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上市公司
网络挺详细的。
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所谓非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没有上市和没有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这种公司到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须经过批准外,还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定义
《公司法》、《证券法》修订后,有利于更多的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和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司。《证券法》第五十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时,必须符合的条件之一是,“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元”。与原来规定的五千万元比,中小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的门槛大幅降低。原来的“千人千股”要求也已删除。现阶段,它更有利于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做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若干政策措施的会议纪要》中“在深圳中小企业板建立支持中关村企业的‘绿色通道’”的要求。当然,证券交易所可以规定高于前款规定的上市条件,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此外,《公司法》第七十九条“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为发起人”、第八十一条“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全体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等规定,也比原来宽松得多。按
相关书籍
《证券法》第十六条规定,债券发行和上市的条件之一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三千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六千万元”。目前,谁能成为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司,标准是模糊的。实际成为公司债券上市交易公司的,往往是大企业。更值得注意的是,《证券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对公司债券发行申请的核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实行额度制,由有关部门审批公司债券发行。新《证券法》的实施,可以大大缓解企业发行和投资者投资公司债券的需求。通过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完善上市证券结构的目标将逐步实现。编辑本段特点
(1)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诚信50强
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可为非上市公司,但上市公司必须是股份有限公司; (2)上市公司要经过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要上市必须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上市。 (3)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交易。发行的股票不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不是上市股票。 与一般公司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特点在于可利用证券市场进行筹资,广泛地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从而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因此,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往往将公司股票在交易所公开上市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步骤。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知名的大企业几乎全是上市公司。例如,美国500家大公司中有95%是上市公司。 首先:上市公司也是公司,是公司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讲,公司有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之分了。 其次,上市公司是把公司的资产分成了若干分,在股票交易市场进行交易,大家都可以买这种公司的股票从而成为该公司的股东,上市是公司融资的一种重要渠道;非上市公司的股份则不能在股票交易市场交易(注意:所有公司都有股份比例:国家投资,个人投资,银行贷款,风险投资)。上市公司需要定期向公众披露公司的资产、交易、年报等相关信息,而非上市公司则不必。 最后,在获利能力方面,并不能绝对的说谁好谁差,上市并不代表获利能力多强,不上市也不代表没有获利能力。当然,获利能力强的公司上市的话,会更容易受到追捧。编辑本段发行股票的基本要求
(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经向社会公开发行; (2
相关书籍
)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3)公开发行的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的,向社会公开发行的比例10%以上; (4)公司在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大部分的公司都是股份制度的,当然,如果公司不上市的话,这些股份只是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里。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发展需要资金。上市就是一个吸纳资金的好方法,公司把自己的一部分股份推上市场,设置一定的价格,让这些股份在市场上交易。股份被卖掉的钱就可以用来继续发展。股份代表了公司的一部分,比如说如果一个公司有100万股,董事长控股51万股,剩下的49万股,放到市场上卖掉,相当于把49%的公司卖给大众了。当然,董事长也可以把更多的股份卖给大众,但这样的话就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有恶意买家持有的股份超过董事长,公司的所有权就有变更了。总的来说,上市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1,得到资金。2,公司所有者把公司的一部分卖给大众,相当于找大众来和自己一起承担风险,好比100%持有,赔了就赔100,50%持有,赔了只赔50。3,增加股东的资产流动性。4,逃脱银行的控制,用不着再靠银行贷款了。5,提高公司透明度,增加大众对公司的信心。6,提高公司知名度。7,如果把一定股份转给管理人员,可以缓解管理人员与公司持有者的矛盾,即代理问题(agency problem)。坏处也有:1,上市是要花钱的。2,提高透明度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机密。3,上市以后每一段时间都要把公司的资料通知股份持有者。4,有可能被恶意控股。5,在上市的时候,如果股份的价格定的过低,对公司就是一种损失。实际上这是惯例,几乎所有的公司在上市的时候都会把股票的价格定的高一点。编辑本段与普通公司的区别
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上市公司相对于非上市股份公司对财务批露要求更为严格。 2、上市公司的股份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中挂牌自由交易流通(全流通或部分流通,每个国家制度不同),非上市公司股份不可以在证交所交易流动。
相关书籍
3、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之间他们的问责制度不一样。 4、上市公司上市具备的条件是:股本部总额达5000万元以上。 最后,上市公司能取得整合社会资源的权利(如公开发行增发股票)非上市公司则没有这个权利。 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具有股份有限公司的一般特点,如股东承担有限责任、所有权和经营权。股东通过选举董事会和投票参与公司决策等。编辑本段我国公司的上市要求
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向社会公开发行。 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元。 3.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原国有企业依法改建而设立的,或者本法实施后新组建成立,其主要发起人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可连续计算。 4.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一千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一千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百分之十五以上。 5.公司在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6.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编辑本段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
1、上市公司暂停上市的制度
市场回暖上市公司掀增发潮
我国交易所关于上市公司摘牌有如下一些规定,并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设定了一些最终可能会导致摘牌的几个层次:上市公司如果连续2年亏损、亏损1年且净资产跌破面值、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重大违法行为等情况之一,交易所对公司股票进行特别处理,亦即ST制度。对ST公司,如果再出现问题,比如下年继续亏损从而达到《公司法》中关于连续3年亏损限制的,则进行PT处理。PT制度是证券交易所对于暂停上市的公司股票流通所采取的特别安排,目的是为了增强市场流动性,切实维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交易所在采取PT交易制度时又规定:从1998年1月1日起3年内的任何1年中,如果PT公司能够扭亏为盈,则可以向交易所提出恢复上市的申请,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可以恢复上市。在2000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上市规则》第十章第一节中,暂停上市有四种情形: (1)上市公司股本总额、股权分布等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 (2)上市公司不按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或者对财务会计报告作虚假记载; (3)上市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 (4)上市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 出现前三种情形之一的,交易所根据中国证监会的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出现第四种情形的,交易所暂停其股票上市。自上市公司公布年度报告之日起,交易所对其股票实施停牌,并在停牌后三个工作日内就该公司股票是否暂停止上市作出决定,并报中国证监会备案。上市公司应当根据交易所或中国证监会所作的暂停上市决定,在指定报刊刊登《暂停股票上市公告书》。自公告之日起,交易所停止其股票逐日持续交易。上市公司在其股票暂停上市期间,仍然应当依法履行上市公司的有关义务,交易所为投资者提供股票“特别转让”服务,为这些公司的股票流通提供一条出路,尽可能地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2、上市公司终止上市的制度
我国《公司法》第157、158条规定,上市公司有下列五种情形之一的,将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终止其上市: (1)公司股本总额、股权分布等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并在限期内未能消除的; (2)公司不按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或者对财务会计报告作虚假记载,经查实后果严重的; (3)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经查实后果严重的; (4)公司最
相关书籍
近三年连续亏损,在限期内未能消除的; (5)公司被解散、被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责令关闭或者被宣告破产的。 终止上市,就是失去了在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资格,又称为摘牌。《证券法》也明确规定,不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应按《公司法》的规定退出市场。交易所上市规则规定,上市公司在接到中国证监会终止其股票上市的通知后,应当在指定报纸发布《终止股票上市公告书》,并应载明以下内容: (1)终止上市股票的种类、简称、证券代码以及终止上市的日期; (2)中国证监会终止其上市的决定; (3)中国证监会要求的其它内容; (4)交易所认为有必要的其它内容。不过,目前我国沪深两市还没有出现公司摘牌的先例。编辑本段境外证券市场关于公司上市的规定(美国)
(1)由社会公众持有的股票数目不少于250万股; (2)持有100股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5000名; (3)公司的股票市值不少于1亿美元; (4)公司必须在最近3个财政年度里连续盈利,且在最后一年不少于250万美元、前两年每年不少于200万美元或在最后一年不少于450万美元,3年累计不少于650万美元; (5)公司的有形资产净值不少于1亿美元; (6)其他有关因素,如公司所属行业的相对稳定性,公司在该行业中的地位,公司产品的市场情况,公司的前景,公众对公司股票的兴趣等。编辑本段境外证券市场关于上市公司退市的规定
1、上市公司退市的批准权限
交易所对上市公司退市一般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如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6 04规定,交易所对它认为不符合上市标准的公司,有权终止其上市。联交所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无须经过证交会批准。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802 01规定了上市公司退市的具体标准,同时指出,即使公司符合这些具体标准,在某些情况下,交易所仍有权对它认为不适合继续交易的公司作出终止上市的处理。与香港不同的是,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规定,交易所在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之前,必须报请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
2、上市公司退市的标准
在美国,上市公司只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就必须退市: (1)股东少于600个,持有100股以上的股东少于400个; (2)社会公众持有股票少于20万股,或其总值少于100万美元; (3)过去的5年经营亏损; (4)总资产少于400万美元且过去4年每年亏损; (5)总资产少于200万美元且过去2年每年亏损; (6)连续5年不分红利。 日本的证券市场规定,上市公司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必须退市: (1)上市股票股数不满1000万股,资本额不满5亿日元; (2)社会股东数不足1000人(延缓一年); (3)营业活动停止或处于半停止状态; (4)最近5年没有发放股息; (5)连续3年的负债超过资产; (6)上市公司有“虚伪记载”且影响很大。2000年6月设立的日本纳斯达克市场也引进退市制度,亦即上柜之后的股东数及市价总额低于一定的基准时,则令其下柜。其目的在剔除流动性低的上柜股,以确保投资者的利益。
3、上市公司的退市程序
境外证券交易所对作出上市公司退市的决定一般都比较谨慎,并规定了非常复杂的程序。 如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802 02规定了以下程序: (1)交易所在发现上市公司低于上市标准之后,在10个工作日内通知公司; (2)公司接到通知之后,在45日内向交易所作出答复,在答复中提出整改计划,计划中应说明公司至迟在18个月内重新达到上市标准; (3)交易所在接到公司整改计划后45日内,通知公司是否接受其整改计划; (4)公司在接到交易所批准其整改计划后45日内,发布公司已经低于上市标准的信息; (5)在计划开始后的18个月内,交易所每3个月对公司的情况进行审核,其间如公司不执行计划,交易所将根据情况是否严重,作出是否终止上市的决定; (6)18个月结束后,如公司仍不符合上市标准,交易所将通知公司其股票终止上市,并通知公司有申请听证的权利; (7)如听证会维持交易所关于终止股票上市的决定,交易所将向SEC提出申请; (8)SEC批准后,公司股票正式终止交易。由上述情况可见,交易所决定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最长要经过22个月的时间。 香港联交所的退市程序包括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在停牌后的6个月内,公司须定期公告其当前状况; (2)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结束后,如公司仍不符合上市标准,交易所向公司发出书面通知,告知其不符合上市标准,并要求其在6个月内,提供重整计划(ResumptionProposal); (3)第三阶段:第二阶段结束后,如公司仍不符合上市标准,交易所将公告声明公司因无持续经营能力,将面临退市,并向公司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在一定期限内(一般是6个月),再次提交重整计划。 (4)第四阶段:第三阶段结束后,如公司没有提供重整计划,则交易所宣布公司退市。编辑本段上市公司增持与回购的影响
1、增持与回购有四个作用,稳定股价提升信心为主要作用。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股份的原因有四个方面,增厚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提升股东价值;提高公司的经营杠杆比例;因个人避税方面的原因,红利税低于资本利得税;管理层将股份回购作为一种信号,向投资者表明公司的股票被低估。在实践中,第四种原因是促使上市公司回购或者增持股份的主要原因。 2、增持与回购对股价的影响长期不显著短期显著。增持和回购虽然可以从财务的角度来改变股东价值,但是并不能改变上市公司的宏观背景,所以这种资本运作很难使得股价获得长期支撑,所以增持回购不改变股价的长期走势。我国A股市场和台湾市场当年有很大的相似性,台湾也是出于稳定股价的需要,在熊市中公布了相关的增持和回购办法,但是市场经历了小幅反弹后继续维持长期趋势不变。 3、可以用四个指标来寻找增持与回购的公司。A股市场上增持的公司有几个显著的特征,首先市盈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其次ROE水平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且在10%以上,按年度计算在15%以上,第三流通A股占总股本比例较高,第四是少数股东权益占比较低,而现金流并不能成为判断的依据。目前增持的公司绝大部分的理由是看好未来的发展,但除了央企以外,少部分增持的公司ROE水平、市盈率等并不符合我们前面的判断,这里面还是和大股东意愿相关度比较高。 4、增持可能成为普遍现象,而回购不一定能普遍实施增持可能成为普遍现象,但是回购并不一定能普遍实施。主要原因可能是公司治理的问题。相当多银行股中有不少外资持有股权,如果采取回购措施,可能使得外资持股比例过高,影响国家控股权。另外,中小企业目前增持的比例较小,未来中小板增持的企业可能主要集中在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上。 5、含B股的公司值得关注目前在A股市场上市的公司以增持A股为主,但长安汽车的停牌给回购B股的构想打开了思路。其实,H股、B股的性质和A股相同,B股相对于A股来说有更高的折价,回购则成本更低,同时也提升了A股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增厚了每股收益和净资产等财务指标,这比直接增持A股可能更能直接刺激A股的股价,因此A+B类上市公司值得关注。
Ⅱ 上市公司迎来回购潮是什么意思
您好!所谓“回购”就说上市公司从股市上买回自己发行的股票,所谓“回购潮”就是指不只是一两家上市公司在回购自己公司发行的股票,而是有许多上市公司像潮水一般在回购自己公司发行的股票。在本轮护盘大潮中,以往并不多见的股份回购近期频频出现,统计显示,7月来已经有59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或已实施回购。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将要或者已实施回购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在其回购均价附近介入,可获得一定的安全边际。近期,在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推出增持、回购等“5选1”救市方案后,上市公司回购积极性高涨。据数据显示,截止7月21日,本月已经有59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或已实施回购。其中鸿达兴业(002002)、美的集团(000333)等37家公司计划回购股份,鸿利光电(300219)、迪森股份(300335)、宇通客车(600066)、克明面业(002661)、双鹭药业(002038)、玉龙股份(601028)等22家公司已完成回购计划。7月21日晚间,威孚高科(000581)发布回购部分A股股份预案,公司拟以不超过25元/股的价格通过深交所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资金总额拟约达人民币2-2.5亿元,资金全部来自于公司自有资金。若以股价上限全额回购,预计可回购约1,0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约0.98%。
在这37家公司中,计划回购金额最高的是海通证券(600837)。根据其在7月9日发布的方案,海通证券本次拟分别以不超过人民币18.80元/股和不超过港币17.18元/股的价格回购A股和h股,回购数量预计不超过总股本的10%,回购的资金总额预计为不超过人民币216亿元。不过,公司并未公布具体的A股和H股回购比例。
除了海通证券,回购金额上限在百亿级别的还有万科A。根据其在7月6日发布的公告,公司计划以总额不超过100亿元的自有资金回购A股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13.70元/股。若全额回购,预计可回购股份不少于7.3亿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6.6%。此外,美的集团、中兴通讯(000063)、鲁泰A、伊利股份(600887)、海普瑞(002399)五家公司回购金额上限均为10亿。不算上金花股份(600080),其余36家公司的计划回购金额上限之和为401.69亿元。(注:金花股份未公布回购金额上限)
Ⅲ 如何看待近年上市公司掀起的金融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热潮
我国是鼓励多种经营,跨业发展,只要在发展专业经济同时,人、财、物等前提条件俱备下,企业向多业并进,是促进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Ⅳ 大股东增持概念股有哪些大股东增持概念股解析(名单)
大股东增持概念股由来: 在近期市场一直盘跌的情形下,目前多家上市公司开始掀起一轮“增持潮”,甚至有上百只股票已跌破净资产,在市场极为悲观的时刻,如何从大股东增持概念股中选取优质的股票,成为市场投资者关注的一个焦点。四季度以来央企大股东增持十分积极、获增持公司总体业绩优良,价值已经处于相对合理区间等,为获增持公司的股价未来走势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从历史数据来看,上市大股东增持被看做是信心的一种重要体现,对公司股价构成中性偏正面的影响,在近期A股市场无相关值的关注的惹点时,大股东增持概念股异常活跃,成为市场中一朵亮丽的奇葩。 大股东增持概念股活跃 大股东增持概念股行情分析: 有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看待股东增持时需一分为二:增持的数量是考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上市公司股东增持几千股、几万股的案例仅仅只是一种作秀;只有那些增持数量大、且在不断增持的才能表明股东的一种态度:公司的股价确实被低估、对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此外,由于股东从二级市场增持的股份6个月内是不能卖出的,由于股东对公司经营情况较为熟悉,在某些关键位置增持后,不排除其后还会发布各种利好信息。在此情形下,投资者可以适当予以介入。
Ⅳ 增持自家股票近段时间又有谁
从最新的公告得知:汇金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买入方式增持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A股各2000000股.汇金公司同时表示,拟在未来12个月内(自本次增持之日起算),以自身名义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股份.另外中煤能源也透露,公司控股股东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下称"中煤集团")已于9月23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买入方式增持公司股份404.99万股.
加上最近的中国石油增持的6000万股,及中国远洋.中国国航等企业共同掀起了一波"增持潮",组成了稳定股市的央企大军.从汇金公司的增持,我们可以预期市场的增持潮还只是刚刚开始,那么投资者当前该如何把握,又如何挖掘央企增持潜力股的机会呢?
首先需要重点关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上市公司自有的资金状况及股东的控股权的比例状况,通过这三个基本的条件来判断央企的增持的可能性.大批跌破发行价的央企也可列入观察的对象.例如跌破IPO发行价的央企上市公司至少包括中国铁建.中国神华.中海集运.中煤能源.中国石油.中国太保.
Ⅵ 股票624军团什么意思
指624家大股东、高管增持自家股票的上市公司。
7月9日,证券网报道:央企增持,维稳军团在行动,624家上市公司掀起增持潮。
Ⅶ 股票中的.冰点.低迷.活跃,高潮、分岐、是指什么意思
一、卖沸点
什么是卖沸点?它具体指的就是:在市场最疯狂时控制住贪婪,把最后一段利润让给别人,聪明的卖出。那究竟沸点是怎么判断呢?下面就是沸点所具有的特征:
1、 市场出现持续星的大成交量及天量;
2、 人气鼎沸、黑马奔腾;
3、 大多数股票进入主升浪;
4、 出现储蓄搬家现象;
5、 媒体及分析师狂热长多;
6、 身边的股神增多。
根据这些特征,大家就可以想象到在15年牛市见顶的时候,就非常的符合这写特征,可谓是市场达到沸点时,整个市场犹如烧开的水,投资者贪婪的情绪就会达到白热化,此时,投资者就应该进行卖出,这样才能够保存盈利。
二、买冰点
买冰点是什么?它其实指的就是,在市场最恐惧、最低迷的时候勇敢的介入。冰点所具有的特征具体如下:
1、 成交量十分的低迷、地量频繁出现,人气极度的低迷;
2、 满盘皆输,人人自危,媒体及分析师悲观情绪蔓延;
3、 大部分股票出现惨烈的多杀多;
4、 四破现象出现,即破发行价、破净资产、破增发价、破配股价;
5、 增持潮出现,大股东增持自家股票;
6、 救市声不断。
显然这里其实指的就是熊市阶段的走势,在15年股灾的时候,频繁的出现就是救市的消息,显然完全符合冰点的特征。
总的来说,卖沸点买冰点,其实就是一种逆向的思维模式,掌握了这种操作,你就可以走向盈利。
Ⅷ 在哪里可以搜索到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的公告,请回答详细一点。
可以按F10
Ⅸ 中国国航这样的绩优股为什么还跌停了
网易财经1月15日讯 截至收盘,运输服务板块跌6.51%,板块跌幅居前。个股方面,中国国航跌停,海峡股份跌9.63%,中海集运跌9.02%,中海发展跌8.89%,中国远洋跌8.08%。
消息面上,上市公司股东挺身护盘:承诺不减持+增持潮起;12月末央行口径外汇占款降7082亿创历史最大降幅;两融余额连降强平风险再现 宝能系面临爆仓;股权质押拉响警报 两百余只个股跌破理论警戒;大宗交易减持受限或误传 减持者:未被窗口指导;财政部:行政单位不得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股票等;股民将证监会和肖钢告上法庭:不作为 乱作为;部分险资3000点下方已适度进场 主要买入蓝筹股;中上协:市场对大股东减持存在过度解读;今年以来证监会发审委15天审核12家IPO申请;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连跌九日 持续刷新历史新低;A股不缺增量资金 12月QFII新开了17个A股账户;泽熙概念股黑名单蔓延 11家公司被疑卷入徐翔案。
昨日沪指大幅低开后,局面在瞬间扭转:约在10时53分附近指数由跌势转为升势,更是在午盘开盘后发生几次急速拉升,最终以大涨收市。此前作为杀跌“重灾区”的“中小创”更是上演逆转好戏,成为反弹急先锋。行业板块全面回暖,题材热点也全线复苏,普涨格局凸显。市场传言,国家队在低调救市,投资对象由蓝筹转向更大范围的股票,包括中小企业的股票,证金公司则是通过分散的小型公募基金投资。
分析人士认为,整体上来看,短期内市场有政策,有央行的精心呵护,有技术方面的超跌,以及也存在产业资本回归增持,从这些来看短期市场依旧具有上攻的动力,甚至可以判断短期市场处于见底的区域。不过市场的量能始终没有释放,说明市场的人气不足,将制约短期市场的持续反弹。另外,股指的底部其是一个区间,不是某一个点位,所以在区间内上上下下都是正常的,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所以短期内建议者不要继续加大仓位,试探性的加仓便可。
但也有态度积极的机构人士认为,连日大跌已经相对充分地反映了近期不利因素的影响,市场已经进入价值区间,尽管市场反弹的强度及持续性仍待观察,但是新兴板块的大幅反弹带动了人气,接下来市场将底部震荡,具有业绩支撑、独特性并具有相对安全垫的公司,有望率先持续反弹。
Ⅹ 大小非解决了吗
12月以来,上市公司减持之风日渐盛行。截至昨日,共有26家公司公告遭股东减持。而11月份,遭遇减持解禁股份的也不过37家公司,10月份,这一数字仅为21家。在三季报披露敏感期过去后,上市公司减持再杀"回马枪"。 减持数上升 增持潮熄火 今日,阳光发展公告称,公司遭股东减持140.6354万股。在前一天,就有4家公司发布减持公告。 其中,重庆路桥控股股东减持435.3万股,中恒集团(600252)第二大股东减持474万股。此外,华天酒店(000428)控股股东误将卖出股份变成买入股份,长城信息(000748)公告称股东龙泉实业违规在12月4日买入并卖出股份。 据记者统计,截至昨日20时30分,12月份以来两市共有26家上市公司发布减持公告,平均每个交易日近3家。 伴随减持"升温"而来的是增持的"降温"。据统计,10月份有67家公司进行共116笔增持,增持股份达到1.85亿股。与增持场面的火热相反,10月只有23家上市公司进行29笔减持,减持股份1.66亿股,增持的数目超过减持的数目。 在进入11月后,上市公司增持"引擎"逐渐减速,12月基本上已经完全熄火。 大小非难掩逐利"狼"性 "上市公司近期减持增多,一是市场回暖,部分企业未来走势却并不清晰,不知未来股价能否保持上涨。另一个原因是目前经济下滑,部分企业手中的股份变现期望强烈。"中信建投分析师刘杨表示。 信达证券分析师钱来智也赞同这一观点。"目前市场反弹已经这么多了,大小非选择减持为主非常正常。而且,即使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小非的减持意愿也是非常强烈的。毕竟股份持有这么多年,所以套现愿望十分强烈。" 他表示,大小非加速减持,首先是逐利性的影响,其次则是想规避风险。与央企相比,私人企业减持的意愿更强烈。 减持重磅越压越重 截至12月1日,A股已经解禁3562亿股,其中只有约20%已经减持。而进入2009年,将有6852亿股各类限售股解禁,A股将迎来真正的解禁洪峰。即使只是想象,减持压力也大得令市场战栗。 上市公司增持也难以抵御减持的压力。刘杨认为,除非市场真正反转,或者股市再次暴跌,否则增持潮不会再涌现。 钱来智也认为,目前增持潮出现几无可能。"只有在股价低的时候,增持才划算,现在股价已经上涨这么多,很多公司的价位恐怕已经超出公司认为可以增持的价位了。"同时,刘杨表示上市公司大小非的逐利性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尤其是有的上市公司大小非持股的成本可能是负数,比如他此前购买一股的价格是1元,可是平均一股的分红已经超过2元。在这样的情况下,变现就难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