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型医药企业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大型的药业上市公司主要有:
云南白药、康美药业、东阿阿胶、同仁堂;
其它的还有:双鹭药业、华润三九、浙江医药、白云山、新和成、马应龙、恒瑞医药、上海医药、天士力等等。
❷ 农药类的上市公司有哪几家
扬农化工(600486):公司是菊酯原药龙头,国内唯一以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为主导产品的上市,其中国内卫生杀虫剂市场占有率达到70%,全球销量排名第二,公司长期发展看好。
升华拜克(600226):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新型农药、兽药生产企业之一,国家科技部和中科院认定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名列全国动物保健品行业10强,是农业部定点的全国生物农药基地,原化工部确立的全国精细化工基地。同时公司还拥有资源概念(年产25,000吨氧氯化锆)和草甘膦概念。
红太阳(000525):公司是国家农药行业重点骨干企业之一,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农药是重要生产资料,特别对稳定世界粮、棉、油、饲料等生产起到不可替代作用。需求量多年来保持5%左右增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提高单产量和绿色环保产品是重要任务,将给生产高科技、超高效、低毒性、无公害绿色农药企业带来近100亿元左右规模新型市场份额。
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的第三代和第四代仿生性杀虫剂。
联化科技(002250)2010年是公司募投项目600吨/年XDE和2500吨/年卤代芳腈项目正式投产的一年,两个项目完全达产预计在2011年下半年。随着产能扩张,公司农药、医药中间体的竞争能力进一步加强,市场占有率和排名得到巩固,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未来业绩值得期待。此外,公司还将在2010年度拟公开增发A股募集资金进行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以及新型除草剂等产品的生产,我们认为,这些产品具有广泛的用途,其下游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符合国际市场发展方向。利用公司在精细化工中间体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的丰富经验,能够进一步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可以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强化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
长青股份(002391)公司产品包括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三大系列共20种原药、61种制剂,是国内主要农药生产商之一,生产规模达到年产6500吨原药和8000吨制剂。公司主要产品"氟磺胺草醚"(除草剂)的产销量位居全国第1位,市场占有率超过60%;"吡虫啉"(杀虫剂)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15%,位居行业前3位;且均为"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产品。2009年公司综合毛利率达33.30%,在农药上市公司中处于较高水平。
新安股份(600596) 新安股份主要从事农药化工、硅基新材料两大产业,是中国最大的除草剂草甘膦生产企业和第二大有机硅单体的生产企业。截至2009年底,公司共形成草甘膦8万吨、有机硅单体10万吨的年产能。
随着公司定向增发项目的逐步投产,公司将基本完成对有机硅产业的布局,形成从上游工业硅、硅粉,到中游单体、中间体,再到下游深加工产品的完整产业链。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将对公司的有机硅业务带来很强的协同效应,提升公司业务的抗风险能力,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生产过程的物耗和能耗,降低公司的生产成本。
长期以来,公司的农化业务单纯是依靠草甘膦规模的增长在发展,而草甘膦价格的波动,增加了公司业绩的波动风险,不利于公司长期的发展。公司对宁夏天喜公司的收购,将有利于公司迅速进入除草甘膦之外的其他除草剂,以及杀虫剂和杀菌剂等领域,便于公司完成对其农药业务的产业布局。未来宁夏天喜将成为公司一个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华阳科技(6005320
公司属农用化工和基础化工的科技先导型企业,是中国农药行业十强企业,目前拥有一个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和一个博士后 科研工作站,已开发出六大系列200多个品种的农药化工产品,主要产品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其中就包括毒死蜱和毒死蜱乳剂,神农丹是一种高科技杀虫、杀线虫剂,为亚洲唯一,生产工艺和技术国际领先,系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国家重点 新产品、国家重点技术推广项目;二甲戊乐灵为国内首创的高效旱田除草剂,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项目。同时 该企业为高新企业,享受税收优惠。
❸ 中国制药上市公司有哪些
非完全统计有144只股票,你可以在网上查下"生物制药"板块,
❹ 国内疫苗上市公司有哪些
中国十大人用疫苗企业排名:
1、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
2、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3、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4、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5、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6、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7、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8、深圳市海王英特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9、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10、上海联合赛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十大动物疫苗公司排名:
1、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
3、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4、内蒙古金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6、中国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7、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
8、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9、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10、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4)生产民族药的上市公司有哪些扩展阅读:
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其中用细菌或螺旋体制作的疫苗亦称为菌苗。疫苗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常用的活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鼠疫菌苗等。常用的死疫苗有百日咳菌苗、伤寒菌苗、流脑菌苗、霍乱菌苗等。
不同疫苗的生产时间各不相同,有的疫苗可能需要22个月才能生产出一个批次。疫苗的开发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且成本很高。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对于家庭来说也是减少成员疾病发生、减少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
疫苗一般分为两类: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预防性疫苗主要用于疾病的预防,接受者为健康个体或新生儿;治疗性疫苗主要用于患病的个体,接受者为患者。
根据传统和习惯又可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抗毒素、亚单位疫苗(含多肽疫苗)、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
参考资料:网络-疫苗
❺ >生产板蓝根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板蓝根上市公司:
000522 白云山 全国最大的板蓝根生产企业,公司拥有复方丹参片、阿莫西林胶囊以及抗感冒抗病毒药品板蓝根颗粒、清开灵系列等产品。
002107 沃华医药 公司的三七片、橘红丸、补中益气丸、板蓝根颗粒、银翘解毒丸、银翘解毒片、防风通圣丸、藿香正气水、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丸、六味地黄丸、附子理中丸、通宣理肺丸、蛇胆川贝液、参苓白术丸、香砂六君丸、归脾丸、天王补心丸、槐角丸、逍遥丸、元胡止痛片、保和丸、艾附暖宫丸等25个中药品种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300147 香雪制药 主营抗病毒中药:公司长期专注于以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颗粒为主导产品的感冒中成药领域,目前可生产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气雾剂等5种剂型,均通过药品GMP认证,拥有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颗粒、清肝利胆口服液、小儿化食口服液等70种产品的国家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其中有36个药品被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拥有3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002422 科伦药业 公司生产复方板蓝根颗粒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1020804,2010-05-26;2011-04-18 生产单位: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药品特性:中药,每袋装15g(相当原生药15g);每袋装5g(相当原生药15g)(无蔗糖)
002644 佛慈制药 生产板蓝根颗粒 国药准字Z62020644,2010-07-08 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002118 紫鑫药业 板蓝根颗粒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2020160,2010-01-05
000591 桐君阁 复方板蓝根颗粒 国药准字Z50020133,2010-07-19
望采纳
❻ 生产感冒药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生产板蓝根、利巴韦林、抗病毒口服液、抗病毒冲剂等预防和抗病毒药物持续走俏,相关上市公司纷纷采取措施,加班加点满负荷生产,产销两旺。 据了解,拥有全国60%市场占有率、全国最大的板蓝根生产企业白云山的库存早已为零,同仁堂则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将部分其他药品停产转而全力组织生产板蓝根和清热解毒口服液,华北制药也在加紧对病毒唑新型抗病毒产品的生产。而涉及利巴韦林原料药生产的星湖科技、丽珠集团、鲁抗医药、白云山和涉及该药制剂药生产的华北制药、潜江制药、双鹤药业、鲁抗医药、尖峰集团、北生药业等公司相关产品的销量也直线上升。
❼ 医药类龙头股有哪些
国内仿制药龙头股:恒瑞医药、华东医药、华海药业、普利制药、京新药业、信立泰。
1、恒瑞医药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连云港恒瑞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家发起人于1997年4月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生产基地。
2、华东医药
杭州华东医药集团公司前身为浙江制药厂,创建于1952年,后更名为杭州第二制药厂、杭州华东制药厂。
1992年12月16日,在杭州华东制药厂的基础上组建了杭州华东制药集团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一家股份制企业--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四家中外合资企业(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华义医药有限公司)等10多家控股医药企业。
3、华海药业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初创于1989年,其前身为临海市汛桥合成化工厂,2001年1月整体变更设立为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3月,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简称:华海药业,股票代码:600521。
4、普利制药
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2年,是专业从事化学药物制剂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已通过中国医药企业制剂国际化先导企业认证。公司旗下有浙江普利药业有限公司和杭州赛利药物研究所两家全资子公司。
5、京新药业
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74年,现已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制药百强企业。2004年7月,在深圳交易所成功上市。
6、信立泰
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商务部关于同意深圳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改制为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的批复》(商资批[2007]1016 号) 批准,并取得商务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侨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于2007 年6 月29 日由深圳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信立泰")依法整体变更设立的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500 万元,同时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440301501124347。
(7)生产民族药的上市公司有哪些扩展阅读
政策法规
2018年4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围绕仿制药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推动医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降低全社会药品费用负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需求,加快我国由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跨越,并针对促进仿制药研发、提升仿制药质量疗效、完善支持政策等三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意见。
❽ 生产三七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生产三七的上市公司有:
白云山A、昆明制药、云南白药、天士力等多家上市公司。
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2年经广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穗改股字[1992]11号文批准,在原广州白云山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属下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等五家制药厂的基础上改组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并按国家体改委改生[1992]31号文件确立为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
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95年12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复[1995]112号文批准,在原昆明制药厂基础上整体改制而成的昆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天士力集团,成立于1994年5月,是以大健康产业为主线,以制药业为中心,涵盖科研、种植、生产、营销等领域的高科技企业集团。
❾ 上药集团旗下有哪些上市公司
上海市医药航母即将起航,合并后的新上药集团,整体上市平台业已敲定。9月15日,接近上药集团和上实控股的知情人士向《华夏时报》透露,上药集团整合方案已敲定,将会以上海医药作为整体上市平台,事业部制将取消,以加强集团对各自公司的控制。停牌三个多月后,平衡各方利益的上药集团重组,终于要登场了。上实系主要医药资产合并成新集团停牌三个多月期间,上药集团的重组一直处在平衡各方利益,以及确定整体上市平台的艰难抉择中。接近上药及上实双方的知情人士透露:“上药集团与上实控股旗下主要医药资产整合方案已经定下来,二者合并组成新的医药集团,并将上海医药作为整体上市的平台,而由于上药资产太复杂,大量的时间被用于清理审核,导致上药集团重组迟迟未公布结果。”上海医药是上药集团重要的上市控股子公司,主要业务板块为医药分销业务。目前上海医药在国内市场仅次于国药控股)和九州通集团,位列第三,主要在上海、浙江、山东等地形成布局。而据上海医药财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其实现营业收入94.86亿元,同比增长20.95%;净利润7013.74
万元,同比增长55.27%。目前,上海医药先后对上海雷允上大药房、信谊大药房实施了全面托管,并以华氏大药房为平台,加快了零售连锁系统的全面整合转型,目前全国零售连锁药房达1130多家。之前,上药集团曾寻求海外整体上市,随着新实际控制人上实集团的入主,选择上海医药作为整合后的新集团的整体上市平台,意味着双方进行了妥协。事实上,上实集团在资产规模和医药经营管理上,都逊色于上药集团。一证券分析人士表示,上实集团那边只是控股公司,旗下医药资产多为财务投资,现在将资产向上药集团这边集中,则是比较合理的选择。上实医药拟注入上海医药这次重组,上实医药的去向,业界一直关注。接近双方的知情人士透露,上实控股旗下的医药资产与上药集团合并后,包括上实医药在内,其主要的优质医药资产将会注入到上海医药中,上实医药将变成上海医药的控股子公司。上实医药是上实控股最主要的医药资产,旗下拥有常州药业、常州制药厂、上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天普生化医药等四家主要控股子公司。而上实医药2009年半年报显示,其营业收入为17.52亿元,实现净利润4.32亿元,同比增长378.25%。另外,上实控股旗下则拥有正大青春宝、胡庆余堂药业、厦门中药厂、辽宁好护士和胡庆余堂国药号等5家控股医药企业,2007年8月22日,上实控股拟将上述5家资产注入到上实医药中,该方案也得到股东大会的批准,但是由于上实集团整合上药集团,此举作罢。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上述拟注入的资产整体质量一般,缺乏成长性,预期收益不高。但是随着上海医药被选定为新集团整体上市平台,上述资产也将随着上实医药注入到上海医药中。放弃事业部制
加强集权上药集团与上实控股旗下的医药资产合并后,采取何种方式管理,避免同业竞争,一直是一个难题。上药集团在上实集团入主前,旗下各业务主要按事业部制来实施管理,各主要工业资产按照处方药事业部、OTC事业部、抗生素事业部、原料药事业部和中药与天然药物五大事业部分业务管理。然而,这种管理模式几经博弈,最终还是被抛弃。接近双方的知情人士透露,9月初,重组领导小组最后放弃事业部制,转而采用公司法人制对各子公司进行管理。对此,上实医药董秘汤德平表示,这只是管理上的问题,不管采取哪种管理模式,主要还是要消除同业竞争。事实上,实施事业部制并不是上药集团本意,最早华源集团重组上药集团时,引入事业部制,上药集团在脱离华源集团的控制后,一直在酝酿取消事业部制实施法人实体制。今年5月份,上药集团旗下的中华药业、信谊药厂等都开始恢复法人制。但是6月份上药集团与上实医药实质重组启动后,作为重组财务顾问的中金国际也给出继续采用事业部制管理的方案,把双方的医药工业资产全部纳入到新成立的事业部中,然后各事业部再与各上市公司对接。对此,上药集团方面反对意见比较强烈。而对于最终合并后的新集团取消放弃事业部制,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主要是为了减少管理层级,加强集团集权,提高对各子公司的控制,但即使取消事业部制,未来新集团在业务管理上,还会采取分业管理。该知情人士也透露,上药集团的抗生素业务板块各子公司,将会吸收合并到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打造集中化的抗生素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