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持仓收益 » 没有发生财务危机的上市公司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没有发生财务危机的上市公司

发布时间: 2021-04-08 23:16:31

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所面临的财务困境有哪些异同

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要对外公开的,而且要按照上市公司的管理规范来进行,非上市公司的 财务数据可以不对外公开。
融资成本上分析:企业的融资选择与融资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 股权融资成本包括 股利和发行费用。
(1)公司的税后利润需要扣除 10%法定公积金和 5%~10%的公益金,才能用于分配,故股利最多只能是每股收益的 85%。按我国前几年证券市场的平均市盈率 50 倍计算,则每股收益为(1/50)*85%=1.7%.。再者,我国关于股利的政策上的缺陷使股利成本没有“硬约束” ,上市公司可以低比例分配,甚至不分红
(2)股票发行费用目前大盘股发行费用大约为筹集资金的 0.6%~1%,小盘股大约为 1.2%,配股的承销费用为 1.5%,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的发行成本 大约在 3.2%左右。而目前三年期和五年期的企业债券的利率最高限度,分别为 3.78%和 4.03%,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的银行借款年利率,分别为 5.85%、5.94%和 6.03%。
(3)由此可看出,在不考虑分红的前提下, 企业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成本, 股权自然成为上市公司的理性选择(发达国家的市盈率一般为 10~20 倍,股权融资成本比我国高的多)。但如果考虑其他潜在成本, 特别是股权融资所带来的市场负面效应和控制权收益的损失,如果新股融资不能带来超额收益以抵偿这些风险和成本,上市公司就会放弃股权融资而选择其他融资方式。

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区别是:
1、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比非上市公司的更加严格,更加规范。因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对外公开的,需要做到真实严谨;而非上市公司大多为私企,财务报表是不对公开。
2、上市公司的财会组织体系及机构设置会很完善,设立会计机构负责人岗位,负责和组织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机构负责人由董事会按规定的任职条件聘用或解聘;而非上市公司大多只有会计岗位一致。
3、上市公司会有内部财务会计分析制度。制定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定期检查财务指标落实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和原因;而非上市公司未必做到这一点。

Ⅱ 2010年出现财务危机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我也想知道

Ⅲ 2010年之后到现在,我国哪些企业发生了资金链断裂或者财务危机或者破产,急求

比如:有一家企业在短短几年内,产值从几百万上升到10个亿,利润从很低发展到近一个亿,这时,这个企业的领导人就想到多元化的问题,一方面来分担产品线的风险,另一方面促进企业的发展。上项目,一个不够再加一个,4、5个项目一起上,为达到国内500强而奋斗。到后来上马一个死一个(当然各种原因很多,不能说这个管理者选择错误),大量消耗了原有项目的周转资金。从根本上来讲,每个项目的资金关联度是很低的,横向占有资金需要有相当水平的管理能力才能控制。现在,这家企业的产值上了百亿,但亏损达到几个亿,好在上市企业,钱不够了,就上市去捞一把,继续下一个努力。 又有一家企业,当家产品的产值达到十几亿,利润就有几个亿,也是多元化,干一个死一个,好在家底子厚,还留几个不死半活的项目。从资金链来看,这家企业还不成问题,因为当家的产品利润高,也有一定的家底,几个亿的亏损目前不会影响该企业的发展,也不会在资金链出现麻烦。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满了许多危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不能保证以后也能长期找到平衡。 还有一家据说进了全球500强的企业,搞了许多项目,有成功也有失败,帐面上还有一些赢利;这家公司牛气,反经济之道而行,居然在美国建立制造工厂。有人说:“不亏损才怪,按正常的理论核算,那家企业早就破产了N次,负债都超过资本的好几倍。”好在企业的领导人是国家的,采用非常的手段来处理资金链这个问题:1、将公司旗下的所有采购合成一个部门,以节省采购成本(也可以产生虚构利润);2、将所有产品销售统一到部门,实现物流的成本降低(利用时差不正常获利);3、通过投资在将手中资产变现获得流动资金之后,在国内不断投资新的项目,而且增加了金融类公司的比例。(大大高估商誉部分的资产)4、通过海外的IPO,找到更大的融资源来补充资金链的缺口。再则,如果上叙的还没有解决的话,动用政府继续贷款解决资金链的问题。资金链,是一个企业的鲜血,几乎所有的企业稍做大一点,就会违背企业经营效率这个根本,因此,如何保证资金链的连续性发展,可以说是企业经营的根本。 首先,要有安全,保证主链的资金充分宽余之外,必须有相当的融资能力(包括利用政府、银行等非常手段),在每个循环后要有增值,实企业经营的目的。其次,资金链的畅通也是企业的关键,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存货和应收账款上的阻力是特别的大,一方面降低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另一方面,会大量出现腐败现象。最后,由于企业的发展,经营者的头脑容易出现发昏现象,片面看到企业大了就很成功,而相对来说,危机也随之增大,特别是资金链的危害也日趋严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一个企业核心业务趋于成熟或者转向其他领域,经营风险会下降,相应地,资金链为主的财务风险相应增大。 资金链断裂的五种死法编辑本段 《中欧商业评论》研究了2008年下半年以来发生的数十起企业现金流断裂倒闭或财务危机的案例,我们认为,当前普遍发生的资金链断裂危机可以归为营运资金不足、账期风险、流动负债难以归还导致的流动性枯竭、对外担保贷款给自己企业造成被动、以及投资失误等五方面因素。以上五类因素已经成为压死企业“骆驼”的主要“稻草”。营运资金不足引发的资金链断裂新破产法实施后成为“最大企业重整案”的中国金属(Ferro China,以下简称“中国金属”)停产案可以作为运营资金链条断裂的经典案例。中国金属是一家注册地在百慕大群岛、总部在苏州、在新加坡上市的台资企业。2008年10月8日,中国金属系企业的20余名台籍高管突然集体返回台湾,事先无任何预警,旗下5家子公司全面停产。次日,中国金属在新加坡发出的公告显示,公司无法偿还约7.06亿元人民币的营运资本贷款,其已经到期和可能到期的各类借款高达52亿元之巨。10月10日起,中国金属正式停牌至今。当地媒体的报道称,中国金属2007年实现销售113亿元,税收1.7亿元,净利4亿元,镀锌板产量超过鞍山钢铁公司,在全国排名第二。中国金属依靠投资银行的融资,商业银行的巨额贷款以及海内外各路资本的支持,实现了“裂变式的成长”。即使在法院主持重整阶段,连债权人都认为中国金属的市场前景并不差,而导致企业猝死的根本原因在于其高负债的运营模式和激进的财务战略。由于运营资金不足导致的财务危机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企业规模扩张过快, 以超过其财务资源允许的业务量进行经营, 导致过度交易,从而形成营运资金不足;二、由于存货增加、收款延迟、付款提前等原因造成现金周转速度减缓,此时,若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或借款额度, 就缺乏增量资金补充投入, 而原有的存量资金却因周转缓慢无法满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三、营运资金被长期占用, 企业因不能将营运资金在短期内形成收益而使现金流入存在长期滞后效应。信用风险引发的资金链断裂南京菲尼克斯电气公司财务总监杨芙琴指出,对客户的账期管理是该企业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客户必须现款现货,老客户也都有严格的信用期间,收款只接受银行转账和银票,商业汇票一概不收,宁可失去客户也要控制风险。但事实上,大多数企业为了吸引客户都会给予一定的账期。信用风险主要分为两种:一为突发性坏账风险, 由于非人为的客观情况发生了不可预见性的变化, 造成应收账款无法收回, 形成坏账;二为大量赊销风险, 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 采用过度宽松的信用政策大量赊销, 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市场份额, 但也潜伏着引发信用风险的危机。在2008年的企业倒闭潮中,大量中小企业的财务危机都是信用风险造成。在广东东莞,那些赊销给合俊玩具的小型企业很多都血本无归。流动性不足引发的资金链断裂大多见于两种情况:其一,增加流动负债弥补营运资金不足, 企业为弥补营运资金缺口, 用借入的短期资金来填充, 造成流动负债增加引发流动性风险;其二,短资长用,企业运用杠杆效应, 大量借入银行短期借款,增加流动负债用于购置长期资产, 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 购置长期资产的资金需求, 但造成企业偿债能力下降, 极易引发流动性风险。在这两种情况中,第二种情况更为危险,曾昙花一现的中国普尔马斯特超市(下称“普马”)即属此例。南京大学会计系教授陈志斌曾对中国普马作过专门研究。1996年注册成立的中国普马在成立后的8年内在中国开设了近50家分店,迅速跻身为中国最大的零售商之一。如此大规模的扩张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中国普马的核心模式是以当地银行的贷款开新店扩张,通过供货商赊销经营,通过各个分店之间的现金调配来平衡现金流,甚至调配分店的资金作为新店的资本金。这种高速增长的模式看似完美无缺,但是流动性不足,资金链紧绷像紧箍咒一样如影随形。2004年,当西南某银行收回一笔2亿元贷款时,中国普马各地的门店终于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掉。投资失误引发的资金链断裂企业由于投资失误, 无法取得投资回报而给企业带来风险。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为: 一是投资项目资金需求超过预算;二是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导致投入资金成为沉没成本。著名的广东合俊玩具厂的倒闭案亦属于此种情况。合俊玩具厂2006年之前毛利率一直不错,2006年以后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等,毛利率从原来的13%降低到5%。为了扩大产能、寻求“多元化”发展,该公司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别斥资收购一家即将倒闭的玩具厂和一个银矿采矿权,但玩具厂最后没能救活,银矿投资也因为一直没有拿到采矿许可证而无法产生效益,而主业经营又每况愈下,最终导致企业一夜之间被清盘。相关方损失产生连带风险引发的资金链断裂企业在与其他企业开展担保、借贷以及存款业务过程中, 因对方内部发生重大损失而受到牵连, 从而引发的资金链风险。
希望采纳

Ⅳ 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经营状况方面的征兆有哪些

经营性现金流量为负数
销售收入增长变缓,或负增长。

Ⅳ 求几个关于2010年-2014年企业财务危机的案例

案例一:深圳市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000056.SZ)

根据该公司的公告,该公司2010年度、2011年度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年度净利润为负,2012年4月23日起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该公司2012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正,但是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依据深交所的相关规定,净资产为负也属于公司退市的警示事由之一,该公司股票被继续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根据该公司2013年8月22日披露的2013年半年报,该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3,424,713.12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536,616.93元。

依据该公司2013年10月15日发布的《2013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该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深圳融发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在建投资性房地产皇庭国商购物广场项目已于2013年9月30日完工,本期涉及的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根据银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的评估意见,皇庭广场截止评估基准日2013年9月30日的公允价值约为76.46亿元,预计开发总成本约为21.34亿元,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预计增加深圳融发投资有限公司递延所得税负债约13.78亿元,增加深圳融发投资有限公司2013年第三季度净利润约41.34亿元,其中归属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24.80亿元。

因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24.80亿净利润可是帮了上市公司一个大忙,该公司2013年的净利润和股东权益立刻双双转正,经审计,该公司2013年度归属上市公司的净资产为2,236,808,854.06元,该公司不存在应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的情形,符合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条件,自2014年3月31日起,撤销该公司股票交易退市风险警示。

Ⅵ 急,近三年中国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有哪些

三鹿集团,

Ⅶ 我要找陷入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是不是ST只是其中一种,还有其他的

对于财务困境国内外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在国内财务困境又被称为财务危机、财务困难。现在我国普遍接受概念的是:“企业处于经营性现金流量不足以补偿现有到期债务,而被迫采取更正行动的境况。”具体来讲财务困境是从企业现金流量而非盈利的角度来下定义的,企业财务困境是指企业现金流不足以履行偿还义务或违约,企业承担很大的违约风险。
简单说,凡是出现资金链断裂的上市公司,都是陷入了财务困境。

Ⅷ 为什么很多上市公司在经营上导致了财务困境

财务困境说白了,就是现金流更不上,现金流跟不上说白了就是利润跟不上。
先说现金流吧,盲目投资,投资的回收期很长,客户欠款,账期拉得很长,银行缩表,收缩贷款,证监会监管,不让发行新股,短期营运资金用于长期的投资。
利润这块更好理解了,没有利润,最后现金流肯定跟不上的。有些公司看报表利润还不错,也没有大的投资,但是资金也跟不上,看报表是否有很多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就要注意了,有可能是虚假利润。
原因很多,瞎扯几句,最终还要通过报表以及经营的业务来具体分析。

Ⅸ 怎么看意上市公司是不是陷入财务困境

一般上市公司如果出现财务困境,是应该在单独披露的,还需要做出可持续经营假设评估并提出处理方法。
单纯从报表上面,一般是不会看出短期财务困境的,如果需要预判是否陷入财务困境,还是从行业资产比重对比、市场情景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如果只是简单判断是否陷入财务困境,可以看列示预计的现金流量图进行一些简要分析。

Ⅹ 近年来的企业财务危机案例有哪些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明显无力按时偿还到期的无争议的债务的困难与危机。
由于山东齐星集团债务危机的恶化,同处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的担保方之一西王集团也陷入困境,而曾经跻身中国500强企业的山东天信集团债务危机的曝发,更导致7家关联公司进入破产整顿。在山东债务危机发酵的同时,山东的魏桥集团也受到做空机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