少

发布时间: 2021-04-28 16:03:48

上市公司大股东最大持股比例

大股东是指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资额或 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股本总额4亿元以下大股东持股比例上限75%,股本总额4亿元以上大股东持股比例上限90%。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它决定了股东结构、股权集中程度以及大股东身份、导致股东行使权力的方式和效果有较大的区别,进而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运作及绩效有较大影响,换句话说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中的内部监督机制直接发生作用;同时,股权结构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受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影响,反过来,股权结构也对外部治理机制产生间接作用。

❷ 上市公司中大股东持股比例多少最合适

我觉得大股东持股比例不超过30%最好!比较公平!

❸ 请问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指的是持股50%以上还是51%以上呢

这个看具体约定。有限责任公司在自由约定时务必把握好“过半数”与“半数以上”、“二分之一以上”的区别,过半数不包含50%,而后两者包含50%。

(3)上市公司实控人持股比例多少扩展阅读:

一、绝对控制线——67%

【释义】一些重大事项的如公司的股本变化,关于公司的增减资,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并、变更主营项目等重大决策,需要2/3以上票数支持的。

1、绝对控制既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会,也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二者相比较而言,股东大会要求的是出席会议的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并不要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一定要占比三分之二以上。

2、三分之二含本数,也就是说,绝对控制线为67%不确切,三分之二以上也可以是66.7%、66.67%等。

3、《公司法》第四十二条有但书陷阱,即公司章程可以约定股东会是否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如果约定为否,67%的绝对控制线也就失去了相应的意义。

二、相对控制线——51%

【释义】一些简单事项的决策、聘请独立董事,选举董事、董事长、聘请审议机构,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聘请/解聘总经理。如果公司要上市、经过2-3次稀释后,还可以控制公司。

1、公司法仅有股份有限公司中的过半数表决条款。换言之,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而言,公司法并未明确规定股东会普通决议的程序,而是让股东们自行通过章程确定。

2、有限责任公司在自由约定时务必把握好“过半数”与“半数以上”、“二分之一以上”的区别,过半数不包含50%,而后两者包含50%。章程中必须避免出现“半数以上”、“二分之一以上”的约定,否则可能造成出现股东会决议矛盾。

3、同时,自由约定时还需明确说明是“股东人数过半数”还是“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两种不同的局面也不需过多解释。

三 、安全控制线——34%

股东持股量在1/3以上,而且没有其股东的股份与他冲突,叫否决性控股,具有一票否决权。

1、与绝对控制线相对,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关于公司生死存亡的事宜,那么如果其中一个股东持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股权,那么另一方就无法达到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那么那些生死存亡的事宜就无法通过,这样就控制了生命线,因而表述为安全控制权。

2、但是,所谓一票否决只是相对于生死存亡的事宜,对其他仅需过半数以上通过的事宜,无法否决。

3、同理,33.4%、33.34%等均可作为“安全控制线”。

四、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线——30%

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收购人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时,继续增持股份的,应当采取要约方式进行,发出全面要约或者部分要约。

❹ 实际控股人持股比例多少才能稳定控制股份公司

实际控股人持股超过百分之五十就可以稳定公司,其实一个公司关键还是团结和互助,如果老是想着控制,就出现公司内部很多茅盾,也很难做大做强!

❺ 企业的投资人持股比例为多少比较合适

这个需要两股东商议而定,不是你想给多少就给多少。就像股票增发,大股东有认购的权力(为保证自己占比不被稀释),除非他自愿放弃。

❻ 上市公司和员工的持股比例是如何计算的会有多少

上市的员工的持股比例=员工持股/总股本*100%
一般在10%(有一种说法是10.4%)左右较为合适。
扩展阅读:
员工持股计划是一种新型股权形式。企业内部员工出资认购本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权,委托员工持股会(或委托第三者,一般为金融机构)作为社团法人托管运作,集中管理,员工持股管理委员会(或理事会)作为社团法人进入董事会参与表决和分红
包括两种类型:(1)企业员工通过购买企业部分股票而拥有企业部分产权,并获得相应的管理权;(2)员工购买企业全部股权而拥有企业全部产权,使其职工对本企业具有完全的管理权和表决权。

❼ 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如何计算

在实务中,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接近或低于30%的拟IPO企业,往往会在反馈意见中被监管层特别关注实际控制权相关问题,而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低于50%的IPO企业也多会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偏低的风险”。

笔者检索了近期过会和申报的IPO企业中存在的实际控制人持股比较低案例,考虑到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后实际控制人的持股比例将会被进一步稀释降低,因此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低于30%的案例并不多见,这些企业也采取了相应手段对实际控制权的稳固进行了解释。

一、解决思路总结

通过案例分析,笔者认为,拟IPO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至少应在30%左右,检索到案例中,最低持股比例为28.01%。而若存在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较低的问题,则可以从公司的股权结构及相应安排和实际控制人对公司经营决策的影响力两方面来解决。

(一)公司的股权结构及相应安排

1、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与其他股东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使实际控制人可支配的表决权占比提高,达到稳定公司控制权目的。根据笔者所查案例,若在报告期内实际控制人一直对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策拥有实质影响力,并对发行人的经营方针、经营计划、投资
计划等拥有实质影响力,则在报告期内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具体可见实丰文化(002862)、博思软件(300525)、科锐国际(300662)的案例。

2、说明其他股东持股比例相对实际控制人有较大差距。对于股权较为分散的公司,往往除实际控制人以外的其他股东持股都非常低(如苏州规划),因此在其他股东间无一致行动安排的情形下,难以威胁实际控制人的控股地位,故可以此说明公司的控制权较为稳定。

3、其他股东出具不谋求控制权承诺。一些拟IPO企业中的财务投资者股东虽然持股比例较高,但并无实际控制公司的意图,也从未参与公司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如博思软件案例),因此让其出具承诺上市后不谋求公司实际控制权可以很好地保证公司IPO后控制权的稳定。

❽ 国内的个人投资者持有某家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有规定吗例如百分之五或10%的

你所述的问题基本上在证券法中有明确规定,一起来看一下《证券法》第86条:
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百分之五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三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在上述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百分之五后,其所持该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百分之五,应当依照前款规定进行报告和公告。在报告期限内和作出报告、公告后二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而且,当你持股比例达到30%时,还要触发要约收购。看一下证券法第88条:
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百分之三十时,继续进行收购的,应当依法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上市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约。
此外,如果持股比例高达一定程度将有可能导致上市公司失去上市资格而退市,这种情况罕见,就不说了。
这种规模投资已经触及上市控制权问题,如果没有方案不建议贸然实施。

❾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过低有哪些利弊实际控制人的持股比例多少比较合适

我的经验是一旦到了解禁期,那些大股东或者是实际控制人就马上减持套现的公司都没有什么投资价值,这种公司上市只为了钱而不是一心做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