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市公司需要达到怎样的规模
公司要上市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包括公司的净资产要1000万,公司近几年的财务报表。
公司的章程,公司的董事会章程决议。等等
⑵ 上市公司怎么算大规模
规模大小是相对,比如上证50成份股都规模不小,或者你看一下市值前100的规模也不小
⑶ 上市公司规模如何度量
最简单了...如果不想深入研究就直接看流通市值就行了..
⑷ 企业如何扩大规模
相较于规模,利润与营运质态更为关键吧?
有好的项目,有好的团队,有好的赢利模式,规模的扩大只是时间问题。
反之,如果上述条件不成熟,一味追求扩大规模,只怕会虚胖,管理不到位,只会影响正常发展。
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规模与架构,如果越穿或滞后了,都会影响发展进度。
回复楼主,短期内迅速扩大规模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加大融资额度与规模;二是引入风投一类的外来投资资本,出让一部分股权。
归根及底,扩大规模就是两件事:一是招兵,扩充团队;二是买马,增加可调用的资源。
而不得不提的是招兵买马只是第一步,更为关键的是如何训练队伍,成为兵强马壮,再进一步如何鼓励士气,百战百胜?
⑸ 什么是上市公司扩张
就是扩大规模吧
⑹ 上市公司的规模分为大和小,要怎么筛选分别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有哪些依据比如在主板上市的算为大规模
看综合实力,如公司规模,企业排名,行业排名,另外你说的股市什么看也是个办法!
⑺ 公司是如何通过上市扩大其规模的
首先来说一下对企业的作用,对一个企业来说发展的前提是要不断的开发新项目,而开发一个新的项目是需要很多资金的,这时企业就可以在股票市场中募集资金,如是未上市的公司,此时也可以向证监会申请上市,从而达到筹措资金的目的.然后来说一下股东,大家应该知道,股东手持股票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其在企业中的地位,当然股票的价格也直接影响股东的财富,,所以股票无论是对企业还是股东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些上市公司虚报自己公司实际情况的原因,就是希望自己的股票能够得到更多人的青睐,从而把股价抬高,从中牟取暴利
记得采纳啊
⑻ 企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转载
企业发展理念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成长的不竭动力
经济学大师们赋予了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以丰富的内涵。熊彼特把企业家看成是“革新者”,强调与日常工作和单纯的管理不同的“创新”是企业家的真正职能和必须具备的素质。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新,现代经济本质上是企业家经济。法国经济学家赛伊说企业家就是那些把资源从低效益项目的生产转到高效益项目生产中去的人。
为了体现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成长中的重要性,在中证·亚商50强的评选活动中,评选工作组制定了几项有创造性的举措来保证入选企业的当家人是真正的企业家或企业家团队,这是中证·亚商50强评选区别于国内其它企业评价或业绩排序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第一,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单独设置了“管理层素质”和“企业制度”两大类指标,从而从企业家本身素质和企业家管理实践两方面来全面反映企业家能力。从CEO素质和管理层团队来评价管理层素质,其中CEO素质从CEO管理经验、商业意识、人格魅力等三个方面来具体评判;而管理层团队从管理层团队结构与整体素质、管理层团队合作两个因素来测评。此外,在其它指标中也有间接反映企业家素质的因子,如在“经营能力”一类指标中设置“战略管理”和“日常管理”两类亚指标,从实践方面来反映企业家精神。第二,通过多种形式把抽象指标定量化。对企业家素质的评价是最困难的事情,也是一般性企业评价工作不敢涉足的。评选工作组专家除了从各类公开媒体上了解初选企业的企业家状况外,还花费大量的成本奔赴全国各地,对企业的当家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查和访谈,以确保评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连续两届入选50强的青岛海尔能够在竞争最激烈的家电行业保持高速度持续成长,尤其在家电行业大部分企业业绩滑坡的近几年,海尔集团的销售增长率连续16年保持80%的速度,是与其掌舵人张瑞敏所拥有的企业家精神分不开的。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这一论点在张瑞敏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张瑞敏在中国首创了“以人为本”的海尔文化;通过输出海尔文化开创了“休克鱼疗法”;在营销创新上提出了“服务重于利润”的战略思想,制定了“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的星级服务模式;针对规模日益庞大的企业集团,他首创了OEC管理模式,在制造现场管理提出了“责任到人”、“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的新举措;在公司产业定位上,坚守“每一项产品都要做行业前3名”的产业理念。总之,在海尔的每一次活动中,都体现了海尔企业家团队的创新精神。
专业化演绎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理论上讲,一个企业到底是专业化好还是多元化好尚无定论。专业化和多元化是企业发展战略上的两难选择。2000年我国上市公司出现了多元化经营热,约有200家上市公司扩大或变更了经营范围,但多元化风险大,失败率较高。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企业开始扭转多元化为主的大规模重组,通过大规模的企业剥离、分拆使业务重新专业化,以提升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核心能力。我国企业大多是幼小型企业,主营产业市场占有率不高,核心能力不突出,缺乏实施多元化战略的能力和资源,专业化应是其基本战略。第二届50强上市公司中的绝大多数企业是专业化很高的企业,专业化的主营业务是企业现金流的基本源泉。从50强的排名中,我们不难看到许多熟悉的名字:东方电子、乐凯胶片、青岛海尔、同仁堂、风华高科、中集集团、佛山照明、深万科等等,它们都是所在产业的佼佼者———高度专业化的产品不但占领了国内市场,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抢得一席之地,如风华高科主营片式电容器,1999年产量已进入全球前十位,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公司募集资金基本上投入主营产业中,公司目标是在3-4年内进入世界该产业五强,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10%左右。又如中国房地产业第一品牌的塑造者———深万科公司在成立之初主营业务并不明晰,多元化使企业无核心竞争力可言,但90年代后期以来公司一直把房地产业作为主营产业发展,把非主营业务剥离出去,企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日益凸现,正是专业化造就了“万科”品牌。中国证券市场中持续高成长股的典范———东方电子,其秘诀就在于通过专业化培植公司的核心能力。尽管50强企业有条件实施多元化战略,但他们始终在主营产业中辛勤耕耘,咬定主业不放松,通过专业化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它企业的显著标志。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专业化程度低的多元化企业缺乏持续的核心竞争力,降低了企业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在转轨经济和新兴市场国家,低层次的多元化已失去生存的空间。目前,我国不少上市公司就是因盲目多元化而失去生存能力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50强上市公司因致力于专业化而形成了牢固的竞争优势和持续的发展潜力。
持续竞争优势的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基本保证,为了突出入选公司的核心能力,我们特制定“核心业务”这一类指标,并从主导业务和产品创新两个方面分6个因子进行评价,其权重达30%,与基本财务指标的权重一致,并列第一。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我们评选出的50强企业基本上是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企业,它们在各自的产业领域甚至某一细分市场的市场占有率相当高,一般属于行业前3位的企业。2000年年报显示,50强上市公司是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与1999年相比,50强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增长率平均为32%,其中大部分公司的增长率达到了50%以上,显著高于沪深两市总体水平。在该时期内,有三分之一的公司进行了再融资活动,但募资基本上投入到主营业务中,以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可以预计,今天的50强企业在各自的行业中辛勤耕耘若干年后,少数企业有望挤身世界500强,它们是中国企业冲击世界500强的希望所在。
产业创新铺就企业发展通道
战略专家哈梅尔指出大公司兴旺发达靠的是改变游戏规则,它们或者彻底改变了本行业的竞争基础,或者创造了全新的行业,或者完全改造了现有的行业。哈梅尔认为以创新未来产业或改变现有产业结构、以对自己有利为出发点来制定企业战略,是企业战略的最高层次。长寿公司的长寿秘诀在于其有持续不断的产业创新能力,可以说,产业创新是企业发展潜力的内核。
上市公司为了实现持续发展,必须能够保持新旧产业或业务更替渠道畅通,一旦主营业务出现减退势头便不失时机以新替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同时建立三个层面的产业或业务:拓展和守卫在第一层面的目前主营业务(产业);同时建立将要成为中期经济增长点的第二层面的未来主营业务(产业);此外还要在第三层面中物色能确保公司长远发展的新兴产业。第一层面业务为上市公司提供现金流入和保持公司的近期业绩;第二层面业务为上市公司创造产业吸引力(效应),以提升公司市值;第三层面业务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储备知识资本和提供备选产业目标。资本市场其实反映的是上市公司三个层面活动之间的均衡价值。第一层面产业是企业现金流的主要来源,但在决定股票价格方面,他们也许只占很小的比重,股价多半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将来的期望值,而这种期望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吸引力。50强上市公司的发展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产业创新。如真空电子通过信息产业创新使企业由传统电子制造业企业转向了网络设备制造企业,鲁北化工通过绿色化创新实现了企业由衰退的传统工业转向了绿色工业,青旅控股通过开发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连锁经营等实现了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的融合,广州控股通过资本运作构筑了电力+城市基础设施+信息产业的产业梯队。50强上市公司通过产业创新不但提升了公司市值,打开了公司融资空间,而且奠定了企业持续发展的产业梯队。
国外长寿公司的经验告诉我们,产业创新能力是一家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一个企业如果缺乏产业创新能力,一旦当产业衰退或产业环境变得不利于企业时,企业就会因产业的衰退而衰退,甚至成为衰退产业的陪葬品。如因家电行业、摩托车行业等传统产业的衰退,部分上市公司因缺乏产业创新能力而陷入了生存危机,昔日的绩优股大多已成昨日黄花。为了避免50强公司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评选组在对入选企业的评价上尤为注意对上市公司的产业创新能力和创新资产的评价,重点从创新投入、新产品开发情况、人力资源素质等来评价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我们相信只有这样评选出的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基础,才能起到弘扬创新精
⑼ 上市公司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模
公司上市分为股票上市与债券上市。
一、股票型上市公司上市要求:
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经向社会公开发行。
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3、公开发行的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的,向社会公开发行的比例10%以上。
4、公司在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5、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原国有企业依法改建而设立的,或者本法实施后新组建成立,其主要发起人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可连续计算。
6、证券交易所可以规定高于前款规定的上市条件,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二、债券型上市公司上市要求:
1、已经公开发行公司债券。
2、公司债券的期限为一年以上。
3、公司债券实际发行额不少于人民币五千万元。
4、公司申请债券上市时仍符合法定的公司债券发行条件。债券发行的条件之一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三千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六千万元。
(9)上市公司是怎么扩大规模的扩展阅读:
公司上市的收益
1、开辟了一个新的直接融资渠道,虽然在规范的市场,股权融资成本一般来说比债权融资的成本要高。
2、企业上市后,成为一家公众,对于提升公司品牌有一定的作用。
3、上市后,必须按照规定,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财务体制。对于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公司上市的弊端
1、增加一定的维护成本。例如上市公司要设立独立董事、独立监事等,要在媒体披露信息,会增加广告费、审计费和薪酬等营运成本。
2、管理层压力增加。股民对业绩和回报有一定的要求。如果经营不佳,业绩下降,公司股票会遭到投资者冷遇,甚至有退市的可能性。
3、对大股东的约束力有所增加。上市后股东增多,对大股东和老板的约束力也增多。大股东不能再搞“一言堂”,企业重大经营决策需要履行一定的程序,必须尊重小股东的权利,这样有可能失去部分作为私人企业所享受的经营灵活性。
4、公司透明度提高。从大的方面看,提高透明度并非坏事,但有时主营业务、市场策略和财务等方面的信息披露会对竞争对手有利。
⑽ 上市公司指的是什么规模的公司.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具备上市公司的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第五十条 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公开发行;
(二)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元;
(三)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百分之十以上;
(四)公司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证券交易所可以规定高于前款规定的上市条件,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具体可网络参照《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和《深证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