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那些好公司都去美国上市
有这样几个原因:1)国内许多互联企业在上市前都经历好几轮融资,其中都有海外风投机构的身影,为让其能顺利推出,国内公司普遍会采取离岸注册,股权结构都是外资;
2)与国内市场审核制不同,美国资本市场采取注册制,对于拟上市公司不设盈利门槛。只要你的公司业务高速增长,占据很大市场份额,即便亏损也能上市。例如优酷在国内就上不了,因为根本无法满足盈利条件;
3)从总体融资环境看,美国对于互联网公司、高科技公司普遍看好,并会给予高估值,优酷、360那么高的市盈率就是例子。而且在美国再融资比较方便,优酷最近二轮融资就是例证(这么搞会让首次IPO的土豆极其被动)。
除了上面三个主要原因,在美国上市时间短,不用排队,也不用支出各类“关系费”,也是一个总要原因。
2. 中国公司为什么都选择在美国上市
做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市场的稳定性以及其代表的雄厚的资金来源为企业融资提供最大空间。对于包括中国公司在内的境外公司来说,对美国资本市场趋之若鹜的最大理由无不在于这一市场所容纳的雄厚资金。由于比较健全的法律制度和行之有效的市场运营,不仅是庞大的投资机构,就是零散的个人投资者也能通过很多方式将资金聚集起来,占据着资本市场的重要一隅,使美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和最有效的资本市场。美国投资者对非美国公司的股票的投资大约占这些投资人所拥有的资金总额的12%。
第二,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全球知名度和良好声誉。公司良好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公司的价值,而通过上市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亮相,借助路演等方式以及媒体的曝光,取得类似促销的效应,能够提高企业的声誉。通常,股市分析师会跟踪公司的业绩,并定期预测公司前景,积极有利的报告将有助于提高公司股票的价格。
第三,强化公司的购并手段。上市使公司的价值能通过具有很高的折现性的美国股市的股票得以体现,而在美国上市的公司的股票往往被认可为购并的支付手段,买家往往更有可能接受股票作为支付工具。
第四,进一步促进中国公司的内部改革和提高公司治理的水平。美国市场更为严格的披露和公司治理要求,也将成为中国公司进行改革和实施广泛重组、提高在行业内竞争力
的契机
.
3. 为什么有的公司会选择在国外上市呢
众多国内企业选择在美国上市,各自的出发点均不一样,但是通过美国上市,可帮助企业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企业家改变了生活方式:能够迅速让企业的资产证券化,用证券通过股市募集到所需要的资金,实际上是将企业的资产迅速变为可流通的有价证券和现金,使企业股东彻底的从资产不能变现的压力中解放出来了,使股东过着有钱有闲的日子. 2.财富可世袭:很多企业家的下一代的价值观与父母不一致,不愿意与父母一起打拼守业或没有能力继承家业,企业家们非常担心企业无法延续,财富无法从真正的意义上被继承增值,通过上市彻底改变了这种无法突破的瓶颈,即使下一代是傻子,只要父母将自己在上市公司的合法股权,合法转让给下一代即可实现财富继续增值. 3.企业家美国移民:在美国上市企业家可全家移民,三至六个月可获得美国绿卡,可享受美国外交保护. 4.企业上市市值高:在美国可增长到20倍至80倍之间,一夜之间可使亿万财富变成几十亿甚至几百亿财富. 5.战略发展需要。 美国市场对于急需进行市场扩张的国内企业来说就有极大的诱惑了,如果才能够更快更加有效底进入国际市场?在美国上市是一条比较快捷的途径。选择在某地上市,面对的主要投资群体就是所在地的人们。通过美国上市,实际上就是在向全世界的群体展示自己企业的实力,给他们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然后通过后期的营销运作,企业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进入国际市场。因此,从战略角度来考虑,通过这种方式不失为企业进行市场扩张的有效途径。 6.规范公司治理,获得国际先进企业管理经验。 由于美国证券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监管和规范程度方面都有一套成熟且严格的制度,并且在企业的整个监管方面力度比较大。随着企业上市,企业变成了受社会关注的公众上市公司,使企业有了更好的发展机遇,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并且由于接受监管当局严格的监管,使公司在治理方面更加规范。 国内企业通过海外上市,将在国际化的技术、市场、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得到更多的合作机会。学习国外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对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增强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的国际竞争力将大有裨益。 7.低成本融资,迅速提高企业竞争力。 从客观上来看,国内证券市场发行新股速度在不断加快,股市规模在不断地扩张。但是,如果在短期内发行新股过多,必然对二级市场产生消极影响。 从主观上讲,公司在国内发行新股受到的限制较多,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升国际竞争力,低成本到海外上市将是企业的良好选择。 此外,在海外上市和在国内上市有所不同,在海外上市是比较纯粹的市场和企业行为。企业只要满足法律所规定的条件即可上市,没有名额等限制,人为的因素少一些,也不需要等待一年的时间。相对于国内上市而言,海外上市周期较短、手续也比较简单,这都从综合层面上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因此,完全依靠市场生存和发展的企业到海外上市筹集资金更是值得考虑的选择。 由于美国金融市场十分庞大,尤其是美国纽约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在这样一个平台上,企业短期内通过股票销售筹集的资金,是大笔的、不可随意撤出的企业发展资金,而且由于溢价或市场竞价原因,其数额往往会接近甚至超过企业原有总资产。通常将企业资产的30%上市即可收回相当于原有企业100%~150%的投资,使企业实际增值一倍甚至更高。其次,建立长期在股市上融资的平台,每年都可能融得相当于上市资产的30%的资金。 8.品牌提升,提高在全球知名度。 能够在美国上市相对来说就是一种实力的象征。国外上市流程的规范性、严格性以及对企业整体素质的要求的苛刻性在一定程度上都要高于国内的标准。因此,一旦企业在美国上市成功,尤其是在国际上知名的证交所上市,那么该企业在国内的知名度以及市场地位都会有很大的提高。此外,如果走美国上市,将在国际化的技术、市场、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得到更多的合作机会,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并将迅速打响国际知名度。而国际知名度,对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吸引力、兼容性及扩张力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4. 中国公司为何拼命去美国上市呢原因是什么
A股是世界第几大股市?根据数据显示中国A股从2015年11月以5万多亿美元的市值超越了日本股市,成为全球股市总市值第二,仅次于美股股市;时隔45个月后在2018年8月3日中国A股从最高近10万亿美元的市值缩水至6.09万亿美元,日本股市总市值为6.17万亿美元成功超越中国A股,中国A股成为全球股市总市值排名第三;
原因四:中国部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者实际控人本身就是有外资背景,大股东更希望自己所控制的公司直接登入成熟的美国股市,也不愿意申请登入中国A股市场上市;
原因五:中国部分上市公的大股东有出现移民美国的,或者有美国背景的大股东,直接让公司登入美国股市上市,一来方便美股国情,宁愿受美国监管政策;二来也是可以避免国内资产转移,这样不会限制于中国监控;
以上五大原因就是中国公司为何不登入A股上市,而去选择别人家美股上市的真正原因,不同的中国公司相信会有不同的原因不在中国上市而是选择了美国上市;
5. 为什么都去美国上市
你应该是看了最近的什么京东商城啊 阿里巴巴啊 聚美优品啊等国外上市的新闻,发的感慨吧,他们都是互联网公司:
1)国内许多互联企业在上市前都经历好几轮融资,其中都有海外风投机构的身影,为让其能顺利推出,国内公司普遍会采取离岸注册,股权结构都是外资;
2)与国内市场审核制不同,美国资本市场采取注册制,对于拟上市公司不设盈利门槛。只要你的公司业务高速增长,占据很大市场份额,即便亏损也能上市。例如优酷在国内就上不了,因为根本无法满足盈利条件;
3)从总体融资环境看,美国对于互联网公司、高科技公司普遍看好,并会给予高估值,优酷、360那么高的市盈率就是例子。而且在美国再融资比较方便,优酷的二轮融资就是例证。
除了上面三个主要原因,在美国上市时间短,不用排队,也不用支出各类“关系费‘’。
6. 中国公司为什么都跑美国上市去呢
目前在中国,上市实行核准制,使众多有发展前景,有较好业绩又急需资金扩展的优良企业难以实现股市集资的愿望。据有关报导统计,中国有 3000 多家企业希望上市,但每年能够在中国上市的企业不足 100 家。由于政策限制,民营企业更难争取到上市机会。再者,中国证券市场规模相对很小,实在也难以照顾到国有中小企业,更不用谈民营企业了。随着中国企业家对海外资本市场的逐步了解,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把目光转向海外资本市场,尤其是具有世界最雄厚资金的美国资本市场。
美过有三大主要的证券交易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交易所,此外,也有针对中小企业及创业企业设立的电子柜台市场OTCBB,OTCBB是由纳斯达克管理的股票交易系统,众多公司的股票先在此系统上市,获得最初的发展资金,通过一段时间的扩张积累,达到纳斯达克或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挂牌要求后升级到这些市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只要净资产到400万美元,年税后利润超过75万美元或市值达5000万美元,股东在300人以上,股价达到每股4美元的,便可直接升入纳斯达克小资本市场。净资产到600万美元以上,毛利达到1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股票还可直接升入纳斯达克市场。因此OTCBB又被为纳斯达克的预备市场。
与纳斯达克相比,OTCBB以门坎低而取胜,它对企业基本没有规模或盈利上的要求,只要有3名以上的做市商愿证券做市,企业股票就可以在OTCBB上流通了。也就是说到OTCBB上市本身是很简单的:要有一赚钱的概念与一好的商业计划就足够了。
买壳上市是美国自1934年开始实行的一种简捷的合法上市方法,上市成本低,时间快,而且欲上市企业采取此途径可以100%保证获得上市,避免了直接上市的高昂费用与上市流产的风险。因此目前采取借壳上市的企业越来越多,去年借壳上市的企业比前年增加了三倍。
中国企业在美国成功借壳上市已有了先行者,中国北京一家企业与深圳一家公司是两家实力并不强的IT公司,通过在美过借壳上市,获得了巨额资金。其北京企业原注册资金不过100万人民币,在美过OTCBB市场借壳上市,股价最高时达25美元,而市值(股票总价值)则超过4亿美元。其深圳公司也只是新成立的极小极小的公司,注册资金只有20万人民币,也是在美国OTCBB市场借壳上市,股价在开市一小时从6美元升至22美元,市值也超过4亿美元。
所以“壳”是指有股票上市但没有业务的公司。美国有很多上市公司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业务,如高科技公司因为技术跟不上潮流而停业,开矿公司因储备不足或产品价格低而放弃,制造业因工资太高、竞争无力而停工的。但这些公司仍保持上市的资格。“借壳”指收购这类公司,与之合并成为美国的上市公司。
“借壳”上市选择个“好壳”很关键,首先壳公司必须“干净”,公司可以没有资产,没有业务,但不能有债务与法律诉讼,也不能有违反证券法的问题。另外壳公司的上市资格必须保持完整,包括根据美证监局的要求,按时申报财务与业务情况。最后壳公司要有足够的“大众股份”和“大众股东”,合并后交易才能活跃。所谓“大众股东”是指壳公司最初上市时购买发行股票的股东。
在利用国际金融市场方面,与其它新兴市场相比,中国虽然还在起步阶段,但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以上两个中国企业的成功例子,对中国民营企业应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在过去6年中,已有超过百家中国企业在美国成功上市并取得可观资金,其中一部分取得了巨额资金。
在美国公开发行证券,使外国企业有机会进入一个异常广阔和流动性首屈一指的资本市场。这个市场一直吸引着众多的外国公司。随着中国公司最近在美国公开发行证券成功的事例,使得其它许多中国公司考虑进入美国的资本市场。
7. 为什么最好的中国企业,都成了美国上市公司
公司在美国上市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可以通过发行新股来融资,以用于企业发展,二是公司上市后,信誉得到提升,受公众关注程度会更高,有利于企业发展。所以很多中国的公司都在美国上市。
8. 为什么那么多公司都要赴美上市
目前在中国,上市实行核准制,使众多有发展前景,有较好业绩又急需资金扩展的优良企业难以实现股市集资的愿望。据统计,中国有3000多家企业希望上市,但每年能够在中国上市的企业不足100家。由于政策限制,民营企业更难争取到上市机会。再者,中国证券市场规模相对很小,又背负着"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和"抓大"的任务,实在也难以照顾到国有中小企业,更不用谈民营企业了。随着中国企业家对海外资本市场的逐步了解,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把目光转向海外资本市场,尤其是具有世界最雄厚资金的美国资本市场.
筹集资金是企业上市的首要目的,因而筹资成本和筹资效率是企业选择上市地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国内上市的IPO成本较低,但综合而言这种成本优势并不明显,随着市场、监管环境及制度因素的变化,优质大中型企业海外上市将更为便捷。
首先,国内市场的制度性缺陷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国内证券市场还处在“新兴+转轨”阶段,市场规模小、发行机制市场化程度低、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制约国内证券市场持续稳定发展的股权分置、市场结构单一、金融创新机制缺乏等问题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使得内地企业在融资规模、融资方式、融资时间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制掣。香港、美国等市场虽然IPO条件较为严格,但其国际化程度高,承受大规模融资的能力明显高于内地市场,发行上市机制也更为市场化,制度成本较低。
其次,海外上市的时间成本和再融资成本低。由于上市程序市场化、上市手续透明化,海外上市的周期相对较短。以香港为例,拟上市公司一般6—12个月就可以挂牌交易,而在内地主板上市,企业从改制、辅导一年到通过发审会再到发行,往往需要三年左右。另外,海外证券市场再融资成本低、灵活性强,只要发得出去,可随时进行增发,这也是吸引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的重要因素。目前,相当一批中资企业的再融资额已经大大超过了IPO。
第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企业与海外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企业海外上市的交易成本也随之降低。同时,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也使企业在选择上市地时有了更大的自主性,为吸引国内企业到海外上市,海外交易所纷纷加强了对内地企业的宣传和服务,并降低准入门槛。如香港交易所修订了主板《上市规则》,规定市值达到40亿港元的公司申请上市不需要连续3年的盈利纪录,为大型公司IPO放宽了市场准入条件,给内地大型公司赴海外上市打开了方便之门。
提升竞争实力和国际化水平
通过在香港等海外证券市场上市,将是内地企业国际化的捷径。香港、美国等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严格规范的运作体系,到海外证券市场上市将促使内地企业更好地熟悉国际市场的运作规则,用国际化标准和国际管理规范企业运作,并借助国际证券市场的严格监管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国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