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市公司变卖资产,减免负债型重组,是利好吗
如果变卖资产是属于长期亏损,影响上市公司盈利的资产,将这样的不良资产剥离上市公司,减免负债型重组后,留下的都是盈利能力强的优质资产,盈利水平会提高,同时又能降低负债比例,提高上市公司抗风险能力,所以属于利好。
2. 多公司1元甩卖亏损资产是否有陷阱
临近年底,在保壳和避免“戴帽”压力下,ST慧球、*ST沈机、宝馨科技等多家公司1元甩卖亏损资产。12月19日晚间,银鸽投资公告称,因公司1元转让子公司四川银鸽事项,引发上交所对其交易动机的问询。上市公司年末突击甩卖资产的行为受到了监管层的重点关注,不少公司在发布公告后就收到了交易所的“闪电”问询。
1元甩卖资产频现
根据银鸽投资此前公告,公司拟将亏损子公司四川银鸽73.81%股权转让给银鸽集团,转让价格为1元。12月16日,银鸽投资再次公告称,控股股东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拟将四川银鸽的日常经营管理以36万元/年的价格委托给银鸽投资行使。也就是说,银鸽投资将摇身一变,成为前控股子公司的“职业经理人”。
12月19日,上交所向银鸽投资发出的问询函,就要求公司补充披露本次交易对公司今年经营业绩的具体影响,并结合说明本次交易是否存在通过剥离亏损资产影响当年利润,从而规避公司连续亏损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交易动机。
12月6日晚间,因1元出售辽原物业100%股权事项,ST慧球遭上交所闪电问询。问询函要求公司补充披露是否存在通过资产处置收益避免连续亏损的交易动机,并说明转让的必要性及商业合理性。此外本次交易价格为1元,要求进一步说明本次交易价格的协商依据及定价公允性。
除了ST慧球以外,年末已有多家*ST公司接连收到了交易所问询函,要求说明转让标的资产经营情况、持续盈利能力、交易目的、资金来源等。
其中*ST昌鱼以逾1亿的价格出售旗下一家持续亏损的企业,被上交所三度问询后再发监管函,要求说明在持续亏损前提下,选择收益法评估大鹏畜禽的依据及合理性,评估中每年盈利预测数及确定依据,并要求本次交易的评估机构同致信德、接盘方霍尔果斯融达等方面分别就相关事项作补充说明。
这就要仁者见仁了。
3. 上市公司重组后为什么收益好
你觉得呢?算一算资产上市以后的市盈率,比较没上市公司的价值,一切都明白了。没上市公司的资产1元钱就只能卖到1元,有时候是多1点有时候还不到1元。
上市以后,就有可能是2元、3元甚至更多。
都是利益,装入优良资产的并不吃亏,接受不良资产的也不吃亏。懂得这个,会做这个,这也是投行为什么会赚大钱的道理。
4. 我想知道哪些上市公司是以承担债务换取资产的,求案例,可以不分析
单纯资产剥离方式
上市公司根据其经营目标或战略需要对其资产进行简单的剥离,如中远增持众城股票成为第一大股东之后在公告将众城之全资子公司--上海众城外高桥发展有限公司转让给中远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转让价格4633万元。该公司账面资产总值4462万元,负债1843万元,账面净资产2619万元,评估后,资产总值4933万元,负债1844万元,账面净资产3088万元,重置成本法,该公司97年1-6月份税后利润为4.5万元。
公司公告:
1、将上海众城大酒家,上海众城俱乐部转让给中远酒店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协议转让价格分别拟定为1826万元和2101万元。
2、将上海众城超市公司转让给上海远洋船舶供应公司,协议价格为100万元。这种单纯的资产剥离形式其同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的公司进行的资产剥离(公司出售)较为相似,可以称之为较为正常的资产剥离。
而上市公司在其公告中的解释也较为明确。如中远在公告指出剥离外高桥发展公司的原因是:"由于目前受经济宏观调控的影响,公司缺乏规模经济,优势无法进一步体现(通过转让),使其与中远集团在外高桥保税区的现有优势得到重新组合和配置,发挥其应有的市场经济作用"。剥离众城大酒店原因"随着餐饮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该酒家经营发展已愈益受到限制,为了调整资产结构,提高资产的整体质量"。众城超市转让原因"作为众城大厦的商业配套设施,因其经营规模和服务范围受到一定限制,经营业绩一直不甚理想。为了尽快提高公司资产的整体质量"。
战略性资产剥离
上市公司对其掌握的资产质量进行评估后,将一部分不良资产进行剥离(一般是剥离给其母公司),由母公司经过一定的资产整合和处理后,再由上市公司按一定的价格回购。这种方式进行的资产剥离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形态。它一般有以下特点:
1、不良资产和负债一同剥离;
2、剥离时可以以零价格转让,也可以根据双方的协议价格进行转让。一般都属于关联交易的范畴;
3、剥离后对剥离资产普遍进行破产、清算。然后上市公司再以一个相对较低的价格对被剥离资产的有效资产进行回购。
4、采用此种方式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容易被会计师事务所出示保留意见或说明段。
5、其实质是对上市公司的不良债务进行剥离。
采用此种方式进行资产剥离的上市公司以真空电子和广电股份为代表。如真空电子在97年10月30日公告,将其所有的上海电子管厂的部分资产有偿转让给广电集团,出让价为6956万元。广电股份1997年12月24日公告将上海录音器材厂有偿转让给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出让价为9414万元(截止1997年9月30日,上海录音器材厂账面资产46333万元,负债44878万元,净资产1454万元,主营收入8220万元,主营利润-221万元,净利润51.2万元,有职工1064人,离退休职工574人。
采用此种方式进行的资产剥离对于上市公司的意义正如真空电子在98年4月20日的公告中指出的"通过了对上海电子管厂实行资产重组整体方案的预案,该资产重组的整体方案,即通过上海电子管厂被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再由真空电子兼并回来的整体行为达到了以下效果:
1、消化GE项目造成的巨额不良资产
2、享受国家对困难国有企业的兼并免息政策
3、使真空电子的资产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而广电股份在其1997年12月24日公告中称"以零价格转让后,实施破产、经审计评估、两公司的有效资产为24000万元,上无四厂15600万元,上无十八厂8400万元,公司(广电股份)董事会决定出资2400万元收购该两企业,通过上述资产运作,公司共核销债务108621万元。"通过如上分析可以总结出此种资产剥离方式对上市公司的意义所在。
5. 资产剥离的关联交易
由于剥离资产的受让方同转让方的关系的区别,使得上市公司的资产剥离可以分为非关联交易和关联交易,将资产直接剥离给母公司的剥离属于有控制关系的关联交易;将资产剥离给母公司的其他子公司的属于非控制关系之关联交易;将资产剥离给其他公司属于非关联交易。在上海上市公司中发生的资产剥离基本上都属于关联交易。
国家有关部门没有对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进行比较明确的规范,而且从实际上也无法进行规范,具体案例处理上基本都持披露重于存在的原则。但是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时应该适可而止,不宜操作幅度太大。否则影响公司的市场形象和进一步的筹资。如广电股份的资产剥离就因关联交易问题而使其1997年的年报被注册会计师出据了说明段:
“1997年6月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将原贵公司所属上无四厂、上无十八厂两个单位经收购破产清醒后,再将部分经剥离后的资产以资产评估后的价值计24000万元有偿转让给贵公司。其中含上无四厂宛平南路88号地块(计35843平方米)的土地前期开发费,价值计6926万元。后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体开发贵公司上述地块,于1997年11月双方签订协议,同意将上述地块再转让给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考虑到这块土地贵公司原已支付较多前期开发费和其他有关损失,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同意按补偿费名义支付21926万元。该项收入在冲减贵公司账面价值6926万后,11000万元转其他业务利润,用于补偿由于土地筹划动迁造成积压呆滞物资处理损失,其余4000万元转营业外收入。上述两项关联交易,对贵公司1997年的损益产生重大影响”。 如真空电子在对其上海电子管厂资产进行剥离前通过认真的分析,根据资产的实际情况,并配合整个资产重组的战略规划将该部分资产分成两块进行剥离。
在资产剥离前对公司的股权投资进行处理,随后进行资产剥离也是一种堪称精妙构思的方案,值得上海的上市公司在今后的资产重组中借鉴。鞍山合成98年1月16日公告将其股权投资的腾鳌纸塑制品厂(原鞍山合成集团拥有40%的股权)后又收购其他股东股权,使其由控股40%的比例增加至100%,使之成为全资子公司。其目的在于如果以股权进行转让、资产不必评估,亦不可能增值,因而也不会带来收益。实际上,该构思经过采用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进行评估。净资产由评估前的515万元增加至评估后的1140万元。最后以1630万元协议价格受让给鞍山合成实业集团公司。此举使公司比单纯进行股权转让式的资产重组所获的收益大大增加。 上市公司在进行资产剥离的过程中一般都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了资产评估。在资产评估中出现了较为普遍的现象有:
(1)基本上所有的资产经过评估后都有增值,且增值的幅度较大。以中远为例,在对众成的资产进行剥离的过程中对其剥离资产进行了评估,其中众城大酒店账面净值1251万元,负债369万元,净资产855万元。评估后账面净值1410万元,负债396万元,净资产1014万元,增值率18.6%。众城俱乐部账面净值1144万元,负债137万元,净资产1007万元,评估后账面净值1304万元,负债137万元,净资产1167万元,增值率18.6%,众成超市账面净值116万元,负债53万元,净值63万元,评估后资产37万元,负债53万元,净值84万元,增值率33.3%。
(2)资产评估中普遍采用重置成本法。虽然资产评估的方法有多种,但是在上市公司的资产剥离过程中普遍采用了重置成本法对其资产进行评估。
(3)未经评估而进行资产的剥离和转让的部分案例由于不规范,受到注册会计师的查处。某公司在97年将一个未经资产评估的公司以9414万元出让给母公司,而实际上该公司的净资产仅为1454万元,且转让时已经亏损221万元。使得该上市公司97年获得近8000万元的投资收益,更甚的是在98年3月25日该上市公司又称经政府有关部门同意,出资4000万元左右回购了该公司的有效资产。这种不规范的操作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以下说明段:1997年12月24日贵公司发布重大事件公告,将所属上海录音器材厂整体产权计账面净权益1454万元,有偿出让给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双方协商收购价9414万元,产生营业外收入7960万元,并相应作了会计处理。该项业务虽已经产权交易所鉴证,但未经过资产评估确认价值。
6. 一个上市公司重组另一个亏损的上市公司后,亏损上市公司的呆坏帐和债务,怎么来做资产清理新公司代替还
都是利益关系,这些都是重组前就谈判谈好的。债务,要么剥离,要么代还。呆坏账都体现在收购的价格上了。
7. 资产剥离、公司分立和拆分上市三者的关系
资产剥离、公司分立和拆分上市关系就是:均属于收缩型资本运营模式。
在上市公司经营过程中,随着经营战略和市场条件的变化,会出现一些子公司、业务板块发展强劲、内在价值突出。
或者出现一些不适合上市公司长期经营战略、没有成长潜力或影响企业整体业务发展的子公司、业务板块。
在此背景下,为了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促进子公司、业务板块更好发展,更好地规避风险,使上市公司更具有竞争力,上市公司会采取分立、分拆、资产剥离等资本运作方式,促进整体价值提升。
相关上市公司采用了分立、分拆、资产剥离的资本运作方式以后,对上市公司整体战略实施、市值管理、业务发展等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值得借鉴和学习。
(7)上市公司通过剥离亏损资产后扩展阅读:
收缩性资本运营在我国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企业扩张与收缩,犹如发动机里活塞的运动,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扩张引起收缩。任何形式的购并都有一个“度”,当并购扩张超过这个“度”时,便会导致规模不经济,平均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企业绩效降低。
收缩就是在这种扩张超过了一定“度”的情况下,为了优化资源配置而产生的。
收缩是扩张的基础,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扩张。为了追求El后更大规模的扩张,企业有时必须以退为进,先“消肿”,剥离与企业发展战略不相容的某些业务或部门,然后轻装上阵。
扩张势头可能更猛。因此,不仅以并购为主要内容的扩张性资本运营可以使企业得到发展,而且以剥离为主要内容的收缩性资本运营也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
8. 企业资产重组——如何剥离优质资产
企业资产重组——优质资产剥离的方式:
主要方式有:资产置换、减资、资产出售等形式。
1、所谓资产置换,是指以上市公司之外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并置换出上市公司原有的劣质资产,以保持上市公司永远是一个由优质资产组成的组合。上市公司资产置换的目的一般是调整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加强主营市场。
2、所谓减资,也称“缩股”,是指以上市公司通过缩小或减少总股本的方式来剥离资产。
3、资产出售是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另一种主要形式。一般来说,被出售的资产为不适合公司长远发展的资产或闲置的不良资产。
上市公司出售资产的动机有两种:
一是优化资产结构,提高企业资产整体质量;
二是筹集新的发展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