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科创板、香港、纳斯达克上市应该怎么选择啊
科创板一出,对于想要冲击资本市场的企业来说,又多了一个重要的选择。
那问题来了,多了一个选择后,科创板、香港、纳斯达克,你的企业该选哪一个市场首发?
第一步:对比上市条件,更符合哪个市场?
在市场看来,科创板重大的进步包括首次将核准制改为注册制;允许同股不同权、VIE架构及红筹股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上市;定价机制采用询价机制,进一步实现市场化;交易规则进一步放宽。这些条件的放宽也使科创板进一步向港股和纳斯达克市场的机制靠拢。
从上市的财务指标来看,科创板的一大突破是打破了盈利的桎梏。但科创板对于其市值规模的要求并不低。一些企业可能会面临一个尴尬的情况,即非盈利时期需要资金支持时会因为市值规模而被挡在科创板门外。
另外,对于红筹企业来说,从制度设计上,科创板衔接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8]21号),为红筹企业提供了无需拆红筹直接境内上市的机会。但总体而言,红筹企业的科创板上市门槛仍然较高。
与其他两个资本市场相比,科创板的上市财务指标与香港主板更为靠拢,不过香港主板在去年新规中对于未通过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企业门槛大幅降低,并允许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和已经在欧美上市的创新型企业在港二次上市。
而香港创业板对上市企业的门槛就更低了。根据香港创业板上市规则,其对拟上市企业无任何盈利要求,仅要求上市时的预期最低市值为1.5亿港元;公众持有的股本证券最少由100个人持有;以及前两个财政年度经营所得的净现金流入总额必须最少达3000万港元。
相较而言,纳斯达克的分层则更为丰富。根据纳斯达克的上市指引,纳斯达克市场共有三个分层市场,针对不同的层级给予不同的约束条件。具体来说,“全球精选市场”吸引大盘蓝筹企业和其他两个层次中已经发展起来的企业;“资本市场”主要吸引规模较小、风险较高的企业;还有介于两者之间、吸引中等规模企业的“全球资本市场”。从纳斯达克三层次中的“资本市场”的上市规则来看,上市财务要求已经非常低了。
国元证券数据显示,纳斯达克市场2016年IPO数量只有70家,但退市企业却有244家,相当于当年IPO数量的3倍多。近年来,纳斯达克退市率最低的一年发生在2014年,但也达到了32%。
企业在选择上市地点时,是否符合当地市场的上市条件是头等大事。
第二步:哪个市场会有较高估值
如果在各地均符合上市条件,那对于企业来说,第二步就要看看在哪个市场会有较高的估值。
在科创板火箭速度推进之下,多家公司表明自己已开始进行科创板上市准备工作,其中也不乏已在其他地区上市的企业或筹备港股或美股上市的、想要回归科创板怀抱的企业。另外,根据市场上了解到的情况,也有已经够上主板申请条件但如今在科创板和主板之间做着选择题的企业。
这些企业考虑科创板的原因中显然也包括对于科创板估值情况的良好预期。
事实上,相似的情况在香港市场上一度上演,但目前看似乎并不美好。去年,港交所允许同股不同权等创新型企业在香港上市之后,市场当时一片看好,众多独角兽和新经济股票也扎堆赴港上市。但有数据统计,截至去年10月上旬,港股市场共完成超过160只新股IPO,其中有超过120只破发,破发率超过75%。
对于科创板也是如此。在初始阶段,科创板也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市场和投资人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充分了解这个市场,这也是正常的发展规律。不过,科创板有一大亮点不可忽视,即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的跟投机制,由于保荐机构需要自己真金白银地进行跟投,因此这会使得定价在拟发行人和券商之间有一定的博弈,保荐人在其中可以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
另外,不同的市场由于投资偏好的差异对不同行业也会有一定估值的区别对待。具有冒险精神的纳斯达克市场投资人对高科技股就比较有好感,也将纳斯达克塑造成了科技股的高估值“天堂”;而香港市场对奢侈品类股票则有一定的偏好,这和其贸易港口的城市功能有关。
第三步:“软环境”也是很现实的考虑
而第三步,企业需要考虑一些例如融资成本、上市后的维护成本、监管环境、法律环境、股东退出等“软环境”。
在融资成本方面,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如果选择去香港或纳斯达克上市,那么在投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这“上市三大件”的选择范围十分有限,且收费较高,并且在上市后也需要中介机构帮助递交当地证券监管部门要求的文件,融资成本较高。
而如果选择在科创板上市,那么中介机构的选择可以拓展到很多规模不大的本土机构,融资成本较低。
例如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对其CFO的要求较高,通常需要有融资背景、最好投行出身、对公司业务了解、具有财务知识,同时也要英语表达流利,因为需要与投资人做沟通,而这些英语沟通按照纳斯达克市场的要求是有语音录音发布在网站上的。具有这样素质的人才,其薪资水平相当之高。
在监管环境方面,如果选择美国市场,可能需要面对其对于中概股越来越严格的监管。2013年,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已经与财政部、证监会签署了执法合作备忘录,可以在证监会允许的范围和形式下共享赴美上市中国企业的审计工作底稿。而香港市场则并没有此类机制。
在法律环境上,美国的“萨班斯法案”等对于造假上市等违法行为的处罚相当严重,而美国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也已非常成熟。
股东退出上,在非红筹架构或者VIE模式下,如果选择在纳斯达克上市,那股东上市前持有的内资股在上市后无法退出。在境内上市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而在香港“全流通”试点下这个问题以后也会逐步解决。
另外,美国的做空机构也不是“好惹的”,中概股被做空机构狙击的事件已经屡次发生。
B. 诺诚健华为什么去港股上市不在a股上市
这个你就不应该在这里面问这个的啊, 这是公司的门槛的啊
C. 港股上市公司的基本标准
港交易所可以分为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两个市场有不同的上市要求。
主板上市的要求
主要为较大型、基础较佳以及具有赢利纪录的公司筹集资金。
(1)上市前三年合计溢利(溢利是指利润总额)5000万港元(最近一年须达2000万港元);
(2)上市时市值须达1亿港元;
(3)最低公众持股量为25%(如发行人市场超过40亿港元,则最低可降低为10%);
(4)三年业务纪录期须在基本相同的管理层及拥有权下营运;
(5)上市时最少须有100名股东,而每100万港元的发行额须由不少于3名股东持有;
(6)信息披露:一年两度的财务报告;
(7)包销安排:公开发售以供认购必须全面包销。
(3)港股上市公司昊海生科抢滩科创板扩展阅读:
国外要求
纳斯达克
纳斯达克的上市要求可以分为如下3类。
要求一:
(1)股东权益达1500万美元;
(2)近一个财政年度或者近3年中的两年中拥有100万美元的税前收入;
(3)110万的公众持股量;
(4)公众持股的价值达800万美元;
(5)每股买价至少为5美元;
(6)至少有400个持100股以上的股东;
(7)3个做市商(做市商是指在证券市场上,由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证券经营法人作为特许交易商,不断向公众投资者报出某些特定证券的买卖价格,双向报价并在该价位上接受公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
(8)须满足公司治理要求。
要求二:
(1)股东权益达3000万美元;
(2)110万股公众持股;
(3)公众持股的市场价值达1800万美元;
(4)每股买价至少为5美元;
(5)至少有400个持100股以上的股东;
(6)3个做市商;
(7)两年的营运历史;
(8)须满足公司治理要求。
要求三:
(1)市场总值为7500万美元;或者资产总额、收益总额分别达到7500万美元;
(2)110万的公众持股量;
(3)公众持股的市场价值至少达到2000万美元;
(4)每股买价至少5美元;
(5)至少有400个持100股以上的股东;
(6)4个做市商;
(7)须满足公司治理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上市要求
D. 中国上市公司同时在香港上市和沪深上市的公司有哪些
中国上市公司同时在香港上市和沪深上市的公司有95家(具体如图)
下面是本人怎么样查到这些信息的个人经验:
首先下载一个财富快车软件(这个软件是财富证券公司的进入财富证券公司官网下载最好)
打开财富快车软件,在最顶排那一排按钮往右边数过来第五个选项叫港股期货的那个选项
点开港股期货那个选项就会出现一个下拉菜单,在下拉菜单从上往下数第十个选项叫AH对照,点开AH对照这个选项,就能看到同时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公司名录了
E. 为什么不建议中小股民参与炒作刚上市的新股
A股的新股刚上市的走势,基本上跟其它市场的股票存在很多的差别,比如在美股和港股新上市的公司,并不会跟A股一样大部分个股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在其它市场上刚上市首日就出现破位现象仍旧比较普遍,比如我们熟悉的国内知名企业,阿里巴巴和小米刚上市并未出现大幅上涨,上市没有几个交易日就出现破发的情况,如果这些股票在A股上市,肯定受到资金的热捧大幅度炒作,为什么在A股新上市的公司大多数都会出现大幅度上涨,而资金又为什么热衷于次新股的炒作。
而散户投资者买入炒作的次新股后,如果不懂得止损的话,为什么容易造成深套呢,下面我们围绕这些问题咱开讨论。次新股炒作的逻辑A股上市的新股,只要不是不是大盘蓝筹个股,上市市值不大的个股连续的一字板的个数较多,即使上市首日不设涨跌板限制的科创板刚上市的首日都会出现一倍以上的涨幅,很多新股刚上市后连续的一字板开板后,也会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所以我们来重点讲解下次新股上涨和炒作的逻辑:
第一,除了科创板和后期的创业板的要实施注册制的发行的制度,之前我们A股的上市制度主要是核准制,国家对于上市公司的定价的和市盈率的关系有一定的限制,一般上市公司的发行价格的市盈率不能超过23倍,所以刚上市的大部分的公司都属于被低估的状态,而且核准制下的上市制度中,对于公司的持续性盈利的有着要求,盈利金额也有最低的要求,在没有实施科创板下,亏损的公司的很难在A股上市,所以在A股刚上市的公司大多数会出现大幅度上涨的情况。
第二,由于的股市是为了帮助企业完成融资,所以国家重点的扶持发展的行业,这类行业的上市公司居多,比如最近国家造大力扶持科技行业的发展,比如集成电路,软件设备,医疗等,所以最近几年这类公司上市的比例较大,并且国家还特意设立科创板专门扶持这些行业的发展,这些行业都是目前较为火热,成长性较好,大部分之前上市的相关行业的个股估值一般估值较高,本身刚上市的这类公司的估值较低,由于行业新颖,成长性较好,市场上很多资金热衷于这类个股的炒作,具体参考下图案例:
所以通过上图数据,我们明显发现该股估值水平明显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大盘次新券商的估值都明显高于的行业平均水平,一些小盘次新股,特别是一些盘子较小的公司,估值水平肯定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第二,很多公司的目前急于上市,主要原因是公司的短期发展遇到瓶颈和短期面临缺钱的情况,希望通过上市来获得融资,获得资金后可以继续发展,但是否能够发展成功,这点谁也说不清楚,所以后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很大上市公司的上市没有几年业绩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股价下跌后也很难再次上涨。第三,由于上市对于公司最近几年盈利情况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现在不选择上市,后期的上市较难,所以很多选择上市的时期往往是公司业绩最好的时段,或者说最近几年是发展黄金期,一旦上市后,很多公司业绩会出现大变脸的情况,公司逐步走出下坡路,股价想再次出现上涨,概率较低。总结:由于次新股的本身的特点和符合市场炒作的逻辑,很多上市后新股会出现大幅度的上涨,但上涨后没有业绩的支撑后,后期很容易走出长期下跌的情况,比如公司炒作后被严重高估,上市后的公司发展遇到瓶颈,上市后公司的已经过了发展黄金期,业绩会出现下滑的情况,所以个股也出现逐步下跌的情况,后期很难再次出现大幅度上涨。感觉写的好的点个赞呀,欢迎大家关注点评。
第三,由于上市对于公司最近几年盈利情况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现在不选择上市,后期的上市较难,所以很多选择上市的时期往往是公司业绩最好的时段,或者说最近几年是发展黄金期,一旦上市后,很多公司业绩会出现大变脸的情况,公司逐步走出下坡路,股价想再次出现上涨,概率较低。总结:由于次新股的本身的特点和符合市场炒作的逻辑,很多上市后新股会出现大幅度的上涨,但上涨后没有业绩的支撑后,后期很容易走出长期下跌的情况,比如公司炒作后被严重高估,上市后的公司发展遇到瓶颈,上市后公司的已经过了发展黄金期,业绩会出现下滑的情况,所以个股也出现逐步下跌的情况,后期很难再次出现大幅度上涨。感觉写的好的点个赞呀,欢迎大家关注点评。
总结:由于次新股的本身的特点和符合市场炒作的逻辑,很多上市后新股会出现大幅度的上涨,但上涨后没有业绩的支撑后,后期很容易走出长期下跌的情况,比如公司炒作后被严重高估,上市后的公司发展遇到瓶颈,上市后公司的已经过了发展黄金期,业绩会出现下滑的情况,所以个股也出现逐步下跌的情况,后期很难再次出现大幅度上涨。感觉写的好的点个赞呀,欢迎大家关注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