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持仓收益 » 国企为什么在美国上市公司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国企为什么在美国上市公司

发布时间: 2021-05-30 23:05:32

A. 中国企业为什么在美国上市

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美国上市的融资成本低,这个涉及到很专业的问题,我用通俗的话大概说一下,因为国内的经济风险更大,所以投资者会要求更高的收益率,这就加大融资的成本,但是在美国上市后一个美国风险小,所以要求投资收益率低,降低了融资成本。如果你不是金融专业的,那我再举个价格的例子,比如说公司发行100个新股,但是因为国内不透明的制度以及市场有效性低,这个股票的合理价格本来是100元,但是iPo时,只能以70元作为发行价,只募集到了7000元,但是在美国发行的话,由于流动性高,更加严格审查制度,j发行价格达到了90元,也就是说,同样是发行100股,在美国发行比在中国发行能多募集2000元。

二,将资本多元化,会分散资金来源的风险,比如将来中国陷入经济衰退,再发行股票的成本就会变高,虽然美国的融资成本肯定也变高,但是不会比中国高。

三,可以防止恶意收购,当别的公司向收购这个公司时,不仅得买他中国的股票,为了获得对公司的控制权,还得去美国进行收购,这就加大了收购的难度。

四,提高公司在美国的知名度,跟当地的投资机构以及投资银行建立良好的关系以方便以后发行新股或者发行债券(在美国发行债券同样比在国内成本要低)。

我暂时能想到的就这些

B. 中国的IT企业为什么都是在美国上市呢

1.国内上市门槛太高。在看得见的部分,监管部门对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设定了一套详尽的盈利、增长硬指标,构成入市高门槛的主体。尤其是创业板,硬指标的严厉程度远超国外。在看不见的部分,等待审批的机会成本太高。2.再者,纽交所等平台提供层次丰富多种多样的融资工具,方便企业募集后续发展的资金。相比之下,A股市场的再融资门槛较高,有连续三年盈利的硬指标。创业板再融资管理办法目前仍未出台,但鉴于创业板超募严重,监管层似乎倾向于给创业板再融资门槛再加码。创业阶段的公司特点就是高增长、高负债、盈利不多、资金胃口极大,高门槛等于瘫痪了创业板市场的再融资功能,企业对创业板存疑也在情理之中。3.对比其他市场,美国华尔街汇集了一批精于新兴产业公司研究的行业分析师,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美国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和发掘这些新公司的价值。

C. 中国公司为什么都选择在美国上市

做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市场的稳定性以及其代表的雄厚的资金来源为企业融资提供最大空间。对于包括中国公司在内的境外公司来说,对美国资本市场趋之若鹜的最大理由无不在于这一市场所容纳的雄厚资金。由于比较健全的法律制度和行之有效的市场运营,不仅是庞大的投资机构,就是零散的个人投资者也能通过很多方式将资金聚集起来,占据着资本市场的重要一隅,使美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和最有效的资本市场。美国投资者对非美国公司的股票的投资大约占这些投资人所拥有的资金总额的12%。

第二,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全球知名度和良好声誉。公司良好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公司的价值,而通过上市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亮相,借助路演等方式以及媒体的曝光,取得类似促销的效应,能够提高企业的声誉。通常,股市分析师会跟踪公司的业绩,并定期预测公司前景,积极有利的报告将有助于提高公司股票的价格。

第三,强化公司的购并手段。上市使公司的价值能通过具有很高的折现性的美国股市的股票得以体现,而在美国上市的公司的股票往往被认可为购并的支付手段,买家往往更有可能接受股票作为支付工具。

第四,进一步促进中国公司的内部改革和提高公司治理的水平。美国市场更为严格的披露和公司治理要求,也将成为中国公司进行改革和实施广泛重组、提高在行业内竞争力
的契机
.

D. 国内企业为什么要去国外上市,比如纳斯达克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国内上市的审批条件十分严格,比如连续三年赢利,股东要超过一定人数,持有百分之几的股东要达到几个,等等。而国外相对条件要宽松的多,只要你未来成长性好,目前亏损也能上市。
二:国内的上市审批程度异常繁缛,一套程序走下来得三五年时间,排队等待的何止上千家,当然先照顾国企,尤其是中央直属企业了,一般企业急需要融资,根本等不及。国外上市非常间便,一年足够了。

就比如说高科技产业原因至少包括:
1. 境内上市门槛
高科技创新企业,前期都是烧钱的,很多烧到上市还没开始盈利。而国内A股市场(包括创业板),对公司上市的业绩与净资产都有门槛要求。很多高科技创新企业无法达到A股上市要求。
2. 境外资本支持
高科技创新企业,投资风险极大。而国内的人民币基金,很多还是投Pre-IPO项目。因此,高科技创新企业大都是在境外资本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境外美元基金基于各种考虑,倾向于境外上市退出。
3. 其他制度考虑
员工全员持股的期权制度等,在国内A股市场操作有现实难度。
民营高科技创新企业舍近求远山路十八弯境外上市,很多是被迫选择,而不是自愿选择。

E. 国企为什么要在海外上市

1、政府的态度:其一,如前面几位朋友所述,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海外上市可以倒逼企业规范运行;以前没洋人嚷嚷的时候,虽然企业经常亏钱,但企业领导的“上面”有人,没法动,现在可以“名正言顺”的拿下了亏损企业的领导,这只是企业治理的一个小的体现,其他不再多说。其二,这些企业归口管理的政府部门领导面子也好看。
2、企业领导的态度:这些大型国企的领导通常会很配合中央精神,积极表态:“响应**号召,完善公司治理,力争任内完成海外上市重任!”但实际上,大佬们内心对于海外上市并不很感冒,尤其是快要到点儿的领导(国企又一特色)。一方面,出于公心而言,有些行业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完成上市条件,并不意味着这个公司到了适合海外上市的发展阶段了,可能盲目上市会因业绩压力导致公司经营管理出现短视现象;另一方面,于私心而言,作为国家副部级领导,大佬们在企业内就是土皇帝,上市之后,要配置各种委员会,搞各种公开披露,权利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当然,对于某些带着海外上市任务“空降”的或者一些任期之后仍未满龄的少壮派领导,往往将海外上市作为个人履历的重要政绩,是其获得提升,进而离开企业转战政府的重要砝码,这时,他们的态度是积极的。

F. 国企为什么要在海外上市

公司上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融资。在海外上市是有一个比较现实的原因:国内A股的状况无法容纳国企的体量和对融资的需求。实际上,海外上市成本是很高的,在合规方面比国内要求高。同时,在他们上市的那个年代海外上市的估值普遍比国内低,上市从公司财务上面来说,很不划算;加上海外市场的监管较健全,对投资者的保护比A股全面,投资者对成熟的上市企业普遍有分红的预期。如果是单纯为了融资,海外并不是一个十分好的选项,找银行贷款更优。
那么就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目的是:借国外上市的监管方式倒逼中国企业改进公司治理。虽然当时上市的决策是企业管理层做的,但实际上还是中央的授意。
众所周知,上市的所有准备其实并不简单,需要全面梳理,会计师要查,律师要查,还要建立各种公司治理的架构。一切妥当以后,还要建立内控。在成熟的市场,投资者对公司治理还是很看重的,如果没有好的公司治理,估值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为了在海外上市,这些基本的东西都会建立起来。同时,上市之后,维护成本较高,需要持续披露。客观来说,提高了企业的管理透明度,不得不说这是上市的一个益处。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央要企业海外上市的目的之一,就是借机整顿一下治理混乱、效率低下的国企。这就跟大企业找咨询公司解决自己的问题是一样的,只是借一个外来的和尚的手做一个比较棘手的改革。
至于所谓的国有资产流失,现在大国企都是国资委控股,并没有私有化,就谈不上国有资产流失。某些博主说的“中石油对美国股民为何如此慷慨?”我不是很同意。 按照同股同权的基本原则,收到的分红都是一样的。股息率低,说明市场给的估值太高。投资者整体不理性,愿意高PE买入造成的市场定价的问题,与管理的道德与否没有任何关系。金融市场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买者自负(Caveat emptor)。除非股票在卖给你时,财务数据涉嫌欺诈,那是需要严惩。

G. 为什么中国公司要去国外上市

1.一类是国企,比如中石油纯粹去宣传企业和给外国人送钱去了,可以直接搜中石油海外上市
2.互联网公司和高科技企业,比如网络,在美国上市不需要你连续三年盈利、等等一系列的要求,只要你有合适的经营模式和发展速度都是可以的
3.国内上市是审批制,国外一般都是申报制,国内一般都是不合格的国企圈钱上市的,类似新华网等等

H. 为什么国企不去美国上市

一,国企在本土与监管层是一个爹,凡事有照顾;去美国就没了照应。
二,美国市场管理方面条条框框缜密细致,漏洞极少,想忽悠过关恐怕极难。
三,美国的股民很难糊弄,每年分红想每股只给1、2分人民币,人家肯定要用脚踹。
四,美国市场难以暗箱操作,万一出事,那依法执行是绝不含糊,这让人情何以堪?
仅以上几点,足可以让国企们止步于美国市场之门。咱国企在国内那可是享尽了各种优厚待遇,这当大爷的感觉多好。谁愿意放着暖房不住,跑风雨里淋去,傻了不是?

I. 为什么大的公司都会选择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而不是其他国家的证券交易所

首先应该这样理解,纳斯达克是美国的创业板市场,并且是全球最著名的创业板市场,所以很多高科技企业都会选择去纳斯达克上市

由于大型国企发行股票融资的钱很多,原来国内的市场是不能承受这种大企业上市的,所以很多大型国企首选香港上市,现在国内的市场已经这样的承受力了,所以更多的在香港上市的国企都又回来国内上市

只要符合交易所和国内的法律规定可以同时在几个交易所上市,比如工商银行就是同时在国内和香港上市的