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研究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披露动因及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要查哪些数据如何查找
这个可能要从公司的实际情况入手的了
② 求“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波动与业绩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的文献综述!!!
求“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波动与业绩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分...,发行股票的公司被视为上市公司,因为一般人口有机会投资这些业务。相比之下,私营公司不会发行公共交易所可用的股票,这是一个可以进行证券交易和其他金融工具交易的受监管市场。对我温柔的样子也记得。那都是爱的所爱,
③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的研究成果
[]陈柳钦:“西方新资本结构理论综述”,《甘肃理论学刊》,2010年第2期
[]丁跃武:“基于控制权利益的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方式研究”2008年博士论文
[]李科、徐龙炳:“融资约束、债务能力与公司业绩”,《经济研究》,2011年第5期
[]缪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控制权研究”2005年博士论文
[]肖作平:《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理论和证据》,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张红波、王国顺:“基于经理人过度投资行为的控制权配置机制设计”,《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第5期
[]张立达:《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关系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王忠文、冯涛:“国外资本结构综述及我国上市企业资本结构问题分析”,《学术论坛》,2007年第9期
④ 研究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企业业绩影响的意义
我们研究资本结构,就是要优化资本结构,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使企业资金达到良性循环,降低资金成本,减少财务风险,提高企业偿债能力和绩效。而在这一领域的实证研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必要做出以下几点修正:
首先,因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将决定企业的投资决策,而投资决策又将影响企业的融资选择,所以,不同的战略就需要有一种合适的资本结构与之对应。应该将企业战略因素纳入到资本结构的研究当中去。
其次,这些学者主要都是从企业的绩效对资本结构的影响角度考察企业绩效和企业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而考察资本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的绩效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需要加强二者之间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最后,在数据的选取上应该克服以往局限在2至3年的时间段的截面数据样本,而选用面板数据模型,从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来考察资本结构,这样可结合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的共同优点,并且扩大了样本容量,改善了参数估计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因此,在以往研究方式的基础上研究资本结构时,应该着重考察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经营战略、股权结构之间的交互作用,尤其应当对股权结构、经营战略和外部环境动态变化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做出更深入的分析,忽视这些交互效应可能是国内现有资本结构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
⑤ 许多论文用SPSS处理数据,类似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这些数据不是面板数据吗
是面板数据,做面板数据分析的回归,大部分垃圾论文是用spss,专业论文不是的
⑥ 上市公司资产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这个问题提的有点模糊,“公司绩效”这个概念不对。
根据我的理解你是关心下面的内容:
大了来说,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如果所有者权益过高,负债就低,那么财务杠杆的效用就发挥不出来,那么股东关注的净资产收益率就会受影响,还有很多财务指标也受影响,不一一列举。反之亦然。
小的来说,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其比重大小就涉及到速动比率、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这些都是股东或者投资者所关注的。
要做这个实证分析,我建议你去下同行业里两个营业收入差不多的上市公司年报,然后做财务对比分析,或者直接从搜狐财经、大智慧等财经网站查看相关财务指标。
如果感觉结果不够说服力,也可以做纵向对比,拿同一家上市公司不同年份的数据做对比,具体数据来源和上面方法差不多。
希望可以帮到你!
⑦ 我想问一下,上市公司有无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的比较研究,如何做实证分析
美国《财富》杂志的数据表明,20世纪末,在美国排名千位的公司中,有90%对管理人员实行了股权激励。在中国,我们从黄光裕和陈晓的国美企业战略博弈中,也看到了股权激励的身影。股权激励成为企业的创富机器,它就像一副充满诱惑力的“金手铐”,铐住企业核心人才,达到老板与员工同心协力的效果,共同做大企业的“蛋糕”,实现了双赢。
一元年薪,照样能创造财富神话。美国苹果公司史蒂夫•乔布斯就是“一元CEO”,但他手中握有企业的股权期权,他的薪酬更多地取决于手中股权的价值。因此,他更卖力地工作,让“苹果”重新“红”起来,企业发展的同时,他也成为亿万富豪。适时地引进股权激励,极大激发职业经理人的工作激情,加快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步伐。企业运用股权激励这一“创富机器”,造就很多现实版的财富神话。
成功推行股权激励,关键之处在于能够产生财散人聚的积极效用,规避财散人散的悲剧发生。我从总结大量股权激励咨询项目的基础上,认为企业必须勇闯三关,让员工拼命跟你干事业。
第一关:意识决定未来。企业常常面临这种潜在危险,那就是高管带着工作团队集体跳槽,这对企业的打击可想而知。所以,企业要打破传统激励模式思维障碍,尽快了解9D股权激励这种激励工具,思考如何引入这一工具,防微杜渐。
第二关:思路决定出路。有卓越的思路才能让企业更好地突破发展瓶颈,外部专家的介入也能够让企业少走弯路。因为在我们的培训课程上,能够现场掌握股权激励的核心工具,现场生成自身企业股权激励方案。
第三关:应用决定成败。也许你的企业在准备上市或者已经上市,希望能让一帮老功臣分享公司的成果。但你对导入股权激励机制,还存在很多疑惑。这时,你就有必要借助外部的资深顾问团全程进驻,结合企业实际设计股权激励制度,并指导应用。
有人才有可能,我们要用明天的利润激励今天的员工,用社会的财富激励自己的员工。适时地导入股权激励这一“创富机器”,你就有可能把你的企业建设成中国一流,世界一流!
⑧ EVA视角下上市公司绩效分析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EVA近几年被神化了,但EVA也只不过是一个财务测试方法、一个指标。
EVA是基于为股东创造价值而衍生出来的一个财务指标,但对于我国来说,我个人认为理论意义巨大,但现实意义还是零!我全当您的提问是针对中国的,如果我理解错了,您当我没说过!
首先,EVA是一个高级财务指标,适合于成熟市场,适合于价值理念趋于财务理念的企业使用
要理解EVA,得先知道EVA重视的是什么,EVA重视的是企业价值,简单点理解,就是企业正常创造绩效外,还创造了什么,结果为正数,那就是多创造了价值,结果为负数,就是没达标,结果是0,就是没有成绩,仅靠正常增长实现了债权人、员工、股东一般性收益。那么上述收益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真的被看做是收益吗?当然不是!中国的价值理念可以是每年合同额、可以是收入额、可以是避税额、可以是退税额、可以是政府补贴额,国有体制下还有利税总额,反正所谓的价值是胡扯淡。从企业的角度看,对供应商来说,合同才是王道,企业有合同,供应商就来了,所以绩效就是合同额;对500强评选,收入才是王道,500强看的最终的是市场,所以收入表明市场占有水平,绩效就是收入;对低技术企业,市场比较透明,销售价无法摆脱透明的成本价,税收就是最可怕的敌人,制定税法的时候不管企业情况,“一碗水端平”,那么这种企业,避税就是绩效,能避多少税就有多少极润,还TM都是扣除工资、费用后的净利润;对出口企业来说,我国的优势说白了除了低成本,还是低成本,除了劳动力廉价,还有政府的强大退税,但想退税没那么容易,光有退税额,没有进项往往也不能退,这种企业,拿到多少退税就有多充裕的现金流,退税就是绩效;农业企业,没补贴谁养奶牛?很多农业企业就是靠补贴活着,在物流受限、权贵垄断的时代,农业企业有门路才有多的补贴,有补贴才有活路,补贴就是绩效;国有垄断行业,比如烟草,全都是国有,收税与不收税没有区别,收不收都是国有,利税就是利润+税收,这种企业,利税才是绩效,但获得绩效靠的,是垄断。
其次,我国的财务发达程度远远达不到会计专业人员所想象的那个地步,我国没有职业经理人,属于大股东治理模式,这个模式从属于东南亚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大股东不是财务专业人员,不一定从财务方面去理解公司的发展和业绩水平,所以EVA从现实意义上是一纸空谈。我国公司在治理方面,不客气地说,都不看重财务,都把成本管理、销售、研发放在较为靠前的位置,如何运用财务手段管理公司,中国的老板们九成都是财务白痴,EVA是一个财务专业人员都不一定能看懂的指标,期待白痴看懂专业得不得了的东西,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到过的企业,都是财务总监做成另一套财务报表给老板看,对外公布的,还是审计报告,实际控制人如果不懂、不重视财务,一个高等级财务指标怎么能对企业产生指导作用呢?其他股东都在搭便车,根据中国证监会、地方证监局、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等可能对公司产生治理约束的部门的规定,只对实际控制人是否变着法的侵吞中小股东利益、财产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定,对于用什么来约束实际控制人的价值观念,没有任何规定,上市公司要求的每年多少多少利润,只对拟上市公司有效,上市公司只要不亏,没人管。而EVA在企业亏损的状况下,仍然可以为正数,经济环境不好,少亏就是盈利!我认为规范源于监管,企业都是逐利的,法律不管,什么赚钱,企业就会干什么,包括贩毒甚至走私军火。只有监管才能使企业改变价值观念。
再次,我国的A股市场并不追逐企业内在价值,股东们追逐的是资本利得,这是老生常谈,不是什么新鲜事。证监会今年搞的强制分红也只是无奈之举,用未分配利润和现金流量净额去考察一个公司是否符合上市标准,对我们国家的企业和企业家来说,已经足够先进和人性了。给丫们一个EVA指标,他们看得懂吗?十八大精神还得学几个星期,EVA要学多久?然而这不是关键,关键问题是投资者们看不看得懂,投资者看不懂EVA,证监会制定一个EVA指标,投资者买账吗?股价会涨吗?不涨,哪来的政绩?企业内在价值再高,领导们看不到吧?股民们也看不懂吧……
最后,公司治理的公司绩效问题是萦绕科研工作者们的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数据不多研究不了,没有普遍性,而数据多了,各公司的价值观念又不同,你说用托宾Q?EVA?ROA?ROE?我看都对,又都不对。EVA是提供了一种新的理念,一种纯粹财务的理念,即可以通过财务报表获得,又是一个公认度越来越高的指标,对于科研工作,很有帮助,理论意义应该是重大的。我毕业的时候,很多同学在公司绩效环节多数使用的都是EVA和托宾Q,回归效果其实差距不大。有些教授提出了EVA只是算法复杂,但实质信息仍来源于报表,不能摆脱财务虚假,不能打断和其他绩效指标的内在联系,所以回归结果在样本容量越大的情况下,越一致。我认为这位教授是胡说八道,因为他没有证据,但不能否认他站的高度很高,他可能说得比我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