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持仓收益 » 疫情期间上市公司的出路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疫情期间上市公司的出路

发布时间: 2021-04-26 01:03:32

Ⅰ 2020疫情过后哪些行业有前景

电商 像淘宝 京东之类的

Ⅱ 2020年疫情之下证券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导读】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成为我国自2003年后的又一次重大疫情,自2019年12月中旬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数量不断增长,不过目前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借鉴2003年非典疫情对证券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票市场投资、券商业绩以及政策导向等方面影响,除此之外对从业考试也产生一定影响,作为普通投资者或准备进入证券行业的你,对于2020年疫情之下证券行业发展前景一定要及时进行了解。

1、4月证券从业考试延后,预备5月考试

由于疫情的影响,3月份的证券从业考试报名延后,但4月份的报名工作与5月份的考试还是需要准备进入证券行业的同学们注意。疫情总是会过去的,养的肉总是要减减的,工作总是要面对的!

对于准备5月份考试的同学们,需要注意最新改革的证券法,同时制定好学习计划:考试科目教书学习、历次考情攻略、洗地刷题不能少。需要注意,原本4月的考生会和5月集中一起,包括应届毕业生到达战场,本次考情预期会略难,做好准备哦!

2、货币政策逆调节力度加大,市场融资成本下降,流动性增强

春节后,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价量齐松,股票市场开市前两日投放流动性累计达1.7万亿元,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分别较上次下降10BP。同时,证监会和人民银行积极支持证券公司以发行特种金融债券、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券等多种方式补充流动性,提高相关融资额度,支持证券公司通过增发股份等方式补充资本金。在政策支持下,2020年1月以来,证券公司债券发行77单,发行规模1997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85%和190%,发行规模明显上升;其中短融发行数量及规模同比分别增长411%和465%。

3、券商业绩下滑

券商作为证券市场最活跃的金融机构,受疫情影响较大,源于券商业绩很大

一部分来源于从业人员线下拓客与现场办公。从业绩来看券商1月业绩环比下滑,36家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84.84亿元,环比减少45.44%;净利润76.00亿元,环比减少48.07%。但券商线上办公的开展,从环比数据看,各家券商节后首周线上开户数量、交易规模均大幅增长,多家券商线上业务办理量占比超过90%。目前各家券商都在力推线上服务业务,包括疫情实时查询、丰富移动交易服务、指导非现场业务办理、加强人工专家投顾和智能投顾服务等,这也助推了金融科技在证券行业的应用。

4、股票市场投资热度下降

受疫情影响,我国各省市启动一级响应,实行交通管制、人员流动管理等措施,因此企业延迟开工和线上办公,消费者购物欲望下降,进而导致资本市场对我国经济产生担忧,我国股票市场产生下行压力。

从市场反应来看,春节开盘第一天,我国股市跳空低开,上证综指下跌7.72%,深圳成指下跌8.45%,创业板指下跌6.85%,最低下探至2685.27,整体随后我国经过一系列调控和刺激政策,股市开始大幅拉升。但参考2003年非典疫情下股市走势,疫情的后续影响持续,导致第一第二产业三个月恢复,第三产业六个月恢复,股市整体依旧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按行业来看,医药股投资仍较为活跃。

整个疫情对我国证券行业影响相对是有限的,我国拥有巨大的人口基数与逐渐开放的资本市场,短期行业处于下滑状态,但随着消费市场复苏与政策力度加码,证券行业长期看好,证券行业依旧处于蓬勃发展期,大家依旧可以选择其他月份参加考试,但是有一点不能忘,学习是必须的,赶紧去环球网校找对应的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课程进行学习吧。

Ⅲ 工作十年的公司陷入难关,我是否要在这个时候辞职呢

如果每年春节前都会有一波辞职潮,那么春节后的辞职潮已经被疫情击退了。我的朋友张莉几年前就有一个计划。辞职的主要原因不是跳槽,而是因为公司“时间不够了”而“被动辞职”。

其实公司早在年前就已经裁掉了一部分员工,保留了一部分核心员工,但是公司的财务依然紧张,不知道还能维持多久。张莉不知道现在该如何选择是否离开。如果你现在继续留在公司,只能和公司生死与共,但好坏还是未知数。如果选择提前离职,毕竟在公司工作多年,老板对自己也不错。

而且,年前裁员的时候,老板已经和每个员工沟通过,说明公司的情况,看员工是否愿意留下来。现在留下来的都是心甘情愿的,公司也是在用人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选择离开,确实有些“不忠诚”。对此,张莉有些尴尬,不知道如何做出选择。的确,当员工面临这样的情况时,他们在选择上会有一些困难。虽然2019年是一个经济寒冬,但是一些互联网公司已经裁掉了不少人,暂时可以“重生”了。然而,一些企业并没有熬过这个冬天,这场疫情使许多企业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

其实从员工的角度来说,如果公司“筋疲力尽”,选择离职,是可以理解的,但可能只是员工的角度。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公司是不是真的没希望了,是不是真的可以选择离开。一般情况下,公司运营存在三大问题:经营状况、债务危机、战略决策。

选择“去”或“留”

无论以上哪种情况,当公司出现经营危机或管理不善时,作为个体员工应该如何选择?

01.一起渡过难关

如果公司出现经营状况或债务危机,但不是战略决策失误,可以考虑在公司有转机的时候留下来与公司共渡难关。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选择和公司共渡难关,这需要分几种情况。

(1)公司合伙人

如果属于公司原合伙人或创始人,大多数人会在对公司有责任的基础上选择与公司共渡难关。说白了,公司不仅归老板或其他合伙人所有,也归自己所有。如果你在关键时刻选择什么都不做,那么公司的员工就不会为此而痛苦。

(2)公司老员工

当公司出现危机时,大多数老员工都会选择为公司做出自己的贡献。我有一个朋友在公司快十年了,也是公司的老员工。公司出现危机,大部分员工都离开了离职,只有他留下来继续做好自己的公司。同时,它承担了公司的大部分工作。那时候公司只需要招人,没钱招人。只有一个人可以为几个人工作。后来公司财务状况反弹,他自然成了公司的“英雄”。

虽然他没有选择留下来做“英雄”,但至少他在公司呆了这么多年,凭着他的感情,他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公司走出困境。

(3)公司核心员工

作为公司的核心员工,当然是公司发展业务、获取利润的主力军。当公司遇到困难或瓶颈的时候,如果你是公司的核心员工,就应该为公司做出贡献。就像我的朋友张莉一样,作为公司的核心员工,她的老板每天都对她很好,除了在公司有成就感之外,她对老板也有一颗感恩的心,所以她自然会选择留下来度过难关。当然,以上三种情况都是一般现象,很多人会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来选择是否留下。

对于普通员工来说尤其如此。员工与公司的关系虽然属于劳动关系,但说白了就是业务关系。但是,只有在关键时刻,才能真正看到谁对公司“忠诚”。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如果你选择和公司一起度过难关,公司会把你当成一辈子的“英雄”。自然,有些好处是你不可或缺的。

02.另谋出路

无论是“钱”还是“爱”,成年人的世界都不是那么简单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有家庭的人来说,如果公司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或者只能发基本工资,为了保证正常的生活开销,就不得不另谋出路。有时候,我们不想和公司共渡难关,但现实太残酷了。对于大部分职场人来说,每天一睁眼就要面对高额房贷、车贷、每月消费支出高等等。如果他们想保证正常的生活费支出,可能就只能靠那个工资了。没有经济收入或者收入少的时候,除了还清各种贷款,自然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大家愿意选这个吗?如果家里有存款,可以支持一段时间;如果不是,你可能需要提前为自己做打算。所以大家都不容易,公司有它的难处,员工也有他们的无奈。如果员工个人条件不允许,员工另谋出路,尽快找到工作是正常的。公司出现危机时,应该是离职?或许,你应该问问自己,是想和公司分享艰难的时光,还是想尽快寻求个人职业发展。

最后,无论是选择与企业共渡难关,还是另辟蹊径,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奋斗的原因是不想辜负公司,也想为公司的危机做贡献,度过难关,迎接温暖的春天。所以,不要说公司和员工只是“买卖”。如果一定的话,那一定是有的时候有温度!

Ⅳ 全地球因为疫情消失的上市公司有多少

一个也没有,上市公司一般都是规模比较大的,也是本地的重点关注企业,可能因为疫情造成损失惨重,但是不会一年就消失的!

Ⅳ 疫情期间影不影响要上市的公司

我觉得多钱都会有一些影响的,就像是做口罩相关的就会升值,一些需要人力的就会等待人员开工,其实多多少少会是有影响的

Ⅵ 疫情之下中国企业国际化最好的出路是什么

中国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需要树立一两个抗疫样板,譬如发展中国家像塞尔维亚、伊朗就是很好的合作对象;发达国家的意大利就是很好的合作对象。
意大利现在对中国的抗疫建议是照单全收,在西方国家中,此时此刻完全放下意识形态愿意不折不扣与中国合作的国家只有意大利,而且意大利的疫情也最为严重,如果中国真的帮助意大利抗疫成功,在西方世界树立的标杆效应将是非常有价值的,对推动全球抗疫合作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在疫情结束后对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国可以更广泛地与意大利展开合作,譬如在金融、投资等领域借助疫情率先打通,让意大利的企业直接与中国的企业合资建抗疫物资生产线,中国也可以增加在已到来的抗疫投资,总之完全可以把意大利抗疫作为一个推动与发达国家乃至全球抗疫合作的战略平台去运作,从而形成全球抗疫的战略势能。
有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抗疫样板,有发达国家的合作抗疫样板,全球抗疫体系就有望形成了。
务实,就是用中国的工业优势、抗疫经验、经济实力来帮助对的国家,并与这些国家形成抗议时期的经济循环,所谓建立疫情时期的经济发展新体系。大家一定要明白,帮助他国不是无偿援助,而是建立与中国经济的联通合作机制,形成与中国更好的经济循环,这是对彼此都有利的事,这不是消耗,而是借力打力的借势。
譬如,我们不要忘了意大利是个发达国家,他的人均GDP是中国的3.5倍,是G7国家,中国和意大利完全可以基于疫情去合作推进不止疫情的事,从而全方位地对抗疫形成物质后勤支撑。
抗疫本身不止疫情前线,与病毒的战争打的更多的是国家后勤。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医护人员是否穿上防疫装备对医生来说,持续战斗力当然是不同的。想想看,仅意大利就132医务人员牺牲,整个欧洲已经数百人,那会有多少医生感染?多少战斗减员?对医务战线的战斗力影响有多大?
所以,中国和意大利展开更加深入的战略、经济合作,快速用物质基础反哺抗疫,比单纯援助效力大得多,对中国和意大利来说,也就不是单纯的物资消耗,而变成经济循环了,抗疫不但不再是净消耗,还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其实就是抗疫也可以不是纯消耗,还能刺激工业生产。譬如这次疫情,直接会带来医护物资的井喷,会带来医药疫苗的大发展等,做好了还会在中国和意大利之间,打开经贸、物流、金融、投资等方面合作的新局面。
全球疫情发展的当下,中国给全球的产业复苏注入一剂强心针,也对整个全球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原来大家可能认为全球化会大步的后退,现在反而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经济发展的前景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在中国,改革开放红利在中国。中国企业有这个强大的避风港,更应对时局积极变革,把握趋势,内注定力,借力“一带一路”,外联世界,2020杨帆起航!

Ⅶ 疫情之下,是不是可以看出什么行业最有前景,计算机行业是最大赢家

疫情之下,有些行业是有前景的,计算机行业不错的

Ⅷ 当前疫情期间自行车外销最火的上市公司

=什么是科技创新:比如捷安特的PP系列竞速和气动破风竞速公路车,是世界上首款使用航空风洞级设备辅助设计的,获得cui(世界自行车联盟)认可并在uci国际赛事上获得战绩的驰名车型,比如崔克(trek)的iso断开器(车架坐管不是传统的焊死而是螺丝浮动连接以提供一定的避震性能、头管部分也是类似原理)。这些企业(品牌)的股票值得购买,而且下跌一定程度(看周K线及其macd的超跌信号)时买入,肯定赚钱的。

Ⅸ 全世界因为疫情消失的上市公司有多少

全世界因为疫情消失的上市公司有多少?这个肯定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就中国来说。目前还没有因为疫情原因而消失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