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爱立信面临七十亿罚款,世界第二大5G公司就要这样陨落了吗
平静许久的5G市场再度掀起波澜,华为宣布旗下5G基站已彻底摆脱美国技术。同时,ARM公司与高通纷纷表明,目前仍与华为维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华为5G领导者地位变得愈发稳固。而另一方面,老对手爱立信却陷入困境,根据外媒报道,爱立信在不久之后将收到一张高达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70亿)的反腐败罚单。
这笔巨额罚款对爱立信无疑会造成巨大打击,作为唯一一个参与第一代通讯技术到第五代通讯技术的电信设备商,爱立信曾有过诸多的高光时刻。在2G时代,爱立信通过固话向移动端转移获得巨大成功,并且连续10年均保持35%的快速增长,3G时代,爱立信更是一度拿下40%的3G WCDMA市场份额,成为无可争辩的领导者。
而在4G来临时,爱立信依旧扮演着市场领头羊的角色,目前消费者所熟知的4G LTE便是由爱立信最先推出。不过,也正是从4G时代起,爱立信逐渐被国产厂商华为拉下马。2013年,华为全年销售超过爱立信,顺利将全球第一名号收入囊中。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爱立信和华为都在通信市场上上演着双雄争霸的戏份。
在5G技术面世之初,爱立信也曾是全球第二大5G巨头,但如今遭此重创,爱立信已经失去翻盘的机会。而且在此之后,爱立信还会遇到更大的风暴,不仅会与华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诺基亚也在起身后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将爱立信从第二的位置拉下马。更重要的是,华为近日宣布,5G技术会独家授权给一家美国公司。这种情况下,此前备受美国钟爱的爱立信很可能因技术原因被美国所抛弃。爱立信与华为的5G头名之争也将就此失去悬念。
Ⅱ 2001年索尼有没有并购爱立信,他们的关系是并购还是合作
理论上是合作,索爱是索尼和爱立信各控股50% 的新的合资公司。(相当于你和你朋友各出50万成立一个注册资金100万的公司)
实际上就是SONY收购了爱立信50%的股份。因为爱立信面临困境,没有钱,而索尼有钱,于是爱立信出人出技术出设备等,索尼出钱,然后股份一人一半。
Ⅲ 有关爱立信公司的简介.
爱立信公司(Telefonaktiebolaget L.M.Ericsson)1876年成立于北欧的瑞典,迄今已有129年的历史。从早期生产电话机、电话交换机,发展到今天,爱立信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提供端到端的全面通信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爱立信的业务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为运营商用户提供全套通信系统设备解决方案、专业通信服务,向业内进行技术授权,为企业用户提供
企业解决方案。2001年10月,爱立信与索尼公司成立了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公司,双方各拥有50%的股份,向市场提供2.5代和3代终端设备。
爱立信是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供应商,全球40%的移动呼叫通过爱立信的系统进行。爱立信是全球唯一能够提供所有国际上主要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设备的厂商。爱立信拥有全球30%的移动系统市场份额;40%的GSM/WCDMA市场份额;近一半的GPRS(2.5代通信)商用合同;爱立信支持固定网络平滑向下一代网络过渡的ENGINE软交换解决方案已运行在34个全球运营商的商用网络上,同时率先支持固定移动融合的3GPP IMS体系架构在固定网络中的商业应用。
在3G这场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爱立信同时面向WCDMA、CDMA2000和EDGE标准为运营商提供演进支持。目前,爱立信在全球获得60多个EDGE的合同,在EDGE市场 占有40%以上的份额,在全球48个投入商用的EDGE网络中,爱立信为29个网络提供设备;爱立信拥有全球WCDMA市场 40%以上的份额,在全球106个WCDMA(3G通信)合同中,爱立信拥有56个;在全球60个商用WCDMA网络中,爱立信为36个网络提供设备(到2005年1月),是无可置疑的领导者。爱立信在CDMA2000市场中的份额也在快速增长,也是CDMA网络的主要提供商,在过去3年中爱立信在赢得新增CDMA合同数方面位居第二。
爱立信作为良好的企业公民,以更广泛的理念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一丝不苟地奉行公司的社会责任。2001年11月,爱立信被评为道琼斯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通信技术领域内可持续发展的领头羊;2001年12月,爱立信因其出色的环境管理系统获得了英国标准化协会颁发的世界第一个公司全球范围的ISO14001认证。这些都充分肯定了爱立信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向社会尽责的企业宗旨,同时说明了爱立信高质量、全范围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运作。
2004年爱立信在中国2004 PT/ExpoComm展会上完成全球首次HSDPA现场演示
爱立信第一批由中国本地研发并制造的3G/WCDMA基站售往海外市场
爱立信著名的AXE10数字程控交换机在北京通信公司圆满服役20年
爱立信中国百年
爱立信同中国的业务来往可追溯到1892年。1894年,2000部爱立信电话远渡重洋来到上海,翻开了爱立信与中国的合作篇章。1985年,爱立信在北京开设了其在中国的第一个办事处;1994年成立了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北京。目前,爱立信在中国已拥有5家独资企业、11家合资企业和26家办事处,为中国用户提供全套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
为推动爱立信业务在中国的本地化,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和在华合资企业在1996年10月就已联合建立了“移动通信国产化指导委员会”,其宗旨是对国产化和从中国出口爱立信产品与服务进行规划。爱立信公司制订了一个系统、全面的本地化计划,以协商、实施和监管其本地化进程,让生产本地化、研发本地化、人才本地化全方位地扎根于这片沃土。爱立信正在继续强化其扎根中国的生产、供应、研发、培训等体系,目前无论是在生产供应和技术研发方面,中国在爱立信全球的核心中枢地位越来越被凸显。
2002年,爱立信将建立在中国的产业基地进一步升级为全球产品供应三大中枢之一,与其它两个分别设在欧洲和北美的中心共同承担管理爱立信全球产品供应体系,为继续扩大服务于爱立信全球运营的出口,爱立信正在打造更为坚实的中国基地。
爱立信在致力于技术创新的同时,尤其注重对研发和培训的投入。2002年,爱立信在北京成立爱立信中国研发总院, 整合爱立信在中国的所有研发资源和项目,全面提升爱立信在中国的研发水平,承担爱立信全球更多的重点研发任务。自2000年起,爱立信在中国的研发投入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 2001年至2005年,爱立信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将新增5亿美元。
1997年,爱立信中国学院在北京成立,为中国的电信产业培养高质量的管理人才。
爱立信一向积极在全球各地分支机构中推行做优秀企业公民的理念。在中国,爱立信坚持不懈地通过多种项目支持中国的教育环保等公益事业的发展。自1990年至今, 爱立信累计向中国公益事业包括救灾援助的投入已超过一亿三千万人民币。
2004年11月,爱立信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国西部地区的投资,特别增设爱立信中国西部区作为新的区域组织,以强化爱立信在西部地区的技术和服务资源。2004年12月,爱立信中国研发总院大厦暨中国地区总部大楼在北京正式奠基,进一步体现了爱立信扎根中国、致力于为中国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信心和决心。
人才培养
爱立信在中国现有员工近3000人,本地员工占97%,爱立信提倡“专业进取、尊爱至诚、锲而不舍”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学习、创新,并为本地员工的发展提供各种机会。随着人才本地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本地员工进入公司的中高管理层,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本地化管理队伍。爱立信充分利用本地人才对中国市场、经济文化具有深入认识的优势,结合爱立信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实现爱立信服务中国通信市场,积极推动中国通信事业发展的长期承诺。
为给爱立信的员工、客户以及中国信息产业相关的主管部门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和环境,爱立信在中国成立了爱立信中国学院,开设了信息通信管理硕士课程、微缩工商管理课程和国际管理硕士等课程,并创办“学院论坛”,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和重要经济问题提供一个发表演讲和讨论的平台,力图营造一个适合中国未来信息产业领导人的国际化学习环境,爱立信中国学院集科技传播、商务技能训练为一体,为中国未来信息产业领导人提供所需要的广博知识和技能培训。截至2004年7月,爱立信中国学院硕士学位项目共招收学员700余名,其中500多名学员已顺利完成学习,获得管理硕士学位。
经营管理
从中国的电信产业尤其是移动通信产业发展伊始,爱立信就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并和中国的电信产业共同发展。爱立信在中国的发展得益于高速增长的产业,开放的经济环境,有竞争力的价格水平以及丰富的人才资源。同时,爱立信也成为了促进中国电信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爱立信在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电信产业的发展是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
爱立信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也体现出这一紧密联系:爱立信将扎根中国,建立起全方位的本地化,将中国搭建成一个面向全球的中枢。为中国运营商提供端到端的通信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加强在华本地研发和技术开发工作,为爱立信全球市场提供强大的本地生产和供应。
爱立信中国供应中枢地位确立,全球供应链带动中国本地企业。
爱立信可能是全球第一个提出和推广产业供应链的公司。随着电信行业从纯高科技和创新阶段过渡到逐渐成熟的大规模市场阶段,正如很多高科技消费品走过的道路一样,电信行业在供应系统上也发生了战略性的结构改变,新型的资源采购战略使供应结构由垂直向水平转变。
为适应这一变化,爱立信早于20世纪80年代就调整了运营策略,制订了采购战略。20世纪90年代中期,爱立信开始实施大规模的生产外包以及出售制造部门。1997年至2000年间,爱立信的水平一体化全球供应链逐渐形成,简单而言,以前爱立信机柜中的产品多数部件是由爱立信制造,现在则由许多家供应商制造并提供给爱立信。这是电信行业对生产和供应结构的一场优化,从而降低成本,加快新品上市,使整个行业更加高效,同时也为制造业提供了更多商机。
在爱立信全球供应链中,中国供应链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中国成为爱立信全球三大供应中枢之一,这一部分体现了更为重要的价值。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ENC)是爱立信中国供应链中的龙头,为了更有效地调配资源,爱立信于2002年8月份完成了中国生产制造的重组,以ENC作为系统设备生产中心,以北京爱立信普天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作为移动电话产品制造中心。
ENC自成立之初就是江苏省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也是江苏省最大纳税和出口企业之一。2004年前三个季度,该公司的销售额近73亿人民币,本地采购额超过了22亿人民币,出口额近5亿人民币。
2003年4月,ENC向中国和全球市场成功推出了新产品--CDMA2000 RBS 1130 并作为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厂。这一产品发布对于爱立信的CDMA产品系列以及中国市场的供应能力而言,都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进步。2003年9月,ENC又成为了CDMA2000 RBS 1140以及WCDMA RBS 3402两款最新产品的主生产商。这一系列产品的成功发布证明,高效运营的ENC具备制造新产品尤其是3G产品所必需的经验和能力。ENC还宣布成立了“新产品发布中心”,确定ENC未来能够有更多有效的经验和能力,将更多的新产品推向市场。2004年11月,由ENC生产的首批中国本地研发的3G/WCDMA基站运往欧洲市场,证明了爱立信已经在中国建立起强大的3G生产研发能力。
爱立信中国供应中枢的地位还提升了对本地采购的需求,爱立信已经在中国成功建立起了由一、二、三级供应商构成的庞大而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其中包括超过70家全球供应商应爱立信的要求在华建立生产基地,这些供应商绝大多数分布在沪宁高速公路沿线一带,与这一地区其他通信企业构成了闻名全国的“通信谷”。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更促进了许多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至2002年底,这些供应商在中国的投资额就已逾百亿。
爱立信中国供应链不仅带动外来投资,增加本地采购,还积极培植本地企业,将相当多的本地企业纳入了供应链中。一方面提升了当地企业的技术、产品质量和管理,另一方面协助当地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以爱立信的本地化促进中国企业的全球化。
目前,供应商伙伴最密集的地区是长江三角洲。除ENC之外,爱立信在重庆的合资公司重庆爱立信通信有限公司是爱立信微波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基地。北京索爱普天移动通信有限公司(BMC)是索尼爱立信公司全球最大的生产供应中枢。据官方统计,自2000年起,BMC连续四年被评为北京市第二大出口企业。
研发业务整合,中国核心位置凸显
爱立信对研发的注重与投入业界知名,2002年爱立信全球年度研发支出达到了销售总额的15%。爱立信不仅在各种标准化组织中承担举足轻重的角色,做出巨大贡献,还拥有着世界最多的2G,2.5G和3G的关键技术知识产权。爱立信在世界范围内拥有10000多项专利,是2002年美国第二大电信专利拥有者。
在中国,爱立信的目标并不止于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生产基地,还关注如何使爱立信中国更多地具备新产品的研发能力,更深入的研发本地化会带动更多的本地采购和出口,而且更多的设计和研发活动也将使中国在全球工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加强在华本地研发和产品开发工作是目前爱立信在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
中国拥有丰富的高科技人才资源,以及有竞争力的成本水平,并且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移动市场,加重中国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有助于更贴切地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作为爱立信全球研发机构的有机组成,中国将承担完整产品的开发,并扩展更加靠近本地市场的网络业务层上的研发。利用爱立信在中国广泛的本地供应链,本地研发将会更加经济高效。
自1997年开始,爱立信开始大力度发展在中国的研发事业。爱立信通信软件研究与开发(上海)有限公司是年成立,该公司针对移动系统,3G,宽带,NGN,消费产品等进行软件开发,由成立伊始的86名员工发展到今天拥有230名研发人员的规模,成为了爱立信全球研发中心之一。2003年,该公司更多地承担起了消费品本地应用开发的责任。
1999年,爱立信在中国成立了无线研究小组,1999年至2001年间,爱立信在数个合资企业成立了研发小组,并且与政府部门及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广泛的合作关系:向合资企业转让技术和专有知识;与本地大学建立技术交流与合作;与信息产业部(MII)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以便在技术和其它促进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相关领域进行多方合作。
“爱立信移动世界”(EMW)作为爱立信的全球研发项目之一,为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商提供2.5G/3G网络测试平台和技术支持来全力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数量与水平。2001年5月,“爱立信移动世界中国部”正式启动,整合了爱立信在中国原有的五家开放试验室,从商业运营、应用开发和基础研究三个层次与中国的应用内容提供商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目前已拥有了1000多家注册合作伙伴,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水平和进程。
自2000年起,爱立信在中国研发领域的投入以每年25%的高速增长,2002年爱立信中国研发总院成立以来,爱立信在中国的研发机构得到了有效的优化整合,所有的研发活动在其旗下进行,爱立信(中国)承担起了更多的全球研发任务。目前爱立信(中国)有15%的员工从事研发,研发领域涉及GSM,WCDMA和CDMA等移动标准以及NGN,宽带等技术,爱立信(中国)现在承担着无线网,核心网以及业务网络产品的研发,还包括在合资企业进行的研发活动以及与政府相关机构和各大高校进行的合作项目。预计2005年,爱立信在中国研发领域的投资增长将超过五年计划的目标。
自2000年起,爱立信在中国的研发活动进入了一个更加活跃的阶段,一系列的举措和成果证明了爱立信中国的研发实力和逐步凸显的中枢地位:
* 2000年,爱立信与信息产业部电信技术研究所和日本移动通信运营商NTT DoCoMo合作,完成了中国首例WCDMA评估系统测试和报告。
* 2001年,爱立信移动世界中国部成为了中国移动唯一授权的“移动梦网”应用测试认证机构。
* 2001年,大连爱立信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有限公司与海尔公司合作,开发蓝牙家电产品。
* 2002年,爱立信中国研发总院成立。
* 2002年,爱立信通信软件研究与开发(上海)有限公司作为爱立信全球软件研发重要基地之一,荣获了“上海软件出口第一”。
* 2002年,爱立信在中国建立CDMA2000核心研发基地,爱立信CDMA2000系统的生产已全部转移至中国。
* 2002年至2003年,爱立信在中国成立了新的无线网络开发机构,极大地扩展了移动系统领域的软件开发,并成立了新战略资源采购小组。
* 2003年,爱立信CDMA交换系统和2.1G Hz基站的产品研发工作全部转移至中国,在北京和上海进行的CDMA研发活动面向爱立信的全球市场。
* 2003年9月, 爱立信发布第一款在中国本地研发并面向全球生产的3G/WCDMA基站RBS3402, 意味着爱立信在中国的3G研发实力有了重大意义的提升。
* 2003年爱立信将更多主要产品的研发、生产及服务转移到了中国。
* 2003年,北京爱立信普天通信有限公司作为索尼爱立信在亚洲最大的区域分析和研究中心,承担起了亚洲地区的产品分析和研究。
* 2004年6月16日,爱立信在成都正式成立爱立信无线技术(成都)有限公司,该研发中心为爱立信全球和中国市场开发基于GSM,CDMA及WCDMA等移动标准的无线基站产品。
* 2004年11月,爱立信在增设西部区域组织的同时宣布在成都设立CDMA应用中心。
* 2004年11月――爱立信第一批由中国本地研发并制造的3G/WCDMA基站RBS3402售往海外市场。进一步证明了爱立信在中国已经建立起强大的3G研发生产能力。
回报社会,公益事业
爱立信坚持企业的发展目标必须融入社会的发展目标,企业必须切记它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首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该承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爱立信不仅被评为道琼斯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通信技术领域内可持续发展的领头羊,还因其出色的环境管理系统获得了英国标准化协会颁发的世界第一个公司全球范围的ISO 14001认证。这都充分肯定了爱立信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向社会尽责的企业宗旨,也是爱立信成功将商业运作与环保意识完美结合的表现。
另外,企业作为社会有影响力的一份子,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公德心和责任心。因此,爱立信在全球范围内秉承“做优秀企业公民”的理念,积极参与所在地区的社会活动,推动社会进步。自1990年至今,爱立信累计向中国公益事业的支持和捐赠已超过一亿三千万元人民币。
爱立信积极参与中国教育事业,出资建立希望小学,并向希望工程捐款捐物;爱立信向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提供奖学金、奖教金用于鼓励优秀的学生教师;爱立信赞助“春蕾计划”,帮助失学女童返校;在中学设置“爱立信电信空间站”;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赠教学设备;赞助“21世纪爱立信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和写作比赛;爱立信及其员工还向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中华慈善总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捐款一百万元,用于资助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辍学的孩子们。
爱立信积极参与体育发展事业,赞助“爱立信中国乒乓球擂台赛”;赞助了中国甲A联赛、香港足球联赛等体育项目。早在1990年,爱立信为亚运会在北京召开赞助了一千一百万美元的通信设备。1996年,爱立信为支持中国足球事业发展,向中国奥运代表团赞助了数字移动电话。2001年,爱立信特邀世界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瓦尔德内尔作为公司积极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国际形象大使。
在中国,爱立信积极参与赈灾救助。1996年,爱立信向遭受水灾的河北省捐献价值100万美元的紧急通信设备;1998年,爱立信向河北张家口地震灾区捐款100万元人民币及价值10万元的御寒衣物,捐助张北地震中受灾的群众。1998年9月,爱立信支持内蒙古自治区邮电管理局灾后重建工作,赠送了价值50万美元的GSM基站设备,以提高洪涝灾区应急通信和抵御灾害的能力。在国际上,2000年,爱立信宣布同联合国发展署和国际红十字会等人道主义援助机构联合制定“爱立信灾害反应行动”,通过利用爱立信先进的移动通信系统和产品,通过爱立信的全球分支机构向这些组织提供最及时的通信手段,加快灾难发生后的应急反应。
2003年4月30日,爱立信向北京市政府捐赠了价值人民币120万元的医院应急通信系统,安装在宣武医院支持抗击非典。同日,爱立信在北京的合资公司北京索爱普天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捐助15万元人民币支持北京顺义区抗击“非典”。2003年6月3日,爱立信来自各地的员工自愿捐款人民币295,573元,用于资助战斗在全国各地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爱立信为中国的环保事业作出了不懈努力。2000年4月,爱立信员工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活动,在潮白河两岸建设了500亩“爱立信绿色希望林”。 2001年,爱立信向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捐赠了200万元人民币,连续三年对在该自然保护区内繁衍生息的世界级珍稀动物藏羚羊的保护工作进行捐助。2001年夏,爱立信在中国各大城市举办了“爱立信地球之友环保图片展”,将环保意识更深入的推向大众。2004年,爱立信再次向青海省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捐赠一批急需的物资,用于保护珍稀动物藏羚羊。
爱立信将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中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助力中国社会的进步,成为中国社会一名优秀的企业公民。
Ⅳ 5年投资150亿,华为竞争对手爱立信在中国翻盘,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在5G电信设备领域,爱立信与华为可谓劲敌,双方的管理层都在不同场合称领先其他竞争对手。
再者,人家爱立信进入中国这么多年了,一直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难不成人家进来做生意,不能让人家赚点钱吗?
有数据显示,过去五年爱立信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已超过150亿元人民币,大部分研发活动都与5G有关。这说明爱立信对于中国5G的建设也是做了力的。
Ⅳ 爱立信是哪国企业
爱立信公司是瑞典的企业,1876年成立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从早期生产电话机、电话交换机发展到今天,爱立信的业务已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是全球领先的提供端到端全面通信解决方案以及专业服务的供应商。
爱立信是世界最大的移动系统供应商,能够为世界所有主要移动通信标准提供设备和服务,全球40%的移动呼叫通过爱立信的系统进行。爱立信拥有全球超过35%的GSM/GPRS/EDGE市场份额,以及40%的WCDMA市场份额。
不仅被评为道琼斯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通信技术领域内可持续发展的领头羊,还因出色的环境管理系统获得了英国标准化协会颁发的世界第一个公司全球范围的ISO14001认证。
(5)爱立信合作上市公司扩展阅读:
爱立信是瑞典的公企业,知道它的大多数的是它的通讯工具业务,但是它不仅仅是移动通讯,它还有很多其他也做的不错的技术产品。下面介绍下它涉及的产业:
1、网络营运商和服务供应商
爱立信既为移动和固定网络提供全面彻底的解决方案,也为在电信和数据通信、固定和移动服务融合大趋势下正在形成的市场提供解决方案。爱立信的解决方案结合了它在无线领域的独特成就、在建设安全可靠网络方面的能力以及在IP技术领域的强大投入。
2、移动通信
爱立信在移动通信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市场规模是与其最接近的竞争对手的2倍多。全世界近40%的手机通话使用的都是爱立信的网络系统,约350个移动网络营运商是爱立信的客户。
3、移动数据通信
爱立信从事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已经十几年,是第一个提供宽带码分多址(WCDMA)实验系统的公司。1999年4月,爱立信获得了向日本NTT DoCoMo提供WCDMA移动电话和基站设备的订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WCDMA商业订单。同时,爱立信还在德国、意大利、英国、美国、加拿大、瑞典、日本和中国建立了实验系统并日趋完善,这些系统正在进行高速传送的实验。
Ⅵ 中国5G发展需不需要国内企业与爱立信合作
就目前来看,应该是需要的。由于技术与成本限制,中国5G发展需要得到爱立信在技术与资金的支持,爱立信听到的声音也是运营商希望得到更加深入的合作。因此,爱立信十分重视与中国通信企业的合作,从而推动中国5G技术进一步发展。
Ⅶ 最近看到一些有关爱立信致力于研发5g技术的新闻,爱立信在行业中的表现是否比较突出
我最近也有关注到这些新闻,确实爱立信在研发5g方面比较领先,且爱立信是较早研发5g技术的。最近像他们研发的产品,如无人船、VR渲染等也是吸引了我的注意,想来这些技术产品在未来现实生活中,一定会大有用处!同时爱立信也一直加强多方面的合作,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他们的研发值得期待!
Ⅷ 台湾爱立信公司简介
1.在爱立信工作
爱立信是「网路型社会」(Networked Society)的驱动力量,同时也是全球通讯技术与服务的领导者。我们的服务、软体及基础建设 - 特别是在行动、宽频及云端方面 - 将能够帮助电信及其他领域产业,妥善营运事业、提升效率、改善用户体验、同时掌握崭新契机。
爱立信在全球拥有10万名专业人才,客户遍及180个国家,我们结合了全球规模及技术服务领导地位。爱立信的网路系统承载全球40%的行动通讯流量,为客户提供支援的网路服务超过25亿用户。同时我们在研发方面的投资,更确保爱立信的解决方案及客户,都能持续取得领先地位。
任职於爱立信,您将能成为菁英团队的一份子,与一群拥有强烈使命感的优秀人才共事,帮助您打造未来成功的职场生涯。您将可以对爱立信开放及互助合作的文化做出贡献,同时强化我们的企业核心价值:尊爱至诚(respect)、专业进取(professionalism)及锲而不舍(perseverance)的精神。您的工作将能改变世界,并且协助我们在社会及永续发展方面的贡献,与我们共同实现网路型社会的目标。
我们承诺将提供您在各阶段所需的学习进修,并在您的爱立信职涯过程中,持续培养您的各种技能及竞争力。我们的各项人才培育计画,致力於栽培及协助未来领导人才,并且帮助他们取得爱立信所提供的各项机会。我们的事业遍及全世界各地,同时还提供了多样的人才交换及安置计画,因此您在爱立信的职业生涯发展机会将遍及全球。任职於爱立信,就代表全世界都将是您的工作领域。我们鼓励您追求个人成功颠峰,并且将您的创意理念,具体建构成为未来的卓越成就。
我们在所有ICT领域都提供了工作机会,涵盖网路、云端、管理服务、系统整合及服务、终端产品互连测试中心、OSS、BSS、数位服务、IoT 及其他多样范畴。从工程到专案管理、顾问到销售业务 - 无论您在爱立信担负何种任务,您都能做出卓越的贡献。
加入我们!您将能深入探索如何让YOU + ERICSSON成为强大的组合。
2. 多样性及包容度
多样性,是认知到工作场合中所有的人皆互有差异;而包容度,则确认每一个人都拥有各自的价值,并且获得肯定与重视。
在爱立信,我们与全球180个国家的客户共事,因此多样性工作能力对爱立信至关重要。我们对多样性定义,是跨越了性别、人种、宗教、种族、年龄及其他既定差异,而延伸至像是经验、个性、想法、家庭状况及其他因素。我们的员工是爱立信最有价值的资产,而所有员工所呈现出的多样性,正是爱立信的优势之一。我们的核心价值结合了「爱立信商业行为准则」(Ericsson Code of Business Conct),提供道德及诚信经营的基础,所有爱立信员工都引以为荣。
在爱立信,多样性及包容度是我们工作方式的关键所在。独特的理念、能力及观点,将对团队及企业整体优势做出巨大贡献。今後的每一天,我们都将欢庆 YOU + ERICSSON 所带来的强大组合力量。
3. 毕业新鲜人及青年专业人才
想要探寻未来的方向?在这里,我们将为学生及毕业新鲜人提供自由的空间,大胆思考,同时支持他们将想法具体成真。
当您以学生或青年专才身分加入爱立信後,除了能够享有不受地域所限的多样发展机会,还能够享受开放及高度激励的文化,鼓励您激发创意及探索思想。在爱立信全球化、高度支援及充满活力的环境中,您将能透过结构化的学习及亲身体验,汲取新技能并加以应用,同时还能与产业专家们密切合作。
无论您正在预备暑期工读或实习机会,或是寻求毕业後的职务应徵,在爱立信,您都能够为人们、企业及社会带来重大贡献。欢迎您激汤热情创意,加入我们共同迈向您所期望的未来领袖行列。
4. 台湾爱立信
想要在人性化管理、重视内部沟通、同时还能与不同文化国籍同事共事的工作环境中,拓展您的事业前景吗?
爱立信提供您优质的工作环境,以及完善的福利制度,让想要在通讯领域一展长才的您,完全无後顾之忧。
参与台湾爱立信,你将不只在台湾发挥所长,同时更能放眼全世界!
Ⅸ 爱立信进入中国市场多少年
1892年,中国向爱立信订购了2,000部电话机,拉开双方百年合作的序幕;
1900年,第一部人工交换机投入使用;
1924年.第一部自动交换机在上海投入使用;
1961年,首批两部纵横式交换机引入中国;
1981年,北京订购第一部数字交换机;
1985年,爱立信在中国的第一家办事处在北京成立;
1987年,爱立信提供的中国第一套移动电话系统在广州和秦皇岛开通;
1990年,提供上海国际交换局交换设备;
1992年,爱立信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公司——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成立;
1994年,爱立信在中国的第一家独资公司——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
1996年,爱立信成为中国首家全面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的公司;
1997年,爱立信中国学院在北京成立,为中国通信产业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2000年,中国第一套WCDMA评估系统完成测试及报告;
2001年,爱立信完成中国第一个WCDMA手机通话;
2002年,爱立信中国研发总院在北京成立;
2004年,在中国2004 PT/ExpoComm展会上完成全球首次HSDPA现场演示;
2005年,中国首次基于WCDMA商用系统的EUL(增强型上行链路)现场演示、中国首次同时基于商用设备及商用PC卡的HSDPA现场演示和中国首次基于HSDPA/EUL的视频VoIP通话现场演示
2006年,爱立信支持香港数码通沃达丰启动了全球首个3.6 Mbps HSDPA全覆盖网络;
2007年,中国首次LTE增强上行链路及第二阶段HSPA现场演示;
2008年,中国首次速度高达42 Mbps的端到端HSPA演进技术现场演示;
2011年,中国首个TD-LTE语音呼叫及中国首个在WCDMA现网上42Mbps速率的HSPA演进技术;
2012年,爱立信在中国成功完成了首例现网GSM升级支持TD-LTE的方案验证;
2012年,爱立信采用载波聚合技术为中国移动演示TD-LTE Advanced,峰值下载速率达到220 Mbps;
2012年,爱立信在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的现网中实现了LTE FDD/TDD双向无缝切换,并全力支持中国移动通过LTE TDD/FDD融合组网的方式在香港正式启动TD-LTE商用网络;
2013年,爱立信助力中国移动香港双模LTE网络再现巴展并演示全球首次双模高清VOLTE。[2]
Ⅹ 为什么索尼会和爱立信合作谁提出合作的
爱立信是通讯业界的老大,他原来下属一个生产手机的公司,生产爱立信手机
索尼是世界上领先的消费电子生产公司,原先也有自己的手机
后来爱立信手机因为过分注重技术而忽视外观设计,渐渐不行了,就拿出自己的这个手机公司跟索尼合资,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公司--索尼爱立信公司
它的两个股东是爱立信和索尼,各50%的股份
手机生产上,索爱手机沿用了爱立信的手机软件和手机核心技术,而在外观上和手机娱乐功能上采用索尼的技术.这两家极具互补性,所以索爱成了成长最快的公司
索爱不受爱立信或者索尼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