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开题报告中的盈利能力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怎么写
企业盈利能力是对公司的利润表中的财务畅据进行分析,主要几项指标可以在《财务管理》中找到,每个指标可能会涉及多个会计科目,请逐一分析。综合性越强的指标越要深入分析。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为基础,通过表内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一套指标体系,通常包括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利息保障倍数等,然后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
(1)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国内现状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盈利的用途有两种,一种是向股东分红,一种就是作为资本金投入企业的经营当中,前者为企业所有者带来了收益,后者则为企业经营提供了更多的可使用资金。
投入经营的资金可以用于偿还长期债务、扩大经营规模等经营活动,如果能够引起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盈利增长,就会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使得盈利和营收互相促进一起增长。
如果企业亏损,那么表示企业的成本费用开支大于收入,企业未来的资金储备可能不足,长期债务可能无法得到偿还,不但不能为股东带来收益,而且可能还会需要进行融资。
⑵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和结论展望,我也想要一份。
。。同求啊QAQ
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如何
上半年,我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A股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积极主动响应国家战略大局,聚焦主业和实业,稳健经营、运作规范,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提升,盈利能力不断加强。
总体来看,目前上市公司基本面良好,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投资回报逐步提升。相关证券策略团队认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目前在高位运行。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将向着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升级、消费升级和制造升级驱动的新经济动能将不断加强。另外,居民资产配置将从房地产转向标准化金融资产,外资和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正在加快布局权益市场。因此,中长期角度看,A股市场和上市公司相关标的仍具有非常好的配备价值。
⑷ 如何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盈利能力的有关指标反映和衡量企业经营业绩,同时通过盈利能力分析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Rate of Return on Sale)是企业利润总额与企业销售收入净额的比率。它反映企业销售收入中,职工为社会劳动新创价值所占的份额。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净额×100%
该项比率越高,表明企业为社会新创价值越多,贡献越大,也反映企业在增产的同时,为企业多创造了利润,实现了增产增收。
(二)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企业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耗费与获得的收益之间关系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耗费所取得的收益越高、这是一个能直接反映增收节支、增产节约效益的指标。企业生产销售的增加和费用开支的节约,都能使这一比率提高。
(三)总资产利润率
总资产利润率(Rate of Return on Total Assets)是企业利润总额与企业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即过去所说的资金利润率。它是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也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所取得盈利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量/资产平均总额×100%
资产平均总额为年初资产总额与年末资产总额的平均数。此项比率越高,表明资产利用的效益越好,整个企业获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四)资本金利润率和权益利润率
资本金利润率是企业的利润总额与资本金总额的比率,是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金的获利能力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100%
这一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本金的利用效果越好,反之,则说明资本金的利用效果不佳。
除了以上指标我们还可以通过从销售情况看企业盈利能力,从税收政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从公司利润结构,资本机构;从企业的盈利模式企业的行业地位等来判断公司的未来盈利状况。
具体可以参考:http://ke..com/link?url=BvI_TJP-_
⑸ 上市公司粉饰利润现象的国内外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迅速成长壮大。目前我国A股市场合
计上市公司约1370家,合计流通市值约10000亿,总市值约30000亿。上市公
司不断发展壮大、运作日趋规范、质量逐步提高,已经成为推动企业改革和带
动我国经济成长的中坚力量。”
然而我国上市公司的利润质量状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在体制、机制、
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崇尚数量上的成长,而忽视利润
品质的提升和提高。上市公司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利润数据失真,虚增利润问题严重。2004年财政部公布了对152户上市
公司企业2002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结果,共查出152户企业资产不实85.88
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41.38亿元,利润不实28.72亿元。调查结果显示,巧2
户企业中利润不实比例10%以上的企业82户;利润严重不实,虚盈实亏企业5
户,报表反映盈利3551万元,实际亏损1.5亿元。自2000年至2004年,非标
准审计报告占比依次为14.48%、13.7%、12.1%、.742%和3.89%,从统计数据来
看,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可信度近几年来已在逐步提高。但这一比例却始终处
于较高状态,上市公司有意或无意调高甚至虚增的利润数额相当可观。
2、净利润实现的现金保障不足。2004年我国上市公司尽管整体业绩增长了
37%,可是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增长率却并不高,仅为10%。经
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未能实现与净利润同步大幅增长,这反映出上市公司业绩
增长的有效性还不够。
3、利润结构不合理。主营业务利润对业绩的贡献度很小,其他收益对利润
的贡献度较大。从1993年到1999年,我国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
比重仅为50.7%,而投资收益对利润的贡献却达到了24.02%,营业外收支挣
额和补贴收入分别占利润的6.89%和5.31%。2004年上市公司年报的统计分析
表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8,05%的上市公司由盈转亏,EPS从.0044元降
0.11元。43.28%的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对EPS贡献率超过10%以上,其中,
有183家上市公司净利润的50%来源于非经常性损益。1299家上市公司有752
家获得补贴收入,占统计样本的57.89%,补贴收入占上市公司净利润额在100%
以上的公司有39家,介于50%一100%的有48家。这说明了我国上市主业不突
出,未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盈利能力,大量补贴收入的存在也说明地方政府运用
财政补贴等形式帮助上市公司操纵出了利润数据。
4、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不强。从2004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情况看,有
585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出现负增长,占比达到45%。截至2006年1月9日,从
2005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情况来看,沪深两市预亏公司已达181家,超过1998
年至2004年的任何年份。2003年147家亏损、2004年174家亏损,2005年亏
损公司数量再创新高。除181家公司预亏之外,还有69家公司预计净利润同比
大幅下降。一些上市公司业绩变化如同“坐山车”,前几年还是盈利大户,而现
在却深陷亏损泥潭。暴露出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不强。
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利润质量令人十分担忧。近年来,中国普马“资
金链断裂”、巨人大厦的“倒塌”、郑百文等明星企业的“突然”倒闭,我国上
市公司“一年绩优,两年平平,三年ST”的现象屡屡出现,都给我们敲响了警
钟。上市公司利润实现的现金保障不足,利润持续性不强等质量问题日益引起
重视,企业财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也日益关注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实际
质量而不仅仅是账面数据。2005年n月国务院批转了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
司质量意见》,要求有关方面要高度重视并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上市公
司质量己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利润质量是上市公司质量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对利润质量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并以此指导改善利润质
量的实践,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紧迫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选题意义
(一)利润质量研究的理论意义
如果说基于利润数据计算的盈利能力指标是对公司盈利水平的量的描述和
外在表象,那么利润质量则反映出公司盈利水平的质的规定性和内在揭示。
第2页
第一章导论
现行的基于利润数据的财务分析基于一个基本假设①,即利润本身是对公司
在某一特定报告期间经营成果的准确计量,也是该公司在未来可能的现金流入
的合理估计。如果这一假设不成立,那么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不同会计期间
之间的利润数据的可比性就不复存在。利润质量就是对这一基本假设是否成立
以及成立程度的衡量。传统的盈利能力分析的缺陷之一就是没有考虑到利润数
据质量高低程度的不同对利润数据可比性的影响。因此,利润质量分析是对财
务分析理论的完善和补充。
(二)利润质量研究的现实意义
上市公司是我国经济运行中最具发展优势的群体,是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源
泉。提高上市公司利润质量,是强化上市公司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
在要求;是夯实资本市场基础,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是增强资
本市场吸引力和活力,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关键。
1、利润质量研究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现代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追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
未来企业发展的主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追求利润的数量,更要重视利
润的质量。高质量的利润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质量的利润是指伴随着资源流入,在长期可以持续稳定生成的利润。
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的会计利润,其计算过程中包含一系列的主观估计
和判断,代表的是企业的账面成果,而不是企业可以自由支配财富的增加。真
正能够为企业所用的,是稳健的现金流量。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资金是涉
及到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现金流的充沛与通畅,是企业生存立足和健康
经营的前提。
一家企业的利润数量多,并不一定说明该公司的经营状况令人满意,利润可
能是因为某些投机项目所形成的,并不能保持持久的盈利状况。这种情况下的
业绩是有水分的。因此,只有利润数量和质量都好的企业具有才具有持续的成
长能力。高质量的利润以其较强的持续稳定增长的能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保障。
因此,加强上市公司利润质量的研究并以此指导改善利润质量的实践,是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⑹ ××公司盈利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文 谁能帮我写一份 急用
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盈利能力分析可以为企业的未来作出很好的规划等等。那么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呢?服务博成都兼职财务会计表示,一般有如下的3种分析方法。(一)盈利稳定性的分析盈利的稳定性主要应从各种业务利润结构角度分析,即通过分析各种业务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判别盈利的稳定性。我国损益表中的利润按着业务的性质划分为,商品(产品)销售利润、其它业务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等。各利润项目又是按获利的稳定性顺序排列的,凡是靠前的项目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越高,说明获利的稳定性越强。由于主营业务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一个待续经营的企业总是力求保证主营业务的稳定,从而使得盈利水平保持稳定,所以在盈利稳定性的分析中应侧重主营业务利润比重的分析,重点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对企业总盈利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二)盈利持久性的分析盈利的持久性,即企业盈利长期变动的趋势。分析盈利的持久性通常采用将两期或数期的损益进行比较的方式。各期的对比既可以是绝对额的比较,也可以是相对数的比较。绝对额的比较方式就是将企业经常发生的收支、经营业务或商品的利润的绝对额进行对比,看其盈利是否能维持或增长。相对数的比较方式,是选定某一会计年度为基年,用各年损益表中各收支项目余额去除以基年相同项目的余额,然后乘以100%,求得各有关项口变动的百分率,从中判断企业盈利水平是否具有持续保持和增长的可能性如企业经常性的商品销售或经营业务利润稳步增长,则说明企业盈利的持久性就越强。(三)盈利水平分析的几个指标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通过计算相对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盈利水平。这些指标一般根据资源投入及经营特点分为四大类: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成都兼职财务会计表示,包涵的基本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收入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每股收益、普通股权益报酬率和股利发放率等等。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指对利润率的分析。
⑺ 国内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指标研究到了什么地步
对现行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分析
摘要: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是财务分析的核心,是所有者最为关注的,也是企业经营者和债权人必须关注的。对于企业获利能力的反映,要力求客观、全面、准确。本文针对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中的缺陷,提出了一些改进与完善的观点和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词:盈利能力;财务分析;现金流量
企业的盈利水平,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也是投资人正确决定其投资去向,判断企业能否保全其资本的依据;债权人也要通过盈利状况的分析以准确评价企业债务的偿还能力,控制信贷风险。所以不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都日益重视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全面领悟分析的内容,正确掌握分析的方法至关重要。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内容
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两方面内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不能仅以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水平来衡量。虽然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的盈利总规模或总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利润总额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否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即无法揭示这一盈利的内在品质。所以,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仅要进行总量的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盈利结构的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后者在报表分析中更为重要。
二、盈利能力分析的方法
(一)盈利稳定性的分析
盈利的稳定性主要应从各种业务利润结构角度分析,即通过分析各种业务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判别盈利的稳定性。我国损益表中的利润按着业务的性质划分为,商品(产品)销售利润、其它业务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等。各利润项目又是按获利的稳定性顺序排列的,凡是靠前的项目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越高,说明获利的稳定性越强。由于主营业务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一个待续经营的企业总是力求保证主营业务的稳定,从而使得盈利水平保持稳定,所以在盈利稳定性的分析中应侧重主营业务利润比重的分析,重点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对企业总盈利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二)盈利持久性的分析
盈利的持久性,即企业盈利长期变动的趋势。分析盈利的持久性通常采用将两期或数期的损益进行比较的方式。各期的对比既可以是绝对额的比较,也可以是相对数的比较。绝对额的比较方式就是将企业经常发生的收支、经营业务或商品的利润的绝对额进行对比,看其盈利是否能维持或增长。相对数的比较方式,是选定某一会计年度为基年,用各年损益表中各收支项目余额去除以基年相同项目的余额,然后乘以100%,求得各有关项口变动的百分率,从中判断企业盈利水平是否具有持续保持和增长的可能性如企业经常性的商品销售或经营业务利润稳步增长,则说明企业盈利的持久性就越强。
(三)盈利水平分析的几个指标
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通过计算相对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盈利水平。这些指标一般根据资源投入及经营特点分为四大类: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包涵的基本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收入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每股收益、普通股权益报酬率和股利发放率等等。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指对利润率的分析。
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一)现行利润表反映企业财务业绩的缺陷
我国企业的利润表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和收入费用配比基础之上的则务业绩报告形式,在这张报表中列报的主要是己实现的收益。它在物价基木稳定、市场经济活动单一、外部风险低的经济环境下是适当的,能基本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的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所兴起的金融创新,出现了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改变了传统资产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因而价值相对稳定的观念。于是,采用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已成为必然,但同时又带来了一个问题:即由于公允价值变化而产生的损益是否在收益表中确认。如果不在收益表中确认,就使得收益表无法如实反映企业当期的全部收益,将未实现增值摒弃在收益计算之外,会使得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不能达到公允而充分披露的要求,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我觉得这个答案不错,你参考一下。
⑻ 什么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就是公司赚取利润的能力。一般来说,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指正常的营业状况。非正常的营业状况也会给公司带来收益或损失,但这只是特殊情况下的个别情况,不能说明公司的能力。因此,证券分析师在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时,应当排除以下因素:证券买卖等非正常项目、已经或将要停止的营业项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别项目、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变更带来的累计影响等。
⑼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