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持仓收益 » 从上会到上市公司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从上会到上市公司

发布时间: 2021-04-25 02:13:36

Ⅰ 公司从注册到发展到上市需要经历些什么

注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现已更名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事大厅/网站自主注册
发展----公司规范阶段
股改----由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公司
上市前辅导----整合公司的业务、财务等方面
申报阶段----聘请中介机构完成材料申报
反馈阶段-----证监会根据申报材料进行反馈,公司中介机构回复
过会阶段
发行上市

股票上会通过后多久上市

申请IPO新股发行要经过证监会的审核,IPO审核是指证监会开会针对提出申请IPO上市的公司进行讨论,审核通过的申请人将获得上市资格、可以发行股票上市。反言之,审核不通过的申请人将无法获得上市资格。从过会到取得IPO批文、再到发行股票上市,这其中都有哪些关键环节呢?

今年3月12日,十八届发审委上演了“首秀”,审核通过了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仅仅10天后,3月22日晚间,证监会发布消息称,已按法定程序核准了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公司经与承销商、交易所协商,最终于4月3日开启了新股申购。

从过会到取得IPO批文,天味食品上演了IPO发审的极速时刻。而在十八届发审委履职前,A股最快过会速度是由富士康创造的。公开信息显示:富士康2018年2月1日上报招股书申报稿,同年2月9日招股书申报稿和反馈意见同时披露,2月22日招股书预披露更新,3月8日通过发审会。从申报到上会仅用了36天,打破了此前的上会纪录,而以往排队上市的企业在此环节至少需要等待半年时间。但是,通过发审会的富士康,足足等了100天才领取到IPO批文。

那究竟过会后还需要经过哪些关键环节才能够核发批文?又需要多久才可以实现上市?今天就来详细梳理一下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的工作流程。

基本审核流程

按照依法行政、公开透明、集体决策、分工制衡的要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以下简称首发)的审核工作流程分为受理、反馈会、初审会、发审会、封卷、核准发行等主要环节,分别由证监会不同处室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审核中的关键环节

在经过受理和预先披露、反馈会、预先披露更新、初审会后,申请首发的发行人将进入发审会审核环节。

发审委制度是发行审核中的专家决策机制。发审委通过召开发审会进行审核工作,发审会由审核人员向委员报告审核情况,并就有关问题提供说明,委员发表审核意见,发行人代表和保荐代表人各2名到会陈述和接受询问,聆询时间不超过40分钟,聆询结束后由委员投票表决。发审会认为发行人有需要进一步披露和说明问题的,形成书面审核意见后告知保荐机构。

发行人的首发申请通过发审会审核后,需要进行封卷工作,即将申请文件原件重新归类后存档备查。封卷工作在按要求回复发审委意见后进行。如没有发审委意见需要回复,则在通过发审会审核后即进行封卷。

同时,发行人还需披露会后事项。会后事项是指发行人首发申请通过发审会审核后,招股说明书刊登前发生的可能影响本次发行上市及对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应予披露的事项。发生会后事项的需履行会后事项程序,发行人及其中介机构应按规定向综合处提交会后事项材料,审核人员按要求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如申请文件没有封卷,则会后事项与封卷可同时进行。

核准发行前,发行人及保荐机构应及时报送发行承销方案。

封卷并履行内部程序后,将进行核准批文的下发工作。发行人领取核准发行批文后,无重大会后事项或已履行完会后事项程序的,可按相关规定启动招股说明书刊登工作。

在发行审核的过程中,证监会还根据特殊行业企业的具体情况,征求相关主管部门是否同意其发行股票的意见。如收到举报材料,将依程序处理。在发行审核过程中,证监会还将按照对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的相关要求组织抽查。

审核通过后,多久可以上市

从过会到核发批文,中间还需经过封卷、会后事项、报送承销方案等关键环节,此外,还可能涉及到特殊行业的特殊要求、信批质量抽查等事项,由于发审委审核节奏不同、发行人情况不同等原因,企业过会后到取得IPO批文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同样的,全部审核通过后多久可以实现上市,其实也没有确定的时间,因为时间长短主要看上市流程手续、分销手续办理进度的快慢。一般来讲,IPO审核通过后,如果各项手续办理速度较快,一个月左右即可发行股票。

近两年,证监会完善多层次股权融资体系,优化了内部审核机制,使得IPO从申报到发行的审核周期有了明显的缩短。IPO上市发展更趋于常态化,显著提高了直接融资效率,进一步为企业去杠杆、降成本带来助力。

Ⅲ 从小公司到上市公司要经历哪些过程

《公司法》(节选):
第一百二十一条 本法所称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法》(节选):
第五十条 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公开发行;
(二)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元;
(三)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百分之十以上;
(四)公司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证券交易所可以规定高于前款规定的上市条件,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一、加强对拟上市公司上市前的培育。省体改办要对券商推荐上市的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进行上市前的培养,帮助公司规范运作、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二、公司发起人必须按协议认缴全部股款,股本金必须足额、及时到位。股本金必须依法运作,发起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抽逃股本金。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要会同省体改办在年检时对股本金运作情况予以核查,对股本金不实的,严格按工商管理法规进行处理。

三、公司必须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股东大全、董事会、监事会相互制衡、科学有效地决策、运行、监督机制。国有出资人代表由政府授权部门委派,国有控股股东应认真通过出资人代表行使所有者职能。董事会可设两个以上非股东独立董事。国家公务员不得兼任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监事会成员中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职工代表参加。董事长与总经理原则上分设。

四、公司内部职工股一律要在国家认可的证券托管机构集中托管。对违反国家规定发行的内部职工股,必须予以规范:对超范围发行的内部职工股,在公司内部职工自愿购买的前提下,将超范围部分转让给公司内部职工;对超比例发行的内部职工股,在与法人股东达成协议的前提下,由法人股东收购超比例部分;上述办法仍不能代理的超发的内部职工股,公司必须回购,回购价不得低于发行价。

五、公司根据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核准程序制作上市申请文件,必须先报经公司所在地市、州人民政府或省政府主管部门同意,并由市、州人民政府或省政府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后,再报省政府。

六、上市公司与母公司要切实实现资产、财务、人员“三分开”。公司产权界定必须明确,财务必须独立,管理人员不得交叉任职,职工不得双边上岗。上市公司与关联公司的交易行为必须规范。关联交易的定价必须在市场平均价或政府指导价的基础上确定,严禁弄虚作假搞不公平的关联交易。对于涉及资产重组的关联交易,必须签署正式协议、召开股东大会并作出决议,且必须发生现金流和物流。

七、完善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的选拔机制。把党管干部的原则与依法选拔经营管理者有机结合,国有控股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监事会主席,由组织部门考察并征求国资部门意见后提出人选,向企业董事会、监事会推荐,再由企业按《公司法》的规定产生。党委书记和董事长可由一人担任。董事会在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前,应听取公司党委的意见;重大决策的执行情况及决策调整情况,应向公司党委报告。

八、建立健全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改革和完善管理人员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经营者收入与经营业绩挂钩,在有条件的上市公司中试行年薪制、认股权证、股票期权,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同时,完善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和评价体系,实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因违法经营或因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企业资产重大损失的,有关部门要追究经营者的责任。

九、完善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上市公司要深化劳动、人事、工资等制度改革,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完善用工制度,合理确定工资水平。要加强财务管理,清理银行帐户、统一资金调度,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合法、真实和公允的财务报告。要建立企业技术进步机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和产品的开发投入。要积极参加住房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转换经营机制创造条件。

十、上市公司应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对募集资金投向进行科学论证。对国有控股公司运用资金项目或可能影响经济全局的重大项目,应进行公开的、市场化评估。上市公司必须严格按照《招股说明书》和《配股说明书》确定的资金运用计划使用募集资金,凡改变募集资金投向,必须经法定程序获得批准。

十一、各级政府要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扶强扶优的原则,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实施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促使优势企业、优质资产、优秀人才向上市公司集中,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十二、为公司上市出具有关文件的中介机构,应对文件内容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凡提供虚假文件的,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并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责令该机构停业,吊销直接责任人员的资格证书。造成损失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三、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各市、州人民政府及省政府有关部门、上市公司、中介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对上市申请文件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凡玩忽职守、出具虚假证明文件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相应纪律处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十四、对中国证监会武汉证券监督管理办公室在我省开展的监管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

Ⅳ 新股上会与上市有什么区别

1,公司业绩不同:

而有的公司却是因为其业绩增长过高,不符合常理而受到质疑。新股上会已通过的意思是已经通过交易所以及证监会的审查核对合符有关法律法规,可以发行股票上市了。

2,程序不同:

有的股份公司是因为,关联交易和销售相互依赖。证监会为了让企业熟悉发行审核标准和流程,专门开设了见面会。

在这一环节,已报送材料的企业与发行部负责人面对面,以十分钟的时间展示自己的企业并讲述上市的理由。随后上市流程进入反馈和初审环节,证监会发行部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预审,提出疑问,要求中介机构核查,并形成初审报告,提交发审会。

3,上市不定:

有的是因为其主体资格的缺失,而造成了新股上会无法通过。,对环保更加注重和社会关注点,有一些公司无法进行新股上会主要是因为受到税务和环保问题方面的影响。一般来说,发现如果三年内受到工商,税务,海关,环保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都不能进行上市。

新股发行审核制度已经形成了“双人审核、集体决策”等整套机制。这一审核过程也在不断地从幕后走向台前,接受各界的监督。

从2003年发审委委员名单的公开,2009年创业板(行情 股吧买卖点)第一场发审会对媒体的部分开放,到2010年开始的公布企业被否原因。在确保企业上市公开方面,正在考虑把拟上市企业的招股书预披露提前,以给公众留出更多的时间,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Ⅳ 新股过会到上市一般多少时间

申报到上市平均用时27个月经统计,2016年至2020年6月已有20家银行成功上市。

闯关成功的20家银行从申报到上市平均用时810.05天(约27个月),其中,申报到预先披露更新平均469.7天(约16个月),预披露更新到上会平均154.1天(约5个月),过会到上市平均186.25天(6个月)。

20家上市银行上市时间长短不一,区间从175天到1318天不等,其中,排队时间在2年-3年的银行占比达到75%。

从申报到上市耗时最短的是邮储银行,仅用时175天,约半年的时间里就闯关成功,远低于平均水平。而耗时最长的为成都银行,从申报到上市共用时1318天,排队近4年后,于2018年1月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从上市板块来看,中小板和主板用时时间差距不大。中小板上市的6家银行申报到上市平均时长为850天(约28个月)。主板上市的14家银行申报到上市平均时长为793天(约26个月),较中小板上市的银行少两个月。

(5)从上会到上市公司扩展阅读

新股发行的种类

1、非增资发行与增资发行

非增资发行是指公司基于授权资本制以及公司章程所定资本总额的限制,于公司成立以后为募足资本而发行股份,由于这种股分发行并未增加公司资本,因此属于非增资发行。增资发行是指公司以增加资本为目的而发行股份。

2、公开发行与不公开发行

公开发行是指向社会公众发行股份;不公开发行,也称为定向发行,是指以特定主体为认购对象而发行股份。公开发行的程序比非公开发行的程序更为严格。

3、通常的发行与特别的发行

通常的发行即以增资为目的所进行的新股发行;特别的发行不是以增资为目的,而是为了分配盈余、将公积金转为资本或将可转换公司债变为股份所进行的新股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