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持仓收益 » 多少年后上市公司和股民一样多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多少年后上市公司和股民一样多

发布时间: 2021-06-04 21:47:49

1. 上市公司拿了股民多少钱

我也很感兴趣

2. 上市公司和股民的关系;例上市公司倒闭股民怎么办股市暴跌公司与股民会有联系吗不好意思没多少积分了

上市公司破产,股票就打水漂了 股民的股票资产就消失了。
公司股票暴跌,股票就缩水了 股民资产也就相应缩水了。

一般来说,股民利益是和你持有股票公司的业绩成正比的。
公司业绩越好,股民获利就越多 。

3. 上市公司分红很少,有些几年都不分红。为什么有很多人去买股票

炒股最弱势的是股民,炒股的话其实是股民赚股民的钱,平台也赚手续费,不炒的话,资金被上市公司利用,盈利后拿一点点出来分红,还不如银行利息。股民想靠股票赚钱就得和股民对炒,看谁实力强,谁就能赚钱,但最后亏钱的一定是股民。
所以股市就是类似大赌场,公家收场地费,庄家就是上市公司有决策权的股东,手中我有各类作弊手段,最后赌徒就是股民,把股价炒高然后看谁得势先逃离谁就赚钱。总之炒来炒去都在消耗股民的钱,最后靠炒股发财的就一小丢丢,所以各位看官想入坑得慎重呐。除非国家出台政策要求上市公司按总盈利的最低百分50分红,否则都是坑。
1分钟前

4. 【高悬赏】公司计划三年后上市,员工可以有股,是什么股,原始股吗

员工股只是一种奖金的叫法,是公司为了奖励你给你的福利,刚刚上市公司分给你的股份应该是原始股,也就是员工股,一般来说是会赚钱的,但是赚多少,多少时间能赚,这个要看你自己公司了,投入多少不是你说的算的,是你老板说了算的。

5. 股民的四大认识误区是

误区一、股民赚多赔少
许多股民都是受炒股发财的效应而入市的,由于传媒的影响,他们往往只见到股市的收益而看不到股市的风险,认为只要进入股市,必定是赚多赔少。
一般来说,人们总是不太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因为失败总是和无能联系在一起的,当在股市投资中遇到挫折时,不会有哪一个股民会四处张扬自己的亏损;而仅仅当在某个局部战域中小有收获时,大部分股民便会津津乐道、四处炫耀。另外股民在计算投资盈亏时,很少人能客观地将套牢造成的市价贬值计算进去,其根据就是只要不卖就不算亏。所以在股民中往往造成一种假象,盈多亏少。
据国外的统计分析,在股市投资中股民是一赚、二平、七亏,赚钱的只占10%。在我国股民中,赔钱的人数可能要占到90%以上。因为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后股市就已进入调整阶段,股票指数便一路下滑,而在此之后入市的股民大约要占到整个股民人数的2/3以上。
在股市上有两种钱可赚,一是股票的钱,这就是上市公司的分红派息,它实际上是股民这个整体的收入来源,在一年中它是一个定数。不论股民有多少,股价有多高,炒作得如何疯狂,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都不因此而受到影响。如沪深股市现在流通股数量有300亿股,预计1996年上市公司的每股平均税后利润在0.33元左右,那么上市公司这一年能给股民分红派息的极限值就只有100亿人民币。现在沪深股市共有股民1700万人,投入的资金近2000亿,如果平均分配,每个股民也就能分到588元,每元资金的盈利水平也就约3分钱,这还没有计入炒股所需的各种费用和消耗。
股市上可赚的另一种钱就是股民的钱,一是股票的差价,也就是股民自己赚自己的钱,一方赚的就是另一方赔的,其和为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股市上赚和赔的股民各占一半。二是手续费和税,这是政府、交易所和券商组织及管理股票交易所要提取的费用,它是和股票交易额挂钩的,约为股票交易金额的1.5%左右。如1996年沪深股市的A股交易,估计交易额要达到1.5万亿,则股民在这一年要上交255亿元的交易税、费,它远远大于可能收入的股票红利100亿元。作为一个整体,股民在沪深股市交易一年、总共要赔125亿元。均摊到每个股民身上,就是735元,比可能的收入588元要多147元。从以上两个方面来分析,股民中肯定是赔多赚少,而不会是赚多赔少。
误区二、长期投资收益大
许多人在股市投资中不讲究时机的选择,因为他们信奉一个教条,这就是长期投资收益大,一些在股市中深度套牢的股民也常常借此而安慰自己。
从长期来看,各个股市都将是牛市,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股市的牛劲有多大,股民应心中有数。从长期来看,世界上还没有那一个股市的年均涨幅超过了20%的。如香港股市,近30年年均增幅为16%;日本东京股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年里平均每年也就涨10%;美国纽约股市,其近70年来年均涨幅仅为6%。
从国外股市的运行来看,如果股市连续几年的年均涨幅超过20%,其回档调整将势在必然。如纽约股市在20年代末期涨幅惊人,但其在1929年崩溃后,道·琼斯指数在50年代才回升到1929年的水平。东京股市,80年代末期平均每年涨30%,从1986年的近14000多点涨到1989年的近4 点,随后出现回调整理,10年后的今天,日经指数还在2 点左右徘徊。香港股市,在外资的刺激下于1994年初接近12000点,一年间的涨幅约为一倍,随后便进入了调整阶段,两年后的今天才再创新高。我国沪深股市1993年上半年曾分别创下1558点和358点的高位,但此后的四年间,沪市的最高点位只有1000余点,而深市只在今年的狂炒中才刷新了记录。如果股民在股票投资时不注意时机的选择,不慎在高价区域套牢,少则三、五年,多达几十年,都极难觅见解套的机会。
而即使能解套,股民也丧失了许多投资机会。如在香港股市1994年初的12000点套牢,直到1996年的下半年才刚刚解套,虽然投入的资金没有损失,但若将资金存入银行,最少能获得20%的收益,且还不需承受套牢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所以股市投资中,股民还是应讲究机会的选择,应注意在股市的低价区选择绩优股投资,这样才能获得比较高和稳定的投资效益。
误区三、股票是高收益投资
和银行储蓄相比较,股市投资为直接投资,而银行储蓄为间接投资。对于相同数量的资金,通过银行再贷款给企业,银行将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而若直接将资金投入上市公司,股民可在税后利润中分红,中间少了一道银行的中介,因而直接投资的收益是要高于通过银行的间接投资。但股民在购买股票时,其股价一般都要高于股票的净资产含量。比如在发行股票时,发起人都是以净资产等值入股的,如国家股东,有多少资产就取得多少面值的股份。但在社会上公开发行股票时,一般是要溢价发行,每股3元、5元,甚至10元以上,发行股票后的净资产也就每股2元多一点。在二级市场上买进的股票,其价格可能更高。由于股票的买入价要高于股票的净资产含量,股票的收益就可能不如银行储蓄。如1994年一年期的银行定期储蓄利率为11.98%,上市公司在这一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只有13.5%,如果股民在购买股票时其价格等于股票的净资产含量,一分钱买一分货,则股民的投资收益就能达到13.5%,显然比银行储蓄利率要高。而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的价格要远远高于股票的每股净资产额,一般都在2-3倍以上。股民在这种情况下购买股票,其收益就要大打折扣了。
股票的投资收益是与股价密节相关的,不能片面认为股票就是一种高收益投资。只要股票的投资成本接近股票的净资产含量时,股票的高收益性才能体现出来。
误区四、不接最后一棒
有些股民热衷于股市炒作,天天都在寻找股市热点,今天这个概念,明天那个板快,买进卖出极其频繁。其基本出发点就是:只要不接最后一棒。
所谓最后一棒就是最高价,如果接上最后一棒,其命运是非常悲惨的,它意味着高位套牢或巨额亏损。而在股市交易中,被炒手们炒热了的东西是极烫手的,炒的时间越长,其风险就愈高。比如说有些股票每股税后利润只有几分钱、净资产也只有一元多,某些机构大户硬是将它炒到20多元。看到股价一节一节往上窜,许多中小散户禁不住诱惑,一头扎了进出,正巧碰上大户出货,股价来了个高台跳水,瞬间就跌了下来。更有甚者,在权证的炒作之中,一些中小股民盲目跟风而利令智昏,硬是将其价格炒到比正股价格还高1/3,最后这些权证都变成一张张费纸。
只要是被股市炒起来的东西,其背后一般都有操纵者,也就是股民通常所说的"庄家"。当股票的价格象泡沫一样被吹起的时候,此时的庄家早已完成了吸纳过程而在静静地等待着上钩者。只要有人跟进,庄家就趁机出货而渔利。而跟进者接到手中的股票,往往市盈率极高,等分红又不合算,但要想解套又不知猴年马月。
不接最后一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难,因为没有一个股民能准确地预测股票的价格。接的是不是最后一棒,谁也没有先见之明,事先只能推测,事后才能验证。而一旦证明是最后一棒,风险已经发生了。

6. 有明白上市公司和股民关系的吗

这个没有什么不明白啊,很简单的道理。
上市公司上市为了融资,资金就是机构和广大散户的钱。
广大散户投资为了赚钱,上市公司借此融资发展。

7. 公司上市后,需要多长时间才可以股票套现呢

第一类是网上申购的中小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一般只要公司上市首日股票就能流通套现。

第二类是网下申购的机构投资者,对于这一类的后者的中小股东它们一般要等到该股票在A股首日上市后一年以后才能上市流通套现,由于申购时比一般网下申购的中签率高于网上申购的中签率。

第三类是该上市公司的发起人,一般也就是指大股东或其他特定的持股量相对中小的股东,对于这一类的后者的中小股东它们一般要等到该股票在A股首日上市后一年以后才能上市流通套现,若是大股东则是要等到该股票在A股首日上市后三年以后才能上市流通套现。

拓展资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支股票的背后都会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时,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1]

网络_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