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投资的一种,如果所购买理财产品的价格大幅上涨,那上市公司的股价也有好的表现
❷ 股票接近停牌还会购理财产品吗
股票风险有点高,而且这段时间涨这么多,可以预见之后会有一阵比较强的下跌。所以现在撤出来比较明智。理财产品如果是不和股票相关很强的那种,你可以去试试,安全稳健。
❸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规定有哪些
最近,银行理财收益率超5%已成常态,甚至超7%的产品再现“江湖”。这种理财产品收益的节节攀升,不但吸引了个人投资者,也令A股上市公司嗅到了“钱味”。据统计,6月份以来,已有298家上市公司耗资629亿元购买理财产品。
不过今年以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已经开始不淡定了,年初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再融资新规,明确规定上市公司不得将募集资金投向理财等财务投资领域。对于广大股民和实体经济发展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此外,投资者还要留意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比例情况,留意相关公告信息。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发生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涉及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审计净资产绝对值1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500万元,上市公司应该及时披露。
对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规定,相信监管层后续会继续完善相关规定内容,更有效的发挥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作用,而不是简单的用投资者的钱或者自有闲置资金用于财务投资。
❹ 上市公司为什么会停牌,如果公司倒闭了我买它的股票还有价值吗
上市公司停牌有很多因素的,不过我们一般认为是效益不好
如果你是在停牌前买的股票,如果运气好的话,过段时间被别的公司收购,那也不错,至少升值空间还在
❺ 如果一个上市公司停牌了,那么股民手里的股票怎么办
解决办法:
1、首先你要确定股票是什么原因停牌的,上市公司在信息公告里面都会说明的,知道了以后就没问题的,正常的股票停牌会很快时间恢复交易的,注意查看公司的公告就可以了。
2、一般来说碰到长期停牌的股票还是少数,很多股票停牌是因为召开股东大会,第2天就会复牌,根据头天其它股票的走势,它会相应走出补涨或者补跌的走势,长期影响不大。
上市公司如有下述情形,则应要求停止上市买卖:
一、上市公司有重要信息公布时,如公布年报、中期业绩报告,召开股东会,增资扩股,公布分配方案,重大收购兼并,投资以及股权变动等;
二、证券监管机关认为上市公司须就有关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问题进行澄清和公告时。
三、上市公司涉嫌违规需要进行调查时,至于停牌时间长短要视情况来确定。
若遇到以上情况,证券行情表中会出现"停牌"字样,该股票买卖自然停止,该股票一栏即是空白。
停牌如果只是因为公告或者重组等消息的停牌等待复牌就行了。
❻ 上市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
如果只是购买理财产品,完全不用停牌的,看来有别的消息,比如重组之类的。
如果它停牌,你只能受着!
❼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个人看来:股市泡沫破裂给公司理财带来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在遇到金融危机之后,有很多的银行和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咯,对于现金流的问题会比较突出的在一些重大的项目里有所减少的。
二:股市的泡沫是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金融市场上所引起的。股市出现了问题,企业的经营也不好受,企业的盈利出现了问题,银行的盈利也不好受的。进一步就会影响整个金融领域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情况的。
三:股市泡沫破裂後会带给公司无论是在经营还是在资本市场的股价都会受到一定的打击的,股价就会下跌,如果股价的价格过于低的话,会给对手有恶意收购的可能。
四:在股市出现了泡沫,就会出现影响企业的正常融资功能,对于企业划是资本市场都不是一件好的事情。
如果在股市的泡沫破裂後,还会有一系列的后遗症在里裏面的,在2000年的科技股泡沫的出现我们就可以知道的咯。
❽ 中国上市公司为什么会大量购买理财产品
很多上市公司有大量沉淀资金,随便翻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就可以看到很多类似公告,比如2014年德力股份发布公告,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1亿元购买理财产品;多喜爱公告,增加闲置自有资金5000万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2016年11月份,有9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购买理财产品公告,其中60多家的投入资金中包含闲置募集资金。
为什么上市公司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
公司的理由通常是这样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率,合理利用闲置资金,增加公司收益。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因为大多上市公司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是以保障资金安全为最优先考虑的因素,大多会选择低风险理财产品,期限最短为7天,最长为1年,年化收益率大概在3%-4%左右。这样一算,一个亿买一年理财利息是:1亿元*3%=300万元,这可是净利润,基本没有人力物力成本。非常划算。
但作为投资者,我们不能对上市公司的说法偏听偏信,需要审视公司的经营情况。通过众多案例的总结,可以看出,其实上市公司热衷于银行理财,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理财产品收益高,获利快;二是主业增长空间有限,经营性盈利艰难,企业发展的动能不足。这其中透露出的风险如下:
首先,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流向了“理财市场”,这违背了我们投资者的初衷。投资者买股票,是希望企业通过经营,获得长期的获利能力,提升公司估值,使股价上涨获利。但有的公司在主业不振的情况下,不做业务创新改进,而是去买了理财产品,用钱生钱,实际是存在一定的资金浪费。
其次,所有的投资均有风险,上市公司用投资者的钱买了“理财产品”,无非是将理财产品的风险转嫁给了“买股票的人”。趋利避害!
另外,某种程度上说,那些上市公司里的“理财专业户”,是一种“懒惰”的投资行为,反映出公司高管缺乏进取精神。
再补充一句,入市有风险,投资一定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