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邪不压正》幕后的那些事,为何姜文苦劝彭于晏拍“裸戏”
因为在《邪不压正》中,有一场需要彭于晏在屋顶赤裸奔跑的戏,彭于晏刚开始为拍这个镜头感到十分的为难,一开始还要带着护具。但是因为带护具的效果真的很不美观,导演姜文为了电影成品的好质量,与彭于晏交谈了一番,并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
姜文对彭于晏说如果带着护具,人物还是有着被保护的感觉,你的注意力就不在角色身上了。如果放开了,你的注意力自然就会全部集中在角色身上。经过姜文的“开导”,一向都以演戏专业著称的彭于晏最终放飞了自我,观众们也大饱眼福,可谓是一举多得。
而在电影中,彭于晏要多次拍“裸戏”。在第一场裸戏中,和她对戏的许晴就站在旁边,这对一个正当红的男演员来说实在是不容易。而为了拍好这场戏,彭于晏也是提前做足了准备——提前一个月做运动、吃东西减脂。在开拍前,彭于晏为了达到角色需要的身材条件,甚至连水都几乎不沾。这样的敬业精神让姜文都很佩服,直夸彭于晏自律性强,不是一般人。
㈡ 看完《邪不压正》,你就知道为什么姜文才是中国
中国的导演很多,但是没有一个能够像姜文这样最有国家情怀的中国导演,没有之一。
姜文
作为中国新一代具有代表性的导演,虽然姜文作品不多,但是足够经典,很多的时候,看一个导演,不应该只看数量,不看质量,论质量上,姜文导演两到三年才出一部作品,比那些所谓的冯小刚式的大导演的,在姜文这里,都是不堪一击的,过于商业化的导演,对于冯小刚这样的人来说,除了赚钱比别人多得多,对于自己的导演的地位却越来越商业化了。
新作品
最近姜文又带着新的作品出现了,一般没有电影的作品上映的时候,你是见不到姜文的影子的,一个专心做电影的人,而不像其他的导演参加各种各样的节目,说姜文两三年,或者四年,或者更久才出一部电影,我觉得这样更好,不需要增加了数量却输了质量,这是对电影的不尊重。
所以我们看到了《让子弹飞》是2010上映的,结果口碑异常得好,2014年的《一步之遥》却是票房惨淡,姜文是这样解释的,票房不是决定一个电影的好坏的因素,所以我导演的作品有好有坏,可以互补的,这样也挺好的。
周韵
所以对于姜文导演的作品,是值得期待的,为什么说是他最有情怀的中国的导演呢?
先从最近即将要上映的电影《邪不压正》说起,这部电影是姜文跟彭于晏的首次合作,彭于晏的自我评价是:拍完这部电影,我两年不想接新的戏,转换新的角色。通过一个演员可以知道,《邪不压正》这电影的质量是可以的。
再说到姜文导演的情怀,从《鬼子来了》,到现在的《邪不压正》都是姜文在给我们将抗日战争的故事,姜文是这样评价抗日的:我觉得历史是不能割裂的,我们历史上有一些悲剧发生,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件事情是不能够轻易过去的。现在所谓娱乐至上真是一种糊涂的做法,也是一种loser的做法,不娱乐就不能活吗?很多事儿就是不能娱乐。”
㈢ 姜文在《邪不压正》 中饰演哪一角色
姜文饰演蓝青峰,除了其前朝武人的身份之外一无所知,颇为神秘。全新曝光的剧照中能看出一丝端倪:姜文一面揽着廖凡的肩膀,似乎有所密谋;一面与彭于晏在深夜促膝。姜文曾在采访中如此透露自己的角色:“我要演一个自己把自己玩儿砸了的人。”对于蓝青峰这个角色,彭于晏耿耿于怀:“在戏里,这个人从头到尾都在骗我。”李天然也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路演中廖凡曾透露“他除了复仇,还有另一个神秘的身份”。对于影片中的头号反派朱潜龙,廖凡形容:“他是一个邪性的人,也很荒诞。”
㈣ 姜文的《邪不压正》,会不会创造票房奇迹
今天看了姜文的新电影《邪不压正》,我对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尤其是在我回来看了媒体上的溢美之词,特别是那句“一部电影直至找到它的观者,找到那个能领悟其象征意义的人,于是便产生了那种被称之为“审美”的神秘激情。”我只能承认我缺乏对这部电影的审美能力。
姜文讲了个很简单的故事,几乎没有什么情节可言:一个永远不衰的主题,斩草未除根,十多年后回来报仇。用姜文的话来说,就是哈姆雷特在北平。电影再次告诉我们,坏人总是要对好人斩草除根,不能有一念之仁,绝对是有道理的!不然就会身死国灭,最差也是此生所求付诸流水,就像扶摇里的国师大人。
在我看来,能谈得上特色的有三点吧。
一,提到了一个病,“创伤应激性障碍”,具体表现就是面对灭门凶手和仇人的时候,由于童年时候受到巨大的创伤,产生巨大恐惧,像石头一样动弹不得,仿佛被恐惧冻住。
二,男主彭于晏是在女性的引导和鼓励下完成了创伤的治愈,从找借口不去直面仇人复仇,到勇敢战胜恐惧,给仇人一个难看的死法。包括能用枪一枪了结却不用枪,偏要赤手空拳用师父教的功夫,打得无比狼狈,险象环生。这个套路在所有的武打片中已经成了定则,是我从小就不解并痛恨的二缺思维定式。还包括矫情地非把两个仇人凑成在一起,一次杀掉两个,因为当年灭门时是两个人一起干的,所以两个不能分头杀等等。
三,画面很美,还原北平的古城风貌,青砖灰瓦,鳞次节比,打斗的场面,彭于晏的轻功,许晴的曲线性感,劈开腿坐在床上打不老针的样子甚是诱惑,连我一个女人看了都觉得惊艳。当然,还有彭于晏时不时裸露的肌肉线条,横卧在钟捶上撞钟时的一线美好。
除了以上的部分,就是男主和女主没完没了地在屋顶上像猴子一样奔腾跳跃,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从头贯穿到尾。好像威尼斯只能在水上坐贡多拉,姜文的这部电影,屋顶似乎就是北平的道路,看多了真眼晕!人物对话时常有惊人之语,惹得一阵哄笑,我也忍不住笑,但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坏人会说这么二的一句话,为什么彭于晏这样的英雄这一瞬会产生如此傻的表情?媒体说这是姜文一贯电影对白中的特色,童趣。我扭头看了一眼旁边没笑的人,发现不知何时此人已经睡去了。
《邪不压正》的素材加起来大概400多个小时,三个机位,成片两个来小时——媒体说,这意味着电影的层次。人性复杂,时间或地域叠影,戏剧内在的多重共时,都需层层展平拉伸。有时,还需要寻得一扇门,或得到一串开门的密码符,才得以真正进入那个电影世界。但是我私下觉得,好的电影不应该是我用眼睛看到的,用心体会到的,才是最直接的吗?如果我没有从故事中看到,从人物的行为中察觉,从细节的铺陈中感知,那么作为一个观众,还需要从媒体的评论中去找到开启的钥匙,才能获准进入吗?会不会太曲折了?
看了一个电影,开始怀疑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看懂一部具有‘多重象征意义语言’和‘作用于潜意识的画面剪辑’的理解能力,也是狼狈!
㈤ 你觉得姜文自导自演的《邪不压正》如何
说个大实话,姜文的电影,看了就看了,别和人去争辩。他那是个闭环,是个自成一派的东西,你拿标准去套他,讲客观,讲理论,讲背后的层次,都是各讲各的,谁也说服不了谁。很多人觉得姜文拍了《太阳照常升起》,观众看不懂,然后他拍一个《让子弹飞》,让观众看懂了,不是这样的,《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包括《一步之遥》还有今天的《邪不压正》,都是一回事。
㈥ 姜文《邪不压正》为什么口碑、票房都输给了《药神》
由姜文自导自演,彭于晏、廖凡、许晴、周韵等人加盟的电影《邪不压正》在全国上映。上映首日,《邪不压正》斩获了1.20亿元的票房。虽然上映首日以微弱的优势赢得了单日票房冠军,但今天也就是上映的第二天,实时票房已经被《我不是药神》远超,几乎就是碾压了。
《邪不压正》这电影 发生在民国时期的北平 不仅年代离现在有些年头 而且地点又是在老北京 这电影的很多很多隐喻和故事 可能也就现在北京的老人和一部分知识分子知道 所以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可能一头雾水 没看明白
观点粗糙,欢迎大家评论互动!
㈦ 电影《邪不压正》是姜文导演的电影,其中有哪些隐藏的梗
《邪不压正》里,所有想要的炸裂,所有渴求的冲击,都伴随着枪响,一声一声地敲击在观众的心脏上。
㈧ 姜文的《邪不压正》在哪里首映
7月10日,姜文新作《邪不压正》在北京古北水镇举办了盛大的“家宴”首映礼,主演彭于晏、廖凡、周韵、许晴、泽田谦也、安地及幕后主创登场,更有贾樟柯、王学圻、洪金宝、宁浩、张一白、马未都、黄渤、夏雨、袁泉、崔永元、林依轮等诸多亲朋前来赴宴。
《邪不压正》改编自张北海的武侠小说《侠隐》,讲述1936年的北平,青年侠士李天然为寻找十五年前师门血案的元凶,深入古都的胡同巷陌,随着他调查逐渐深入,京城各路人马的斗智斗狠浮出水面的故事。原著中,张北海花了大量的文字描写老北京城的旧貌。但无论是对张北海还是姜文来说,在如今北京大兴建设之际,想在北京还原民国时期的北平风貌已几乎不可能。
㈨ 姜文电影《邪不压正》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姜文的第六部电影《邪不压正》已经上映,口碑却走向了两极化,“烂片”的评论似乎更多。
而李天然最后身着白衣,大喊巧红的名字。
与姜文之前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太阳照常升起》中,都有类似的场景。
可以说老姜也算致敬了一次自己。
ps:还有一个细思极恐的小细节。
朱潜龙在弑师时曾说,受过高人指点。联系整个剧情,不难看出是兰清峰策划了一切。
如此可见早在15年前,兰清峰就已经开始自己抗日的这盘大棋。
虽然手段很残酷,但终究是为了抗日大义,这算不算是“邪不压正”呢?
其实影片中还有许多小彩蛋。
蒋介石爱写日记;六国饭店;朱潜龙的名字;用来打针的根本书屋等等,都很值得品味。
电影的好坏在每个观众心中都有一个评论。但姜文对于电影的追求,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好看。
可能《邪不压正》在二刷、三刷之后,才能在心里有一个真正的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