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持仓收益 » 上市公司海尔缺什么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海尔缺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6-01 18:30:38

㈠ 海尔的上市公司叫什么名字

海尔集团总部在中国青岛海尔工业园,邮编是266072,海尔集团的总裁是杨绵绵,张瑞敏是海尔电器产业集团(香港的上市公司)的总裁

㈡ 青岛海尔(600690)在近几年股利分配问题上有哪些不足之处如何改善

股利支付,要考虑怎么分,分多少的问题,
如果分配不足会造成内部结构不稳,被外部接管有风险并受到威胁,不利发展,不能体现公司价值,
如果分配过高,会导致内部留存收益过少,资金不够也会影响发展或许发债股可以缓解但成本高也会影响未来收益
如果是适当的股利会激励内部上市公司员工工作热情,同时考虑了外部债权人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可谓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㈢ 海尔集团的股权结构

海尔集团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占股41.07%,境内外投资者占股58.93%,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尔集团占股43.72%。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海尔电器国际股份有限公司:20.64%

海尔集团公司:17.59%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7.29%

GIC PRIVATE LIMITED:4.42%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2.99%

青岛海尔创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83%

KKR HOME INVESTMENT S.A R.L. :2.64%

全国社保基金一零四组合:1.66%

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1.14%

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三组合:0.99%

(3)上市公司海尔缺什么扩展阅读

海尔创业于1984年,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30年来,海尔始终以创造用户价值为目标,一路创业创新,历经名牌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四个发展阶段,2012年进入第五个发展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海尔目前已发展为全球知名白色家电品牌。

海尔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海尔通过建立人单合一双赢的自主经营体模式,对内,打造节点闭环的动态网状组织,对外,构筑开放的平台,成为全球白电行业领先者和规则制定者,全流程用户体验驱动的虚实网融合领先者,创造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品牌。

㈣ 关于海尔在A股和港股两个子公司的问题

海尔集团下属有两家上市公司:青岛海尔(A股上市)、海尔电器(香港上市)。
青岛海尔是在上交所上市的公司,由海尔电器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3.51%,海尔集团公司持股20.03%.
而海尔电器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是海尔集团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对其控股93.44%。
2003年,海尔电脑由海尔集团联手台湾宝成集团旗下的精成电子科技集团创立。
2006年2月,海尔集团向海成(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增资1.5亿元,获得其51%的绝对控股权,同时将其更名为“海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都是独立营算子公司,所以盈亏有差别,不同的。

㈤ 海尔到底是国企还是私企

中外合资的,外方是德国海尔集团,国有企业转型的合资企业。

海尔创业于1984年,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30年来,海尔始终以创造用户价值为目标,一路创业创新,历经名牌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四个发展阶段,2012年进入第五个发展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海尔目前已发展为全球知名白色家电品牌。

海尔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海尔通过建立人单合一双赢的自主经营体模式,对内,打造节点闭环的动态网状组织,对外,构筑开放的平台,成为全球白电行业领先者和规则制定者,全流程用户体验驱动的虚实网融合领先者,创造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品牌。

(5)上市公司海尔缺什么扩展阅读

“海尔之道”即创新之道,其内涵是:打造产生一流人才的机制和平台,由此持续不断地为客户创造价值,进而形成人单合一的双赢文化。同时,海尔以“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的观念,致力于打造基业长青的百年企业,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取决于适合企业自己的价值观,这是企业战略落地,抵御诱惑的基石。

海尔的核心价值观是:

是非观——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

发展观——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利益观——人单合一双赢

参考资料: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网络

㈥ 海尔是上市公司吗

海尔是上市公司。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4月28日,它是在对原青岛电冰箱总厂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资金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于1993年10月12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并于1993年11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简称:青岛海尔,股票代码为:600690。

(6)上市公司海尔缺什么扩展阅读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

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2008年6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声望大企业600强”评选中,海尔排名13位,是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企业。

2008年7月,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据世界著名消费市场研究机构欧洲透视(Euromonitor)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海尔在世界白色家电品牌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5.1%。这是中国白色家电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品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㈦ 海尔公司优缺点分别有哪些呢

产品做工质量及售后服务有一定优势,但附属产品难于主打产品划等……

㈧ 海尔国内 现状分析

总体不怎么样。买了海尔产品倒了八百辈子的霉。
看来领导也不一定是好样的,出来的产品就这亇档次。设计理念差,质量差,服务还跟不上。

㈨ 海尔集团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1、海尔的未来发展方向存在不确定性;
2、尽管作为一家白色家电中国企业,海尔在中国及国际市场上具有了比较高的影响,甚至有个别产品在北美市场,其产品的外观设计得到了白色家电专业设计师的认可,但是,就其产品本身而言,在开拓成熟市场如日本、欧美市场时仍然存在费用过高的问题;
3、首先,由于,国内家电企业近二年的发展,像格力、美的、格兰仕的崛起,已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海尔白色家电市场占有率的领先地位;这将严重影响到海尔的市场运行模式。
海尔利益于当年国内家电市场的爆炸式发展,而与其同步及发展的企业,像春兰、长虹,又相继倒在国有企业改制的问题上,直接导致其在一个阶段内,在国内市场上缺乏竞争对手,这为海尔的膨胀式发展带来的机遇,从而也为海尔的国际化先行带来了机遇。
但是,就像TCL、联想深陷国际化泥沼一样,海尔的国际化进程也是相当坚难,除却市场价值观的不统一带来的风险外、国外市场的法律风险也是海尔考虑缺乏的一方面,所以,这直接导致海尔国际化多年,然而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下降,市场竞争日趋恶劣的情况下,海尔来自国内市场的收益不断下滑,而为了维持对竞争对手的压力,又将导致销售费用的不断增加,这将给海尔的营运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在这种国内市场吃紧,而国际化仍然像一个吞噬的黑洞,看不见收益的情况下,这对海尔的管理这提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4、下面是海尔的管理问题。
春兰、长虹都是倒在了国企改制的问题上,海尔的MBO进程虽然一直在小心翼翼,不触及禁区,这给了他胜出这二个竞争对手的战略空间,但是,这个问题是任何一个中国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天该问题不得到解决,海尔的未来发展方向就仍然充满不确定因素。
另外,勿用置疑的一件事,张瑞敏是海尔的精神教父,而这就像当年的长虹一样,由于张长期形成的权威,导致其继承人问题日益突出。
特别是在上述的国企改制问题上,像长虹,赵勇接手后,长虹却已经奄奄一息,在市场上再无反击的力量;
而且张瑞敏年事越来越高,像他下属的赵绵绵等人,根本不具备运作一个像海尔这样规模的企业的能力;甚至连张瑞敏对海尔的本身规模的发展也越来越失去控制力,只是他作为精神领袖,仍然拥有无限的权威,这才是海尔目前仍然能够以某部步伐前进的最后约束力;
一旦张瑞敏退休,而后续无人,毫无疑问的是,海尔将乱作一团,这就是海尔存在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之一;
甚至根本不需要等到那一天,只要张瑞敏的市场判断失误,都将直接带领海尔滑下深渊;因为在海尔张瑞敏就是和神一样的地位,无人能够质疑他,也没有人敢去质疑他,而一个不受限制的权力,将不可避免的走向腐化。就算张瑞敏能够靠他起家的质朴精神来维持他的道德操守,他的年纪、他的继承人问题、他企业的改制问题,这些在他的下属心中又将是怎样考虑的,而这是都将是海尔未来的不稳定因素之一。

㈩ 海尔的主要股东及股东背景

青岛海尔创立于1984年,期间换过很多的股东,现在主要股东有:

  1. 海尔电器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占股23%,海尔实际管理者。我们也可以认为是青岛海尔的一部分。企业法人是青岛海尔新经济咨询公司,以及海尔集团。

  2. 海尔集团公司,占股19.60%,海尔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整套家电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虚实融合通路商。企业出资人属于青岛市第二轻工业局,属于国企。

  3.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占股8.94%,经营香港的中央结算及交收系统,乃认可的结算机构。是香港政府直接持股创立。

  4. 青岛海尔创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占股2.93,

  5. 其余都是一些基金公司,私募公募基金占股都很少。其中全国社保基金一零四组合占股1.53%,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人分红-005L-FH002沪占股1.68.

    由于是上市公司,股权比较复杂,只能知道排名前十的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