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持仓收益 » 加特可是上市公司吗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加特可是上市公司吗

发布时间: 2021-04-04 12:05:36

A. 上市公司跟普通公司有什么区别

上市公司跟普通公司的区别如下:

(1)自由度不同:

上市公司因为讲合规,所以不如非上市公司自由,有些企业不愿意上市,是因为不愿意公开财务,有些东西不愿意让人看到,也不愿意决策时让其它人指手划脚。例如华为,老干妈,娃哈哈,这些名企都没有上市。非上市公司自然自由度就高,公司决策者并不需要收到过多的限制。

(2)信用不同:

一般来讲, 上市公司的信用比较好, 比较容易在市场上获取信贷,上市公司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第二次,第三次上市融资,因为,如果你的股票有一个现成的市场并且在积极的交易, 投资者就对你的股票比较有信心。

(3)激励员工方式不同:

吸引和激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员工,主要是通过股票选择权计划来进行,一个上市公司的股票对其职员更有吸引力。因为公司股票有一个流通的市场,股东可以收回创业投资,风险资本有一个退出渠道。非上市公司则通过职位、资金等方式来激励员工。

B. 中国现在有多少家上市公司

市场结构为上市公司过度“圈钱”提供了方便

股票市场结构本身决定了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群体中处于强势群体的角色,这就为上市公司过度“圈钱”行为提供了有利条件。虽然融资者解决资金需求的渠道很多,如银行借款或债权融资等,但股票融资的非偿还性及低成本性使其具有了无比巨大的优越性,融资者首选的方案自然是股票融资;当然融资者通过股票融资时必须要将自己企业的发展前景(具体来看就是融资将要投入的所谓项目)描绘得很好,这样才能吸引投资者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口袋的钞票拿出来,相反投资者在利益预期的促动下,虽然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了解融资者的真实面貌,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及精力、识知等条件限制永远不可能对融资者情况全部摸清。从这个角度看,股票市场结构本身就决定了融资者群体即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群体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换言之融资者群体在股票市场中是处于优越地位的强势群体地位,而投资者群体无疑是弱势群体。用当代美国社会学科尔曼的话来说就是融资者结构群体与投资者结构群体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结构分布”。上市公司作假造假是证券市场上一个普遍存在的难以根治的顽症,被发现的表现为再融资失败,而未被发现或未引起市场公愤的可能就太多了。

由此可见,在股票市场上融资者群体和投资者群体“结构分布”本身就不平等关系,赋予给上市公司的优越地位,为其能够在市场上过度“圈钱”提供了方便。

我国上市公司产生的特殊背景为过度“圈钱”提供了土壤

我国股票市场的产生是改革开放后管理层采取渐进式市场经济模式为导向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其产生的基础存在着制度性的先天缺陷。对于这一点理论界、学术界早已经进行了阐述,笔者这里主要从社会背景去揭示这个问题。

过度“圈钱”行为实际上是旧体制下国有企业“投资饥渴症”行为的延续。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的软预算约束形成的企业“投资饥渴症”是不争的事实。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数是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软预算约束在没有得到彻底改进的情况下,过度“圈钱”行为也就难免,而且关键是在我国传统的官本位及地方政府保护主义的影响下,企业原有的“投资饥渴症”意识并没有因为增加几个社会股东而削弱。今年股票发行方式由计划审批制向核准制转变,最近又公布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规定等措施,这些都是有利于遏制上市公司“圈钱”饥渴症行为的。

我国社会全面转型的大背景为一些上市公司过度“圈钱”提供了借口。我国目前正处在加速实现现代化和社会全面转型时期,企业要做大、做强既是管理层的要求,也是上市公司梦寐以求的,因此上市公司对资金需求也特别大。应当说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以海尔为首的一些杰出的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市场“圈钱”已经取得了做大、做强的目的,虽然这种企业寥寥无几,大多数企业只知道“圈钱”,但从这个角度看,上市公司“圈钱”行为本身并不是坏事。问题是“圈钱”后不干正事,或者说“圈钱”后将资金存入银行吃利息或用来搞所谓的“资本运作”(至于以此搞腐败也并不少见),即上市公司没有把圈得资金投入到实质经济中,这种行为无论是首发上市公司还是再次融资的上市公司都可以称为过度“圈钱”行为。这也许是衡量上市公司“圈钱”行为是否为过度的一个标准。相当多的上市公司首发圈钱后没有投入实质经济项目中,使募集资金闲置多年应当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因为这是导致我国股票市场效率底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自然更是宝贵资源的白白浪费。

国内市场良好的二级市场背景也为上市公司过度“圈钱”奠定了较好的市场氛围。上市公司“圈钱”如果没有良好的二级市场市场背景也是不可能的。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成熟,人们对股票市场的认识也不象西方成熟市场那么 “理性”,投资者介入市场基本以短差运作为主,他们并不十分关心上市公司每年的现金分红,这也给上市公司只讲索取、不讲回报的过度融资“圈钱”营造了较好的市场氛围。这里我们还是以较为关心股东利益、市场口碑较好的飞乐音响作为例子来分析。如果我们剔除市场主力运作等其它非公司因素,该公司上市10多年来非常慷慨地大比例转送股本,也正是符合了二级市场运作的口味,因为市场需要这样的分配方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飞乐音响这10多年来均以现金分红,目前其股价复权还能是1150元以上吗?!而且如果上市公司采取大比例现金分红方案,往往被市场人士戴上“资本运作意识”不强的帽子(这些股票在市场上一般被喻为“ 瘟股”),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海外上市的国内上市公司也纷纷到国内市场“圈钱”也不无国内二级市场高亢的情形有关(可以想象中国石化、华能电力在香港二级市场分别仅仅值1个、4个多港币,而国内首次发行价则分别为4.22元和7.95元,傻瓜都会愿意到国内融资)。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过度“圈钱”行为,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上市公司,还要考虑投资者结构。换句话说,求富心切的二级市场氛围助长了上市公司过度“圈钱”行为产生。

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相关制度或规则不健全也为上市公司过度“圈钱”钻到了空子。以上我们已经提到过我国股票市场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这个背景实际上也就决定了我国股票市场制度及规则本身只能通过逐步发现问题来解决问题。目前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我国股票市场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在于制度不全或者监管不严,譬如《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中部分内容虽然早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但修改速度太缓慢。应当说这些说法不无道理,然而从社会历史角度看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法律法规这种现状也不应大惊小怪。要知道西方发达股票市场制度和规则目前来看是比较健全的,然而是经过多少年才努力才完善起来的。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发展我国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动因是为了国有企业改制(变形后有的就成了解困项目),所以制度与规则偏向融资者也是顺理成章的(这里产权经济学分析得是非常透的)。我国上市公司“一年盈、二年贫、三年亏”短期运作行为是司空见惯的,原因自然很多,但也确与一些企业借国有企业改制为借口而从市场上大捞一把的情形有关。一些企业集团通过下属公司上市后圈钱将上市公司作为“提款机”最令市场深恶痛绝。一些上市公司“圈钱”后大变脸,更能揭示这里的奥秘。1993年上市的一家江苏上市公司后上市后在97年前虽然给投资者也洒过一些香水,但在1998年借国企解困三年攻坚战以纺织业为突破口前提下不知如何搞到了增发的额度,增发后便出现亏损,原因很简单,因为增发所募集的巨额资金被其大股东挪走不知干什么去了。

C. 特种钢材有哪些是上市公司的

特钢概念股(相关个股)
新兴铸管:新兴铸管是全球最大的铸管生产企业,产品以铸管、长材和特钢为主。公司有100万吨有特钢产能;11.5万吨普通不锈钢管和5万吨高端不锈钢管(含双金属复合管)产能;3.6万吨高端铸锻件中的径向锻造已投产,8万吨精密锻造将在2012年投产,15万吨大型铸锻件2013年投产,公司也将受益于特钢行业的发展。

西宁特钢:西宁特钢作为西钢集团的绝对控股上市公司,是西部地区最大的特钢企业,拥有150万吨钢,130万吨材的产能,作为特钢产业的中坚代表,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具备完备的生产线和诸多明星特钢产品,背靠丰富的矿产资源。

大冶特钢:大冶特钢是一家大型钢铁企业,是我国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工模具刚及高精度中厚壁无缝钢管等品种的生产基地,名列全国最大工业企业500强。主导产品为齿轮钢、轴承钢、弹簧钢、工模具钢、高温合金钢、高 速工具钢等特殊用途的钢材,产品畅销国内外,远销世界五大洲近30个国家和地区。

抚顺特钢:抚顺特钢依托集团的资金、技术、渠道和采购等优势大力发展高端、高品质的高温合金钢和不锈钢,为国防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大型特殊钢重点企业和军工材料研发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的特钢摇篮,先后为我国冶炼出了第一炉不锈钢、第一炉超高强钢、第一炉高速钢、第一炉高温合金,并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导弹、第一艘潜水艇和多项国家重点国防工程提供了大批关键的特钢新材料,是我国军工特钢材料的主要单位,行业领先地位突出。

中原特钢:中原特钢作为军工企业,与河南其他钢企不同,公司一直在走差异化路线,以生产工业专用装备,及大型特殊钢精锻件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是国内目前拥有熔炼、锻造、热处理到机械加工完整生产线的大型锻件生产企业。原为兵器工业部下属军工企业的过硬中原特殊钢厂,经过数次改制变更设立中原特钢公司,并于2010年6月首次公开市场发行7900万股。公司作为老牌军工企业,在人才储备、制造设备和技术流程等方面积累了较大优势。

D. 国内上市公司并表必须绝对控股吗

合并财务报表不是以是否控股为原则。而是以母公司是否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为准。体现财务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有可能持股半数以上但不能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特殊情况。

E. 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可以上市吗

可以。

子公司上市方式是分拆上市。分拆上市指一个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

分拆上市后,原母公司的股东虽然在持股比例和绝对持股数量上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可以按照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分成,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子公司分拆上市成功后,母公司将获得超额的投资收益。

(5)加特可是上市公司吗扩展阅读:

中国证监会2019年1月末出台的《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中,在“完善基础制度”环节明确提及:达到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可以依法分拆其业务独立、符合条件的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

当前A股上市公司群体,已有众多公司将旗下子公司分拆到新三板挂牌的案例,将子公司分拆到境外上市的案例也已日趋常见,但将旗下子公司分拆到A股上市则少之又少,个别分拆、分立案例也是极端、特殊情形,或是避开监管红线变通实施。

在当前发行体制下,一家公司通过IPO上市便达到了融资发展的目的,如果再将子公司分拆上市,则相当于多拥有了一个资本平台。此外,分拆子公司上市还可能涉及同业竞争、关联交易及独立性等问题。

在专业人士看来,科创板允许分拆上市有着诸多积极意义。科创板旨在补齐资本市场服务于科技创新的短板,允许分拆子公司于科创板上市,有利于调动上市公司创新投入的积极性。

发挥上市公司在资金、人员、研究能力和市场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孵化和培育出更多的创新企业,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科技孵化器的功能。

F. 中国有哪些企业在纽交所上市

http://blog.sina.com.cn/u/1233721385

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已有7年的历史,在华尔街上经历过三起三落,“7年中,既有像中华网这样中国概念股风光无限好的辉煌,又有大半股票价格跌破发行价,有些股票仅值几毛钱惨不忍睹的苦涩。”一位国际金融和投资银行专家这样总结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的7年历程。中国概念股在华尔街掀起了四波浪潮。
第一波浪潮:中国股票首次登陆华尔街
1992年底中国证监会成立,随后,就批准第一批公司到海外上市。中国公司第一次在美国股市上露面是在1993年7月的青岛啤酒,随后还有上海石化、马鞍山钢铁、仪征化纤等八家。它们的主挂牌在香港,但通过全球存股证方式(GDR)和美国存股证方式(ADR)分别在全球各地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1998年8月,上海石化H股在香港上市的同时,将50%的H股转为ADR、GDR在纽约上市。通过其他途径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第一家与中国有关的股票是1992年10月9日上市的华晨金杯汽车,发行价为16美元,当年11月底升至33美元。第二家是中国中策轮胎,第三家是上海摩托车。由于是中国公司第一次在美国上市,很快就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形成一股热潮,在1993年7月份达到高峰。这些股票以青岛啤酒受到追捧最为典型,当时,39家外国著名投资公司争着要当其代理商,认购率也超额200倍,股价最高时达14港元。
第一批海外上市的企业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绝大部分改制前为国企,二是行业限于制造业。那么,这些股票为何受到国际投资人的青睐呢?专家认为,首先从宏观上讲,当时中国经济GDP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值的一倍多。第二,国际投资人看好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他们做决策时,只关心几个简单的数字,就是说,中国人均某一个产品消费是多少,然后与国际平均数字进行比较,感到潜力惊人。此外,中国制造业有较长期的历史,基础比较雄厚,而且中国政府对制造业一向大力扶持。
第一次浪潮持续到1994年就消退了,股价跌到谷底。一方面是受到墨西哥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公司本身的原因,这也是主要的原因。上市半年后的中期业绩公报和一年后的年报业绩较差,与公司管理层在上市推荐过程中所做的预测有很大出入。于是,国际投资人对中国制造业产生怀疑,虽然是股份制企业,但这些上市企业在管理制度、体制、公司的治理结构等方面仍存在着传统的痕迹,特别是存在缺少激励机制,公司运营业绩和股价表现与管理层和员工利益关联不大等一系列问题。第一次浪潮就这样退下去了。
第二波浪潮:基础设施类股票领风骚 以制造业为主的股票引发的第一次浪潮消退不久,到美国上市的第二批中国股票又开始出现在华尔街。不过,这次制造业公司很少了,取而代之的大部分是以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为主的公司,这些公司涉及航空、铁路、公路、电力等领域。如华能电力国际、中国东航、南方航空、大唐发电等公司。
这些公司一上市,很快吊起那些想购买中国基础设施股票的人的胃口。不过,投资人换了一波。他们同样拿人均航空里程、人均用电量、人均能源消耗量等指标与国外进行比较,发现均远远落后于世界主要国家,具有极大的增长潜力。认为投资这类股票风险较小,于是,纷纷购买。 然而,好景不长。购买这些股票的主要是一类机构投资人,他们原打算长期持有,进行战略投资,不到迫不得已时是不轻易出手的。结果,这些机构纷纷抛售这些中国公司股票,造成股价狂跌。
中国股票在华尔街的第二次潮涨潮落的原因与第一次大同小异。从宏观上讲,由于经济疲软,许多项目被迫缓建或停建。此外,基础设施领域恶性竞争,导致企业严重亏损。像民航业,进口飞机过多,飞机运力过剩,机票打折,导致民航业全面亏损。
第三波浪潮:红筹股一度红透半边天
中国概念股在华尔街掀起的第三次狂潮是红筹股,这波狂潮起始于1996年底,终结于1997年10月的金融风暴。它所引发的震荡远远超过头两次,其主战场虽然是在香港,事实上华尔街也倍受冲击。
所谓红筹股,是我国以某一个部门和某一级政府为背景,投资到香港的窗口公司,这些公司利润往往有超常规的增长。尽管这些公司主挂牌在香港,但通过美国存股证方式(ADR),也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些股票有航天科技、招商局、中国华润、上海实业、北京控股、广东粤海等。像北京控股认购时,香港六十个财团入股,冻结资金数千亿,创造了1200倍认购率的香港股市记录。香港六大富豪一同出席推介会,这在香港还是头一回,一时成为投资界的美谈。1997年5月18日挂牌,上市股价是11.48港元,当天收市涨到44元,最高时达到66元,去年收市价为12.25港元。
红筹股有几大因素吸引海外投资者:
一是最直接的“中国概念”,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二是海外投资者认为,红筹股与前两类企业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注册在香港,由香港当地的管理层运作,有相当的自主灵活性,经营环境较好,融资方便,避免了前两类企业的不足。中资企业背后要么有行业部门的支持,要么有强大的地方政府作后盾。
三是,这些企业可获得优质和超常规资产注入,资产组合多元化,可带来企业高速发展。
第四,拥有一大批战略投资者。最后,与香港回归祖国的大环境有关。然而,随着1997年底亚洲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香港股市一落千丈,人气极度低迷,再加上红筹股业绩和表现欠佳,结果,好景昙花一现,不少股票跌到发行价以下,至今仍在这一价位徘徊,像粤海还走上了清盘的道路,令人扼腕叹息。
第三次浪潮消退后,国外资本市场对中国股票大门紧闭长达15个月。
第四波浪潮:高科技概念股掀起新狂飙
1999年7月1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企业申请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同一天,中华网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挂牌当日,股价由20美元飙升到67.2美元,上涨235%,当日市值超过110亿人民币,集资1亿美元。16日股价由58美元,突然飙升至101.3美元,涨幅达75%;17日,再次狂涨至137美元。2000年1月11日,收盘价高达82美元(一拆二后)。
中国电信年前最后一天收盘价为128美元,逼近历史最高价。中国荣昌国际控股公司在中美入世协议达成前,每股股价仅为一美元,16日,该股收盘价上涨了11倍,达到11.06美元,17日又狂升至每股32.06美元,几天后,股价一度上升至每股80美元。中国华润发展公司股票也有不俗的表现,17日上涨了19美元。中华轮胎公司两天上涨77%,达到每股10.06美元。其它股票也有不俗的表现。
1999年2月17日,以生产数码无线电话称雄市场的广东企业———侨兴环球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因而成为我国第一家境外上市的民营企业。由于受到中美签署入世协议利好因素刺激,侨兴环球股票17日升幅达268%,上涨8.375美元,收市11.5美元,成交也创下天量。1999年12月31日,股价飙升至28美元。几天内扶摇直上,价格荣登纳斯达克市场一周涨幅十大股票第六位,市值一周内增加了1.5亿美元。外国记者形容:这些日子,中国民营企业股票就像坐上了火箭一样往上涨。

G. 化肥上市公司龙头股有哪些

2018年12月16日(第十一届)中国化肥企业100强发布会暨国家化肥品牌计划高峰论坛在山东青岛举行。

排名前十的 企业名称

1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 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 阳泉煤业集团阳煤化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5 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 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

7 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8 金沂蒙集团有限公司

9 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 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

H. 中国公司有哪些在纳斯达克上市了

截止到2019年12月15日,中国共有103家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

分别是:

新浪、搜狐、网易、网络、第九城市、金融界、携程网、前程无忧、UT斯达康、泰克飞石

华视传媒、航美传媒、瑞立集团、富基旋风、阿特斯、比克电池、中汽系统、中国天然

富维薄膜、泛华保险、奇景光电、晶澳太阳、凹凸科技、慧荣科技、矽品、和信超媒

畅游、华住酒店、圣元国际、联游网络、蓝汛、康迪车业、中网在线、ATA公司、瑞达电源

中国生物、汉广厦房、奥瑞金种、万得汽车、环球资源、海湾资源、双威教育、新奥混凝

武汉通用、艾格菲国、研控科技、中强能源、和利时自、联合信息、中国基础、高科能源

盈丰科技、中环球船、西蓝公司、中国清洁、鑫达集团、岳鹏成电、九洲大药、奥星制药

中国汽车、科兴生物、奥盛创新、世纪互联、中国信息、欢聚时代、德卫、亚太电线

南茂科技、豪鹏国际、旭明光电、恒异电子、上为、欧陆科仪、晶立、中国 Cab

公路控股、金凰珠宝、能发伟业、泰邦生物、科元石化、中国陶瓷、平潭海洋、鲈乡小贷

诺华家具、微博、达内科技、爱康国宾、京东、途牛、迅雷、天华阳光、陌陌、海亮教育

百济神州、银科控股、众美联、国双科技、中国贷款、圣盈信、寺库、瑞思、和信贷、乐信

(8)加特可是上市公司吗扩展阅读:

企业想在纳斯达克上市,需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及一个原则:

先决条件

经营生化、生技、医药、科技(硬件、软件、半导体、网络及通讯设备)、加盟、制造及零售连锁服务等公司,经济活跃期满一年以上,且具有高成长性、高发展潜力者。

消极条件

有形资产净值在美金五百万元以上,或最近一年税前净利在美金七十五万元以上,或近三年其中两年税前收入在美金七十五万元以上,或公司资本市值(Market Capitalization)在美金五千万元以上。

积极条件

SEC及NASDR审查通过后,需有300人以上的公众持股(NON—IPO 得在国外设立控股公司,原始股东必需超过300人)才能挂牌,所谓的公众持股依美国证管会手册(SEC Manual)指出,公众持股人之持有股数需要在整股以上,而美国的整股即为基本流通单位100股。

诚信原则

纳斯达克流行一句俚语:Any company can be listed,but time will tell the tale(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时间会证明一切)。意思是说,只要申请的公司秉持诚信原则,挂牌上市是迟早的事,但时间与诚信将会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