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持仓收益 » 上市公司去年深市八成公司盈利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去年深市八成公司盈利

发布时间: 2021-04-07 15:05:37

『壹』 沪深上市公司2017盈利怎么样

4月底,沪深上市公司全部按期对外披露2017年年报信息。2017年,沪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7.97万亿元,同比上升14.46%;共实现净利润约2.62万亿元,同比上升18.55%,增长率创近年新高。2017年,深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4万亿元,同比增长23.46%;实现净利润7295亿元,同比增长20.58%;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同比增长19.71%,盈利质量明显提升。

综观业绩状况,沪深两市公司在经济发展的韧性、结构优化、新动能等方面呈现出多个新亮点,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正在形成。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这是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成果。

实体经济再上新台阶,高端制造显活力

股东回报意识推动现金分红创新高。沪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意识不断增强,现金分红水平持续维持高位。2017年,沪市公司分红整体比例为37.92%,高于去年约5个百分点。统计显示,共有1000余家公司推出派现方案,占公司总数的74.47%,同比增加约5个百分点;合计派现8111亿余元,同比增加约18个百分点,现金分红金额再创历史新高。

从公司分布情况看,持续稳定高比例分红公司群体已形成,沪市单年分红比例在50%以上的企业194家,30%以上的778家。其中,有370余家公司连续3年分红比例超过30%。

当然,年报也反映出,在落后产能加速出清市场环境下,部分上市公司仍然存在阶段性经营困难或风险,多家公司出现亏损。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公司主营不畅,甚至公司长期失去造血能力,沦为市场所诟病的“壳公司”,面临退市风险。

此外,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规范运作风险。特别是一些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出现信用风险,利用不同形式损害公司利益,干扰公司经营,甚至直接出现资金占用、违规担保问题。对于这些情况,交易所将继续从严监管,防范出现重大风险。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贰』 沪深上市公司去年年报披露体现哪些特点

4月底,沪深上市公司全部按期对外披露2017年年报信息。2017年,沪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7.97万亿元,同比上升14.46%;共实现净利润约2.62万亿元,同比上升18.55%,增长率创近年新高。2017年,深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4万亿元,同比增长23.46%;实现净利润7295亿元,同比增长20.58%;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同比增长19.71%,盈利质量明显提升。

综观业绩状况,沪深两市公司在经济发展的韧性、结构优化、新动能等方面呈现出多个新亮点,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正在形成。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这是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成果。

实体经济再上新台阶,高端制造显活力

股东回报意识推动现金分红创新高。沪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意识不断增强,现金分红水平持续维持高位。2017年,沪市公司分红整体比例为37.92%,高于去年约5个百分点。统计显示,共有1000余家公司推出派现方案,占公司总数的74.47%,同比增加约5个百分点;合计派现8111亿余元,同比增加约18个百分点,现金分红金额再创历史新高。

从公司分布情况看,持续稳定高比例分红公司群体已形成,沪市单年分红比例在50%以上的企业194家,30%以上的778家。其中,有370余家公司连续3年分红比例超过30%。

当然,年报也反映出,在落后产能加速出清市场环境下,部分上市公司仍然存在阶段性经营困难或风险,多家公司出现亏损。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公司主营不畅,甚至公司长期失去造血能力,沦为市场所诟病的“壳公司”,面临退市风险。

此外,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规范运作风险。特别是一些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出现信用风险,利用不同形式损害公司利益,干扰公司经营,甚至直接出现资金占用、违规担保问题。对于这些情况,交易所将继续从严监管,防范出现重大风险。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叁』 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公司去年实现负增长,没有盈利会不会对自己公司股价有影响

一个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对股价有决定性的影响
没盈利 就没有好的报表 也就没有分红和赠股
呵呵 没有题材和业绩支撑的股 股价当然不好了 你看看ST的股 盈利能力不行的

『肆』 从2000年到2009年每年的上市公司总利润增速是多少平均利润增速和加权利润增速呢

上市公司的中报披露完毕,整体显示出盈利逐步恢复的状态。表现为同比增长率虽然仍然是-14.5%,但环比增长率达到35.5%。由此我们只能说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还处于很低的状态,进一步好转和走向稳定性的需求拉动的盈利增长,还需要经济进一步复苏的支持。

他进一步详尽阐述,从影响当期盈利的因素看,价格起了主导性作用。股市上涨带来的投资收益占到总利润的22.39%;大宗商品价格反弹使得资产减值准备和公允价值对利润起到很大的正面影响;相对去年同期,在一季度去库存化后,二季度的成本压力大大减轻,企业的营业利润率得以提升,增加了盈利能力。

相对来讲,从企业的销售收入情况看,仍然改善程度不大。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增长率下降到历史最低点-12.37%,上半年累计降幅收窄至-11.46%,说明需求仍出于缓慢回升状态。

从行业的角度,我们看到的最大的变化是成本压力缓解的电力、石化、造纸包装、航空等行业的利润在快速恢复增长阶段;需求稳定的食品、商业、医药等行业增长的稳定性较好;受益于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电气设备、建筑、建材等行业利润也处于增长中。

由于去年下半年企业盈利恶化的程度较大,基于基数的因素,今年全年上市公司可以实现25%左右的增长。仇彦英特意提醒投资者,如果从好的角度来看,可以认为需求在回升,企业盈利在好转;但从坏的方面看,应该意识到很多行业还没有走出亏损和微利的困境,产能过剩和产品需求低迷仍然是企业要面对的最大困难。

『伍』 上市公司如何盈利

企业的盈利模式有两种:
一种是自主式盈利,通过开发产品,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实现盈利。
一种是外延式盈利,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等实现盈利。
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所谓非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没有上市和没有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这种公司到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须经过批准外,还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公司法》、《证券法》修订后,有利于更多的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和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司。

『陆』 如何看上市公司年报中“利润构成和盈利能力”

通过报表分析其各种盈利指标就可以了,比如:
(一)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分析说明:
(1)“销售收入”是利润表的第一行数字,“净利润”是利润表的最后一行数字,两者相除可以概括企业的全部经营成果。
(2)它表明1元销售收入与其成本费用之间可以“挤”出来的净利润。该比率越大则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3)销售利润率的驱动因素是利润表的各个项目。
【注意】销售利润率,又称为“销售净利率”,或简称“利润率”。通常,在利润前面没有加任何定语,就是指“净利润”。某个利润率,如果前面没有指明计算比率使用的分母,则是指以销售收入为分母。

(二)资产利润率
资产利润率=净利润÷总资产
分析说明:
(1)资产利润率是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虽然股东的报酬由资产利润率和财务杠杆共同决定,但提高财务杠杆会同时增加企业风险,往往并不增加企业价值。
(2)资产利润率的驱动因素是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可用因素分析法定量分析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对资产利润率影响程度。
【注意】驱动因素以及因素分析
(三)权益净利率
财务比率 分析说明
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 权益净利率的分母是股东的投入,分子是股东的所得。对于股权投资人来说,具有非常好的综合性,概括了企业的全部经营业绩和财务业绩。

『柒』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如何

上半年,我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A股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积极主动响应国家战略大局,聚焦主业和实业,稳健经营、运作规范,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提升,盈利能力不断加强。

总体来看,目前上市公司基本面良好,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投资回报逐步提升。相关证券策略团队认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目前在高位运行。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将向着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升级、消费升级和制造升级驱动的新经济动能将不断加强。另外,居民资产配置将从房地产转向标准化金融资产,外资和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正在加快布局权益市场。因此,中长期角度看,A股市场和上市公司相关标的仍具有非常好的配备价值。

『捌』 如何看待上市公司利润高增长

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超过70%的净利润增长真实性如何,其中有没有虚增的成分?不可否认,近年来上市公司利润的增长,是企业竞争力提高的结果。但也要看到,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中有一部分是虚增。 □范桂汕 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企业利润也跟着水涨船高。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利润的增长主要是真实的增长,是企业竞争力提高的结果。但是也要看到,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与成熟市场的上市公司相比,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利润增长中有一部分是虚增,这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股指上扬所带来的上市公司利润的大幅度增长,不能代表企业本身持续盈利能力的增强。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就会发现,不少上市公司为了业绩增长,在兼顾主营业务的同时,将资本逐渐倾斜于投资活动,这已经是某些上市公司股价上涨的潜规则。根据两家交易所披露的数据,前三季度沪市上市公司和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分别获得投资收益1651亿元和159.36亿元(相当于净利润总额的三成以上)。由此看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每股收益大幅提升,季报所反映出的上市公司内在盈利增长的能力不得不打个折扣。 第二、由于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有待完善,而且中国没有实施资源开采的付费制度,政府不得不在某些环节上对资源的价格有所控制,导致了目前自然资源的价格存在扭曲,这使得上市公司的利润有一些虚增。总体来说,中国企业利用自然资源的成本要比国际上的企业资源成本低一些,资源的耗费要大一些。因此,在当前上市公司的高利润中有一块是由于资源价格较低产生的。 第三、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的费用没有支付或支付了少部分,破坏环境的代价没有体现出来,这会使上市公司的利润有一些虚增。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尽量减少环境污染。除了设立行业进入的环境门槛外,各级政府必须对各类企业征收足额的污染费,作为治理环境的资金。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企业在环保方面应该付的很多费用都没有付。 第四、上市公司没有支付足额的社会保障费用。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还很低,这是中国发展阶段较低的表现。但是劳动力成本再低,在制度上也要保证有社会保障的支出,而中国的很多企业没有支付这笔成本或者没有付足这一成本。上市公司中有许多经营矿产开采、房地产开发、道路建设等业务,这些行业的大部分工作是由农民工来做的,而大部分农民工只拿相应的工资,相关企业并没有支付社会保障费用。 第五、国企不分红,虚增了一部分利润。由于中国处于转型期,为了减轻国企的负担,中国政府不从国企分红。在特殊的历史阶段,这种做法可以存在。但在目前的条件下,上市国企利润大增,它们没有理由不向国家分红。不分红,则相当于国家给了上市国企很多的补贴。现在,国企不分红的局面有望被打破,最近出台的相关政策要求国企向国家分红,上市国企也不例外。 第六、中国的金融企业还享受着国家“保护”的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的差额,这也使上市金融公司的利润有虚增的成分。 目前,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上市公司利润不断增加,但隐藏在火红景象背后的问题值得关注。如果在制度上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企业就很难真正具有国际水平的竞争力 。可喜的是,我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在资源、环保、社会保障及国企分红等一系列方面积极推动改革。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企业成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才能使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玖』 上市公司去年亏损8个亿,今年商誉减值12亿,公司股票会被st吗

上市公司去年亏损8个亿,今年商誉减值12亿,连续亏损最少三年公司股票会被改成“st”标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