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持仓收益 » 2017年上市公司并购案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2017年上市公司并购案

发布时间: 2021-04-25 18:44:10

⑴ 新三板上有哪些精彩的并购案例

1、九鼎106亿港币收购富通亚洲控股,出价足足高出近30亿

2015年8月29日,九鼎集团宣布以106.88亿港币的价格收购Ageas Asia Holdings Limited(富通亚洲控股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富通亚洲控股是一家保险公司。
这是九鼎集团去年最大的一次收购案,也是九鼎集团进军海外市场迈出的最坚定一步。
106.88亿港币,相当于88.24亿元人民币,这在新三板上绝对是大手笔。读懂君要告诉你的是,截至2014年12月31日,富通香港总资产约367.88亿港元,净资产约68.9亿港元,2014年会计净利润约4.50亿港元。
你知道吗,本来李泽楷和郭广昌都看上了富通亚洲控股,市场一直认为成交价会在10亿美元也就是78亿港币左右,而最终拿下来的九鼎出价足足高出30亿港币。有钱,任性!
至于九鼎花了40多个亿入股中江集团,则不在本文探讨,原因很简单,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2、南孚电池44亿估值借壳登陆新三板,最大推手是鼎晖

南孚电池登陆新三板,借的是亚锦科技(830806.OC)的壳。
2015年9月30日,亚锦科技向大丰电器定向发行26.4亿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南孚电池60%的股权,发行价格为1元/股,重组完成后,大丰电器将直接控股亚锦科技99.81%股权。按这个算法,南孚电池估值大概在44亿。
南孚电池预计2015年实现净利润4.3亿、2016年实现净利润4.6亿,10倍PE,看上去不贵。
大丰电器是鼎晖投资100%控股的公司,加上鼎晖系其他公司的持股,鼎晖持有南孚电池84.31%股权,所以,你应该很清楚了,鼎晖是这起借壳案的最大推手。
至于南孚电池为什么这么急着上新三板,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总不能指望鼎晖长期控股不退出吧。
3、净资产3275万,蓝山科技却希望22亿估值买下它

2015年11月18日,蓝山科技(830815.OC)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上海元泉持有的上海易兑100%股权。
上海易兑的主营业务是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公司净资产3275.47万元,近三年持续亏损,2015年1-9月主营业务收入90.76万元,亏损522.42万元;但在这次交易中的价格是22.3344亿元。在这次交易中,蓝山科技同时以每股6元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6.6亿元。
为什么净资产只有3275.47万元,上市公司却愿意估值22亿购买?因为买家卖家都是一家人。
蓝山科技、上海元泉和上海易兑的法定代表人都是谭澍。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6.6亿元的配套融资。不过自去年12月31日复牌后,蓝山科技的收盘价就再也没有超过6元,甚至一度跌至3.37元。
4、钢钢网拟20亿入股首钢股份,上半年资产不到一个亿

过去一段时间,传统行业的很多公司都在忙着“互联网+”;钢铁公司甚至忙着减产和破产。
钢钢网,这家钢铁电商公司,则在忙着入股首钢股份,问题是,2015年上半年钢钢网只有8437.78万元总资产,这次入股大概要20亿!
20亿怎么来?钢钢网公告说,拟通过定向发行募集资金、其他自有资金收购。于是,2015年10月16日,钢钢网公布第四次股票发行方案,拟发行1546.9万股,每股75.64-107.45元,募集不低于11.7亿元、不超过16.6亿元资金。
就在2015年8月31日,国信证券、兴业证券以每股10.07元总共认购269万股。目前,钢钢网仍处于协议转让交易状态。
过了两个月就想7.5到10倍价格卖给投资者,然后再拿着这笔钱买钢铁公司股权。这种定增,你参与么?
5、和君商学入主A股公司汇冠股份,视二级市场股价支付对价

不要以为只有九鼎和钢钢网想从新三板玩到A股。
2015年6月16日,和君商学以近14亿元对价获得汇冠股份(300282.SZ)2786.94万流通股,占比23.08%。
到了10月10日,双方签订《备忘录》,约定对转让价款进行调整,减少为13.6亿元。也就是说,降价了,原因很简单,市场跌了,大家重新谈谈吧。
除此之外,和君商学还将延迟支付1.5亿元,其中5000万不迟于2016年年底支付,另外1亿元则根据汇冠股份2017年的股价情况来定。如果2017年第二季度汇冠股份股票收盘价低于30元,那么这1亿元就免于支付,若股价高于50元就全额支付,若股价介于30元到50元之间,则部分支付,部分免除。
看清楚没有,做商学院的就是会打算盘。
6、体育之窗收购联众国际28.76%股权,新三板公司入股港股公司第一例

体育之窗是国内领先的体育产业服务平台,联众国际是中国第二大在线棋牌游戏运营商,旗下运营的网络游戏逾200款之多。
2015年11月24日,体育之窗和其子公司亮智控股分别与联众国际相关股东签署协议,约定购买联众国际2.26亿股股权,占比28.76%,购买价款总计约13.8亿港元。
这是新三板公司收购港股公司的首创之举。
7、账上只有1000万现金的金天地,却希望花10个亿做并购

金天地收购颐博数码和裕隆传媒两家公司分别花费了7.9亿元和2.6亿元,支付方式为股票加现金。具体方式是这样的:金天地向颐博数码股东定向发行8378.79万股外加2.37亿元现金,向裕隆传媒股东定向发行3151.52万股外加5200万元现金,每股6.6元。
金天地此前一直致力于影视剧的制作和发行,公司在电视剧作品成本控制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在业务拓展上存在一定的市场壁垒,此次横向并购正是希望突破壁垒。
金天地去年中报数据显示,其货币资金只有1019.14万元,显然不够支付。于是,金天地还要募集配套资金6.6亿元,金天地说了“本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不以募集配套资金的成功实施为前提”,但很显然发行股份和募集配套资金必须同时成功才行。
8、去年融了15亿,然后9.74亿现金收购关联公司

明利仓储和明利化工的实际控制人皆为林军。
明利仓储以现金支付的方式购买明利化工100%股权,交易价格约为9.74亿元。直接以近10亿现金收购,这在新三板市场非常罕见。
当然,读懂君要告诉你的是,2014年年底,明利仓储只有7000多万元资产,经过2015年的两次融资,公司共融资15亿,这正是10个亿现金收购的现金来源。
在新三板二级市场,明利仓储以高流动性著称,明利仓储的做市商有28家之多排在第二,仅次于联讯证券的36家。
9、王思聪和华谊兄弟捧场,英雄互娱9.67亿收购畅游云端

背后有国民老公王思聪和娱乐大鳄华谊兄弟大手笔支持,英雄互娱的收购堪称大手笔。
英雄互娱借壳塞尔瑟斯登陆新三板,此次向畅游云端公司的股东收购其100%的股权金额总计9.677亿元。
不动声色,英雄互娱如今已经估值95亿。
看了英雄互娱,互联网公司纷纷表示一定要来新三板。
10、股价62元的参仙源9.56亿大收购,被收购方愿意接受每股168元

参仙源(831399 .OC)2014年12月挂牌新三板,主要从事野山参的种植、销售和旅游景区的管理。不过参仙源引起人们注意的并不是公司的产品,而是被举报财务造假,公司于2015年7月遭到证监会的调查。
从去年7月20日开始停牌至今,参仙源也许是因祸得福,因为股灾对他没影响,股价还是62元,市值还是65.78亿。“祸之福之所倚”这句古训还是有道理的。
参仙源决定以9.56亿收购京朝生发(农业公司,林下参是重要业务之一)100%股权以及另外一些参农的林地使用权和附着资源所有权,这意思是地下的野山参,也归参仙源了。
公告显示,参仙源以发行股票的方式支付转让价款,每股168元,发行近570万股,交易金额9.56亿元。但是读懂君想告诉你的是,2015年7月20日停牌时,公司股价是62元,发行价比其停牌价高出106元。
(有些长,慢慢看,资云网整理)

⑵ 2017年并购重组的股票都有哪些

2017年并购重组的股票有很多,已经重组完成的对散户投资者来说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了,拟有重组预期的上市公司包括但不限于000930中粮生化;000031中粮地产;000065北方国际。002526山东矿机;600781辅仁药业;600500中化国际;002797第一创业;

⑶ 中国海外并购案有哪些

中国大企业的海外并购并不只限于其感兴趣的科技企业——也为其海上贸易强国的地位投了很多钱。从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中国企业已有价值超过201亿美元的投资计划,用于海外港口的收购和扩建,引人瞩目。信息来源于财经时报报道的一项伦敦格里宾登峰投资银行的研究。
这意味着一倍的提高。根据财经时报的评估,此前12个月投资额共计90.7亿美元。中国在国际航运业务上的增速甚至会更高。此外,照财经时报的说法,中国企在过去的12个月还许诺了更多在海外港口的投资,虽然并没有量化数据。
据透露大部分投资流向了东南亚。单在马来西亚中国就投入了超过115亿美元用于港口建设: 72亿投入马六甲海峡,28亿投入瓜拉宁宜港,14亿投入槟城港和1.77亿投入关丹港。还有更多的项目位于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
显然另一条有着战略性地位的航运通道也在中国的建设计划中,其根据专家观点将在2035年形成经济竞争力: 一条沿着俄罗斯海岸穿过北极的东北大通道。所以中国商人也已在立陶宛的克莱佩达港投资,这将有利于穿过北极的航运通道。除此之外,财经时报还提到了关于中国对挪威港口克尔肯和冰岛两处港口投资的一些谈话。

狐视天下http://www.hushiwin.com/qtrkzg/371.html

⑷ 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估值多少

2015年是新三板并购元年,并购交易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都呈井喷态势,进入2016年,新三板并购热度不减。这场并购潮已愈演愈烈,成为了2016年搅动新三板市场的一大主题性事件。根据联讯证券新三板研究院统计,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2016全年新三板总共发生107起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企业的案例。进入2016年下半年以来,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呈爆发趋势,2016年Q3期间并购交易为35起,总金额是193.0亿;2016年Q4期间并购交易为49起,总金额是254.3亿。
2016年并购市场成绩单
2016全年新三板总共发生107起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企业的案例。其中,44起并购案例上市公司的目的为实现对挂牌企业的绝对控股,更有22起收购案例涉及了挂牌企业的全部股权。收购股权和认购定增是上市公司并购参股挂牌企业的主要手段。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企业的支付手段主要以现金和现金股权结合为主。
失败案例仍在不在少数
新三板并购重组这条路漫漫其修远。这路上,股东大会不通过者有,耐不住光阴长途而主动放弃者近半,买卖双方谈不拢而夭折者近半,终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也不过寥寥。这也反应出了新三板市场上的部分尤其是涉及较大金额的并购案例仍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或仅是作为炒作噱头,或在没有充分论证的前提下匆匆上马而又匆匆下马。相反,一些较为低调务实的并购案例获得最终成功的概率反而较大。2017年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案例将从数量和金额上继续增加
随着挂牌企业数量的增多以及新三板企业估值体系的完善,上市公司并购挂牌企业现象将变得愈发频繁。我们预计,2017年此类并购案例无论从数量还是并购金额上都将不断增加,特别是撼动资本市场的重量级并购案例将多次再现,挂牌企业与上市公司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投资者需充分了解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企业的特点规律,并从新三板市场上寻找潜在的并购标的,提前进行布局,静待收获期的到来

⑸ 2017年上半年中国并购交易额环比降多少

8月24日,某机构发布的报告《2017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并购年中回顾与前瞻》显示,2017年前6个月,中国并购活动交易总额达到2830亿美元,低于2016年下半年的3550亿美元,环比下滑约20%。三大主要子版块(战略、财务和海外并购)的交易总额均出现下降。尽管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的总金额下降了13%,交易数量却增长了8%。

预计2017年下半年的并购交易活动将出现轻微放缓。然而,整体并购活动将依然保持强劲,2018年应该会实现进一步增长。近日颁布了针对海外投资的新规,明确了对海外投资监管的鼓励、限制和禁止范围。总体而言,不完全依赖人民币资金的投资者将获得优势。

⑹ 上市公司并购大疆无人机是哪家

截止2019年10月,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并购大疆无人机。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2006年由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生汪滔等人创立,是全球领先的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商,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

2015年2月,美国权威商业杂志《快公司》评选出2015年十大消费类电子产品创新型公司,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中国本土企业,在谷歌、特斯拉之后位列第三 。2015年12月,推出一款智能农业喷洒防治无人机——大疆MG-1农业植保机,正式进入农业无人机领域。

(6)2017年上市公司并购案扩展阅读

大疆推出无人机保险DJI Care

为了提供更安心的飞行保障、更为完善的售后服务,继8月首次为大疆创新旗下的“悟”Inspire 1系列产品提供意外保服务DJI Care后, 大疆于十月正式上线“精灵3”Phantom 3系列的DJI Care。

大疆推以旧换新服务

北京时间3月7日,大疆联合“爱回收”推出无人机以旧换新服务(DJI Recycle),用户可以直接将自己的无人机寄送给大疆进行回收,获取等值的DJI币进行消费,目前上述业务仅对精灵Phantom 系列(Phantom FC 40除外)开放,未来将陆续开放对更多机型的支持,并开展上门回收业务。

以色列陆军批量装备大疆无人机

一名以色列高级军方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将采用大疆公司最热销的无人机系统,我们将采购他们的旗舰产品Mavic无人机,对于更加专业的单位,我们将购买Matrice无人机,因为它性能更好、续航能力更长,机上的照相机也更优秀。”

⑺ 境内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金额再创新高吗

2018年上半年,境内上市公司共实施并购重组2047单、交易金额11453.59亿元,同比各增长101.87%、40.49%;其中,证监会核准91单,交易金额3562.99亿元,金额同比增长41.71%。

交易金额的屡创新高让企业可以通过市场化重组的手段提升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韧性。但并不是每一单并购重组都会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今年上半年,从并购审核情况来看,过会率并非高点。1~6月,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共审核了57起重组申请。其中,6起未获通过、32起申请获无条件通过,19起申请获有条件通过。这意味着,今年上半年并购重组审核的过会率为89.5%,与去年同期比较下降2.9个百分点,2017年同期并购重组过会率为92.4%。

⑻ 徐工并购案是怎么一回事

“我现在很坦然。”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3月19日对记者说。2006年下半年,美国凯雷集团收购徐工集团旗下徐工机械85%的股权一事,成为国内财经热门话题。这个话题具备了所有热门话题的必备要素:黑幕交易,国有资产贱卖,威胁国家产业安全。而王民是这些“阴谋”的主要策划者之一。

此事涉及的双方,也容易让人兴趣倍增:徐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龙头。凯雷,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由于有多名国家领导人在该基金担任要职,是一个有“总统俱乐部”之称的投资机构。

揭发“阴谋”的是徐工集团竞争对手三一重工总经理向文波,他在博客上表示,中国机械行业将因这场并购而危机重重,他没料到,这将引发一场席卷中国的大讨论,最终的结果甚至扭转了中国传统对待外资的态度。

缘起

2004年3月王民随徐州市政府官员一同到香港做徐州经贸洽谈推广会的时候,没有想到在两年后,这场招商会中的一个项目会变成一颗炸弹。

在香港的洽谈会结束后,4月,徐工集团在《香港经济日报》刊登了一个全球“招婿”的公告。徐工集团为徐州地方国有企业,想通过引进投资者的方式进行改制,或者简单说,徐州政府想卖掉徐工集团这一当地最大企业的大部分股权。

或许是老国企的通病,徐工集团也进行了债转股,以降低公司沉重的银行贷款产生的负担,轻装上阵再图发展。引进新的资金和投资方,无疑是加速发展的方式之一。

中国华融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2002年接管了公司的债务,并转成了相应的股权,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通过类似方式解决了很多国有企业的银行债务沉重的问题。

这笔股权曾经摆上了四大管理公司转卖的议事日程,但徐工集团又通过贷款的方式,将这笔占徐工约48%的股权,用6.8亿元“赎回”。某种意义上,徐工集团这笔交易非常“聪明”,按照可计算口径,这笔“赎回”的股权将以3倍左右的价格卖出。然而在2006年大贱卖的声讨中,徐工这笔升值国有资产的交易,未被提及。

陆续有投资机构来到徐州,考察徐工,洽谈收购事宜。“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先后来了30多家机构。”徐工集团副总经理王岩松3月19日回忆道,他是收购中的徐工方的主要谈判人员。这30家中,有凯雷、摩根大通等国际投资基金,有卡特彼勒这种同行业的世界巨头,也有中国的行业巨头三一重工。三一重工是中国民营装备制造商,发展迅猛。“冤家”正是在此时结下的。三一重工的执行总裁向文波在2006年的夏天通过自己的博客引爆了凯雷收购徐工的大讨论。

大约在2002年,私人股权基金悄悄潜入中国内地。彼时,国内对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认识尚浅。惊动朝野的凯雷收购徐工的大讨论,让以前一直低调行事的私人股权基金摆上前台。

当时的国人只是通过某公司纳斯达克上市制造了中国年轻富豪的方式,知道了风险投资基金(英文简称VC)能点石成金。然而私人股权投资基金(英文简称PE)与VC完全不同,PE的投资方向大致是成熟企业,通过债务重组、引入先进的管理机制、引入好项目等方式让“老树发新芽”,VC则是冒着巨大的风险在早期投资或许能成功的企业。两者同属私募基金,但性质截然不同。此次被牵入讨论的凯雷收购徐工的基金,即属于PE. 2004年至2005年10月份,主角全出场了:要卖股权的徐工集团,凯雷,三一重工。这场大戏进入高潮,则是在主角全部亮相后的8个月。

发难

2006年6月6日的一篇博客文章,让徐州市政府主导的一场“招婿”行动成了大事件。此前事态平稳,未见多大波澜。这篇博客是向文波写的,文中表示愿以凯雷的价格加价30%替换凯雷做此交易。这是他讨论凯雷收购徐工的第一篇博客。

根据2005年10月25日双方在南京草签的收购协议,凯雷将以20多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徐工机械85%的股权。

随后,向文波在博客里逐渐将事件丰富起来:三一重工很早就与徐州方面接触,但失去了进入下一轮被选择的资格。进入第二轮的7个机构,全为国际财团。

这一说法,徐工方面做了回应:三一出价太低,第一轮就淘汰出局。

向文波还认为,选择凯雷或许是一个安排好了的“局儿”。有数据支持他这么想,因为他获得了一份同是凯雷竞争对手摩根大通基金的出价:31.98亿元人民币。很显然,这个数字直观上比凯雷方面要大方许多。

但徐州方面给“招婿”设置了很多无法简单用金额衡量的门槛儿:能否带来新项目新技术,在退出时徐工方面有一票否决权以防止被产业资本控制,徐工品牌的保留等等复杂的条款。综合评分凯雷最高——这是徐州市政府及徐工集团的判断。这些不透明的所谓评分,是给凯雷量身定做的——这是反对者向文波的判断。

基于这种迥然不同的判断结果,这个平稳运行了已近8个月、正等待国家管理部门批准的收购案,随着向文波的发难,演变成了一场大战。

到2006年的6月24日,18天的时间向文波已经在其博客发表了14篇文章,篇篇打击要害。在他的博客中,原本没有被披露的很多交易细节及数字被披露了,而徐工方面就细节问题,没有做任何正面回应。

于是,参与讨论者的观点开始一边倒:通过黑幕交易以确定卖给凯雷,贱卖以让凯雷通过这个中国的地方国有企业获得暴利,这同时也将极大地伤害中国在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安全。

凡此种种,逐渐凝聚成了民族精神,卖徐工就是卖国的逻辑关系也渐渐成立。

类似的以改制之名贱卖国有资产、中国企业被外资收购后品牌打入冷宫失去了竞争力等痛苦回忆在这场大讨论中被不断刷新,特别是让中国的网民们感受到了刻骨铭心之痛。

一面是向文波的咄咄逼人,另一面是徐工和凯雷的缄口回避,从行为上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在2006年6月开始的一个多月的时间舆论一边倒。

徐工有口难辩,国际惯例是,这种收购本就是商业秘密,核心数据不可能公布。“你可以不相信我们,但这些文件在监管层面是完全透明的,管理部门可以随时调审这些文件,你说我敢不敢说假话?”2006年7月6日,王岩松曾对本报记者说。

此时段,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个徐工方面的博客,与向文波的博客观点针锋相对,双方文来文往,刀光剑影。网民们摇旗呐喊,民间藏龙卧虎显现无遗。

在这个热闹的6月,还有一件疑惑众生的事件:徐工集团的总经理付健在月初接到了市政府的调任令,任徐州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该公司主要进行公共设施投资为主的业务,在2006年6月26日付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种转型对我来说有点大,我更喜欢做企业”。

由于付健反对将徐工卖与外资,这个关键时刻的调任,无疑是火中浇油。

每一个不能从正规渠道得到解释的事情,都成了标识事件进展的符号,而这些符号,被不同方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参与讨论各方的智商得到了严峻的考验。

一个月后,这场讨论惊动了上层。

⑼ 近两年你知道哪些企业合并的案例

2013年5月29日晚,双汇国际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美国史密斯菲尔德达成并购协议,双汇国际将收购后者已发行的全部股份,价值约71亿美元。这次并购不仅价格高,而且目的不明确,非常类似外资收购掏空中国企业的常用手法。双汇国际将支付给史密斯菲尔德47亿美元现金,并承担后者约24亿美元债务。此次收购价为每股34美元,较史密斯菲尔德在公告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溢价约31%。双汇国际承诺,收购完成后将保持史密斯菲尔德的运营不变、管理层不变、品牌不变、总部不变,同时不裁减员工,不关闭工厂,并将与美国生产商、供应商、农场继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