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持仓收益 » 基金管理费分红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基金管理费分红

发布时间: 2021-06-03 04:18:36

『壹』 请问基金分红是怎么来分的

随着股价指数的不断上涨,基金净值也不断上涨,个别基金净值还超过了2元,不少投资者强烈要求基金分红。对于高净值基金是否应尽快分红,无论是从基金管理上还是从投资者利益上都不能一概而论。实际上,在特定的时期,并不是基金分红越多越好,不合时机的分红是会产生很多弊端的,对分红时机的选择也是基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目前的分红政策决定了从长期来看基金分红的多少基本取决于基金净值的高低。
基金收益主要构成为利息、股息、证券买卖价差等,通常把这部分收益称为已实现收益,如果所投资的证券并没有卖出,不管该证券的市场价是多少,都只能记为浮动盈亏。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红是以已实现收益为主要基准指标的。相对高的基金净值是高分红的必要条件,同时如果一只基金正处于高净值状态,说明其有相当多的浮动收益。
事实上,牛势中过快分红会降低投资者投资总收益。
投资者都明白这样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就是过早地卖出牛势股将无法享受到该股以后的涨幅。所以当基金经理判定所持股票还有较大的上涨空间时是不会将股票卖出的,也就是说基金并没有实现收益,目前收益仅为浮动收益,基金净值将维持在高位,并且随着所持股票的上涨,基金净值会继续向上攀升,但基金仍暂时无法分红。但是如果为了分红而分红,基金经理就要被迫卖出本认为还可能上涨的股票以实现投资收益。卖出股票所得的资金中,一部分为已实现的投资收益,更多的部分是产生这部分收益的本金。已实现的投资收益可以通过基金分红分出去,但投资本金却成为不产生收益的闲暇资金留在了基金中,这就会造成牛势中股票仓位下降,从而影响基金的投资业绩,最终降低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为减少因此造成的对基金和投资者的损失,基金经理的操作是将所剩本金重新投资,但前提是找到更好的投资对象,否则就相当于基金为本次分红被迫对倒一次持仓股票,这种操作显然是有损投资人利益的。
实际上,投资者收益受损还远不是如此,投资者拿到手的红利如果不进行再投资,该部分也就无法享受到以后基金净值上涨产生的收益。下表是投资者以面值1元投资于一只基金,基金净值涨到1.5元,基金将0.5元的投资收益全部分红和不分红二种情况下,假设基金以后净值上涨一定幅度时,投资者的总收益差异情况。
基金净值涨幅 10% 30% 50%
分红后投资收益 60% 80% 100%
不分红投资收益 65% 95% 125%
可见,过早的基金分红对投资总收益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其实,基金净值越高,分红越多,这种影响就越大。
明白了以上道理,投资者就不应盲目地盼望基金分红,而应学会从基金分红中读出基金投资操作的信息。当然,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并不具备对市场的研判能力,那么继续持有将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基金经理会依据自己的研判适时变现收益,适时分红,以使投资者的收益最大化。
基金高手购买基金关键不是看基金净值高低,关键是看基金净值的增长率的高低。

『贰』 什么是基金分红

基金分红是指基金将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方式派发给基金投资人,这部分收益原来就是基金单位净值的一部分。因此,投资者实际上拿到的也是自己账面上的资产,这也就是分红当天(除权日)基金单位净值下跌的原因。 分红后净值是回归到一元左右, 并不一定是一元.现在有许多投资者对基金的分红存在几种误解: 误解之一:分红能够使基金持有人得到实惠。 其实分红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其实分红的钱是投资者本人自己的钱,并不是谁的恩施。举例来说,某人买了某基金10000份额,某一天该基金的净值为1.5元,则该投资者在该基金上的资产总价值为15000元,假如基金公司决定分红,每份额分红0.5元,则该投资者得到分红款5000元,分红以后基金的净值相应减少,扣除0.5元,净值为1.0元,投资人在该基金的现有资产总价值降为10000元,加上得到的5000元分红,总计仍然是15000元,投资者并没有因为分红而多得到1分钱。 所以,不管分红和不分红,投资者在该基金的总价值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并没有因为分红而多得到1分钱利益。 误解之二:赶在分红之前申购,能够坐享其成,不劳而获。 我在得知某基金将要分红的消息后,赶紧在分红之前申购该基金,于是该基金在此之前所获得的收益按理说没有我的功劳,但是我赶在分红之前成功申购了改基金,于是我参与了分红,基金原来挣来的收益,我没有功劳,却参加分红,白捡了一个大便宜,持这种想法的投资者不在少数,一些基金公司已经掌握了这种窍门,一预告分红,马上在分红前迎来一大批申购资金,分红之后又迎来一批喜欢低净值的投资者,所以有的基金乐此不彼,居然有基金10天之内分红两次,还有基金赶紧修改基金合同,把每年最多分红4次改成一年最多分红12次。 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仍然是投资人不懂分红以后基金净值降低,总价值降低的道理,分给新申购者分红款其实是投资人申购基金的本钱,并不是别人预先挣来,等你去享受的,计算公式如下: 分红得到的钱+现有基金份额达总价值+申购手续费=你用来申购的投资金额。 那末分红会给投资人带来负面影响吗? 分红需要现金,基金公司为了分红需要卖出股票,在股市处于上升时期,卖出好的股票意味着无法享受该股票在未来上升中的获利,今后想要该股票,基金公司将被迫用更高的价格把它买回来。 在股市下跌过程中,股票的价格已经大大滑落,基金管理人为了分红,将股票贱价抛售,元气大伤,一旦股市止跌回升,基金手中股票少了,当然基金净值的上升也会明显比别的基金慢,很可能开始走下坡路,原来好好的基金,大跌之后名落孙山,从此一蹶不振,几个月翻不了身。假如想要配置原先的股票,必须以较高价格买回来,基金经理等于在做“低抛高吸”的笨拙操作。 例如“兴业可转债”,6月5日搞分红,大家都知道,从5月30日股市开始下跌,6月4日是股票价格最低的日子,兴业可转债居然为了分红而在低价抛出股票,所以当6月6日开始,股市回到上升状态以后,兴业可转债一落千丈,涨得特别慢(有时下跌),直至今天,兴业可转债仍然没有回到5月29日的收益,原来是收益率很好的基金,几乎成了最差基金,原先不错的业绩迅速滑落,按照月增长率排名,兴业可转债6月19日排在第208位,在它之后的基金除了天治财富增长、德盛安心、长盛动态精选之外,寥寥无几,原来长期运作得到的好名次付之东流水,什么时候能够翻身?这对该基金经理的能力将是严峻的考验。 在股市下跌过程中,基金管理人为了分红而抛出股票,还会促使股票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对股市的止跌回升没有任何好处。 那末什么情况下搞分红合适呢? 如果基金公司对股市的后势不看好,于是卖出一些股票,降低股票的仓位,收回一些现金用来分红,手中的股票少了,在下跌过程中能够减小跌幅,等股市开始上升了,再买进股票,提高股票的仓位,增加以后的盈利能力。 但是,大家都知道,股市的涨跌是很难预测的,即使专家和投资大师同样无法预测准,再说,大家有目共睹:股市的风浪来得突然,跌幅大,去得也快,升起来也快,基金公司很难预先对波动的幅度和时段预测出来(除非神仙)。 一旦基金经理判断对趋势判断失误,或者说,虽然趋势正确,但是时间判断失误,例如有的基金在不同点位,在2700点,在3000点,在3400点,都有人判断即将大调整,于是提前卖股票,搞分红,结果,想象中的大调整迟迟不来,业绩长期无起色,被迫再买进股票,等到大调整真正来了,投资人要赎回基金,基金经理手中未必有现金来应对,更没有钱来买进股票,一步错,步步错。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分红对基金公司有说明好处呢? 好处之一是扩大规模。 基金公司的收入主要靠基金管理费,假如基金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收益高,业绩好,基金的净值升高,许多新投资者怕高净值基金,以为高净值等于风险高,不敢买该基金,而原先的持有人看到自己的账面收益高了,想落袋为安,于是赎回基金,结果出现反常现象:基金的业绩越来越好,但是规模反而越来越小,没有规模的扩大,对基金公司来说,基金的业绩无法带来公司效益的提高。为了扩大规模只好迎合投资者喜欢低净值的偏好,要么搞拆分,要么搞大比例分红,进行持续营销,以便扩大基金规模(这也是不得以而为之,是无可奈何的举措)。 好处之二是汲引投资人申购。 因为有的投资人以为参与基金的分红是白得好处,因而拿着钱关心哪家基金何时分红,一旦有分红消息,立即赶在分红之前申购,以便参与分红,所以只要宣布某月某日分红,立即引来许多申购者,有些基金公司掌握了这种窍门,乐此不彼,频繁地用分红来扩大规模,业绩搞不好,一次分红只分每份额几分钱(例如每份额分0.052元),这种频繁而低价值得分红除了有利于基金扩大规模以外,对基金持有人有什么好处呢?难道投资者就等这5分2厘钱来补贴家用? 此外,有的基金公司在分红时权益登记日、除息日为5月15日,红利再投资计算成基金份额却要按照5月17日的净值来折算,结果5月17日大涨,投资人的份额少了许多,这是一种坑害投资者的做法,(如华夏公司。我在《华夏基金公司的分红方案不公,严重损害持有人利益》一贴中有详细叙说)有无知者辩解说:5月17日有可能跌,投资人岂不是可以占到便宜了?这实在是歪理,投资人并不想占别人的便宜,但是也不愿意被基金公司损害,公平的做法是:红利再投资应该按照除息日的净值来计算份额,因为除息日的净值已经减去了分红值,按照这延后两天的做法,此时投资人的份额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是原来的份额,没有增加,那末15日,16日两天,投资人的理论和实际总价值大大缩水,这难道是合理现象? 基民常常期盼、呼吁基金分红,这实在没有必要,分红还是不分红由基金经理考虑,在牛市中,分红对投资人来说弊多利少(或者说弊多无利)。 还常常有人打听:某基金某月某日要分红,你今天申购能赶上分红吗?这实在有些幼稚,买基金主要应当考察它的业绩和经理的管理能力,仅仅为了赶上去参与分红,实在是因为对分红实质的误解

『叁』 基金分红原则

基金分红的原则

  1. 基金当期收益先弥补上期亏损后,方可进行当期收益分配;

  2. 基金收益分配后每份基金份额的净值不能低于面值;

  3. 如果基金当期出现亏损,则不进行收益分配。有的基金还在招募说明书中对基金收益的分派事先作了约定,如一年中最少、最多的分派次数,或当可分配收益达到一定标准就进行分红等。

补充:基金分红的方式

  • 封闭式基金的收益分配。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封闭式基金的收益分配,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封闭式基金年度收益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基金年度已实现收益的百分之九十。封闭式基金当年收益应先弥补上一年的亏损,如当年发生亏损则不进行收益分配。封闭式基金一般采用现金分红方式。

  • 开放式基金的收益分配。开放式基金的基金合同应当约定每年基金收益分配的最多次数和基金收益分配的最低比例。实践中,许多基金合同规定每年至少一次。开放式基金当年收益也应弥补上一年的亏损,如当年发生亏损则不进行收益分配。分红方式有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转换为基金份额两种。开放式基金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可以事先选择将所获分配的现金收益,按照基金合同有关基金份额申购的约定转为基金份额;基金份额持有人事先未做出选择的,基金管理人应当支付现金。

  • 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分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于每日按照面值进行报价的货币市场基金,可以在基金合同中将收益分配的方式约定为红利再投资,并在基金合同中约定收益分配的方式:即每日结转收益还是按月结转收益。当日申购的基金份额自下一个工作日其享有基金收益的分配权益。

『肆』 过去10年基金得到多少管理费,分红又是多少

这个还真没人统计过
由於10年来不断有基金成立,还有不少基金转型(转为另一类型基金,费率可能有所改变)。更有30多只基金清盤,所以这些数据很难统计
不过你放心,分红应该远大于管理费的

『伍』 私募基金分红制度是怎样的

私募基金分红,管理人按照惯例规模收取管理费按照2个点,如管理的产品发行前跟投资者签订好分红协议,按照盈利的20一般可以进行比例分配,如产品是契约性基金将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如已有限合伙形式,是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只需要分红的个人缴纳个人所得税百分之20-25

『陆』 基金分红是在权益登记日之前买的就能分吗

基金分红会提前若干个交易日公告,而且只要在基金分红的权益登记日前一天的15点前申购,就可以参与分红。

基金分红有一定的标准:基金赚的钱可以弥补上一期亏损的钱、基金分红后净值不低于面值,也就是说基金分红的前提是基金赚到了钱。


在合规的条件下,基金管理人可以把赚到的钱分一部分给投资人;事实上,基金分红人为的降低了基金净值,然后吸引大家前去申购基金,这样基金的规模就可以扩大,管理费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基金分红是件好事情,但可不是谁都可以分到钱的,这里就需要提到三个日期,分别是权益登记日、除息日、分红派送日。




『柒』 基金分红怎么亏了

楼主您好

开放式基金分红的实质其实就是把左口袋里的钱拿到右口袋里,即把基金净值中可分配收益中的一部分,以发放红利的方式给投资者。所以,您原先的投资资金有一部分变成了“红利”。

分红与基金本身没有任何关系。通常,分红只是营销手段,如果你认同这只基金,分红或不分红都没有关系。很多基金投资者把分红当作获取收益的唯一途径,实际上分红不是基民获得的额外收益,它只是从基金净值里分出来的一部分钱,分红后基金的单位净值会下降,而基金的累计净值不会改变。

只有基金的累计净值才能够真正反映基金的管理水平,同期成立的同类型基金累计净值越高,管理水平就越高。对于基金公司来说,一般都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分红。例如,在封闭式基金中,绝大多数基金公司都是拖到最后一刻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分红。

基金公司是一个盈利性单位,它的收入来源是管理费,分红势必会减少基金公司的收入。因此,除非是契约规定了某些开放式基金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红,否则,主动分红“让利”的基金管理公司,都是为了一定的目的,如老基金的持续营销,新基金的发行,等等。

投资者在选择基金进行投资的时候,一定要密切关注基金的业绩——净值增长率,以及该增长率在同类基金中的各种时间长度的排名,选择综合业绩表现好的基金作为自己的投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