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明年起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其中还有哪些新规定
今年一月份,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此政策的提出明确了从明年的1月1日起,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购物袋。除此之外,该规定还提出了全国禁止生产一次性塑料棉签、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等这些都在此次规定中明确提出。
② 生物可降解塑料市场分析
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日前发布的北美可生物降解包装市场分析报告认为,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的重视,可生物降解塑料在包装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生产商也将随之增加产能。
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日前发布的北美可生物降解包装市场分析报告认为,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的重视,可生物降解塑料在包装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大,生产商也将随之增加产能。预计未来几年,市场对生物降解包装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可生物降解材料能够在自然界中依靠微生物的作用而分解,用作包装材料可以大幅减少垃圾量。由于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约41%的可生物降解包装被用于食品保鲜。自20世纪90年代起,全球可生物降解塑料产量急速增加,其中60%左右用在包装行业。预计到2011年,可生物降解塑料包装的产量将达到11.6万吨,年均增长率为22%。
绿色包装受政策鼓励
绿色包装的发展主要受以下因素的支撑:一方面,可生物降解塑料包装具备节能、环保和可回收的优点。另一方面,北美市场、政府部门和流通渠道等各方面力量都在积极推动这一新技术的应用。在未来两三年,市场对可生物降解塑料的需求将逐渐走强。
由于传统塑料包装用量大、使用范围广,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日趋严重,所以各国环保部门制定了一系列限制生产和使用塑料包装的政策法规,无疑给发展中的塑料工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随着绿色包装越来越受重视,美国政府出于促进环保的考虑,开始鼓励生产可生物降解塑料包装。 #hc360分页符#
此外,还有来自终端零售商的支持。在美国,每年有大量的塑料袋被当作垃圾处理,只有少量的塑料袋可以回收利用,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污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了纸质包装袋,但在潮湿环境下不耐用。目前,许多美国和加拿大的零售商都通过给使用环保包装的顾客一些折扣,支持推广可生物降解塑料包装。
性价比偏低尚需攻关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可生物降解塑料包装业也面临重重挑战。首先,包装技术尚不够成熟。虽然消费者对可生物降解塑料包装的关注度在逐步提高,但与传统塑料包装技术相比,目前这种包装技术还比较落后。其次,可生物降解塑料包装的应用领域有限。虽然可生物降解塑料包装在食品保鲜领域占有垄断地位,但由于其在隔热、防水、密封等性能上略逊于传统塑料,所以在其他下游领域渗透率较低。再次,消费者的认知度不高。此外,高昂的价格也阻碍了产品的应用。
作为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料,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产品的价格上涨,也推动了生物降解塑料的价格攀升。从价格上看,2007年石油基塑料的成本低于生物可降解塑料。例如,包装牌号的聚乙烯和聚苯乙烯为0.65~0.85美元/磅,而可降解的聚乳酸塑料在1.75~3.75美元/磅的范围内,淀粉衍生的聚己酸内酯为2.75~3.5美元/磅。即使在当前油价下跌的情况下,生物降解塑料的价格仍比传统的石油基塑料价格高出2.5~7.5倍。
大力引导和培育市场
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让生产商看到了生物降解塑料在包装市场的机会。杜邦、嘉吉、巴斯夫等知名化学品生产商纷纷以并购、合资的方式进入该市场。鉴于目前消费者对生物降解塑料的认知度不高,未来还需要大力培育市场,引导消费者。生物降解塑料是一种新型包装材料,塑料与包装生产商需要联合起来宣传并引导消费者接受这种环保材料。
最近,美国嘉吉旗下的NatureWorks公司用100%可再生植物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英吉尔天然塑料及纤维,在生产工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新产品比老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能源消耗也降低了30%。据NatureWorks的宣传材料称,该产品“既满足了市场对塑料和纤维产品兼具功能性及环保性的需求,也使公司在环保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③ 绝对关注:能替换现在所有塑料的环保可降解塑料行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吗
放心吧,国家会支持的,国内能否应用的关键在于这种材料生产的经济性,也就是说成本是否能和愿意被消费者接受。
据我所知,这些新型材料往往是因为成本问题才被中国市场淘汰
④ 生物可降解塑料概念股有哪些
1、金发科技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主营高性能改性塑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上市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改性塑料生产企业,也是全球改性塑料品种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2020年7月27日《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发布,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330。
2、兆新股份
一般经营项目是:新能源汽车的投资;电力储能设备的投资与技术开发;电力储能系统软件的技术开发;防腐、防水、粘胶高分子材料及涂料,汽车尾气净化产品、清洁养护产品、美容美化产品、油品添加剂(不含危险化学品)、制动液产品,气雾剂及日用化学品,精密包装制品(含注塑),生物降解新材料及其制品的技术开发。
3、齐翔腾达
公司的前身为淄博齐翔腾达化工有限公司。淄博齐翔腾达化工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9月1日,2019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发布,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名列第269位。
4、海正药业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56年,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港口城市---浙江省台州市。目前海正已成为中国领先的原料药生产企业。海正共有约3000名员工,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是科技人员。2000年,海正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中国最大的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生产基地之一。
5、ST东南
主营塑料包装薄膜行业公司是国内塑料包装薄膜行业龙头企业,产销量和效益均名列前茅,具备年产12.7万吨各类塑料包装薄膜生产规模,主导产品BOPET薄膜,BOPP薄膜产品产能在同行业排位中分别居第二位,第三位,产品体系基本覆盖塑料包装薄膜市场主要需求领域。
⑤ 请问一下,现在有可降解环保塑料袋厂家的公司吗急求
近年来,塑料制品特别是一次性塑料用品消耗量持续上升,对环境污染治理带来新的挑战。据估算,到2050年,全球将累计产生120亿吨的塑料垃圾,造成水体和土壤的严重污染。
面对塑料制品带来的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2020年年初,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新版“禁塑令”,随后,超过20个省份的禁塑政策相继落地,一批上市公司在可降解塑料生产领域纷纷上马,其中刚刚上市不久的长鸿高科(605008.SH)也以此前60万吨/年全生物降解热塑性塑料产业园项目赢得市场关注。
60万吨产能目前为行业第一
今年10月,长鸿高科发布公告,将投建60万吨/年全生物降解热塑性塑料产业园PBAT/PBS/PBT灵活柔性生产项目。该项目分二期进行,每期30万吨/年,总建设周期5年,先行建设年产10万吨最快有望2021年建成投产。
两周后,长鸿高科发布公告称,已与嵊州市人民政府签订《全生物降解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投资协议书》,公告显示,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计划用地213亩,出让年限为50年。
作为全球最大的塑料消费国,我国每年消产生塑料垃圾3000万吨以上,其中约500万吨是难以回收的一次性塑料,加之快递、外卖市场快速扩容伴生更大量的替代需求。同时,传统塑料制农用膜难以降解,残膜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单位产量。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据统计,此前已有多家企业公开表示在可降解塑料领域有新的计划,拟投资建设或引进生物降解塑料项目。截至目前,长鸿高科PBAT60万吨的年产能市场规模最大。
投资60万吨可降解塑料项目的背后,是浙江省于9月11日由省发改委等9部门共同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办法》在后方的支撑加码。实施办法中提出,可降解塑料和产品生产骨干企业扩能项目优先列入省重点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重点解决用地、用能等要素资源。
技术排他、一体化等优势领跑可降解塑料赛道
分析人士指出,如垃圾分类等政策的推进一样,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释放亦将是一个需要时间探索和推进的过程,只有能够率先投产并事先拥有技术壁垒和成本优势的企业能够享受政策趋严的红利。
在11月中旬,长鸿高科出资6000万元技术许可费与中科启程签订《年产60万吨PBAT树脂聚合技术许可合同》,合同约定,中科启程授予公司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PBAT树脂聚合技术专利权及技术秘密的商业许可,用于生产和销售PBAT树脂产品。而据全生物降解塑料市场需求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仅浙江一省,每年至少拥有200万吨的需求,长鸿高科在中国浙江省界区域内独家享有该技术。
在各大企业纷纷布置新产能的同时,从需求端来看,作为新兴产业,价格是制约可降解塑料销量增长的一大因素。对此,长鸿高科曾表示,从终端市场的角度来看,由于公司一体化产业园可以实现配套下游的薄膜、塑料袋等终端产品生产,因此,最终的终端产品价格可以达到非一体化产业公司的一半左右。
另外,由于PBAT要求固体化运输,一般的生产厂家购买后需高温溶解,但一体化生产则意味着在PBAT生产出来后、固体化之前就进入了下道工序,节省了大量的能耗、运输成本及中间厂商所赚的利润,加之规模化优势,最终的终端产品价格相比传统塑料袋将处于正常价格区间。由此,长鸿高科有望凭借一体化优势抹平成本增加的不利因素,带来价格优势,有利于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
有业内人士表示,长鸿高科作为国内主要的TPES供应商,在行业原材料价格明显下跌的大背景下,极大助推其环保、可持续新材料对传统橡胶材料的完全替代,新项目建成后,会和公司现有的热塑性弹性体产业结合形成两条主线,双轮驱动。
长鸿高科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企业战略方向将始终与国家长期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在积极领军行业技术升维、利用企业优势解决环保问题的同时,实现效益。
⑥ 可降解塑料在国内的发展情况
1
发展简史
20
世纪60
年代初,中国开始采用塑料棚膜于稻田育秧,1979年又正式从日本引进并开始使用塑料地膜于蔬菜,随后,塑料农膜大面积推广应用,掀起了一场农业上的“白色革命”,对中国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做出了贡献。但是,不久,塑料农膜,特别是塑料地膜的大面积应用就带来了问题。至1985年,中国塑料地膜的覆盖面积达到2
400
万亩,消费塑料68
kt,由于不注重捡拾、回收使用后的塑料地膜,地膜开始在农田中累积,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和机耕作业,随风飞扬的塑料残膜不仅影响景观,还造成牲畜误食导致死亡。
“白色革命”转化成了“白色污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始研发可降解塑料地膜,当时开发的主要品种是光降解塑料———一类采用光敏剂添加于聚乙烯中的塑料。主要的研究和生产单位有: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塑料制品研究所、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天津轻工业学院、北京塑料研究所、营口石化研究所、大连塑料研究所、吉林塑料研究所、上海石化总厂塑料厂、上海解放塑料厂、天津塑料制品二厂、天津塑料研究所、天津益农可控降解塑料厂、新疆石河子塑料制品总厂、烟台塑料四厂、苏州塑料四厂等。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中国产业界对可降解塑料的研发逐渐集中到了淀粉添加型塑料方面,主要为聚烯烃类和聚苯乙烯中添加或共混淀粉的品种。这一类添加淀粉的塑料,其开发的主要推动力有3个:
①当时铁路两旁从火车上倾倒于铁轨两旁的一次性聚苯乙烯餐盒形成的所谓“小白龙”,造成严重的景观污染,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迫使当时的铁道部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以解决这一消费后塑料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②用于地膜的光降解塑料,其土埋部分因无法接受光照不能及时降解,为此,有人在光降解塑料的基础上添加可以生物降解的淀粉,试图解决土埋部分塑料地膜的降解问题,这就是当时在中国颇为流行的“光/生物降解塑料”;
③当时欧美,特别是美国,为了解决一次性塑料包装制品造成的环境污染,在一些玉米商的推动下,一窝风推出聚乙烯添加淀粉的所谓“生物降解塑料”。此风被个别人带到了中国,并在中国推出了约10条进口生产线。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这些被冠上了“生物降解塑料”或“部分生物降解塑料”或“光/生物降解塑料”名称的淀粉添加型降解塑料的研发和生产在中国达到了高峰,这一热潮一直延续到21
世纪初,主要科研和生产单位近50家,挤出造粒生产线达到了上百条,总能力超过100
kt/
a。
在这段时间,推动上述淀粉添加型“降解塑料”产品研发的力量还有国家和地方的科研行政管理机构,立项支持了淀粉添加型降解塑料和降解塑料地膜的研发,如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降解塑料地膜(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北京塑料研究所、天津大学,四川大学);国家“九五”攻关项目:降解塑料地膜。
⑦ PVA和PLA可降解塑料哪个市场前景好
PVA国内刚起步,PLA是占据市场大头,看你怎么想
⑧ 国内都有哪几家做降解餐盒的知名企业
1、金发科技:
新型材料发展值得期待。公司现有3万吨可降解塑料已经实现量产,同时耐高温尼龙以及碳纤维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
公司新材料生产能力已经逐渐成熟,面临最大的问题将是市场开拓的问题,一旦产品被下游市场接受,或者可降解塑料应用获得政策大力扶持,公司新型材料业务有望迎来大幅增长。
2、海正药业:
海正集团控股子公司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于2008 年建成国内规模最大,年产 5000吨的聚乳酸(PLA)生产线。
目前 CargillDow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 PLA 产能 14 万吨,但年产量也仅有8万吨左右的规模,且由于CargillDow 公司利用美国充足的玉米供给,将 PLA的价格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故预计海正生物的盈利能力一般,且目前集团公司没有将海正生物放入上市公司的动作。
3、齐翔腾达:
目前公司的生产装臵均是以碳四烯烃为原料,仅占公司采购碳四原料总量的40%左右,而剩余的烷烃部分没有进行深加工,每年大约有超过45万吨的低碳烷烃“下脚料”(异丁烷和丙烷)作为燃料气出售,产品附加值低。
为了充分利用碳四原料,完善碳四深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公司将推进产业链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以及产品的升级和结构优化。2013年将会有年产5万吨丁二烯改扩建项目、年产5万吨稀土顺丁橡胶项目、年产10万吨顺丁烯丁二酸酐项目等围绕碳四产业链的项目相继投产。
4、彩虹精化:
降解材料、再生塑料、空气净化业务快速推进。公司在生物降解材料行业中拥有自主开发的淀粉基、PLA、PBS生物降解塑料技术,目前已批量生产。
空气净化业务已投放市场的项目有:室内空气净化达标保证方案,汽车室内空气净化达标保证方案,家用、车用、商用、医用等专业净化器,汽车尾气净化系统方案等。再生塑料也是新增业务,公司拥有多项自主开发的改性技术,去年实现营业利润450万元。
5、扬农化工:
如东基地项目奠定长期增长如东基地现有的5个产品(贲亭酸甲酯、联苯菊酯、麦草畏等三个产品为现有产能扩张,氟啶胺、抗倒酯等两个新产品盈利水平高)顺利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0亿元。
如东基地作为公司未来战略重点,目前占地仅200亩,公司未来有可能如东基地继续拿地,进一步扩张。
⑨ 生物可降解塑料,在国内市场怎么样,有前景吗
现在餐盒都开始在用了,市场前景及以后趋势还是很好的
⑩ 可降解塑料概念股龙头股是什么
与需求相对明确不同,行业供应格局暂未明晰,我们认为选股逻辑应当着眼现在(技术突破、先发优势等)+展望未来(企业质地、做大能力等)。
全球限塑禁塑背景下,可降解塑料需求2021年步入高速发展阶段,我们认为可降解行业具备突出的投资价值及机会。
中金公司进一步指出,PBAT是石油基可降解塑料明星产品,2021年步入爆发元年。目前海外PBAT无论是规模和技术上都领先于国内企业,代表企业如巴斯夫和Novamont等。
(10)上市公司抢滩可降解塑料市场扩展阅读
随着国内科研院校及企业加大投入,国内生产企业提升技术水平,我们认为2021年有望进入大规模扩产元年,三年内规划新增产能超200万吨(2020年末约17万吨)。
我们认为国内主要企业不存在技术障碍,目前高单价之下先投产先盈利,2022年后成本控制强、具备大化工能力的企业有望逐渐胜出,远期需要关注万华、华峰等化工巨头对PBAT布局进展。
仅上市公司在建/拟建的可降解生物塑料项目,就包括万华化学、金发科技、长鸿高科、金丹科技、齐翔腾达等10余家上市公司,项目涉及资金近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