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持仓收益 » 上市公司绩效因变量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绩效因变量

发布时间: 2021-06-11 13:54:56

⑴ 我在《企业绩效评价标准》一书中看到,很多上市公司分大,中,小企业。那用什么方法和指标区分小企业或大

国家对现行的《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进行了修改。《标准》将不再沿用旧标准中各行各业分别使用的行业指标,而是统一按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的多少归类,主要的考察指标是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划分的依据是1998年的统计数据。
参照一些国家的标准及各类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大型企业标准定为: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上,其中,特大型企业标准定为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亿元及以上;中型企业标准为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其余均为小型企业。
根据新修改的《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统计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合计为10177家。
按新的划型标准,在国家统计局目前掌握的40多万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合计为10177家,比原标准的24120家减少了13943家,减少57.8%,其中大型企业为991家,比原标准的7223家减少了6223家;特大型企业62家,比原标准的268家减少了206家;小型企业为458329家。按新标准,大中小型卓越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比例分别为0.21%、1.96%和97.83%,这一结构与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规模结构基本相似。
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说明
1988年月4月发布 1992年补充
一、本标准是在1978年国家计委《关于基本建设项目和大中型划分标准的规定》和国家统计局现行《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的基础上,由划分企业类型协调小组会同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劳动人事部、全国工业普查办公室等综合部门,结合当时实际情况,经过协调平衡,做了必要个性与补充,经国务院原则同意,由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和劳动人事部于1988年发布,作为全国工业企业划分大中小型规模的统一标准。
1992年,全国划分企业类型协调小组又对本标准进行了补充,以国经贸企[1992]176号文件予以发布。新补充的标准与原标准具有同样效力,统称为《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全国划分工业企业大中小型规模统一按照此标准严格执行。
二、本标准适应范围以全部工业生产企业的基层统计单位为划分单位,不论企业隶属于哪个部门,均应按其所属行业统一标准执行。例如电子、核工、煤炭、冶金等部门所属的仪器、仪表行业企业均按机械工业行业中仪器仪表企业的标准执行。
三、本标准依企业生产规模划分为特大型、大型(分为大一、大二两档)、中型(分为中一、中二两档)、小型四个类型。标准规定,凡产品单一的行业,能以产品生产能力功分的必须按产品设计生产能力或查定生产能力划分;凡产品品种繁多,难以按产品生产能力划分的则以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即依上年度财务决算数据)作为划分标准,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设计能力:是指企业进行生产新建、扩建或技术发行时,设计任务书和技术设计文件中所规定的产品生产能力。
查定能力:是指由于进行设计发行技术革新等措施,企业产品能力已超过原设计能力,或者由于地质条件、设计条件的改变达不到原来的设计能力,在主管机关组织领导下,对企业生产能力重新进行查定,并经主管机关批准的产品生产能力。
按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划分规模的企业,属于1986年以后新建的企业,应考虑扣除固定资产价格增长的因素。
四、几项注释:
1、黑色金属工业的钢铁联合企业 指具备从采矿、炼焦、炼铁、炼钢到成品钢材全部生产过程的企业。
2、有色金属工业企业 按生产不同种类的金属分别规定划分标准:
(1)有色金属联合企业指从事采矿、选矿、冶炼的有色金属工业企业。
(2)轻有色金属一般指比重在4.5以下的有色金属,其中有铝、镁、钠、钾等,钛也列为轻有色金属。
(3)重有色金属一般指比重在4.5以上的有色金属,其中有铜、铅、锌、钴、汞、镉、铋等(镍、锡、锑稀有金属单列标准)。
(4)常用有色金属一般指以下10种常用有色金属:铜、铝、锌、铅、镍、锑、锡、汞、镁、钛。
3、化学工业
(1)生产有机原料、合成材料的企业,因产品品种繁多,难以按石化工业的有机原料、合成材料的生产能力划分,可按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标准划分。
(2)按生产能力划分两个品种达到同一档次,可升一档次,如企业中两个品种分别达到中一标准,可升为大二。
(3)磷肥厂(普钙):有自产硫酸的,其小型标准为10万吨以下。
4、机械工业
(1)汽车制造企业的大中小型标准仅适用于载重5吨以下汽车制造厂;重型汽车制造厂是指8吨及以上的载重汽车、7吨及以上的倾卸车和15吨及以上的公路牵引车厂;超重型汽车厂是指生产20吨及以上特种重型载重汽车、载重牵引车的企业。汽车厂、重型汽车厂按生产能力划分,超重型汽车按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标准划分。有些汽车厂同时从事汽车制造与汽车改装,应按其主要生产活动性质来划分大中小型。
(2)大中型拖拉机是指20马力(14.7千瓦)以上拖拉机,按部颁布标准台计算。
(3)生产继电器、电容器、微电机的企业参照仪器仪表行业的标准划分。
5、建材工业 平板玻璃标准箱与重量箱的折算比为1:0.85。
6、轻工业
(1)造纸厂综合生产能力指企业具有自制纸浆的纸和纸板综合能力达到规定标准的;商品浆能力达到规定标准的;自制纸浆的纸和纸板综合能力低于规定标准,加商品纸浆能力超过规定标准的。
(2)双门电冰箱为标准台,双门电冰箱与单门电冰箱的折算比为1:0.72;多门电冰箱视同双门电冰箱。
(3)双桶2公斤洗衣机为标准台,双桶洗衣机与单桶洗衣机的折算比为1:0.59;套桶全自动洗衣机与双桶洗衣机的折算比为1.3:1;滚桶式洗衣机与双桶洗衣机的折算比为1.5:1。
(4)精制盐与原盐的折算比为2.2:1,两种产品不得重复计算。
(5)手表企业的标准仅指生产手表的全能厂,对来件组装电子表的组装厂,应区别于全能厂的标准,全能厂与组装厂折算系数为1:5。
7、纺织工业
(1)化学纤维企业既生产长丝又生产短丝,可将长丝能力折合为短丝能力,然后以短丝能力作为划分标准。1吨长丝能力折合为3吨短丝能力。
(2)精、粗毛麻纺织厂标准是指全能企业。如精纺企业具备从纺织、印染到成品的全套加工生产能力;粗纺织企业具备从原料加工、纺织、印染到成品全套加工生产能力。不是全能厂的、则精毛纺、麻纺大型一标准为2万锭及以上,粗毛纺为0.9万锭以上。
8、凡按生产能力标准划分的企业,不仅生产能力要达到本标准,同时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大型一档企业一般控制在6000万元以上,大型二档企业一般控制在3000万元以上。其中,轻工行业的造纸、洗衣机、自行车,纺织行业的棉毛、麻、丝、绢纺织,烟草企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必须在2000万元以上。
9、作为基层统计单位的电力工业局,如果下属有大型的发电厂或供电局,该电力工业局可列为大型企业,也可申请为特大企业。如果电力工业局内只有中型电厂或供电局,只能列为中型企业。
10、市政公用工业
煤气企业:
(1)年末供气户数:指本企业年末所拥有的实际居民用户数。
(2)人工煤气工业用户按10立方米/日折成一个用户,公共福利用户按2立方米/日折或一个用户。
(3)液化石油气按其使用钢瓶的种类(50公斤及15公斤两种)分别折算成一个用户。
(4)天然气工业用户按4立方米/日折成一个用户,公共福利用户按0.8立方米/日折成一个用户。
(5)不直接供应用户的独立的煤气生产企业,某年末供气户数指标按煤气实际供气能力(日供气量),按照居民用量占60%,非居民用量占40%的比例,并按居民户用量2立方米/户·日和非居民用量10立方米/户·日折算成居民用户。
11、《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中,凡规定有两项(或以上)划分的行业,企业规模的两项(或以上)指标同时达到标准。
行业类别 特大型企业标准
一、钢铁工业
(一)钢铁联合企业 ①年产钢150万吨及以上;
②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10亿及以上。
(二)独立铁矿 ①年产铁矿石能力600万吨及以上;
②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8亿元以上。
二、有色金属工业
(一)有色金属联合企业
1、镍、锑、锡加工企业 ①年产能力5万吨及以上;
②生产用固定资产原 值6亿元及以上。
2、重金属企业 ①年产能力7万吨及以上;
②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6亿元及以上。
(二)氧化铝企业 ①年产氧化铝能力60万吨及以上;
②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6亿元及以上。
(三)冶炼电解企业 ①年产电解铝能力20万吨及以上;
②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8亿元以上。
三、煤炭工业
矿务局(或独立煤炭开采企业) ①年生产能力1000力吨及以上;
②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10亿元以上。
四、石油工业
(一)天然气开采企业 ①年产天然气能力50亿立方米及以上;
②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20亿元及以上。
(二)石油开采企业 ①油田年开采能力350万吨及以上;
②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20亿元以上。
五、石化工业
石化联合企业 ①年生产能力:
原油加工500万吨及以上,
化纤单体、聚合物20万吨及以上,
基本有机原料20万吨及以上,
乙烯30万吨及以上,
合成橡胶20万吨及以上;
(注:生产能力其中一项达到标准即可。)
②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8亿元以上
六、化学工业
化工联合企业 ①生产能力:两种及两种以上产品的
年生产能力达到大一标准;
②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5亿元及以上。
七、电力工业
(一)发电企业 ①装机容量:l20万干瓦及以上;
②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6亿元及以上。
(二)供电企业 ①售电量:l00亿干瓦小时(度)及以上;
送电线路:2000公里及以上;
②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5亿元及以上。
八、军工工业
(一)航天工业企业 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5亿元及以上。
(二)航空工业企业 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6亿元及以上。
(三)核工业企业 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6亿元及以上。
(四)兵器工业企业 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6亿元及以上。
九、机械、电子、森工、轻工、纺织、医药、市政公用企业
(一)机械工业
1、重工机械制造企业 ①年产能力6万吨及以上;
②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6亿元及以上。
(注:两个指标须同时达到标准)
2.汽车制造企业 ①年产5吨以上载重汽车8万辆及以上;
②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10亿元及以上
(注:两个指标须同时达到标准)
轿车制造企业 ①年产能力5万辆及以上;
②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10亿元及以上
(注:两个指标须同时达到标准)
3.拖拉机制造企业 ①年产36.8千瓦(5O马力)及以上拖拉机
6万标准台
②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6亿元及以上。
(注:两个指标须同时达到标准)
4.船舶修造企业 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6亿元及以上。
5.通用机械、机床制造企业 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5亿元及以上。
(二)电子工业企业 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5亿元及以上。
(三)森工企业 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6亿元及以上。
(四)轻工业
1.盐、糖、造纸联合企业 年产用固定资产原值5亿元及以上。
2.印制工业企业 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6亿元及以上。
(注:专指中国人民银行印制总公司
所属印钞制市企业)
(五)纺织企业
化纤联合企业 ①年产能力化纤30万吨及以上;
②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6亿元及以上。
(六)医药企业
化学原料药企业 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5亿元及以上。
(七)市政公用工业
1、自来水企业 ①实际综合生产能力250万立方米/日及以上,
②Dg75以上供水管道长度2500公里及以上;
③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6亿元及以上。
(注:各项指标同时达到)
2.煤气企业 ①年末供气120万户及以上;
②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6亿元及以上。
(注:各项指标同时达到)

⑵ 求会计专业毕业论文《EVA视角下上市公司绩效分析》,要有案例公司,求完整篇幅论文,要自己写的!!!

1、 摘要的写法
论文摘要是全文的精华,是对一项科学研究工作或技术实践的总结,对研究目的、方法和研究结果的概括。
摘要置于主体部分之前,目的是让读者首先了解一下论文的内容,以便决定是否阅读全文。一般来说,这种摘要在全文完成之后写。字数限制在200~350字之间。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主要结论。也就是说,摘要必须回答“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得到了什么结果”、“结果说明了什么”等问题。
简短精炼是学术期刊论文摘要的主要特点。只需简明扼要地将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分别用1~2句话加以概括即可。
论文摘要又称文摘,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日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需阅读全文,就可获得重要的信息。摘要通常置于文题之后,文章之首。在论文发表后,论文摘要常被文献检索系统所收集。
摘要由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组成。目的部分应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及重要性;方法部分应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使用了什么材料和方法,如何分组对照,研究范围以及精确程度,数据是如何取得的以及经过何种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部分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及局限,叙述要具体、准确,并需给出结果的可信值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结论部分应简要说明、论证取得的正确观点极其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是否值得推荐或推广等。
说白了,摘要就是你文章的骨架。

告诉你一个懒人的办法:第一句写目的,也就是你这篇文章要解决的问题和提出这个问题的原因,然后是“本文通过……的方法,阐述了……,论证了……,得出了……。”记得摘要最好400字左右为宜,不宜过长。

2、引言的写法
引言也叫绪言、绪论。引言的主要任务是向读者勾勒出全文的基本内容和轮廓。它可以包括以下五项内容中的全部或其中几项:
1)介绍某研究领域的背景、意义、发展状况、目前的水平等;
2)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回顾和综述,包括前人的研究成果,已经解决的问题,并适当加以评价或比较;
3)指出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留下的技术空白,也可以提出新问题、解决这些新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从而引出自己研究课题的动机与意义;
4)说明自己研究课题的目的;
5)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或勾勒其大体轮廓。
比较简短的论文,引言也可以相对比较简短。为了缩短篇幅,可以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某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意义或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接着对文献进行回顾,然后介绍自己的研究动机、目的和主要内容。至于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及论文的组成部分则可以完全省略。
(1)如何写引言的开头
引言开头(即第一层)最主要目的是告诉读者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及其意义是什么,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目前状况或水平如何。
(2)如何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对他人在某研究领域所做的工作和研究成果的总结与评述,包括他人有代表性的观点或理论、发明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在援引他人的研究成果时,必须标注出处,即这一研究成果由何人在何时何地公开发表。
(3)如何写研究动机与目的
在介绍了他人在某领域的工作和成果之后,下一步便介绍作者自己的研究动机、目的与内容。介绍研究动机可以从两个角度人手,一是指出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或知识的空白,二是说明解决这一问题,或填补知识空白的重要意义。
指出或暗示了知识领域里的空白,或提出了问题或假设之后,下一步理所当然应该告诉读者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要解决哪些问题,以填补上述空白,或者证明所提出的假设。
(4)如何写引言的结尾
研究目的完全可以作为引言的结尾。也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文章的结构及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读者了解文章的轮廓和脉络。
至于研究结果,在引言中完全可以不写。研究结果是结论部分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3、论文应有结论。
论文的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章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观点明确、严谨、完整、准确、精炼。文字必须简明扼要。如果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不要简单重复、罗列实验结果,要认真阐明本人在结业工作中创造性的成果和新见解,在本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新见解的意义。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做出客观的叙述。应严格区分自己的成果与他人(特别是导师的)科研成果的界限。

4、致 谢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XXX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这X年中还得到众多老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毕业论文致谢范例

非常感谢xxx老师、xxx老师在我大学的最后学习阶段——毕业设计阶段给自己的指导,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她们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们的毕业论文,她们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她们的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在此我向她们表示我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所有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在这四年来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
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xxxxxxxxxxxxxxx》终于完成了,这意味着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大学阶段,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xxx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毕业论文暂告收尾,这也意味着我在XXX大学的四年的学习生活既将结束。回首既往,自己一生最宝贵的时光能于这样的校园之中,能在众多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老师们的熏陶下度过,实是荣幸之极。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论文的写作是枯燥艰辛而又富有挑战的。XXXX是理论界一直探讨的热门话题,老师的谆谆诱导、同学的出谋划策及家长的支持鼓励,是我坚持完成论文的动力源泉。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xxx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文献的采集、框架的设计、结构的布局到最终的论文定稿,从内容到格式,从标题到标点,她都费尽心血。没有xxx老师的辛勤栽培、孜孜教诲,就没有我论文的顺利完成。
感谢经济XXXX系的各位同学,与他们的交流使我受益颇多。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以及我的朋友们对我的理解、支持、鼓励和帮助,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所做的一切才更有意义;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才有了追求进步的勇气和信心。
时间的仓促及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整篇论文肯定存在尚未发现的缺点和错误。恳请阅读此篇论文的老师、同学,多予指正,不胜感激

⑶ 一般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用什么指标,怎么样选样

1.问题提出
资本结构是企业利益相关者权利义务的集中体现,影响并决定着公司治理结构,甚至企业价值。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规范企业行为,提升公司价值。长期以来,理论界对资本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关系的探讨从未间断。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对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关系的研究,经历了“从无关到有关的过程”。MM理论(不考虑公司所得税)在完善的资本市场条件下,认为资本结构的选择不会影响公司价值。而此后的MM理论(考虑公司所得税)、米勒模型、权衡理论、代理成本理论、信号传递理论、控制权理论等等一系列资本结构理论,都认为资本结构的选择会影响公司价值。
我国对于资本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性研究,陆正飞、辛宇(1998)通过对沪市机械及运输设备业的35家上市公司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得出,不同行业的资本结构有着显著的差异,获利能力与资本结构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规模、资产担保价值、成长性等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不甚显著。李义超、蒋振声(2001)应用1992至1999年的混合数据,采用截面分析与TSCS分析方法,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的结论。于东智(2003)通过研究股权结构、治理效率与公司绩效关系发现,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表现出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刘志彪等(2003)是国内最早将产业经济学与资本结构研究相结合的,他们的研究结果证实,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其所在的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强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资本结构与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肖作平(2005)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存在互动关系,财务杠杆与公司绩效负相关以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成反向的U型关系的结论。
从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除少数研究认为企业资本结构与绩效无关以外,西方的理论和研究普遍认为企业经营绩效与资本结构正相关。而针对我国的研究除了少数结论(洪锡熙和沈艺峰,2000;王娟和杨凤林2002),普遍认为企业经营绩效与资本结构是负相关的(陆正飞,1996;刘志彪,2003;于东智,2003;肖作平,2005)。

经典理论在中国“水土不服”,首先可能是因为制度环境的不同。西方具有发达的资本市场,严格的监管体系,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成熟的经理人市场,这些条件为资本结构理论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中国并不具备这些条件。

其次,对公司绩效指标的选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很多学者选取净资产收益率衡量公司绩效,净资产收益率(ROE)是反映资本收益能力的国际性通用指标和杜邦系统中的核心指标,优点是综合能力强,但缺点是易被人为操纵,其有效性会受到影响。

最后,未全面考虑公司绩效影响因素。影响绩效的因素有很多,除受资本结构影响外,还受行业、公司规模等因素影响,漏掉重要影响因素容易导致有偏误的估计结果,甚至会掩盖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真实关系。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应该加入相关的控制变量。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利用我国沪深A股2005—2009年64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回归的方法,期望在研究模型建立、数据选择方面进行新的尝试,以弥补上述研究的不足,验证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关系。
2.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2.1债务结构与企业绩效
西方理论普遍认为,企业的高负债并不一定就会导致企业的低绩效,关键在于债务的治理是否有效[1]。负债影响公司绩效,主要是通过影响经营者行为来达成的,作为企业的直接管理者,经营者的行为与公司绩效息息相关。首先,负债是一种具有约束性的债权,一般是固定支付,但必须按时还本付息,否则将面临诉讼甚至破产的威胁。因此,当一个企业负债比率过高时,经营者要考虑减少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这样一来,也抑制经营者利用企业过多的自由现金流量来进行有利于自己的各种行为。其次,在企业融资总额及经营者持股量不变的前提下,采用负债方式融资,等于降低股权融资比例,相当于提高经营者的持股比例,从而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可以得到:
假设1: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经营绩效正相关。
权衡理论认为,企业价值先随负债比例增加而增加,当负债比例达到某一点时,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的作用显著增强,企业价值开始下降。随着负债比例的增加,企业价值有一个最大值,此时的负债比例为最佳负债比例。本文根据国外研究的结论以及经典理论的结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
假设2:企业绩效与资产负债率存在着一个倒U型二次抛物线关系,即当企业负债达到一定程度之前企业绩效随负债增加而增大,当企业负债超过一定程度时,企业绩效随企业负债的增加而减少。

2.2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
代理成本认为,股权相对集中可以有效的节约代理成本。在股权相对集中的条件下,控股股东有监督的激励,可以分散股东“搭便车”的问题。
大股东具有限制管理层牺牲股东利益、谋取自身利益的能力,可以更有效地监督管理者,从而增强市场运行的有效性,降低经理层的代理成本。另外,由于这属于公司的内部控制,花费相对较少,治理成本低。但是,Shleifer和Vishny于1997年进一步提出,大股东发挥良好作用的前提是具有一个良好的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法律环境,以免大股东通过手中的控制权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然而,我国的法律环境不容乐观,相关的法律不完整而且执行不得力,因此我们提出假设3:
假设3:企业经营绩效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负相关。
从第三章的分析我们看到,我国房地产行业存在明显的“一股独大”问题,而在我国的特殊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往往是国有控股,尽管近几年,国有股本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仍很明显。因此我们提出假设4:
假设4:企业经营绩效与国有持股比例负相关。

3.研究设计
本文以房地产上市公司2005—2009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为了减少其他因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保证数据对于研究的有效性,本文设定了以下标准对样本进行筛选:(1)为了部分消除因上市公司上市额度制度,而导致亏损企业资源价值偏高,以及亏损企业资本重组等非经营性影响因素,故剔除ST和PT板块企业。(2)另外,由于一些公司某些年度的财务数据无法取得或者存在异常,故也予以剔除。
3.1变量的设计
3.1.1经营绩效指标的确定

从绪论的分析中我们看到,绩效指标一般有两类方法进行衡量,一类是单一指标的绩效衡量,如ROA、ROE、EVA、TobinQ等;另一类是多重指标的绩效衡量,当前关于多重指标的方法主要有因子分析法、平衡记分卡以及层次分析法等。但单一指标往往具有一定局限性,无法充分反映企业的治理效率,且主观性较强,易遭到人为操纵,从而大大降低实证分析的准确性。因此本文选择了多重指标作为绩效衡量的方法,运用因子分析法来评价绩效。本文的因子分析从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以及运营能力4个方面选择了11项财务指标衡量企业绩效。
3.1.2资本结构指标及控制变量的确定

本文所研究的资本结构皆以其广义上的定义为基础,因此包括股权结构和债权结构。本文选择资产负债率[2]、长期负债率以及流动负债率作为债权结构的衡量指标;选择第一大股东股权集中度、前十大股东股权集中度及国有股比例衡量股权结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因素,为了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本文引入了公司规模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变量的选择及其衡量方法见下表:
表2 房地产上市公司指标体系
变量名称
符号
变量定义
被解释变量
因子分析绩效
P
通过因子分析法衡量

解释
变量
债权
结构
资产负债率
RDA
自变量,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长期负债率
Ldar
自变量,长期负债率=长期负债/总资产
流动负债率
Sdar
自变量,流动负债率=流动负债/总资产





前五大股东持股比
Hsp10
自变量,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和
最大股东持股比
S1
自变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国有股比例
Sp
自变量,国有股比例=国家股数/总股数
控制变量
公司规模
Size
控制变量,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3.2研究设计

为了研究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如何影响经营绩效,本文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参考借鉴国内外相关资本结构的研究,建立了如下回归方程:
P=β0+β1 RDA+β2 RDA²+β3 ldar +β4 sdar +β5 s1+β6 hsp10 +β7 sp+β8 size+ε
此模型是一个二次曲线回归模型,可以检验是否存在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使得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最佳,因此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变量之间的最优组合区间。其中P为企业综合经营绩效指标,RDA表示资产负债率,ldar表示长期负债率,sdar表示流动负债率,s1表示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hsp10表示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sp表示国有股比例,size表示公司规模大小,β0表示截距项。
4.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4.1通过因子分析法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
通过因子分析法我们得到了六个解释变量的因子,分别用Y1、Y2、Y3、Y4、Y5、Y6来表示,综合计量指标P为各主成分的加权平均值权数为各因子方差贡献率,表达式为:
P=(26.479%Y1+20.421%Y2+10.224%Y3+9.202%Y4+8.825%Y5+8.471%Y6)/83.622%
4.2经营绩效与资本结构模型的回归结果分析
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表3 模型回归参数
模型
B
标准误差
t
Sig
(常量)
-.181
.083
-2.185
.032
S1
-.078
.047
-1.675
.101
SDAR
.039
.028
1.371
.175
SIZE
.003
.003
1.055
.295
HSP10
.062
.046
1.337
.186
RDA
.494
.169
2.922
.005
RDA*RDA
-.362
.155
-2.731
.007
LDAR
-.086
.046
-1.859
.068
SP
-.037
.023
-1.687
.111

从上表的分析结果中,我们得到资产负债率企业与绩效显著正相关;企业绩效与资产负债率存在显著倒U型二次抛物线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国有股比例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

5.研究结论
(一)企业存在一个最优资产负债结构
从上文的回归结果中,我们得到企业综合经营绩效与资产负债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开口向下的二次曲线关系,这表明了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确实存在着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一般来说,债务成本低于权益成本,因此通过举债可以降低资本成本,提高企业价值,但是若负债过度,还款压力增大,企业的困境成本及破产成本增加,将会影响企业效率,降低企业价值。
(二)一股独大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存在普遍的一股独大现象,Shleifer and Vishny认为大股东的存在可以解决公司内部人的控制问题,但大股东发挥良好作用的前提是具有一个良好的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法律环境,以免大股东通过手中的控制权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然而,我国的法律环境不容乐观,相关的法律不完整而且执行不得力,因此,“一股独大”并不是一个有效的措施。从实证角度看,我国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总体绩效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三)国有控股不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
在房地产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虽然一直呈下降趋势,但其一股独大的局面并未改变,这些股份的所有权是国家,但国家无法直接行使所有权,一般通过委托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代为行使经营权。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缺乏对经营者的约束机制,因此代理人却没有被很好的监督,企业的经营业绩与经营者自身的经济利益并未挂钩,经营者也就并不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从实证角度看,国有控股对企业总体绩效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⑷ 许多论文用SPSS处理数据,类似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这些数据不是面板数据吗

是面板数据,做面板数据分析的回归,大部分垃圾论文是用spss,专业论文不是的

⑸ 如何建立上市公司绩效考核体系求解答

建立上市公司绩效考核体系须做到:;1)
完善公司规章制度.2)
建立公司各级岗位明细责任制.3)
确定绩效考核制度.4)
设置绩效考核工资级别.5)
选择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监督,检查人员
6)
切实执行
7)
及时反馈并处理信息.8)
与时俱进,调整迅速.

⑹ 人力资本素质和企业绩效的回归分析 控制变量怎么设置

变量控制的设置是因公司的的规模,经营特性,及不同的经营阶段因企业的需求而不断变化的因此你的老师也给不到你,不过要素还是有的,我认为企业绩效来源于企业人力资源的作用发挥和价值体现,企业高学历人员比重和技术人员比重是企业高效的保障,在回归分析时高学历,技术人员的比重与人均净利润都有正向关系,你可能进入了一个误区,重新梳理一下相信你自己就能设计好

⑺ 在绩效管理中,突出绩效是目标结果,是因变量,自变量有哪些

绩效管理贯穿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其实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绩效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包括“与企业战略相脱节”、“指标过于繁琐或单一”、“绩效沟通不足”等。林光明等人(2005)认为,责任人不清和流程繁琐是绩效管理常见的两大问题。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而言,企业绩效管理出现上述问题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管理者的参与、沟通和辅导功能出现了严重缺位。管理者的上述功能表现为如下方面:
其一,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的参与问题。所谓“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毕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重要意义的人物,如父母、老师和领导者等。在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各级管理者尤其是直接上司便是员工的重要他人。但在绩效管理实践中,人力资源部门往往成为站在前台的“主角”,而真正了解员工能力和态度的一线经理则成为“配角”。Mohrman等人(1989)
指出,“设计绩效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让使用该系统的人参与设计”。因此,员工、同事和直接上司是绩效管理系统的前台使用者,他们的充分参与是提高管理效果的保障,而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则是后台支持者。员工的直接上司的参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其二,重要他人的沟通与反馈问题。沟通活动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始终,换言之,整个绩效管理便是重要他人(直接上司)与员工之间围绕绩效目标展开的沟通活动:在计划阶段,上下级通过沟通达成目标共识,增进员工对目标的理解和承诺;在辅导阶段,上下级通过沟通与反馈了解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分析背后原因,为员工能力发展提供指导;在评价阶段,上下级通过沟通达成结果共识;在激励阶段,上下级通过沟通明确绩效表现与激励措施之间的关系。
其三,重要他人的辅导问题。绩效管理是组织绩效持续改进的过程,也是员工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员工的直接上司作为重要他人,其辅导活动实际上也是贯穿于绩效管理的每个环节,其辅导效果直接体现在绩效改善和员工发展上。管理者的辅导行为作为一种外部的教育活动,应尊重员工差异,因人辅导。

⑻ 上市公司绩效衡量标准有哪些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资料表明,有一个时期,美国每两个星期就有一部关于绩效评价的著作问世,相关的论文更是层出不穷。我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证券交易所是在1990年以后才建立起来的,上市公司从当初的十几家发展到现在的一千二百余家,但有关上市公司综合评价和排名的研究起步较晚。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与《中国证券报》联合,1996年始每年进行深沪两市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评价。《上市公司》杂志从1999年开始进行了“沪市50强上市公司”评选活动。此后,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联合颁布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和《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建立了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002年2月国家五部委对《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做了修订和完善。尽管如此,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管理的重心逐步由成本管理向客户管理转变,单纯地以财务指标作为绩效评价指标的弱点暴露无遗。具体而言,我国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局限。

其一,单纯地以财务指标作为绩效评价依据,难以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绩效。以财务指标为中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容易导致企业经营活动的短期行为,为了短期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常常推迟资本投资,从而造成发展后劲不足;缺乏战略性考虑,无法提供产品质量、顾客响应度等方面的信息;鼓励局部优化,而不是全局最优化;无法提供有关“顾客需求什么”、“竞争对手是如何运作的”等方面的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的支持十分有限;只能提供历史绩效信息,无法预测未来的绩效发展状况,应用的范围受到限制。鉴于财务指标自身存在的缺陷,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引入非财务指标。相对于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具有评价更加及时、准确;与企业的目标和战略相一致,可以有效地推动企业的持续改进;具有良好的柔性,能够适应市场和企业周围环境的变化等优点。

其二,未考虑资本成本因素,从而导致经营利润的计算不正确。使用会计数据评价企业绩效,很可能会忽略机会成本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现有经济指标在计算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投资报酬率(ROI)和每股收益(EPS)时所用的净收益均未考虑资本成本的因素。因此,有些企业从财务报表和一些评价指标上看似乎是盈利,但如果将资本成本因素考虑进去,这些貌似盈利的企业就发生了实质性的亏损。

其三,对现金流量指标的关注不够。传统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关注的焦点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有关项目,对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指标,如净现金流量、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等指标却关注甚少,对投资项目的现金净流量指标基本忽视。然而,现金流动的信息更能体现财务报告的目标,一般来说,与特定企业关系最直接的财务信息的可能使用者,最为关心的是企业创造有利的现金流动能力。因此,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应是现金流量表、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以及企业投资项目长期现金流量的综合。

其四,缺乏人力资本方面的评价指标。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一项专门会计来核算人力资源起步比较晚。但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人力资源的价值计量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应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缺乏人力资本绩效的评价指标,不能不说是一种缺陷。

在新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日益完善的今天,建立一套动态的符合企业竞争环境要求的绩效评价体系十分重要。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笔者认为,创新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应着重考虑:

——建立基于企业经济增加值(EVA)评价体系。鉴于我国企业绩效评价对资本成本评价不足的问题,借鉴西方国家采用的EVA方法是可行的。EVA即企业经济增加值,是指企业经营活动的税后净收益(NOPAT)扣除企业资产成本(包括权益资产成本和负债资产成本)后的差额,这种方法弥补了会计利润率在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不足,避免了忽略企业资产价值的变化以及所有者权益的机会成本,从而使经营利润的计算更贴近实际。

——建立基于经营现金净流量和投资项目现金净流量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适应时代要求,建立一套符合企业核心竞争力增长,促使企业提升未来绩效的评价体系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最关注的问题。于是,创新一套基于经营现金净流量和投资项目现金净流量的绩效评价体系成为可能的选择。它一方面可以说明企业经营的现金净流量状况,反映企业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流入与流出情况,评价企业创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反映企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基于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情况,有助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以及企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弥补现行绩效评价体系中只注重过去经营业绩的不足。

——建立包含人力资本评价指标的新体系。传统绩效评价体系是针对企业财务指标而建立的,缺乏对企业人力资本的评价指标。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价值在企业价值评估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网络企业和软件开发企业,人力资本因素更加突出。而且这类企业在上市公司中也占有很重要的比例,因此企业的绩效评价应建立包含人力资本评价指标的新体系,如人力资本报酬率、人力资本成本率、人力资源价值等。

——建立综合性评价体系。由美国学者罗伯特·S·卡普兰和大卫·P·诺顿提出的“平衡计分法”认为,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应源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竞争需要,将财务测评指标、顾客满意度、内部营运和公司创新与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可从财务、顾客、内部营运、学习与成长等四个方面入手,根据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和采取的战略,为每一方面设计适当的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从而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经营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