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持仓收益 » 上市公司门业坏账准备计提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门业坏账准备计提

发布时间: 2021-04-28 03:47:34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

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这三种方法。

⑵ 如何计提企业坏账准备

你好!仅供参考 , 祝事事顺利 , 望采纳不胜感激!

计提坏账准备金是通过“坏账准备”账户进行核算的,企业在年度终了时,应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坏账准备。其账务处理如下:

1. 企业在提取坏账准备时,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账户;贷记“坏账准备”账户;

(1)如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大于坏账准备账面余额的,应当按其差额计提,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账户;贷记“坏账准备”账户;

(2)如应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小于“坏账准备”账面余额,应按其差额作相反会计分录,借记“坏账准备”账户;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账户;

2.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坏账处理,转销应收款项,借记“坏账准备”账户;贷记“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账户。

3.已确认坏账损失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全部或部分收回时,应按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账户,贷记“坏账准备”账户;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等账户;贷记“应收账款”等账户。

4.“坏账准备”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提取的坏账准备。

⑶ 计提大量坏账准备,造成巨额亏损,财务报表造假,上市公司目的何在

目的很简单,就是为自身利益!恶意多提坏账准备,造成巨额亏损,因其是上市公司,其所在地方政府或其主管中央部门为了掩盖监管缺位,管理无能的事实,寻找种种借口或理由,从地方财政或中央财政骗取补贴资金和亏损补贴,最后由全体纳税人承担。

⑷ 企业如何计提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是企业对预计可能无法收回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应收预付款项所提取的坏账准备金。本文从会计处理的角度,对坏账准备的计提做一分析。 坏账准备计提范围及计提方法 企业对坏账损失的核算,采用备抵法。在备抵法下,企业每期末要估计坏账损失,设置“坏账准备”账户。备抵法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按期(至少每年末)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并转作当期费用,实际发生坏账时,直接冲减已计提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余额的一种处理方法。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四种: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规定,一般企业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是: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应收款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发生了减值的,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计提;应计提的金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坏账准备或是利润调节器 出于“谨慎性原则”考虑,《企业会计准则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贷记“坏账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作为损益类账户,坏账准备的计提或冲回,直接影响着企业利润的高低。而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是由企业自行确定的,企业一般根据应收款项收回的可能性及风险的大小进行估计,而这种会计估计操作性太强,涉及到行业的特点、收款结算方式、历史信用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情况等因素,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坏账准备的计提更多地融入了管理者的意图,甚至成为某些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潘多拉魔盒”,操纵上市公司“融资”目的或者避免“摘牌”的厄运。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有关规定,“为了体现企业编制中期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原则,中期财务报告计量相对于年度财务数据的计量而言,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估计”。至于是否必须计提减值准备,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根据应收款项余额全年的变动情况,结合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最佳估计数测算坏账准备,与年初坏账准备相差不大,可在本中期末不单独计提坏账准备; (2)出于真实性原则的考虑,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至少每年末计提一次坏账准备,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现金流量等。 (3)根据行业特点及公司的赊销政策以及历史经验进行判断,新增的应收款项将会于下半年收回,在中期不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下,为避免股市下挫,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另外,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时,收到债务单位当期偿还的部分债务后,对剩余的应收款项不应改变其账龄,仍应按原账龄加上本期应增加的账龄确定。当存在多笔应收款项且各笔应收款项账龄不同的情况下,收到债务单位当期偿还的部分债务应当逐笔认定收到的是哪笔应收款项;如果确实无法认定的,按照先发生先收回的原则确定,剩余应收款项的账龄也按上述原则确定。在会计报表应收款项的项目注释中还要注意应收款项账龄披露的合规性和合理性等问题。根据现行证券法规制度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年报中应披露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的账面余额、账面价值的账龄情况等。

⑸ 关于计提坏账准备应注意的事项

在企业坏账准备核算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根据财政部有关文件的规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时,企业在计提各项应收款项坏账准备前,应当列出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目录并具体注明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按照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依循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同时备置于企业所在地以供投资者查阅。坏账准备的提取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变更应按上述程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2.企业对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减少损失。对确实无法收回的按照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坏账损失,冲销已提取的坏账准备。必须指出对于已确认为坏账的应收款项并不意味着企业放弃了追索权。
3.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如果是从直接转销法变更为备抵法属于会计政策变更,这一点没有什么异议。但从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变为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是属于会计政策的变更还是会计估计变更,是值得讨论并应予明确的问题。所谓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出的判断。所以余额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都是备抵法的范畴,它们的会计原则并无二致,但是二者毕竟属于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坏账损失总体比例的估计以及估计的技术方法是不同的。因此,它们两者之间的变更既有会计政策变更的因素又有会计估计变更的因素。《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规定:"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很难区分时,应按照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所以,从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变为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应当视为会计估计变更采取未来适用法而不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4.企业要准确界定应收款项的账龄,关注应收款项账龄披露的合规性、合理性和逻辑性。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时应收款项账龄界定是否准确将会直接影响企业当期的经营业绩。在实务工作中有些人认为以前年度结余的应收账款只要在当期有贷方发生额发生,不论次数和金额大小在当期期末就一律将之确认为账龄一年之内。这是过于简单的工作方法,不利于企业资产质量的准确反映。根据财政部有关文件的规定,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时,收到债务单位当期偿还的部分债务后,对剩余的应收款项不应改变其账龄,仍应按原账龄加上本期应增加的账龄确定。当存在多笔应收款项且各笔应收款项账龄不同的情况下,收到债务单位当期偿还的部分债务应当逐笔认定收到的是哪笔应收款项;如果确实无法认定的,按照先发生先收回的原则确定,剩余应收款项的账龄也按上述原则确定。在会计报表应收款项的项目注释中还要注意应收款项账龄披露的合规性和合理性等问题。根据现行证券法规制度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年报中应披露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的账面余额、账面价值的账龄情况。
在年度会计报表附注中如果应收预付款项在本年中没有收回,那么该款项的账龄会相应增加一年。如果本年合并会计报表范围发生变化或者发生了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特殊交易,上述数字的逻辑关系就有可能不成立。因为新合并进来的应收预付款项有可能账龄原本就在一年以上,重组进来的应收款项预付款项的规模和账龄结构一般与重组出去的是不完全相同的。
5.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还要注意应收款项账龄披露的前后一致性问题。要注意期初和期末应收款项账龄段的划分、各个账龄段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和账面余额之间的对应比例关系与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部分中所表述应收款项账龄段的划分标准以及各个账龄段应收款项的坏账计提比例是否一致。根据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相分离的原则,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要按照税法规定调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现行所得税法在企业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计提方法、坏账估计的比例等方面都作了比企业会计制度更为严格的限制性规定。

⑹ 如何查看上市公司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

每个上市公司计提比例可能不一样,你可以找到想看的上市公司年报,看会计报表附注,里面会说明坏账计提方法和比例等。
上市公司年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上就可以找到。

⑺ 上市公司 一年以内应收账款可以不提坏账准备吗

从财务的角度来讲,计提坏账准备,属于企业的会计估计,企业可以根据应收款项的性质等,合理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期限和比例,所以上市公司可以规定一年内应收款不提坏账,这个财务上没有强制要求的
从税务角度上讲,现行税法的规定,企业自行计提的坏账准备是不允许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从这个角度,你不提坏账准备也没问题

⑻ 我国上市公司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及对当期收益的影响分析

就是你的应收账款有多少收不回来的比例,一般是3%---
5%
的计提比例,就是说100的应收账款,你有3--5块可能是收不回的。当期收益就是当期的利润噢,计提坏账准备多你的当期收益肯定就少了,计提坏账准备是要做为管理费用的,要从收益中扣除。

⑼ 请问计提坏账准备需要哪些前提条件怎样计提计提比例是多少

只要在资产负债表日,能够确定应收款项已发生减值的,应按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一般情况下按应收款项的年末余额的千分之五计提,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公司,一般按账龄分析计算确定一年内、一至二年内、二至三年的、三年以上不同账龄不同的计提比例分析计提,你可参照某一上市公司年报。各个公司情况不同计提比例也不同。年末都要对此部分作纳税调整,想怎样计提看你公司的需要喽。

⑽ 如何查找上市公司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上市公司公告中财务部分-审计报告后附已审会计报表中的减值准备表及会计报表附注中的说明.
08年度的在公告中,08年度与以前年度若没有变化就是一样的,若有变化,在08年度公告中应有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