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持仓收益 » 基金分红举例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基金分红举例

发布时间: 2021-06-08 16:18:28

⑴ 什么叫基金分红基金的分红方式有哪些

基金分红是指基金将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方式派发给基金投资人。基金分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现金分红,一种是红利再投资。

例如,持有一基金10万份,现每基金份额分红0.05元:假设选择现金分红方式,那么基民可以得到0.5万元的现金红利;

假设选择红利再投资,分红基准日基金份额净值为1.25元,那么,基民就可以分到5000元÷1.25元/份=4000份基金份额,基金份额就变为10.4万份。由于基金总资产因分红减少,所以在分红后基金净值降低。

(1)基金分红举例扩展阅读:

基金管理人进行红利分配时,需要定出某一天,这一天登记在册的持有人可以参加分红,这一天就是权益登记日。除息日就是在预先确定的某日从基金资产中减去所分的红利总金额。在除息日,基金份额净值按照分红比例进行除权。

一般来说,权益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基金份额持有人享受基金当次分红权益。如果权益登记日、除息日是同一天,当天的净值中会份额净值中会扣除红利部分金额。

分红前投资者申购基金的份额净值较高,但可以享受分红的权益,而分红后申购则基金份额净值较低。

⑵ 基金每十份分红0.2元怎么理解总不能说我昨天买的明天分红就可以每十份拿到0.2元吧具体举例怎么测算呢

每十份分0.2元=0.02元/份,
分红后基金净值会相应下降,所以分红前后买,从分红的角度来说是没有区别的,
如:A基金分红前是1.5元/份,十份分0.2元,分红后的净值就成了1.48元/份,你在分红前买的1000份,分了20块钱,实际只话了1480块(不考虑手续费),分红后买1000份,也是1480块(不考虑手续费),所以是一样的!

⑶ 什么是基金分红

基金分红是指基金将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方式派发给基金投资人,这部分收益原来就是基金单位净值的一部分。因此,投资者实际上拿到的也是自己账面上的资产,这也就是分红当天(除权日)基金单位净值下跌的原因。 分红后净值是回归到一元左右, 并不一定是一元.现在有许多投资者对基金的分红存在几种误解: 误解之一:分红能够使基金持有人得到实惠。 其实分红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其实分红的钱是投资者本人自己的钱,并不是谁的恩施。举例来说,某人买了某基金10000份额,某一天该基金的净值为1.5元,则该投资者在该基金上的资产总价值为15000元,假如基金公司决定分红,每份额分红0.5元,则该投资者得到分红款5000元,分红以后基金的净值相应减少,扣除0.5元,净值为1.0元,投资人在该基金的现有资产总价值降为10000元,加上得到的5000元分红,总计仍然是15000元,投资者并没有因为分红而多得到1分钱。 所以,不管分红和不分红,投资者在该基金的总价值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并没有因为分红而多得到1分钱利益。 误解之二:赶在分红之前申购,能够坐享其成,不劳而获。 我在得知某基金将要分红的消息后,赶紧在分红之前申购该基金,于是该基金在此之前所获得的收益按理说没有我的功劳,但是我赶在分红之前成功申购了改基金,于是我参与了分红,基金原来挣来的收益,我没有功劳,却参加分红,白捡了一个大便宜,持这种想法的投资者不在少数,一些基金公司已经掌握了这种窍门,一预告分红,马上在分红前迎来一大批申购资金,分红之后又迎来一批喜欢低净值的投资者,所以有的基金乐此不彼,居然有基金10天之内分红两次,还有基金赶紧修改基金合同,把每年最多分红4次改成一年最多分红12次。 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仍然是投资人不懂分红以后基金净值降低,总价值降低的道理,分给新申购者分红款其实是投资人申购基金的本钱,并不是别人预先挣来,等你去享受的,计算公式如下: 分红得到的钱+现有基金份额达总价值+申购手续费=你用来申购的投资金额。 那末分红会给投资人带来负面影响吗? 分红需要现金,基金公司为了分红需要卖出股票,在股市处于上升时期,卖出好的股票意味着无法享受该股票在未来上升中的获利,今后想要该股票,基金公司将被迫用更高的价格把它买回来。 在股市下跌过程中,股票的价格已经大大滑落,基金管理人为了分红,将股票贱价抛售,元气大伤,一旦股市止跌回升,基金手中股票少了,当然基金净值的上升也会明显比别的基金慢,很可能开始走下坡路,原来好好的基金,大跌之后名落孙山,从此一蹶不振,几个月翻不了身。假如想要配置原先的股票,必须以较高价格买回来,基金经理等于在做“低抛高吸”的笨拙操作。 例如“兴业可转债”,6月5日搞分红,大家都知道,从5月30日股市开始下跌,6月4日是股票价格最低的日子,兴业可转债居然为了分红而在低价抛出股票,所以当6月6日开始,股市回到上升状态以后,兴业可转债一落千丈,涨得特别慢(有时下跌),直至今天,兴业可转债仍然没有回到5月29日的收益,原来是收益率很好的基金,几乎成了最差基金,原先不错的业绩迅速滑落,按照月增长率排名,兴业可转债6月19日排在第208位,在它之后的基金除了天治财富增长、德盛安心、长盛动态精选之外,寥寥无几,原来长期运作得到的好名次付之东流水,什么时候能够翻身?这对该基金经理的能力将是严峻的考验。 在股市下跌过程中,基金管理人为了分红而抛出股票,还会促使股票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对股市的止跌回升没有任何好处。 那末什么情况下搞分红合适呢? 如果基金公司对股市的后势不看好,于是卖出一些股票,降低股票的仓位,收回一些现金用来分红,手中的股票少了,在下跌过程中能够减小跌幅,等股市开始上升了,再买进股票,提高股票的仓位,增加以后的盈利能力。 但是,大家都知道,股市的涨跌是很难预测的,即使专家和投资大师同样无法预测准,再说,大家有目共睹:股市的风浪来得突然,跌幅大,去得也快,升起来也快,基金公司很难预先对波动的幅度和时段预测出来(除非神仙)。 一旦基金经理判断对趋势判断失误,或者说,虽然趋势正确,但是时间判断失误,例如有的基金在不同点位,在2700点,在3000点,在3400点,都有人判断即将大调整,于是提前卖股票,搞分红,结果,想象中的大调整迟迟不来,业绩长期无起色,被迫再买进股票,等到大调整真正来了,投资人要赎回基金,基金经理手中未必有现金来应对,更没有钱来买进股票,一步错,步步错。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分红对基金公司有说明好处呢? 好处之一是扩大规模。 基金公司的收入主要靠基金管理费,假如基金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收益高,业绩好,基金的净值升高,许多新投资者怕高净值基金,以为高净值等于风险高,不敢买该基金,而原先的持有人看到自己的账面收益高了,想落袋为安,于是赎回基金,结果出现反常现象:基金的业绩越来越好,但是规模反而越来越小,没有规模的扩大,对基金公司来说,基金的业绩无法带来公司效益的提高。为了扩大规模只好迎合投资者喜欢低净值的偏好,要么搞拆分,要么搞大比例分红,进行持续营销,以便扩大基金规模(这也是不得以而为之,是无可奈何的举措)。 好处之二是汲引投资人申购。 因为有的投资人以为参与基金的分红是白得好处,因而拿着钱关心哪家基金何时分红,一旦有分红消息,立即赶在分红之前申购,以便参与分红,所以只要宣布某月某日分红,立即引来许多申购者,有些基金公司掌握了这种窍门,乐此不彼,频繁地用分红来扩大规模,业绩搞不好,一次分红只分每份额几分钱(例如每份额分0.052元),这种频繁而低价值得分红除了有利于基金扩大规模以外,对基金持有人有什么好处呢?难道投资者就等这5分2厘钱来补贴家用? 此外,有的基金公司在分红时权益登记日、除息日为5月15日,红利再投资计算成基金份额却要按照5月17日的净值来折算,结果5月17日大涨,投资人的份额少了许多,这是一种坑害投资者的做法,(如华夏公司。我在《华夏基金公司的分红方案不公,严重损害持有人利益》一贴中有详细叙说)有无知者辩解说:5月17日有可能跌,投资人岂不是可以占到便宜了?这实在是歪理,投资人并不想占别人的便宜,但是也不愿意被基金公司损害,公平的做法是:红利再投资应该按照除息日的净值来计算份额,因为除息日的净值已经减去了分红值,按照这延后两天的做法,此时投资人的份额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是原来的份额,没有增加,那末15日,16日两天,投资人的理论和实际总价值大大缩水,这难道是合理现象? 基民常常期盼、呼吁基金分红,这实在没有必要,分红还是不分红由基金经理考虑,在牛市中,分红对投资人来说弊多利少(或者说弊多无利)。 还常常有人打听:某基金某月某日要分红,你今天申购能赶上分红吗?这实在有些幼稚,买基金主要应当考察它的业绩和经理的管理能力,仅仅为了赶上去参与分红,实在是因为对分红实质的误解

⑷ 基金里的现金分红是什么意思

基金现金分红是指基金公司将基金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方式派发给基金投资者的一种分红方式。

基金红利再投资是指基金进行现金分红时,基金持有人将分红所得的现金直接用于购买该基金,将分红转为持有基金单位。对基金管理人来说,红利再投资没有发生现金流出,因此,红利再投资通常是不收申购费用。

基金分红如果转为再投资,增加多少份额按分红那天的净值计算。红利/净值=增加的份额

虽然分红之前购买可获得分红并转换成基金份额,但分红之后购买由于基金净值下降,同样的申购金额可购买更多的基金单位。

(4)基金分红举例扩展阅读:

基金分红依据:

一般来说,基金分红需要满足以下原则:

1、基金当期收益先弥补上期亏损后,方可进行当期收益分配;

2、基金收益分配后每份基金份额的净值不能低于面值;

3、如果基金当期出现亏损,则不进行收益分配。有的基金还在招募说明书中对基金收益的分派事先作了约定,如一年中最少、最多的分派次数,或当可分配收益达到一定标准就进行分红等。

⑸ 请问什么是基金分红,举例……谢谢

基金分红是指基金将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方式派发给基金投资人,这部分收益原来就是基金单位净值的一部分。因此,投资者实际上拿到的也是自己账面上的资产,这也就是分红当天(除权日)基金单位净值下跌的原因。使得投资者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基金,享受绩优基金未来潜在的收益。
基金分红是将已实现收益一次性分配掉,把净值降到1元附近。基金大比例分红需要把股票在二级市场上抛售,从而转换成可实现收益,进而派发给基金持有人。因为基金分红要有已实现的收益,基金管理人必须抛出手中获利的股票或债券,从而增加交易成本。
事实上,开放式基金分红对持有人利益的影响也确实有限:开放式基金持有人投资于基金的收益最终来源于基金净值的提高,而基金分红只是持有人的一部分资产或者以新增基金份额的形式或者现金的形式体现在账户中,在分红时刻对投资者的资产总值不构成任何影响。而在基金分红后,持有人的总资产变动与基金净值变动之间的关系会由于持有人选择分红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选择红利再投资方式的持有人,其总资产变动与基金净值之间的关系与分红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完全相同,对于选择现金分红的持有人,由于账户中现金的存在,其总资产与基金净值之间的关系会比分红前的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缓。
不过,对于具有定期业绩考核压力的机构投资者而言,通常会将投资账户中的浮动盈亏和实现盈亏分别考察,而实现盈亏在考核中占据的权重相对较高,此时基金分红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基金后续净值下跌引发浮动盈利转化为浮动亏损的不利局面,因为基金分红后毕竟会有一部分实现盈利在考核中产生正面作用。
除此之外,对于选择现金分红方式的持有人而言,基金的分红还会降低未来赎回时支付的赎回费用,但这一费用的节省仅占持有人总资产的0.01%(平均分红率2%×赎回费率0.5%=0.01%),影响效果甚微。有观点认为,基金分红对基金投资运作产生负面影响,进而不利于持有人资产的长期保值增值,事实上,考虑到基金每次分红平均占净值不足2%,分红对基金运作的影响同样是微不足道。当然,短期内的频繁分红对基金运作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基金公司积极响应持有人的要求,在满足分红条件下积极分红,这无疑是持有人利益保障的重要体现,那么对于基金的机构持有人而言,以赎回为要挟逼迫基金公司实施分红是否就是对其自身最有利的选择呢?
通常基金持有人要求分红是出于降低股市风险的考虑,但依靠分红实现降低风险头寸或规避市场下跌风险的目标并不现实,以不足2%的分红率根本不足以达到预期目标,持有人应当直接选择赎回,这对持有人自身的投资回报更加有利。
追求短期资产增值收益的投资者,基金是否分红根本就无足轻重。不仅如此,具有频繁分红纪录而基金契约对基金不定期分红又没有相应规定的基金反而是投资者回避的对象,因为这一迹象极有可能是该基金面临较大潜在赎回压力的表现,而且频繁的不定期分红会对基金运作产生不利影响。

⑹ 什么是基金分红啊我对基金分红的不解,请朋友讲解,谢谢

首先开放式基金分红对于持有者来说没有一点好处,属于左手换到右手
举例:你购买2元的基金1000份共2000元 资产总计2000元
分红10份分10元 也就是分红1000元 分红后
基金1000元 现金1000元 总资产还是2000元
你所说的对持有人有利是封闭式基金 因为封闭式基金大都是折价的
比如原来一份基金资产净值2元 实际交易价格1.6元 也就是打了8折
假设每份分5毛,你资产的净值变为1.5(2-0.5) 交易价格变为1.1(1.6-0.5) 用1.1的交易价格处以1.5的实际净值=0.73 也就是打了73折 这样通过分红基金反而对持有人有利了

⑺ 能列举一下哪个基金分红次数多,哪个分红次数少

分红次数最多的是:000930博时黄金ETFI,2014年11月18日成立以来分红105次,但事实是,这只基金业绩并不怎么样,虽然分了很多次,但是累计也才分红0.0126元

分红最少的就多了,很多业绩差,成立以来一直亏损的连分红资格都没有的

⑻ 基金分红前后申购那个划算些,请举例。

买基金应该回避分红
分红基金公司需要成本都将转嫁到净值落到投资者身上 再好的基金分红后几天都不好
最近的例子 泰信优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